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4)

進了帥府,馬車也停下了,那兩千阿史那部兵亦在帥府外紮營。阿史那部習慣了遊牧帳居,不慣住在屋子裡,營帳把帥府外的院子扎得滿滿的。薛庭軒這裡跳下馬,將黑馬交給劉奔帶進馬廄,走到車邊道:“忽蘭,下車吧,到家了。”

阿史那忽蘭從車中走了出來。司徒鬱和苑可珍見過忽蘭,旁人可沒見過,見忽蘭姿容秀麗,不由一呆,心想:“胡人中原來也有如此美人。”其實阿史那部的女子向來便以長相美麗著稱,只不過五德營裡見到的都是胡人軍人,看去都是些碧眼紅黃頭髮,滿面鬍子的漢子,很少有見胡人少女。只見忽蘭懷中抱着個孩子,自是薛庭軒的孩子了,齊齊上來見禮。薛庭軒道:“諸位將軍,這便是小兒薛帝基。”

薛庭軒的兒子名叫薛帝基?司徒鬱聽了便是一怔。薛帥給兒子取這名,明擺着是要開國稱帝的意思吧?若是在前朝,取這樣的名字只怕便是大罪,但楚都城的基業可謂是薛庭軒一手打下來的,他就算馬上稱帝,也沒人會覺得不對。諸人都道:“見過少帥。”只是那少帥薛庭軒在母親懷中酣睡,連眼睛都沒睜開,被人聲一嚇,一撇嘴,大哭起來。薛庭軒微微一笑道:“忽蘭,帶帝基進去歇息吧。我們楚都城裡,可有不少好吃的東西。”

忽蘭的衣裙也滾着黑邊,神色中有點黯然,自是父親新喪,她仍在哀痛中。聽薛庭軒這麼說,她微微一頜首,兩個侍女扶着她走了進去。待她一進後院,薛庭軒道:“諸位,我們也進去坐吧。這屋子,都三年沒進了。”

他們一進帥府坐下,有人便端上酒水。薛庭軒以前並不算如何好飲,但阿史那部衆都酒量過人,他也養成了喝酒的習慣,一坐下便喝了一杯,嘆道:“馬奶酒喝得都膩了,今天才算喝到米酒。來,今日大家不必拘禮,開懷暢飲。”

今日不必拘禮,可明白就要拘禮了。司徒鬱暗暗想着。楚都城以大帥爲尊,但以前一直上下一體,陳忠在日,德高望重,但就算一個小兵,也是和陳忠有說有笑。薛庭軒昔日在楚都城時,有威嚴而沒有架子,現在三年不見,派頭卻大了許多。司徒鬱也坐了下來,喝了口酒,沉聲道:“卑職在此恭賀大帥回城。大帥之令,卑職已請五位將軍安排,另外城中糧秣也已清點齊備。”

他說着,從懷裡掏出了一份冊子,裡面是楚都城的家底,各部兵力,器械,以及積聚糧草,無不記得一清二楚。薛庭軒接過來翻了翻,嘆道:“還真不少,這三年真難爲諸公了,庭軒在此敬大家一杯。”說完又倒了杯酒一飲而盡。

司徒鬱還想再說,薛庭軒卻已道:“諸公,想必尚不知道,上月阿史那部拔突可汗因暴病,不幸歸天,家嶽鉢略大人悲痛可汗棄世,亦撒手人寰,在此吾等遙敬兩位大人一杯,以祝冥福。”說着,將杯中酒又倒滿了,舉過頭頂。司徒鬱心頭雪亮,心想阿史那拔突和阿史那鉢略的死肯定與薛庭軒脫不了干係,不過看樣子阿史那部絲毫不曾懷疑他,看來做得乾淨利落。不管怎麼說,這樣一來,一個心腹之患也解決了,總是件好事。他端起杯子道:“祝拔突可汗與鉢略大人冥福無限,保佑楚都城。”這裡卻在想着這兩人若是有靈,聽得自己這話,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待衆人都舉杯致敬,劉斬再忍不住了,問道:“薛帥,現在接任定義可汗的是誰啊?”

