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

十二 咫尺天涯

雖然戰事仍在繼續,但日子還得過。東平被搬遷一空,東陽城卻一下多了許多人口,隔江相望的一正一副這兩座城,地位無形中換了個位。共和二十三年十二月底,東陽城裡張燈結綵,準備過年,而東平城因爲軍人佔了大半,百業凋敝,則顯得很是蕭條。

不過過年到底是過年,這一天申士圖和鄭昭都抵達東平城,慰問前線將士。在申士圖看來,七省聯盟成立只不過半年多,就已把北軍盡數驅逐過江,這就是一件極大的戰果。這一次過來,主要是爲勞軍,二來也是讓宣鳴雷和申芷馨這對新婚夫婦團聚一下爲迎接申士圖和鄭昭,餘成功率水陸兩軍諸將前去迎接,在帥府召開宴會爲申士圖和鄭昭洗塵。雖然未曾正式拜帥,但現在餘成功已經基本上是大帥的身份了。作爲南軍的最高指揮官,回想起當初再造共和起事時自己還不免猶豫,餘成功便有點想要自嘲。不過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自己已經成爲南軍最強一支部隊的統帥,這點排場已不能不講。

作爲南軍後起名將中名聲最響的鄭司楚,自然列在諸將之首。這一次因奪取東平城之功,有功諸將都得到了晉升。晉升令中最令人瞻目的便是那些年輕一代將領,其中年景順、宣鳴雷和談晚同都成爲都尉,和鄭司楚成爲平級軍官,拜將已是指日可待,七天將下餘四人,包括尚在南安城的高鶴翎和還留在符敦城的遲魯,都成爲校尉。這一次鄭司楚雖然只是得到嘉獎,並沒有晉升,但誰都知道那是因爲餘成功都只是個下將軍,現在鄭司楚已是五羊軍中年輕將領軍銜最高的一個,晉升令勢必和餘成功在一塊兒下達,只消餘成功晉升,鄭司楚肯定就要晉升爲將級軍官。

雖然鄭司楚自幼就盼望着能夠在軍中建功立業,但在短短几年裡,經歷中被開革出伍,永不錄用和馬上就拜將的大起大落,他第一次沒那麼高興。宴席上,申士圖倒是談笑風生,對諸將大加讚譽。

鄭昭看着兒子慢慢地喝着酒,偶爾才和人說幾句,不知他在想些什麼。宴會已畢,諸將回營。鄭司楚和父親已有半年未見,便過去說些話。鄭昭聽他問起母親之事時還專注,說到別的卻總是心不在焉,詫道:“司楚,你好像不太開心?”

鄭司楚愕道:“沒有啊。”

“但你一直心不在焉,在想什麼?”

鄭司楚淡淡一笑道:“那是我這幾天一直在和景順他們商議鄧帥的下一步舉措。父親,鄧帥這招棄子戰術實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雖然得了東平城,但我們的戰線也被拉長了,現在既要防東平戰事,也要防他們偷襲五羊城。”

鄭昭笑道:“這個你也不必太擔心。五羊城裡現在也在加緊徵兵訓練,很快就會有新兵補充,敵軍遠道而來,不會得手的。兵法上不是說,趨百里而……”

鄭司楚順口道:“趨百里而蹶上將。不過,父親,後防一定要穩固,鄧帥用兵如神,他們這一次兵力分毫無損,去年符敦城一戰,若不是遲魯赴援及時,只怕要不堪收拾。”

鄭昭點了點頭道:“不過現在符敦城的戰事也穩定下來了。接下來你準備怎麼辦?”

