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一)

此言一出,連鄧滄瀾都爲之一怔,心道:“我真是想得多了麼?還是雁書有點輕敵?”但傅雁書又道:“只是南軍也未必就真沒有北上突襲霧雲城的初衷。軍情萬變,最關鍵的就是隨機應變。現在中央軍區相對空虛,一旦我們應對失誤,他們可能就真的長驅直入,北上突襲霧雲城了。”

翟式秋這時插嘴道:“傅將軍,那你覺得怎麼纔是應對正確?”

傅雁書道:“仍是那句話,軍情萬變,現在誰也說不上是否應對正確。但翟將軍適才一言,深得我心。一城一池的得失,並不就是一切。我軍的兵力,並不在下風,南軍的首要目的,正是要將我軍牽制在一城之中。若我軍困守東平城,南軍只怕會圍而不攻,水軍卻揚帆北上,直取霧雲城去了。那時我軍若再去追擊,則後防不穩,五羊陸軍又將與天水軍合兵攻擊,分而破之,我軍的優勢就喪失迨盡。”

這一點翟式秋也已看到,他點頭道:“不錯。因此依我之見,先集中優勢,拔除了王除城,五羊城就不足爲慮。”

傅雁書道:“只是翟將軍,天水軍有備而來,定不是輕易就能拔掉的。一旦在王除城下戰事膠着,東平城卻有失,則全軍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大勢去矣。”

胡繼棠見傅雁書侃侃而談,說得越來越流利,開始時的那點侷促已蕩然而去,心道:“鄧帥的這個弟子果然不凡!大統制擢賢令,難道就是專門爲他下的?”戴誠孝卻有點着急,道:“傅將軍,你說守也不是,戰也不是,難道上上策是掉頭逃走麼?”

傅雁書頓了頓,心知已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了。他已經有了個計劃,但這計劃實在有點讓人出乎意料,如果和鄧帥私下說去,八成要被他駁回。可是,他想來想去,這個計劃雖然一時受挫,長遠看來卻確是上上之策。南方七省聯盟,短時間裡要消滅南軍已不可能了,現在就必須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只是要說出來,還是要點勇氣。他長吸一口氣,緩緩道:“戴將軍之言也並非戲言,只是不是逃走,而是轉移。”

翟式秋一聽便叫道:“轉移?轉到哪裡去?”

傅雁書道:“翟將軍,眼下南方大陸八省,七省已歸南軍所有。這等情勢下,我軍的補給已經大成問題,想要取勝,就不能倉促。若急於求勝,往往會遭意外之敗。”

他這話一出,好些資格老的將領心頭火起,有些脾氣不好的都罵了出來,若非得知傅雁書是鄧帥得意門生,他們差點就要下令將這個妖言惑衆,自滅軍心的小軍官轟出去。但鄧滄瀾和胡繼棠心頭一震,忖道:“他說的沒錯!”

南方七省聯盟已成。雖然除了廣陽和天水兩省,其餘五省的兵力可以忽略不計,但在這等情勢下,北軍要在南方作戰,補給線就相當困難。他們本來覺得五羊城之叛只不過疥癬之疾,心底都不願承認這個對手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全面對抗的實力,可事實就是如此,南軍已經能夠全面對抗,想要在短時間裡求勝,完全都不可能。現在看來,大統制當初調撥各部到之江省,意圖雷霆一擊,徹底解決南軍,實是操之過急。急於求勝,以至失敗,這一點胡繼棠更有體會。上回遠征西原,正是大統制胃口太大,想借一戰徹底解決西原,結果反倒以絕對優勢的兵力鎩羽而歸。這一次雖然補給比在西原時要方便得多,可也已經有了當時的幾分情形了。鄧滄瀾和胡繼棠身處高位,當局者迷,反倒不及傅雁書一個小軍官旁觀者清。胡繼棠見那些軍官還要罵,沉下臉道:“讓傅將軍說下去!”

