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帝國之屏

(新書艱難!無語的新書《鐵血宏圖》已經同步更新,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爲珍貴的!新書不易,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羣: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爲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10月27日,從清晨時分開始,空氣中突然充滿了炮彈呼嘯的尖叫聲,劇烈的爆炸聲在地平線上迴響着,野戰火炮發射的隆隆聲以及重炮沉悶的怒吼聲在天際間迴響着。從俄國的近海要塞喀琅施塔得傳來要塞大炮發出的遙遠的回聲,更是不斷的撕破天空。短短的幾十秒鐘以後,地平線變成了一張火簾。

芬蘭大公國這個俄羅斯帝國中僅有的自治區的邊界在這一天開始在燃着燒。堆滿雪的樹枝飛向天空。冬日的晨曦下映照着石塊、灰塵、泥土和農舍的碎塊。彎彎曲曲的鄉間道路變成了一塊塊土堆,彷彿大地裂開了,將這些道路都吞了進去。

隨即是機槍的嗒嗒聲以及芬蘭人回擊的槍聲。

對於這一天,從芬蘭人宣誓將繼續效忠於沙皇的那天起,就已經註定了,他們明白效忠沙皇不是沒有代價的,但是絕大多數芬蘭人都非常清楚,過去的,近百年的平定來自於沙皇的庇護,一但脫離了沙皇,那麼芬蘭將不得不面臨戰爭,而相比於未知的獨立和眼前在沙皇庇護下的富庶的生活,他們寧願選擇後者。

戰爭爆發了,一如他們意料之中。

在聖彼得堡,芬蘭人成爲了“可惡的暴君的走狗”,而在赫爾辛基,人們卻激動的吶喊着。

爲了上帝!

爲了芬蘭!

爲了俄羅斯!

當然也是爲了沙皇!每一個芬蘭人都將會拿起武器!

相比於需要接受徵召的俄羅斯人,實際上芬蘭人並不需要服兵役,甚至可以說,這些芬蘭人根本就沒有戰鬥的經驗,直到最近幾年,芬蘭人才“不得不服兵役”,但是這並不會對芬蘭人造成多少影響——實際上,儘管芬蘭人的生活是安寧而富足的,幾乎所有的芬蘭人在少年時間都會提着獵槍於森林中打獵,儘管他們並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但在倉促的動員之後,這些加入俄羅斯帝國軍隊的芬蘭士兵,卻是有着俄羅斯士兵所沒有的經歷,他們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一起接受軍訓,而且都體格良好。他們知道爲什麼而戰——爲了他們的家園!

也正因如此,他們打起仗來,纔會顯得兇猛、堅定,甚至有些狂熱。而且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精明的獵手和神槍手,不需要別人告訴他們何時扣動扳機,向哪個方向射擊。這對於那些從聖彼得堡逃至芬蘭的俄羅斯軍官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素質如此優良的士兵,即便是哥薩克也無法與之相比。

儘管在聖彼得堡許多新兵因爲不願意上前線而加入革命,但那些曾宣誓效忠沙皇的軍官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捲入革命,他們是沙皇的支持者,在沙皇逃至赫爾辛基之後,數以千計的軍官躲過了暴亂士兵的殺害,逃到了赫爾辛基,與芬蘭的士兵一起成爲了軍隊的主力。

素質相對優良的軍官和士兵,使得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變了味道,儘管相比於倉促動員起來的沙皇軍隊,革命者的軍隊兵力更爲充實,但實際上,他們同樣也是一羣缺乏訓練的工人,只是一羣剛剛穿上軍裝的赤衛隊。

