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投子佈局

第二天王景範便身穿緋色通判官服正式拜會知州孫瑜,而後便前往與州衙相隔不遠的通判廳開始辦公。不過中午之時便傳來知州孫瑜因爲天氣患了暑熱之症,近期的一些需要緊急處理的案件便從州衙轉交至通判廳——書生張唐盜屍一案便同樣傳到了通判廳。本來按照王景範的官品他只能穿綠色官袍,不過八品通判官可以借緋,這多少是增強通判的底氣不爲知州所壓制。

通判廳所擁有的權利大體如知州州衙差不多,不過兩者都有明顯的側重,通判廳更多的財政上的事務要重一些,審驗諸縣呈送簿歷、發回呈州呈覆,管領所分掌經制錢、總制錢、牙契錢等,財賦極多。通判重掌財賦,萬事無錢不行,有了財權在手纔可以使通判更有資歷與比自己官品高兩級的知州抗衡。

孫瑜本來想親自處理書生張唐一事,不過王景範覺得此事得罪本州大戶,這件事既然是自己提出來的,便有自己來處理,孫瑜思之之後便將這個案子交給王景範來判處——其實他也看出來王景範對這件案子很上心,知州通判若是對一個案子有了異議,自己若是強來也未必能夠得手,倒不如作這個順水人情。其實最爲關鍵的地方便是孫瑜已經六十八歲,年邁體衰已經不堪政務負重,也無心在這官場上與一個可以當孫子的通判二手掙個高下。

孫瑜其實還是一個非常勤勉的父母官,案件積壓並不多,況且王景範也只是關注張唐這一件案子,至於其他案件孫瑜心中有數,只是交予王景範熟悉一下——若無知州共同籤書,王景範這個通判權力也是極爲有限。

常理來說“知通”合一纔是掌管一州大權所在,除非是那種知州官名前面帶着“判”或是“出”的知州。前者帶“判”是差充知州本人所帶的本官階官品高於所任州州格官品時,甚至是二品以上及中書、樞密院、宣徽院的大佬因爲某事到地方爲親民官,這種來頭巨大的知州對於該州的通判而言簡直是毫無約束力;而後者帶“出”的知州都是京官出任知州,那就要看這傢伙的來頭如何,只是多數而言這種“出知某州”的知州也是不好惹的,因爲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說白了就是到地方上來鍍金的,有了親民官的經歷他們纔可以被皇帝任命爲更高品級的官員,甚至充爲兩府的後備人才,這樣的紅人你讓通判如何能夠奈何的了他?此時通判能夠保證自己不向其獻媚就已經算是非常有風骨了,這種知州的威懾力甚至比那些帶“判”的知州更厲害。

自王景範晚間拜訪孫瑜之後,兩人對於對方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王景範給孫瑜的感受是非常謙恭的一個人,沒有太多新科進士那種目空一切的傲氣,這讓孫瑜感到很滿意,加之對方又是有來頭之人,無論是鍍金還是做實事,他敢肯定王景範回到京師必然會有更重要的任命。在王景範看來孫瑜雖是年歲已高心中已無多大的雄心在仕途上勇猛精進,但至少孫瑜是一個比較正直的官員,這樣人就算不能成爲同心協力的盟友,至少也不會在自己辦正事的時候跳出來攪局,這對他而言已是足夠。

王景範在接手案件之後並沒有急着宣判,而是先至州衙牢房去探視一番。雖然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是州衙牢房還是給他深刻的印象,裡面味道難聞不說,他去的時候正是犯人吃飯的時間,他簡直都不能辨認出來那破碗裡面盛的是什麼。他也曾聽過牢房之惡劣已經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不過在自己親自來牢房一趟之後,才能明白這牢房到底惡劣到何種程度。

只是今天王景範來牢房的目的並非是對這牢房有什麼看法,而是專門爲那書生張唐而來,遂在牢卒的簽押房中見了張唐一面。在仔細詢問過張唐盜屍一案的前因後果之後,便形成卷宗由張唐簽名畫押,剩下來的事情便是要按照張唐所提供的供詞取證驗其真僞——王景範雖然對張唐的遭遇頗爲同情,但是他也不想被人糊弄,要知道苦主劉氏可是一縣大戶,若是因爲自己的一時判斷失誤讓張唐糊弄了自己而平白豎此大敵那可就要成了笑柄了。取完供詞之後王景範便離開了牢房,順便也沒有忘記讓獄卒對張唐格外關照一番,至少吃住方面要改善一下,一旦取證完畢張唐便會被釋放,犯不着在此期間出什麼意外。