鄭司楚茫然道:“現在我實在猜不透北軍會主攻哪裡。符敦和東平,都有可能。以現在我軍的兵力,固守一方尚且有餘,但攻則不足。如果北軍趁着我們在東平與他們隔江對峙,對符敦增兵猛攻,天水若有失,那就大勢去矣。但如果再分兵援助符敦,說不定他們就趁東平空虛,主攻此處,一般要誤了大事。”

沒得東平時,一心想着的就是如何攻拔東平城,心不旁騖,也不用多想什麼。但把東平城真個拿到手上,這座城卻又成了塊火炭,拿不得也丟不得。現在尚沒有實力藉此北進攻擊,可是如果東平再丟了,卻要成爲兵敗如山倒之勢,苦心經營的防線盡被突破。鄭昭雖然對兵法並不精通,但聽鄭司楚這般一說,也明白此中利害。他道:“那你準備怎麼辦?”

鄭司楚道:“我想,去請姨父幫個忙。”

因爲東平城已經成爲最前線,所以這一次陳虛心夫婦也來了,工部特別司亦搬遷到了東平城。聽鄭司楚說要去見陳虛心,鄭昭怔了怔,問道:“你要他再做*麼?”

鄭司楚見父親一猜即着,點頭道:“正是。”

鄭昭倒吸了一口涼氣,低低道:“你是,想再去東陽城?”

鄭司楚猶豫了一下,才道:“是。”

鄭昭道:“豈有此理!此時你若渡江,豈不是自投羅網?司楚,你可不能如此不識輕重。”

鄭司楚道:“危險自然也有,但這一次實是不得不去。父親,在東陽城裡有一個細作,已潛伏到了東平軍中,但上月傳來消息說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可是接頭之人過江後出了亂子,一直沒消息,我想自己過去接頭。”

沒想到鄭司楚也用細作了!鄭昭暗暗想着。當初那人一直不喜歡用細作,這一點鄭司楚和他就大不一樣。如果鄭司楚親身前去,接頭成功的可能性自然會大得多,但鄭昭也知道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現在是戰時,東陽城的防備肯定極爲嚴密,進去還好說,但一旦走漏風聲,後果不堪設想。只是鄭昭知道鄭司楚拿定了主意,就一定要去做,他道:“要接頭也不用你自己去,派個精細的過江,豈不一樣?”

鄭司楚搖了搖頭道:“這情報太重要了,實在不能如此輕率。而且這計劃是餘將軍親自制訂,由我直接指揮,我還關照他除了那接頭人,對任何人都不能輕信,現在就只有我自己去了。”

用間之道,鄭昭亦是行家,這樣子絕對的單線聯繫,正是用間的不二法門。他想了想,道:“真的有必要麼?”

“這關係到鄧帥的下一步舉措,若我們能搶到先機,就能打開僵局。”

鄭昭又想了想,嘆道:“如果真要去,誰也不能告訴,連餘成功也別說。”

鄭司楚見父親這般說,笑了笑道:“是,我是有這個打算,所以想借口回五羊城探望一下母親,自己一個人過江。只要有那*,就好辦多了。”

“但你在哪兒落腳?若沒有人接應,那可不好辦。”

鄭司楚淡淡一笑道:“父親,您還記得東陽城那位林先生麼?”

那樂癡林先生的事,鄭昭也聽鄭司楚說起過。他道:“你想找他幫忙?”

“這林先生是個樂癡,愛才如命。我假說是五羊逃出來的難民,精擅笛技,他肯定會收留我的。到時就借這身份,打探到了消息馬上回來,我想不會出什麼亂子。”

鄭昭想了想,搖頭道:“不好。這法子太一廂情願了,實不可行。萬一他不信你呢?你就成了自投羅網”

鄭司楚道:“那還能有什麼辦法?”

鄭昭猶豫了一下,嘆道:“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反正也不急在這兩天,看看有沒有機會,不要強求。”

他們正在說着,門外忽然響起了一陣喧譁。鄭昭皺了皺眉,說道:“司楚,你先坐着,我去看看出什麼事了。”

這房子本是蔣鼎新的宅第,餘成功打掃乾淨了給申士圖和鄭昭暫住。鄭昭走到門邊,剛一拉開門,便聽外面有個人高聲道:“大人,我們真不是壞人,只是尋常百姓,您放我們走吧。”