他聽弟弟說新任大汗也來了,但一直未見,心裡有點嘀咕。薛庭軒笑了笑道:“拔突可汗歸天后,阿史那部便舉族大會,推舉新任大汗。本帥承蒙族人不棄,被推舉爲太師,但畢竟是外人,雖有人提議,本帥還是婉謝,不敢繼任。”

司徒鬱聽他說什麼有人推舉薛庭軒爲定義可汗,知道定是薛庭軒在阿史那部中安排下的人手。不過聽得說婉謝,心想薛庭軒再收買人心,縱然已受拔突賜姓,想繼任定義可汗還是太過份了點,肯定不會通過,他婉謝只不過故作姿態罷了,便道:“不知最終繼位是的何人?”

薛庭軒又是一笑道:“當時,族中右賢王拉爾德大人提出三條,說繼位之人首先必須有宗室血脈。”

這一條可以說毫無意外。名義上阿史那部舉族一姓,人人都可算是宗室,誰繼任大汗都或多或少與阿史那拔突有點血脈相聯。董長壽在席中越聽越奇,忍不住問道:“那薛帥,第二條呢?”

“第二條,是新大汗自幼出生阿史那部,不曾離開過族中。”

這一條卻有點苛刻了。當初阿史那部與僕固部相爭,從軍的一大半都離開部族出征,不過阿史那部全族三十萬人,從未離族的少說也有十七八萬。司徒鬱聽他說第一條,心想薛帥現在入贅阿史那部,勉強亦算是符合第一條,但第二條是完全不符合了,這右賢王阿史那拉爾德看來也是防着薛庭軒竊據大汗之位,那就是薛帥的對頭了。不過要在十七八萬裡扶持一個傀儡,倒也不煩難,關鍵的只怕是第三條。他也不問,董長壽已接問到:“那第三條又是什麼?”

“第三條,拉爾德大人說現在與僕固部已爲一體,繼任大汗不能與僕固部有過血仇,否則兩族好不容易得來的和平又要有了裂縫了。”

這一條卻難。阿史那部和僕固部乃是世仇,爭鬥多年,就算是族中婦孺,總多少會有親人傷在僕固部手中,沒有血仇的真沒幾個了。司徒鬱隱隱已覺這第三條話中有話,心道:“不對,這拉爾德第三條明明就是爲了薛帥而言,他不是薛帥的對頭,應該反是薛帥一邊的人。”

阿史那部有一太師,二賢王,其中左賢王阿史那唆羅和中原軍聯繫密切,薛庭軒還在楚都城時,便探聽出阿史那唆羅被中原收買,這個人多半不會再幫薛庭軒,而薛庭軒下一步也肯定要打擊他。有二賢王中另一個阿史那拉爾德相助,阿史那唆羅肯定會上當。

司徒鬱心裡正在不住轉着念頭,劉斬已急問道:“薛帥,那到底誰繼位了?”

劉斬聽劉奔說新可汗也來了,卻不曾見到,好奇心幾乎要滿溢出來。薛庭軒笑道:“這三條,族中大老全都贊同,最後定下的,便是小兒帝基。”

司徒鬱的心頭登時一片雪亮。果然,阿史那拉爾德已被薛庭軒買通了。這三條看似與薛庭軒針鋒相對,實際上卻與薛庭剛生的兒子絲絲入扣。薛帝基生在阿史那部,當然從未離開過阿史那部。何況薛帝基不過是個嬰兒,也與僕固部沒有血仇,加上薛庭軒入贅爲阿史那鉢古之婿,阿史那鉢古一直有不臣之心,暗中肯定已買通不少人手,他一死,這些部衆肯定會擁戴他的孫子。加上有阿史那拉爾德的幫助,就算阿史那唆羅不肯,也是孤掌難鳴。這條計欲擒故縱,阿史那拉爾德自己多半想不出來,想出來的九成九就是薛庭軒。薛帝基爲定義可汗,其實就是薛庭軒自己爲汗,阿史那部的大老們有一千一萬個理由反對薛庭軒,卻找不出一條反對阿史那鉢古的孫子繼位。

