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

十四 東征中原

前共和國國務卿鄭昭要來楚都城!

當這個消息告訴衆人時,連向來有點木訥的苑可珍都把牙咬得咯吱響。鄭昭是五德營的兩大仇人之一,而且當初還曾生擒楚帥。這等血海深仇,豈有不報之理。劉斬這樣的後進將領還沒有太多憤怒,董長壽是老兵,恨得雙眼直如噀血,也不顧一切,喝道:“薛帥,末將就拼着頭顱不要,鄭昭這賊子敢來,定要讓他千刀萬剮!”

薛庭軒猛地一拍桌案,喝道:“大膽!”

薛庭軒在五德營威信極高,但也從未如此喝斥過人,更不要說董長壽乃是五德營第一統領。董長壽呆了呆,不敢再說,薛庭軒已道:“董將軍,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鄭昭已非國務卿,現在他是代表再造共和一方來與我軍談判的。楚帥之仇,全軍上下永世不忘,但首惡並非鄭昭。”

首惡並非鄭昭,倒也不錯,最大的仇人畢竟是大統制。董長壽不再說什麼,薛庭軒又道:“用兵之道,不可意氣用事。鄭昭此行,實是我軍迴歸中原的一大機會,若失此良機,吾輩將永世不得身還故里,必將埋骨異域,楚帥的大仇還怎麼報!”

薛庭軒說永世不得身還故里,要埋骨異域,董長壽還在想着就算永遠回不去又有如何,但聽他說楚帥的大仇永不能報,他也冷靜下來,心道確實,失去這個機會,也就永遠失去手刃大統制的機會了。他想了想,低頭行禮道:“是,末將無知,願受薛帥責罰。”

薛庭軒臉上也平和下來,緩緩道:“董將軍,你的心情,本帥也明白。楚帥是我恩師,又與家父莫逆,實與我父一般,本帥保嘗不是日夜想爲他報仇。但惡有首從,仇有大小,鄭昭的身份已然不同,我等萬萬不可以小失大。本帥有令,鄭昭來時,全軍上下不得有任何失禮,違者必斬!”

他說到最後,眼裡也已隱隱露出兇光。董長壽不敢看他的眼睛,諾諾退下,將佐中那些老兵聽了薛庭軒這番話,怒意也漸漸退去。鄭昭固是仇人,但在鄭昭之上還有一個絕對不可原諒的大仇。當初陳忠在日,人人都不願相信楚帥已不在這世上,但時至今日,他們也都承認了楚帥定然已經過世。現在好不容易有個殺回中原去的機會,實是萬萬不可錯過。薛庭軒見衆將的情緒平復下來,頓了頓又道:“鄭昭這些天定然就要到了,傳令下去,五部日夜操練,不可讓他小看了我楚都城。”

現在楚都城共有兩萬七千餘兵,共分五部,除了本部五德營的六千多人,其餘兩萬是四個胡人營。這些胡人營按中原兵法訓練,雖然軍紀不能與五德營相比,但軍容也足以震懾旁人。大帥令下,各部更是不敢怠慢,加緊訓練。

五月九日,斥候來報,再造共和第二長老鄭昭前來。聽到這個消息,薛庭軒下令全軍齊出,在楚都城東門迎接。

鄭昭這一次前來,由申士圖的親報隊護送,穿過了朗月省而來。本來從昌都省前往西原路要好走得多,但昌都是北方控制,他只能走上了當初五德營西遁的老路,從朗月省覓路而來。他年事已高,這一趟走得更是辛苦,路上風餐露宿,人也憔悴了許多。當楚都城派出的迎接之人與他接頭,送他過來,遠遠看到草原上矗立着的一座巍峨孤城,鄭昭不禁暗暗讚歎。

西原都是遊牧之部,並無城池。據說再往西去也有城池,很久以前,中原曾有兵馬跨過西原遠征,但數百年來,再無中原人出現此處。沒想到五德營一支殘軍,在異域之地竟然造就如此一番基業,當年的“天下第一強兵”稱號,信不虛也。