“先生該尋個幕賓了,如這等事都需用先生親勞親爲,那又有何精力去辦其他更緊要之事?”於文傳在一旁整理公文。

王景範放下正在看的公文,笑着說道:“這幕賓是一定要請的,我雖考了一個狀元立刻被授予這通判一職,卻無任何處理政務經驗,看來至少在找到合適的幕賓之前是不用去想幹什麼大事了……”

“先生還算好了,至少朝廷的律令先生知之甚詳,其他進士可沒有先生這麼對律令下過如此深的功夫……”俞樾笑着插話,隨後便嘆了口氣接着說道:“科考在前,就算書院中教授一些律令也是不會盡心去學的,耗精疲神、窮日之力以從事課試之文章,若不得進士這律令學得再好也是無用的,而得了進士猝然責之以爲天下國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爲者少矣!”

王景範記憶力驚人,雖談不上過目不忘,但至少幾次誦讀之後,這一本書就牢牢的記在腦中——他記憶力不在於快而是在於持久,莫要說那些天生神童,就是在渭州他也見過有過目不忘的學子,他們背東西只需一遍即可,可是過上十天半個月之後就所剩無幾了。王景範正是靠記得牢纔會比別人在這方面強上一頭,以至於他的書房沒有什麼大衆的藏書,只要他讀過的書自然會另有所在收藏決計不會放在書房中,擺放在書房中的書都是他正在讀或是沒讀過的。

自從點中狀元之後,王景範便買來一堆有關朝廷律法方面的書,除了應酬之外其餘時間都在背讀,即便是婚後這段時間也是如此。到現在他已經將這些律法方面的書倒背如流,但是背誦歸背誦,能不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學以致用是另外一方面的事情。況且幕賓的作用遠不止於一本律法書,並且即便是一個八品通判所要請的幕賓也遠不止一個,每個幕賓都有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只能說有關“刑名”和“錢穀”方面的幕賓所起到的作用最直接。

於文傳有些懊惱的說道:“莫說律法就算是一份公文,學生都無法勝任,真是有愧先生多年教導!”

王景範站起身來拍拍於文傳的肩膀說道:“幕賓固然重要,但你們更爲重要,除非是那種處事極爲幹練深悉官場進退的謀士幕賓,否則這等從旁協助的幕賓多得是,通判廳中衆多書吏哪個不伸長脖子等着被重用?壽道、萌甫卻不同一般,你們將來都是要考進士的,如同我一般要出仕爲官,縱然科舉艱難時運多變,我還是希望你們能夠走上這條路,這樣對我的幫助就更大了……”

見於文傳和俞樾點頭表示明白之後,王景範繼續說道:“從明日開始,你們除了讀書增進學問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留心這通判廳中出入的吏員,看看他們那些是真有本事的,當然在此之前還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將這些吏員的背景弄清楚,那些蔡州本地大族的直系親戚或是極爲親密的吏員,都要給我挑出來,免得到時候做事之時他們會冷不防的跳出來生事……”

王景範昨晚夜訪孫瑜最大的收穫並非是張唐盜屍一案,而是孫瑜對於水利的忌憚。他看得出來孫瑜並非是不想去整頓水利,至少這疏浚河道和維護堤防兩項是最起碼的,畢竟這關係到每年雨季會不會造成滅頂之災的大事。可偏偏就是這麼最基本的事情,連孫瑜都視之畏途,只得在去年雨季到來之時先備下數千個沙袋放在緊要河堤之處,一旦出現險情就先下手爲強堵住那些要潰堤的地方,這才保住了汝陽城沒有泡在水裡。

由孫瑜那種對水利工程隱約的忌憚,王景範便已經知曉自己想要在這通判的位置上下可爲這蔡州百姓某些福利,上可爲朝廷所欣賞有助自己仕途精進,這農田水利已經成了必須要過的關卡,孫瑜的畏懼息事寧人並不代表自己會這麼做。爲官一任爲三年,三年之後自己有面聖的機會,這也是自己升官的關鍵要點,若是沒有拿出讓皇帝和重臣都可以看重的政績來,那就白白放棄這個機會,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他雖不指望自己能夠成爲呂蒙正和蘇易簡那樣六年便官至翰林學士,甚至是七年功夫位列執政階層,但王珪和韓絳進士及第十幾年才熬到翰林學士,他可是不願意重新再走一遍的。