薛帥的心計,實在太厲害了!可是司徒鬱還是隱隱有點不安。事後阿史那部上下肯定明白這是薛庭按排下的計略,現在敢怒不敢言,將來卻實是難說。也怪不得薛帥已決定東征,實際上,他已有了放棄楚都城基業,迴歸中原之心吧。只是這樣一來,五德營也沒有了退路。要麼順利回去,要麼,就前功盡棄,回到當初甫到西原苦苦求生的狀態。

司徒鬱想通了這一點,心裡更是不安,座上諸將卻一個個讚不絕口,雖不能明說,可人人暗歎薛帥好計。這一晚,喝到月上中天,方纔盡歡而散。

等酒席散去,一個個向薛庭軒告辭,司徒鬱正要走,薛庭軒忽道:“司徒先生,你似乎有點心事吧?”

司徒鬱站住了。如果廉字營的文士成還在,說不定他還會和自己一樣有點異議,但現在已沒有人了。雖然五德營人才濟濟,卻缺乏智將,參謀之才也少。這亦是難怪,行軍參謀多是文職,但逃到西原來的多是武將,這些年顛沛流離,雖然給異族胡人設了些學校,教的不過是說中原話,識中原字,像當初帝國的軍校是一個都沒有,少年軍官中亦缺乏幹練睿智之才。司徒鬱小聲道:“薛帥,你想過沒有,現在東征,實是太倉促了點。他們是怎麼和你聯繫的?”

薛庭軒想了想,才道:“是莊先生帶來的。司徒兄,你覺得不對麼?”

司徒鬱皺起了眉:“北斗?他不是以前身爲北部天官,我聽說大統制一直想剷除狄復組,怎麼他會和狄復組有聯繫?”

薛庭軒定下此計,在阿史那部時就曾與北斗商議多次。北斗是這一次中原前來聯繫的牽線之人,有一天北斗帶了一個人過來,這人卻是狄人,自稱是狄復組,乃是中原南方再造共和一邊的人,前來向五德營請兵。他不知北斗怎麼和狄復組有聯繫,暗中也問過,北斗說狄復組是他昔年任北部天官時認識,但本來也是仇敵,只是這一次他們帶來了自己兄弟的親筆密信。北斗的弟弟一直在南北兩部的後備組織天星莊任職,直到現在北斗才知道弟弟竟然早與狄復組有聯繫。他和弟弟兩人自幼失怙,後來因爲北斗能力更強,成爲北部天官,弟弟則未能入選南北星君,只成爲天星莊教官。如果北斗還是北部天官,聽到了這消息,當即要大義滅親,去向大統制報告,但現在想法已全然不同,他要打倒的也是大統制,因此一聽弟弟竟是狄復組中之人,便與那人細談。那人說,北斗之弟已然捐軀,北斗聽聞這消息,對大統制更增一分仇恨,當聽得了這人身負南方再造共和聯盟的使命,便將他引見給薛庭軒。

司徒鬱聽他這麼說,眉頭仍然緊皺,低聲道:“薛帥,你相信他麼?若這是大統制的一計又該如何?”

薛庭軒道:“是,我也有這個擔憂。不過,你可知道那使者說什麼?他還有第二路使者。”

司徒鬱道:“就算是第二路,也仍然不能保證什麼吧。”

薛庭軒搖了搖頭:“但這人非比尋常。如果真是他,那這事不會有假。”

司徒鬱一怔,道:“是什麼人?”

薛庭軒道:“我與那人約好在楚都城碰頭,正是爲了這一次交涉。此人,”他頓了頓,聲音不自覺地壓得更低了:“乃是曾經做過國務卿的鄭昭。”

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4)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
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4)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