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五德

一記鳳十年十二月三十日江寧內閣議事廳裡劉浩然召明州年最後一次軍政擴大會議“承相這些是高麗國的戰事彙報”馮國用最先開口道。由於是對“臣屬國”用兵不用太擔心泄露軍機秘密所以就被擺到軍政擴大會議上了“國用給大家說說吧”“的承相日本僱愕兵和琉球檯灣招募兵已經攻陷尚州、慶州正向李成掛的老窩一安東逼近前線指揮部預計明年上半年會結束整個戰事”“潛溪先生你有什麼話要說嗎?”劉浩然看到宋源欲言又止的樣子便點了他的名“承相我江南在高麗大動干戈生靈徐炭才損仁德之名”宋老夫子拱手道他已經摸清楚劉浩然的脾氣知道直話直說反而沒事要藏着捏着被這位心思深沉的主上猜忌上了你的麻煩反而更大了“潛溪先生過於悲天憫人瞭如果是我的子民死上一個我會心痛不巳如果不我的子民死上一萬個我也不會放在心上”劉浩然平靜地說道“高麗自新羅三國並立之時一直與我天朝糾纏不清更是趁我中原勢弱累累侵佔國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百姓是它的根本而國土則是它的尊嚴。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國土都保不住如何稱之爲國?”

“承相遠征高麗日耗巨費我擔心江南受此牽連影響北伐事宜。”宋鐮多少還有些不甘心。他們這幫儒生原本就對用兵高麗不是很贊同畢竟才前隋唐的“教訓”擺在史書上生怕這是劉浩然一時頭腦熱窮兵欺武但是樞密院和軍方都支持這富有戰略意義的一戰。宋漉等人看看地圖也明白了高麗就在元廷遼陽行省邊上一旦佔據高麗就等於多了一個往元廷身上捅刀子的地方而且東北多“蠻夷”這些的確是對付蒙古騎兵的好幫手至少在戰略上這一步是沒有錯的因此宋鐮等人也就默認了可是江南不光是在高麗用兵還在那裡大興風雨翻手爲雲覆手爲雨把整個高麗搞得雞飛狗跳這不合他們的爲政之道在他們想來只要高麗御臣服了便應該既往不咎再給人家一些好處總要有些天朝上國的姿態出來可是劉浩然這位承相卻從來沒有這份善心高麗就算打成一鍋八寶粥他也不會眨下眼睛這讓宋鐮等人忍不住出言相勸了“打仗無非是對內對外對內如我們對付元廷是爲了光復中華損失再大我們也要咬牙堅持下去對外如收納琉球、臺灣降服日本和高麗那就是無利不起早正如潛溪先生所言海外用兵是耗費日巨如果我們不能獲得收益將軍費窟窿填補上那麼這仗打得再漂亮也是爛仗給我們帶來的後果是前漢武帝和前隋焰帝的下場國窮民困甚至可能亡國”“收納琉球檯灣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這一點海軍部最清楚我們多了數千裡的國土和數十萬計的百姓更重要的我們的海軍可以直接面向更遼闊的大海整個東海完完全全成了我們的內海”“降服日本我們對其的出口貿易增加了數十倍一旦高麗平定其數百萬百姓的巨大市場就完全擺在我們眼前b這就是我們海外用兵的目的”說到這裡宋源不由皺了皺眉頭落在劉浩然的眼裡:“潛溪先生你是不是覺得如此開戰不符聖賢之言。”

“臣不敢”宋鐮雖然口上這麼說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出真了他“廣播聖人之道於天下這沒錯但是卻不能讓我們給了他們聖人之道還要自己掏錢如果我們將聖人之道傳至四海自己卻弄得叮噹響這有何意義?只有在傳播聖人之道的時候還獲得利益這樣就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傳播聖人之道”“承相你爲什麼選擇金氏兄弟而不選擇李成桂?”劉基怕好友宋源一根筋跟劉浩然拗上了連忙轉移話題道“金氏兄弟出生成長在我天朝並讀的是我天朝的書習得我天朝的字我不信任他們難道去信任從未見過面的李成桂?”劉浩然笑言道“相比李成掛而言金氏兄弟在高麗的根基更淺這就註定他們必須依靠我江南的扶植等到他們在高麗培養勢力出來了我們江南早就將觸角伸到高麗每一個角落了他們屆時想踢開我們也沒有辦法了”說實話劉浩然還真不知道李成桂是另一個世界朝鮮王國的開國之君誰叫韓劇不說這個而且他以前也很少看韓劇“臣明白了”劉基是真明白正如劉浩然所言國與國之間利益相同就是最好的盟誓“承相不日將稱帝國號已經擬定只是這國旗小國歌還未暫定最重要的是本朝德運還未定。”宋源已經察覺到好友劉基轉開話題的用意於是便自覺地轉到正題上來現在是輪到劉浩然頭痛了現在已經過了小明王的服喪期了江南上下一致認爲劉浩然改稱帝建朝了禮部和國史館從龍鳳八年便開始忙活起來爲這一盛典做準備。劉浩然幾經考慮準備將稱帝時間安排在龍鳳十一年二月初二劉浩然知道一旦稱帝建朝那一天肯定會成爲法定的國慶假日他可不願意把這個假日放到大年初一或者正月十五選來選去最後選定了二月初二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的日子還算利