雖然天氣和暖,但鄭昭突然感到了一陣寒意。本來他也知道,和五德營接觸,自己實是最不恰當的人員。自己和這支人馬的仇恨有多深,他比誰都清楚,到現在他們中肯定還有昔日老兵,定然恨不得將自己食肉寢皮。自己身死事小,這次談判卻牽涉到再造共和聯盟的生死存亡,誤了大事,一切都大事已去。只是此時的鄭昭也另有一番想法,鄭司楚再不理睬自己,視自己如同路人,讓鄭昭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孤獨。雖然當初師傅傳自己讀心術和攝心術時,曾經說過修此秘術,必將一生孤獨,但他一直沒往心裡去。後來知道自己不會有兒子,雖然有點沮喪,可是有一個愛自己的妻子,以及把自己完全當成父親的兒子,他從來沒覺得孤獨。現在,卻真正地感到了無比的孤獨。

司楚,如果我失敗了,那你將毫無希望。他想着。這一次冒險而來,他想的仍然是鄭司楚這個已不認自己爲父的兒子。世事就是如此糾結,你真正父親留下的這最後一支力量,又將是拯救你的唯一希望。雖然申士圖跟他說過,鄭司楚提議和句羅結盟,但鄭昭知道與句羅結盟會遠比與五德營結盟爲難,即使成功,也非短時間的事。而這段時間裡,若無五德營從後方牽制住大統制的重兵,再造共和是不可能再逃過一劫了。

這真的是最後的希望了,但願我能成功。

鄭昭想着。本來他有兩個顧慮,第一個是五德營不肯談判,第二個是五德營的實力不足以給南武造成威脅。現在第一個顧慮已不存在,當看到楚都城的城池時,第二個顧慮也不復存在了。

不管怎麼說,重建起來的五德營當能與南武一戰,給五羊軍帶來一線生機。想到這兒,他在馬上直了直腰,向邊上的沉鐵道:“沉鐵兄,走吧。”

沉鐵本來見鄭昭經過一番奔波,已是筋疲力盡,現在卻又精神大振,暗暗佩服,說道:“遵命。”

走到離楚都城尚有千步左右,只聽城頭一聲炮響,一隊舉着“楚”字旗的士兵飛馬過來,到得近前,騎者在馬上躬身一禮,齊聲道:“楚都城恭迎鄭大人大駕。”

鄭昭見這些士兵神采飛揚,與他先前想的那支在異域苦苦求生的殘軍形像完全不同,在馬上點了點頭道:“多謝。”卻見這隊人馬兩邊排開,隨行左右。走了一程,又是一聲炮響,這次打的卻是“薛”字大旗,馬上騎者盔明甲亮,一樣氣宇軒昂,馬上騎者又行了一禮道:“薛元帥恭迎鄭大人大駕。”

這般走一程,便是一聲炮響,一隊人馬出來相迎。接下來的是仁、義、信、廉、勇五字營,隨後則是四個胡人營。這四個胡人營卻是以馬色爲番號,當頭是黑馬營,然後是紅馬營,再是花馬營,最後是白馬營。雖是胡人,但上前行禮問候的胡人個個口齒清楚,相貌雖異,軍容竟然也不比五德營遜色。這般前後十一炮,到得城下,又是一聲炮響,只見當先一騎帶着五個手執金槍的騎者走出城來,所有士兵全都舉起刀槍歡呼。

鄭昭並不曾見過薛庭軒,但也聽說這人曾與鄭司楚鬥槍,一手被鄭司楚刺殘,見來人左手五指有點變形,臂上套了個皮套,定是薛庭軒了。他上前行了一禮道:“敢問可是薛大帥麼?老朽鄭昭有禮。”

那人自是薛庭軒。薛庭軒小時便聽陳忠和曹聞道說五德營的幾大仇人,對這排在第二位的鄭昭,陳忠和曹聞道說起來都有切齒之恨,有時也漏出來,說他曾經與楚帥交情還算不錯,但最終卻背信棄義,將楚帥擒去。那時他想像着鄭昭定是個獐頭鼠目之人,但一見之下,見他相貌清癯,頜下只有幾縷稀疏的花白鬍子,完全是個士人模樣。他臉上聲色不動,還了一禮道:“鄭大人客氣,本帥薛庭軒,請鄭大人入城。”

城門口,楚都城的軍隊已排列得整整齊齊,軍容極爲嚴整。鄭昭走進城門時,幾乎有種走進中原某座名城的感覺。這座城造得當真不錯,規模雖然不如中原名城,但城牆高大厚實,城磚上還留着一些硝煙與削砍的痕跡,自是先前胡繼棠與方若水、畢煒三上將遠征時留下的。共和國三大名將,率領絕對優勢兵力,最後還是鎩羽而歸,可知五德營的強悍終究並沒有成爲過往。

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3)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4)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5)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4)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2)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
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3)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4)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5)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4)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2)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