這人嗓門極大,只怕是天生的,並不是有意大聲說話。鄭昭走了出去,卻見大堂里正有一老一少兩個人,說話的是個老人,身邊則是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一臉驚恐,卻一聲不吭。申士圖坐在上首,正皺着眉聽着,一見鄭昭出來,忙道:“鄭公。”那老人一見鄭昭,也不認得他,但聽申士圖叫他“鄭公”,拱拱手道:“這位鄭大人,我們真是好人啊。老頭子命真苦,生了兩個兒子,本想養兒防老,誰知是一對悶葫蘆。啞巴就啞巴吧,好端端過日子,不招誰不惹誰,可老大還得病去了,老二還沒長開,留在這兒真活不下了,您就放我們走吧。”說着還從懷裡拿出一本戶名冊來要遞給鄭昭。這是共和國成立後推行的一項舉措,對共和國裡所有人都建立一份名冊,以作身份證明。

鄭昭接過戶名冊,被這老頭子一頓聒噪,頭都有點疼。他對申士圖道:“士圖兄,怎麼了?”

申士圖苦笑道:“這老丈本來留在城裡沒走,但今天早上他大兒子突然發病死了,他活不下去,要去投靠東陽城的有錢親戚,只是封了江,過不去,他倒是膽子不小,父子兩個搞了艘小船想划過去,被水軍捉了,結果就吵着要來評理。鄭兄,你現在有空,便有勞打發一下吧。”東平城被鄧滄瀾搬遷一空,當初還有些人不願離開故居,可現在城中人越來越少,那些窮困之人生活越發艱難,因此這幾天總有人想渡江去東陽城。現在南北雖然分裂,但兩邊都宣稱“以民爲本,以人爲尚”,所以平民假如要前往對方地區,只消盤查後確定不是細作,雙方都概不留難。

鄭昭心道:“這事本來自有官員負責,但現在非常時期,餘成功也沒辦法,正好推給士圖兄了。”共和國人人平等,五羊城亦是一般,尤其是剛進城時出現了搶掠事件,所以軍中經過一番整肅,就算捉到奸細也不能打不能罵。只是這麼一來,餘成功就得擔當起太守之責了。不過餘成功這人治軍還算擅長,聽審之類就是門外漢了,加上陪酒喝得頭暈眼花,正想休息,就把這事推給了申士圖,名義上也是尊重申太守。申士圖本來便主管政務,辦理這等事倒也不算什麼,只是這老者出奇地會說,而且聲音還大,他剛喝了幾口酒,又聽這老者說得如雷灌耳,正覺心煩,鄭昭出來,便正好再推給他。鄭昭看到看戶名冊,見上面寫着一父二子三個人名,正想說這老者不是奸細,他想過江,就放他過去就是了,心裡卻忽地一動,道:“好吧,老哥,請你隨我過來,我有點話問問你。”

共和國向來平等,鄭昭當國時,屢思前朝之弊,其中一條就是各級官吏仗勢欺人,以至民心不附,因此共和國成立後,屢次強調官員不能有官氣。雖然也不能完全落實,但至少表面文章做得很到家,各級官吏對平民百姓也向來都和顏悅色。那老頭子帶着啞巴兒子跟着鄭昭進屋,申士圖見鄭昭將這事接了過去,暗暗鬆了口氣,也連忙躲到後院歇息,省得呆會兒出來又要脫不了身。

鄭司楚在屋裡也聽到了申士圖說的話,見父親把這事接下來,心想多半又要耽擱好半天了。他坐在椅子裡想着先前的計劃,越想越覺得這計劃破綻百出,實不可行,但要想出個萬全之策,又實在難到了極點。正在絞盡腦汁,門上忽有響動,他扭頭一看,卻見鄭昭又走了進來。鄭司楚忙站起身道:“父親,那事辦完了?”

鄭昭微微一笑道:“司楚,真是上下掉下來的好機會。那對父子,原來正是要去投靠那位林先生的。”

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4)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二)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4)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4)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1)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2)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2)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
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4)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二)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4)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1)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4)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1)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2)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2)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