至於作爲革命的主力的軍人,那些在聖彼得堡的革命中發揮重要的作的士兵,卻幾乎沒有參加進攻,而當時聖彼得堡的軍隊卻都是前線作戰部隊的後備營組成的,而這些後備部隊的人員組成則主要是那些因負傷而送到後方現在傷愈的士兵和剛被徵召入伍的農民。從軍事角度說,這是一支渙散的、沒有紀律性的、沒有戰鬥力的軍隊。這使得他們比較容易受到革命宣傳的影響,但之前的革命中,他們的發動主要不是出於政治的原因,而是因爲不願離開“溫暖的營房”、被整編成戰鬥部隊並派往西伯利亞前線“送死”。他們隨時準備抓住有可能使他們呆在首都安全的兵營裡而避免上前線的任何機會。而且,根據同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協議,作爲對他們在革命中態度的報答,他們將由於其特殊的“革命功勳”而不被調往前線。

也正因如此,實際上,現在用於進攻芬蘭的數十萬赤衛軍,不過只是一羣新兵罷了,也正因如此,在戰鬥剛一開始的時候,與其說是戰鬥,倒不是如說是一場屠殺——他們像是靶子一樣的被不斷的打倒在地,但是局勢卻並不容樂觀,畢竟幾乎每一天,赤衛軍都在增派軍隊,而且隨着戰爭的進行,越來越多真正的軍隊被打散重新編入了赤衛軍,在炮火的掩護下一次又一次的發起進攻。

原野和森林隨着炮彈的爆炸而顫抖着,在數百公里的邊境線上,以爲芬蘭人爲主的俄羅斯帝國軍隊在每條道路上都受到攻擊。在俄國人的炮擊之中被折斷的樹木墜落到厚厚的積雪裡,掀起冰與土的白色雲霧。黑色的岩石和碎片散向天空。對於從拿破崙時代就未曾經歷過戰爭的芬蘭人來說,即使在噩夢中也沒見過這種景象。在芬蘭人的記憶和想象中沒什麼能跟眼前的恐怖相比,但在戰壕中,每一個人都在堅持着。

在俄國人的炮擊中,幾名芬蘭士兵鑽進了一個用木板和凍土搭成的像個墳墓一樣的建築裡面。碉堡裡面黑糊糊的,有4個穿着白色披風的戰士正在裡面,有一個人正準備睡覺,其他人在一隻昏黃的蠟燭光下寫着信,這是幾名神槍手組成的伏擊小組,在戰場上,他們又被稱之爲白色死神。

穿着白色外衣和雪橇的巡邏小組在雪地裡飛速來去,不斷地騷擾敵人的行軍縱隊。這些北方人中的大多數都有自家做的,鞋尖帶有皮質綁繩的越野雪橇。他們手工製作的靴子翹起的鞋尖可以靈巧地插入雪橇鞋尖的綁繩裡,使得他們在幾秒鐘之內就可以穿上或脫下雪橇。當他們在雪地上爬行射擊時,他們把雪橇放在一邊,系在一根皮帶上。

這些穿着雪橇的芬蘭人神出鬼沒,遠遠的用步槍向赤衛軍打上幾發子彈,打死幾名赤衛軍之後,然後又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原野中,在赤衛軍再次行動的時候,又會有幾發子彈落在他們的頭上,如此周而復始,總會拖沓他們的速度。

對於芬蘭士兵來說,眼前的這種掩體算是新事物。他們從未來想到在戰場上需要躲進這樣的“地窖裡”

只有十七歲的埃裡克看着頭頂上的圓木問道:

“這個頂結實嗎?”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頭指了指。掩體裡的一個士兵說。

“如果有一發炮彈落在旁邊的話,它會塌掉的。”

而另一個人插話說。

“如果有枚炮彈正好落在上面的話,我們的戰友就不用費心掩埋我們了。”

“孩子們,不要被他們嚇到,那要看是什麼炮彈,普通的炮彈很難炸燬這樣的掩體,我們的尼日科夫上校曾經和中國人打過仗,那些中國人總是喜歡修建這樣的工事……”

那個在睡覺的士兵現在被他們吵醒了,他打了個哈欠說。

“我還以爲他們給我們送了些女人來呢。”

他的話音一落有人插話道。

“不……送過來的是一幫孩子。軍士長,你是在哪裡找到這些孩子的?”