吉日定好了其餘的準備也在緊張地忙碌國家幾經討論最後定爲大明一是暗喻秉承小明王之統也暗示江南走出自明教紅巾軍一脈。二現在天下人都認爲新朝秉承了火德明是三重火剛好相配不過最讓劉浩然心動的是一位軍士提出來的一句話“日月不落永耀大明!”這氣魄比另一個世界的日不落帝國還大接下來是本朝德運的問題雖然從前宋歐陽修到朱子對五德始終說進行批判之後理學等學術界時於五德始終說不是很感興趣但上千年的傳承豈是一朝一夕能更改的不少名士學子開始爲新朝的德運“出謀劃策”了市井百姓更熱衷於其中最佔主流的是火德說先前宋就是火德小明王自稱是前宋徽宗之後自然也秉承了火德那麼劉浩然建立的新朝也應該是火德加上紅巾軍喜用紅巾打起仗來是望眼一片紅到了劉浩然手裡更是登峰造極不僅火器犀利還改用紅色軍裝紅色軍旗一打起仗不但漫一皿滬都是紅連半邊天都被燒紅了

“這樣還不是火德是什麼?

不過也有人反對新朝應該是土德因爲劉浩然姓劉他應該漢高祖的多少代子孫既然如此那麼應該也繼承前漢的土德還有說金德、木德甚至有人說是水德藉口是千奇百怪無所不用反正是爭得一塌糊塗受五德相爭的緣故結果連國旗都確定不下來劉浩然已經將國旗確定下來了一條黑龍團成一今日圓形在左邊一隻火鳳飛翔成半月形在右邊剛好形成一個明字又可以紀念小明王時期採用的龍鳳年號只是新朝德運確定不下來這旗幟的底色就無法確定畢竟這裡面多少還有些講究的五德劉浩然當然對此不屑一顧可是你抵不住天下百姓就認這個該配哪一德火德?豈不是正好給“清”這個三點水克:把火留下了念頭“五德相生相剋有生必有克新朝立德運如果他日有人癡心妄想提出相剋德運來顛覆本朝又當如何?”劉浩然思量了一會說道衆人一下子不做聲了五德始終說的確有個大毛病那就是爲許多篡權奪位的野心家提供了理由久而久之這五德就成了不詳之說你立了火德我就搞個水德以水克火老天爺肯定會幫我的。可是哪朝建立之時不都是希望本朝能夠千世萬代嗎?但每過個兩三百年便會改朝換代這讓很多人開始認爲五德始終說簡直就是隻烏鴉可是德運在天下百姓中影響甚大不確定德運別人會胡思亂想的正如劉浩然所說的有想法沒關係最怕的就是胡思亂想“這樣吧我決定改變一種說法一個朝代不應該只配一德而應該五德皆全金爲兵爲兇器可是國家沒有兵如何存立而我新朝崛起于軍興之時更以驅逐鞋虜爲已任兵盛遠勝於前朝前代所以當有金德;我朝自江南之時起便尚紅擅火器火炮火槍之威揚於天下當才火德;我朝重工商船隊遠涉海外這水利之便已經盡佔當才水德;國家之本是百姓國家之基是國土我等起兵於亂世爲得就是要收復淪陷國土所以當才土德:木衡”劉浩然沉吟了一會這木德還真不好往上安好像不怎麼搭界。”對了從天下而言我朝屹立東方。又自詡龍之傳人正合木德爲東木德爲青龍”這通話在劉浩然自己看來無非是一通忽悠可是聽在衆人的耳朵裡卻是另外一回事對啊配一種德運的確會有人提出一種相剋的德運現在五德全給你配上了說明本朝五德皆全看你們拿什麼來相剋只是這種說法在宋鐮、劉基等人看來太過於“新穎”了可是衆人又不敢出言反駁如果你還是堅持只配一種德運那豈不是咒本朝將來會被另外一德給克了嗎?