胡繼棠治軍之嚴,還在鄧滄瀾之上,而列席的軍官大半是東平軍區和中央軍區的,見胡繼棠面色如鐵,一下誰都不再說話,聽傅雁書說下去。傅雁書肚子裡的話已說了大半,現在那種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不安已化烏有,更是口齒靈便,朗聲道:“南軍的真正用意,我想便是要拿下東平城這個大江以南的重鎮,這樣他們便能夠全面控制半壁河山了。他們此計來得突然,我軍疏於防範,已落後手。若跟隨他們的舉動,無論是戰是守,我想都不會越出他們的估計。但他們一定不會料到,我們會放棄東平城。東陽城雖非名城,但規模其實並不比東平城小多少,而我軍實力無損,又有大江爲天塹,有我軍在此鎮守,水軍亦不必出海阻擊,南軍長驅北上,突襲霧雲城之議,就不解自解了。”

傅雁書一說,諸將回想起來,又有大半人開始點頭。先前所議,分歧就在於若爲了阻擊五羊水軍,東平水軍不能在東平東陽兩城間接應,東平城就徹底淪爲孤城。但照傅雁書的說法,乾脆放棄東平城,這樣五羊城是不敢孤軍深入,遠襲霧雲城的,否則到時東平水軍銜尾而至,五羊水軍前後水陸受敵,定遭全軍覆沒。雖然只是一個轉移之舉,卻已化解了這個最大的危機。只是棄東平這說法,未免太過駭人聽聞。東平乃是之江首府,十二名城之一,如此不經一戰就交給敵人,定會會被人說成是怯戰先逃,誰都擔不起這責任。因此雖然大半人覺得傅雁書說得有點道理,可誰也不敢公然附和。正在冷場之時,卻聽鄧滄瀾道:“眼下看來,此計實是萬全之策。只是王除城又該如解決?”

傅雁書道:“天水軍遠道而來,雖然拿下王除城,卻根基不穩。到時我軍便以水軍攻擊,將他們困在城中,而另遣一支船隊接應萬里雲將軍,前去攻擊符敦城。如此便反客爲主,我軍雖受一時之挫,換來的卻是局面的主動。”

他剛說完,胡繼棠已鼓掌道:“好一個反客爲主!這招棄子殺招,真是後生可畏,傅將軍不愧是我軍後起之秀!”他心思靈敏,傅雁書雖然說得還很粗疏,但他心裡已經將前後左右都已想了許多。棄了東平城,這樣北軍反而能夠得到主動。而轉移時,將東平城搬遷一空,南軍即使得了東平這座空城,想要守住,勢必也要分兵,到時反而是北軍能夠分而擊之了。他平時也愛下棋,下棋時的棄子戰術,那是常事,但在實戰中也能如此當機立斷,主動棄去一座大城以換得先機,他還是尚未想過。此時他對傅雁書更多了三分欣賞,對鄧滄瀾亦更增一分敬服。他扭頭對鄧滄瀾道:“鄧帥,您覺得令高足此計,可行否?”

傅雁書提出的計策,鄧滄瀾實亦大出意料之外。但現在想來,棄東平城確是重新得到主動的唯一辦法。他道:“翟將軍所言的不拘一城一池之失,正中肯綮,戴將軍說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亦得兵家三昧。棄去東平城,雖然事關重大,但一切責任,由本帥承擔,本帥會向大統制上稟。”

鄧滄瀾年事已高,話說得亦圓滑,便是戴誠孝和翟式秋也覺面子上很過得去,更見他肯承擔責任,而胡繼棠更是先行贊同,當即應聲道:“鄧帥所言極是!末將佩服。”現在軍中有三個下將軍,還有一個是鄧滄瀾麾下的聶長鬆,更無異議。主將和重要將領這般一說,餘下的都尉更是再無二話,接下來的就是商議如何轉移了。東平城現在有人口二十餘萬,東陽城也有十來萬,把東平城的人口全部遷到東陽城去,自不可行,但人口物資又勢必不能留在東平城,因此接下來幾天東平水軍的首要事項就是幫助東平城民轉移。其間,有個官吏過來稟報,問起東平城牢中的囚犯該如何處置,是不是也要轉移。

現在東平城的牢房中,關押着數百名囚犯。鄧滄瀾想了想,說道:“現在事態緊急,牢房一律不動,讓幾個年老獄卒留守,一旦南軍進城,就交付給他們。”

“不管了麼?”那官吏有點奇怪,追問了一句。待鄧滄瀾又點頭證實,他才答應一聲,便去辦理。

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三)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5)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5)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一)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5)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3)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1)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5)(二)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
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三)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5)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5)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一)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5)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3)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1)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5)(二)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