所有人都大笑了起來。

就在話聲落下的時候,大地又開始顫抖起來,但這裡的響聲不像剛纔外面的那樣激烈。但是在大地搖晃之中,那圓松木製成的天花板上有幾塊東西掉下來砸到了這幾名新兵的頭上,他們無不是嚇的連忙縮了下頭,只幾塊土塊。

“今天的炮擊比平常要密集的多!”

滿面鬍鬚的軍士長說:

“看來這裡情況不太妙。”

掩體裡另一個人說:

“哦,俄國人只是在逗樂子,3天前他們被我們好好修理了一下。這些狗孃養的就像是一羣牲口一樣,根本不知死活,這幾天,我們往後撤了有20公里。自那以後他們就不停的進攻,他們連續進攻了兩天,特別是在夜裡。那時情況十分危急。你可以看到我現在的樣子:我正在補上我的覺呢。我們已經好幾天沒睡覺了。你用這個觀察鏡看看,凍起的河面上仍然到處都是俄國人的屍體。這些豬玀現在還沒有派人來照顧自己的傷員。我敢打賭現在河上躺着的一些人還在哼哼呢。”

對於這些芬蘭士兵來說,他們從未曾想到過,戰爭會是如此的殘酷,他們曾一次又一次的擊退俄國的進攻,但是那些俄國人卻像是不知疲憊,不知死亡似的不停的發起進攻。

“哼哼,我甚至都懷疑他們會不會感覺到痛苦,要不然,他們爲什麼會不惜一切的進攻!”

“那是因爲在他們的身後有機槍!”

軍士長點着菸斗說道:

“我們就只有那麼幾挺機槍,但都是放在戰壕裡,瞄準着那些俄國人,可是他們呢?他們的機槍在步兵的身後,不過卻不是瞄準我們,而是瞄準他們自己人,如果誰敢撤退的話,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機槍的掃射。”

儘管機槍的數量並不多,但是機槍卻改變了戰爭的方式,至少改變了督戰隊作戰的方式,他們可以用少數的人組成一支部隊去“督促”步兵發起進攻。

“我聽說,赤衛軍裡除了軍官之外,還有政治委員,那些政治委員的權力甚至比軍官還要大。只要他們願意的話,可以隨時殺死任何人!”

在衆人的話話聲中,他們的大炮沉寂了一會兒,但是俄國人的炮彈卻依然緩慢而有規律地落在陣地上。那個用戰地觀察鏡的士兵回來了,他弓着腰,不停地向自己的手指哈氣。他對另一個士兵說道

“到你了,這外面的雪下的很大,溫度也很底,我整個人都快要凍死了,我擔心我的牙齒會被抖下來。”

那個被他叫到的士兵抱怨了一聲,然後就走出去了。

注意到外面沒有了自己這邊的火炮轟鳴,軍士長便問道:

“我們的大炮不開火了,他們被摧毀了嗎?”

“你的想法真的非常危險,我們要是沒有他們可就慘了。幾天前,要是沒有他們的話,這裡已經被俄國人攻佔了。我衷心希望那些操作海岸炮的小夥子們都安然無恙。”

對於芬蘭人來說,他們最大的依賴就是從芬蘭灣拆來的海岸炮,那些各種口徑的海岸炮或許笨重,而且大都是架退炮,但卻能夠給他們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足夠的炮彈。

軍士長已經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所以他趕快改口說道。

“我當然也這樣希望。但他們爲什麼不開火了呢?”