於文傳和俞樾聽後心中大爲感激不已,他們心中非常清楚科舉考試可不是某人說考上就能夠考上的,單單從王景範這嘉佑二年的科舉考試過程來看便已經是充滿了各種變數,若非當時王珪力挺,說不得春闈黜落也是大有可能的。王景範在自己考中狀元之後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們繼續走科舉之路,而非殺雞取卵讓他們學習基本政務從而很快的成爲自己的助手,這是極爲難得的,也正因爲如此他是將於文傳兩人當做自己的盟友而非屬下在培養,若是兩人真的一直到三十來歲都無法成就功名,那到時再成爲自己的助手也就心甘情願再無怨言了。

“先生有所交代,學生自當效犬馬之勞!”兩人躬身答道。

王景範笑着擺擺手說道:“沒有你們兩人想的那麼嚴重,若是你們全力去做這些事,那何來的時間增進學問?你們只需在城中貧寒百姓聚集之所,尋上數個人來問問他們這衙門辦事可是順利?辦事之時會有那些衙門裡的陳規陋俗所擾?哪個吏員最好說話?哪個吏員收了錢還不辦事?……”

“探聽這些事情遠比在這通判廳裡面暗中打聽要強得多,既可以隱秘行藏,又可免去爲自己招來禍事。畢竟他們可是這裡的地頭蛇,我倒是還好些,倒是他們有心要暗算你們二人,恐怕還真不太好說!”王景範肅容說道。

俞樾和於文傳聽後心中猛地被警醒,原本他們就是打算在通判廳中暗中打聽一番的,不想在王景範眼中這卻是最不可取的。不過想想也是,這衙門辦事如何百姓心中最是清楚,按照王景範的說法這樣也可以免去自己在與衙門中吏員交談之時隱藏動機的辛苦。

王景範看到於文傳兩人的表情,意味深長的笑着說了一句:“衙門裡面辦事是沒有什麼秘密可言的。只要你們一張嘴,那些油滑的小吏便會清楚你們的目的所在,不要小看這些吏員,也許他們的纔能有限詩詞經義文章很不堪入目,但是論這人情練達,你們可遠不是他們的對手……”

說起來王景範也覺得自己該在培養幼童方面做一些變動,只是父親生前所收養的孩童都是經過數年的輪流淘汰,剩下來的年長的於文傳與俞樾都有希望在科舉上有所建樹,至於錢琦他們三個比較年幼的孩子在讀書方面更是非常不俗。先前這麼做是怕王景範一輩子受困於科舉,爲了保護王氏家族的產業不得不這麼留一手,現在王景範自己考中狀元出仕,顯然之前的做法就有些不適用了,只是培養一個合意的助手所耗時間頗長,王景範似乎有些等不起了。

隨後幾天當中,王景範儘快的熟悉了通判廳的日常工作,並且查閱了大量州衙公文和檔案,還到汝陽城外的汝水邊上走了一趟,詳細諮詢了一下河工和當地漁民,心中對於農田水利方面亦是有了個大致的概念。汝水流經蔡州境內主要有兩條蔡州的直流匯入其中,汝陽上游有滌水,下游不遠處有臻水,而汝水最終會和蔡州境內另外一條大河鴻河水成爲注入淮水的一條重要支流。

不管是鴻河水還是汝水,上游都是比較清澈的,到了蔡州這裡便已經非常渾濁了,汝陽城緊鄰汝水去年之所以差點潰堤就是因爲汝水渾濁沉澱致使河道擡升的緣故,先前的河堤年久失修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沒有跟得上汝水水面擡升的速度。

對於汝水瞭解一番後,王景範心中也便有了自己的打算。汝水所面臨的情況顯然對於馬上就到來的汛期來說是極爲不利的,經過去年的事情之後孫瑜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早在半個月之前便已經開始儲備沙袋存放於緊要河段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汝水和鴻河水渾濁也並非完全是壞處,這種水質含泥沙比較高,正是淤田所需的水質,而蔡州有不少地方低窪鹼土高而不適合種植莊稼,這樣淤田的兩個條件就已經具備,剩下來的就是自己如何具體操作了。

