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

水上火攻,極不易用,但用好了也無往不利。鄧滄瀾淡淡一笑道:“所以,你也準備火攻吧?”

傅雁書道:“確有此意,只是此計只怕行不通。五羊城諸將都非易與之輩,想要火攻,若無內應,定難有效,而且眼下風向不對,所以要防的,首先就是他們的反間計。”

五羊城裡也定然猜得到自己最想用的是什麼計。他們最可能的,便是將計就計,派一將詐降,然後用小船滿載引火之物來火攻。火攻的話,不比先前破去他們的水雷陣,定要有天時照應。現在正值南國夏日,南風大起,自己紮營在北面,五羊城的火攻自然要順手得多。他道:“那你有什麼打算麼?”

傅雁書道:“無論如何,定然要先行一戰。鄧帥,末將想請命,前去打仗探路。”

鄧滄瀾道:“好。首仗必要見功,你去準備吧。”

不論敵人要用什麼計,這第一仗總是避不了的。這是雙方互相試探實力的一仗,規模不會很大,但會影響到士氣。現在軍中有過實戰經驗的將領並不很多了,傅雁書雖說實戰經驗不多,但護航一戰已證明了他不是個紙上談兵的人物,他確是首仗的不二人選。

戰書的批覆很快回來了。不出所料,申士圖拒絕了鄧滄瀾的招降,共和二十二年七月一日黃昏,戰事率先打響,南軍談晚同,北軍傅雁書,各統一支艦隊。

雖說這只是試探性的一仗,雙方的大部隊都在後方押陣,誰都不想這麼快就捲入全面決戰,但真個交上了手,戰況仍然極爲激烈。因爲知道了北軍船上裝有舷炮,談晚同將船上的拋石器增加了一倍,準備以數量上的優勢扳平威力上的不足。這一仗時間不長,從酉時一刻打到了三刻,雙方各自損失一艘戰艦,兵力損失也大致相當。經此一戰,雙方對對方的實力都有所瞭解,傅雁書也明白,五羊城水軍得享大名,確是名下無虛。

酉時三刻,雙方鳴金收兵,各自解救落水士兵,打撈戰死的士兵安葬,然後各自退去。雙方都知道,接下來就該是主力的大戰了。

七月一日,晚戌時一刻,藉着夜色,一艘小船貼着岸駛向東平水軍的大營。這是艘小漁船,船上只有一個搖槳之人,別無他物,自然不會是什麼想下手的人。這人說自五羊城而來,有機密事要面見鄧滄瀾大帥,東平水軍搜檢過此人身上,見沒有武器,便帶他上了鄧滄瀾的座艦。鄧滄瀾的座艦是艘風級鉅艦,載員足有兩千餘人,聽得五羊城有人要見自己,馬上召見來人。

進了鄧滄瀾的座艙,那人躬身一禮道:“鄧帥,下官奉廣陽吏部秦融主簿之命求見。”

主簿是廣陽各部部長之下的主事官員,已然不低。五羊城的吏部部長是太守申士圖兼任,秦融對申士圖大權獨攬,本來就有所不滿,現在東平水軍大兵壓境,秦融覺得事已難成,早就暗中已有離心,昨天的會議上聽鄭司楚提出此計,認爲立功的機會到了,就派這必腹之人借夜色來與鄧滄瀾聯繫,密告五羊城動向,身邊攜帶的正是鄭司楚在會議上提出的計策。

鄭司楚在會議上提出,要破北軍,唯一可行的便是火攻。但尋常火攻難有勝算,最好的辦法便是用飛艇隊出擊。只是北軍勢大,這水陣扎得也大,飛艇隊的轟擊範圍卻不夠大,而且一旦攻擊開始,北軍定有防備,所以務必要一擊成功,所以飛艇隊將是自殺式攻擊。選派死士,抱着必死的信念,飛艇上裝的卻不是炸雷,而是桐油之類遇火即燃之物,這樣就算飛艇被擊落,那些引火之物仍會落到北軍頭上,再派死士駕駛小艇,混在攻擊的艦隊當中突入陣中,到時北軍營地將陷入一片火海,再無回天之力。

聽得這消息,鄧滄瀾亦是嚇了一跳。他打發走了此人,馬上召集麾下要將前來商議。當傅雁書聽得南軍竟有這等計劃,亦是怔忡了半晌,好一陣才道:“真是歹毒。”

鄧滄瀾哼了一聲道:“雁書,你覺得此計可行麼?”