一直只是聽着他們說話的馬特,這個在赫爾辛基讀高中的年青人連忙回答道:

“這個我知道,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彈藥補給非常有限,因爲芬蘭境內沒有兵工廠。所以我們不得不省下每一發子彈,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浪費掉一發彈藥。不管是步兵還是炮兵都必須要最大限度地節省彈藥,因爲我們每打一發,都少一發,而且幾乎沒有任何補給……”

對於芬蘭的俄軍來說,這纔是最致命的威脅,他們的彈藥是越打越少,相比之下佔領着兵工廠的暴亂分子卻不需要爲彈藥擔心。

“不是說德國人,德國人已經同意支援沙皇了嗎?”

叼着菸斗軍士長看着馬特說道:

“我年青的時候,當過水手,去過德國,德國的兵工廠規模非常大,如果他們支持沙皇的話,我們就再也不需要爲彈藥擔心!”

對於這些芬蘭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會堅持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能夠看到希望——沙皇獲得了許多支持,很多國家都表示對沙皇的支持,而德國、奧匈帝國更是準備投入軍隊幫助沙皇恢復俄羅斯的秩序。

“可是現在德國人還沒來,所以,至少現在,我們只能依靠自己。”

儘管作爲一名新兵,但是作爲高中生的馬特卻比他們知道更多的事情。

“而且對於沙皇來說,我們在這裡每堅持一天,他都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

第45章 天津衛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210章 好天氣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17章 邀請第10章 大連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210章 天下第111章 餘波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208章 炮壘第226章 內外第6章 將欲行第37章 統監第230章 交給上帝第76章 衙門第34章 革命第259章 天涯第7章 訪客第111章 餘波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31章 破滅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85章 機器局第117章 邀請第22章 應對之策第94章 江南義第204章 拿回來第353章 豐年第186章 遼陽戰役(五)第172章 兵敗第80章 牧場第195章 亮牌第329章 故友第58章 破勢第340章 用意第231章 觀察員第249章 遠航第275章 分兵第29章 賤骨頭第371章 新聞事件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50章 前奏第86章 見聞第17章 藉機第114章 捅婁子第59章 在東南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161章 忠犬第51章 “行家”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01章 漢城第147章 壞消息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38章 干涉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37章 礦區事第257章 等待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213章 末日(中)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70章 辯論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100章 擇才第14章 商鬥第268章 極光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6章 湘與淮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125章 人才(下)第344章 紛亂起第114章 捅婁子第207章 魔鬼第151章 賀禮第18章 不簡單第46章 行轅第51章 “行家”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268章 極光第89章 謀略第201章 激戰(下)第50章 搭架子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167章 誘餌第39章 求援第127章 劉公島第17章 心病第72章 擴張第29章 希望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10章 大連第230章 交給上帝
第45章 天津衛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210章 好天氣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17章 邀請第10章 大連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210章 天下第111章 餘波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208章 炮壘第226章 內外第6章 將欲行第37章 統監第230章 交給上帝第76章 衙門第34章 革命第259章 天涯第7章 訪客第111章 餘波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31章 破滅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85章 機器局第117章 邀請第22章 應對之策第94章 江南義第204章 拿回來第353章 豐年第186章 遼陽戰役(五)第172章 兵敗第80章 牧場第195章 亮牌第329章 故友第58章 破勢第340章 用意第231章 觀察員第249章 遠航第275章 分兵第29章 賤骨頭第371章 新聞事件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50章 前奏第86章 見聞第17章 藉機第114章 捅婁子第59章 在東南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223章 伊爾庫茨克的硝煙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161章 忠犬第51章 “行家”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01章 漢城第147章 壞消息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38章 干涉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37章 礦區事第257章 等待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213章 末日(中)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70章 辯論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100章 擇才第14章 商鬥第268章 極光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6章 湘與淮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125章 人才(下)第344章 紛亂起第114章 捅婁子第207章 魔鬼第151章 賀禮第18章 不簡單第46章 行轅第51章 “行家”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268章 極光第89章 謀略第201章 激戰(下)第50章 搭架子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167章 誘餌第39章 求援第127章 劉公島第17章 心病第72章 擴張第29章 希望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10章 大連第230章 交給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