第128章第27章 捉第49章 雙人任務(二)第四章第127章 帝國來使(十)第31章 紅鸞星動第100章 後備軍(一)第137章 帝國星球(十)第62章 空間黑洞(九)第7章 武人悲途第八十章第2章 F星球(二)第61章 暗箭難防第19章 名傳千古第76章 人形機甲(三)第七十四章第76章 經營木綿第85章 突生變故第五十八章第133章 帝國星球(六)第五十九章第112章第130章 帝國星球(三)第三十七章第11章 竊(三)第125章 帝國來使(八)第102章 後備軍(三)第121章 帝國來使(四)第89章 初露端倪第七十九章第45章 一年級生(九)第38章 一年級生(三)第13章 捉第195章 勝(五)第38章 一年級生(三)第一 戰線九第79章 人形機甲(六)第118章 帝國來使(一)第72章 埋葬的帝國(八)第143章 外敵入侵(四)第27章 捉第二十九章第84章 逐一應驗第149章 外敵入侵(十)第73章 埋葬的帝國(九)第82章 劈荊斬棘第34章 伐柯如何第93章 世紀之殤(一)第六十二章第39章 抱石之宴第73章 埋葬的帝國(九)第5章 F星球(五)第102章第3章 F星球(三)第70章 縫補第105章第21章 推介報紙第175章 戰(六)第17章 投書行卷第129章第73章 白玉有瑕第106章第61章 空間黑洞(八)第149章 外敵入侵(十)第186章 勝利序章(三)第一 戰線一第118章第124章 帝國來使(七)第六十七章第10章 竊(二)第一 戰線四第51章 聲東擊西第154章 結盟(五)第94章 世紀之殤(二)第120章 帝國來使(三)第56章 平湖微瀾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12章 竊(四)第2章 F星球(二)第83章 人形機甲(十)第186章 勝利序章(三)第四十四章第五十章第一 戰線十第147章 外敵入侵(八)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180章 戰(十一)第93章 世紀之殤(一)第13章 捉第63章 空間黑洞(十)第193章 勝(二)第201章 帝國(四)第五十八章第175章 戰(六)第一 軍校六第186章 勝利序章(三)第93章 世紀之殤(一)第51章 雙人任務(四)第十一章第91章 結尾
第128章第27章 捉第49章 雙人任務(二)第四章第127章 帝國來使(十)第31章 紅鸞星動第100章 後備軍(一)第137章 帝國星球(十)第62章 空間黑洞(九)第7章 武人悲途第八十章第2章 F星球(二)第61章 暗箭難防第19章 名傳千古第76章 人形機甲(三)第七十四章第76章 經營木綿第85章 突生變故第五十八章第133章 帝國星球(六)第五十九章第112章第130章 帝國星球(三)第三十七章第11章 竊(三)第125章 帝國來使(八)第102章 後備軍(三)第121章 帝國來使(四)第89章 初露端倪第七十九章第45章 一年級生(九)第38章 一年級生(三)第13章 捉第195章 勝(五)第38章 一年級生(三)第一 戰線九第79章 人形機甲(六)第118章 帝國來使(一)第72章 埋葬的帝國(八)第143章 外敵入侵(四)第27章 捉第二十九章第84章 逐一應驗第149章 外敵入侵(十)第73章 埋葬的帝國(九)第82章 劈荊斬棘第34章 伐柯如何第93章 世紀之殤(一)第六十二章第39章 抱石之宴第73章 埋葬的帝國(九)第5章 F星球(五)第102章第3章 F星球(三)第70章 縫補第105章第21章 推介報紙第175章 戰(六)第17章 投書行卷第129章第73章 白玉有瑕第106章第61章 空間黑洞(八)第149章 外敵入侵(十)第186章 勝利序章(三)第一 戰線一第118章第124章 帝國來使(七)第六十七章第10章 竊(二)第一 戰線四第51章 聲東擊西第154章 結盟(五)第94章 世紀之殤(二)第120章 帝國來使(三)第56章 平湖微瀾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12章 竊(四)第2章 F星球(二)第83章 人形機甲(十)第186章 勝利序章(三)第四十四章第五十章第一 戰線十第147章 外敵入侵(八)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180章 戰(十一)第93章 世紀之殤(一)第13章 捉第63章 空間黑洞(十)第193章 勝(二)第201章 帝國(四)第五十八章第175章 戰(六)第一 軍校六第186章 勝利序章(三)第93章 世紀之殤(一)第51章 雙人任務(四)第十一章第91章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