傅雁書想了想道:“應該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只是,這樣一來,南軍的調度就要精確無比,必須要掐穩時機。否則,仍是一場空而已。”

這樣的攻擊確是歹毒,但各部的配合極爲重要,時機的把握不能稍有錯訛。從飛艇上運來的引火之物灑下後,確是無法抵擋,但假如己方用沙土及時將灑下的桐油之類引火之處清除掉,落於水中的油污儘早分割成數片,就算敵人的海上死士衝進來引火,也引不起一場燎原之火。更何況,做這種事是準備了有去無回,就算他們能找到這麼多抱着必死信念的死士,這些人也肯定是臨時召來,不會是些能手,他們準備了半天,很可能仍要功虧一簣。

鄧滄瀾道:“我也這麼想。”

傅雁書道:“所以我覺得有點奇怪,這種純然行險的計策,就算會成功,也不無僥倖。鄧帥,您說過五羊城的七天將年紀雖輕,卻不是易與之輩,難道他們會想出這種計策來?會不會是反間計?”

鄧滄瀾道:“若是反間計,那他表面上應該提出一個更切實可行的計策來,這計策卻未免過於奇了。我也問過了。那人說,此計並不是水戰隊提出的,而是鄭國務卿之子提出來的。”

傅雁書呆了呆道:“鄭司楚?”

鄧滄瀾有點詫異,問道:“你知道此人?”

傅雁書道:“聽說過。這個人蔘加過遠征朗月之役,當時很活躍,還被授予二等共和勳章,但後來跟從畢將軍遠征西原,因爲畏縮不前,避戰潛逃,事後被開革出伍了。”他頓了頓又道:“如果是此人提出的,倒不是很奇怪了。這人一向在西北陸軍,對水戰並不是諳熟,可能僅僅生搬兵法纔想出來的。只是我沒想到他這人如此歹毒,竟不把士兵的性命當一回事。”

鄧滄瀾平生,最不喜那些要動用死士之計。在他看來,人的性命都是最可寶貴的,不把別人的性命當一回事,這種人本身就算不得什麼上等人物。而動不動要用亡命之徒來以命搏命,實是玷污了兵法二字。傅雁書受他影響,也是這麼想。

鄧滄瀾道:“你說得倒也有點理。不過,雁書,無論如何,不能輕視敵人。此人雖然不諳水戰,但提出這麼個匪夷所思的計劃來,倒也不可不防。何況,秦融只是在會議上聽他說過一個大概,並不知曉其中細節。也許,他還有別的補充策略來推進,不能不當一回事。”

傅雁書心下一凜,躬身道:“鄧帥教訓得極是,雁書知錯。”

鄧滄瀾道:“這樣吧,不管是不是反間計,在各船艙頂增設射天弩,然後要各船將壓艙的沙包搬上甲板,隨時聽用。”

海船都有壓艙物,一般用的是沙包。因爲海船要防人火攻,而沙子正可以滅火,這也是一物二用。沙包平時都放在底艙,因爲船隻已經停泊在水營中,壓艙物的作用已經不大了,若是真個甲板上起火,有可能底艙會被煙火封住,到時再搬上來就來不及了。射天弩則是一種專門對付空中之物的弩箭,和戰艦上那些主攻的平射弩箭其實是一種東西,只不過移動不易,改裝也很麻煩,而射天弩是防備飛艇這些戰具,不能用來對付面前的敵人,飛艇卻是共和軍的獨得之秘,所以射天弩平時沒多大用處,設置得並不多。現在要防備敵人的飛艇,勢必要將平射弩改裝到艙頂去了。好在現在戰艦上已有威力大了許多的舷炮,強弩本來用處就不是太大,改成射天弩也不會影響戰艦威力。傅雁書聽鄧滄瀾提出的兩條都是對付之策,心道:“鄧帥果然不凡,任叛軍的奇計再匪夷所思,諒他們也翻不起大浪來。”只是想想敵人這條毒計當真歹毒,假如被他們真個實現,水軍艦陣陷身火海之中,確是難辦。

秦融所報是真是假,也馬上便可知端的。鄧滄瀾將羽書發出後,心中想着。大統制早就安排在五羊城裡的北斗星君接到自己的命令,肯定很快就會發密報過來。

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月月末談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4)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
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月月末談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4)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