馮國用卻笑在心裡承相還真是有想法一下子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五德這東西原本就是給天下人一個說法的現在劉浩然提出這麼一個新的說法信五德說的自然以爲本朝五德皆全不信的五德你說十德皆全都沒用劉浩然順着自己的思路說道:“既然本朝確定五德那麼國旗就用五色黃色爲土是最重要的當在中間上下爲紅色和白色表示我們要用火與鐵來揮衛我們的國土接下來木青在最上方表示我們這個東方天朝爲天下之水黑在最下諭示我們將踏着海洋走遍天下也提醒着我們百姓是水能載丹也能覆舟龍鳳日月徽就放在中間。”

聽到這裡衆人不由暗自敬佩承相居然對旗中五色做出這樣的解釋真是太能引申了不過劉浩然說完後卻愣在那裡因爲他突然想起在記憶中民國北洋政府的旗幟好像也是五色旗只不過顏色的順序與自己的這個五色旗不同不管它了反正不會有人跑來說自己“別竊”國旗和德運就這麼確定下來了可是國歌還沒有影子劉浩然腦海倒是有不少國歌資料可是都不太適用畢竟軍隊用的軍歌你再怎麼變新文人們都不會纔多少意見可是你代表一個國家的國歌要是沒有一點“古風”氣息那麼文人怎麼能答應?再激進也得有個限度也得照顧現在的文化傳統劉浩然腦海裡胡思亂想着突然由五色旗想到了民國又從民國想到了一國歌據說這國歌是摘取《尚書》的一段話改寫的他曾經上網聽過這據說是中國第一國歌不過好像曲子是一個外國人寫的旋律還可以沒有那麼慷慨激昂反而顯得平和大氣劉浩然叫侍從拿來一本尚書低着頭開始翻起來衆人不知道怎麼回事都在那裡默默地等着找到了原來是《尚書》中的《卿雲歌》劉浩然只記得歌詞的大概卻記不住全部所以必須要找書來覈對一下“卿雲爛兮虯慢役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劉浩然按照記憶中的旋律哼唱了一遍衆人一聽便睜亮了眼睛尤其是宋諒等人劉浩然喜做樂曲軍中歌曲多走出自其手所以軍中將士們非常喜歡這些歌曲可是文士們卻不太喜這種太直白沒有韻律的歌詞他們也一直擔心劉浩然屆時不要把國歌也弄成軍歌那番模樣屆時就頭疼。想不到劉浩然還識“大體”居然從儒學經典一《尚書》取了這麼一詩來做國歌“承相此舉真是令臣敬佩。卿雲爛兮虯饅饅兮正合我朝國旗顏色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正合我朝國號之名”李善長搖頭晃腦地說道

宋鐮和劉基相對一視也在那裡點頭他們都是學問大家自然明白這詩的出處和含義這詩據說是舜禹帝即位時百官相和而唱其中的意思是祥雲燦爛延綿不絕日月光輝永駐人間舜禹一直是歷朝歷代皇帝的“楷模”劉浩然願意以此爲榜樣當然不錯而且詩中意思非常吉祥正好可以諭示大明國運昌盛千秋萬代拿來做國歌最好不過了至於那旋律沒有軍歌那麼殺氣騰騰反而大氣端和正好符合儒生文人們的要求看到衆人無異劉浩然便將這卿雲歌定爲大明國的國歌“……老曾加油寫書書友們就加油投票呵呵“如欲知後

第222章 新大陸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9章 梅花獎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230章 羅貫中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3章 貨幣(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0章 再戰(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21章 授銜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21章 授銜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301章 事後(三)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80章 餘波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336章 西安第26章 渡江第319 泰西攻略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82章 江州(一)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三章第127章 敗仗(一)第四章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08章 丁亥日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28章 白古國第152章 五德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51章 大婚第29章 殲滅水師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98章 定(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5章 常遇春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7章 馬六甲第84章 江州(三)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91章 治政第296章 驚變(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十章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42章 治內政(二)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76章 風波(一)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248章 陶希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76章 風波(一)第296章 驚變(二)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06章 武昌(二)
第222章 新大陸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9章 梅花獎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230章 羅貫中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3章 貨幣(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0章 再戰(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21章 授銜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21章 授銜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301章 事後(三)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80章 餘波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336章 西安第26章 渡江第319 泰西攻略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82章 江州(一)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三章第127章 敗仗(一)第四章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08章 丁亥日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28章 白古國第152章 五德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51章 大婚第29章 殲滅水師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98章 定(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5章 常遇春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7章 馬六甲第84章 江州(三)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91章 治政第296章 驚變(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十章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42章 治內政(二)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76章 風波(一)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248章 陶希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76章 風波(一)第296章 驚變(二)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06章 武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