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高估(四)

面對施琅的喝問,陳凱只是微微一笑,繼而掏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加速器”,雙手遞在了鄭成功的面前,後者與施琅的目光亦是登時就被那些畫滿了陣圖、編制、兵種配比以及訓練方式的圖案、文字所吸引。

“下官以爲,施將軍說要減少長槍的產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以下官之間,與其加強刀牌手的比例,不如轉而生產一丈五尺的長矛,憑密集戰陣,行堂堂之勢。未及接戰,以火銃、火炮射擊;面對韃子騎兵,長矛斜指,長牌手在前掩護,憑火銃還擊;待到接戰,長矛直刺,選長牌手或火銃手棄銃抽刀,俯身截殺試圖破陣的韃子刀牌手,以多打少,必可無往而不利!”

矛和槍是看似差不太多,但卻截然不同的兩種兵器,前者一般比後者要更長一些,但這並不是一定的,關鍵在於槍頭、長短尺寸和槍桿,尤其是槍桿,槍可以稍微彎曲,或是使用可以稍微彎曲的材料製造,但後者卻一定要用筆直、堅硬的材料。體現在使用上,便是矛適用於大部隊衝鋒,而槍則更加兼顧了個人武藝的發軔,強調格鬥中的靈活性。

三兩句的功夫,陳凱將他的想法概括部分,鄭成功和施琅盯着那些稿紙,聽着陳凱的講解,面露深思之色,竟半晌沒說出話來。

“竟成此法,是你所創的嗎?”

“非也,此法源於泰西,名西班牙大方陣,西班牙國憑此法縱橫泰西百年,一百年前,一個叫做皮薩羅的守備更是帶着兩百來個部下於南亞美利加洲滅亡了一個人口不下六百萬的國家,歷次萬人規模的會戰無不是輕而易舉的擊潰數十倍於己的敵軍。”

印加帝國的人口,比較官方和大衆化的說法是六百萬。事實上,西班牙滅印加帝國,其實與西班牙方陣還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這些辛秘,他也不相信鄭成功和施琅會知道,權當是加強說服力罷了。

沒有出乎陳凱的預料,果不其然,六百萬人口,這個數字確實嚇了二人一跳,須知道明末大亂前的明朝也不過是七千萬丁,大約兩個億的人口,一個三十分之一於大明的國家被兩百人滅國,這實在是聳人聽聞。

“胡說八道!”

這麼誇張的說法,不光是施琅,就算是鄭成功亦是流露出了些許猶疑,只是陳凱從來都是實事求是,這份印象早已印刻在鄭成功的心中,纔沒有立刻出言質疑。

眼前的一幕,陳凱早已預估,皮薩羅滅亡印加帝國的事情太過於誇張和不可複製,但事實如此,他也沒打算做一些藝術縮減,乾脆便對施琅言道:“施將軍不信的話,可以去找個泰西人,無論是荷蘭人,還是佛郎機人,亦或是西班牙人、英國人,問問他們西班牙軍官佛朗西斯科*皮薩羅有沒有以兩百兵攻滅印加帝國。”

陳凱言之鑿鑿,鄭成功的將信將疑也退卻了些許,但是施琅那邊卻依舊是全然不信,臉上那副“潮州城裡沒有泰西人,你就可勁兒吹吧”的神情,更是沒有絲毫的掩飾。

然而,施琅並非傻子,這段時間接觸下來,他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鄭成功對陳凱的信任。現在的問題,並不在於那個叫皮什麼的傢伙有沒有滅那個什麼鳥國,關鍵的還是戰法的選擇,這纔是他們之間爭奪的核心點!

“且不說陳參軍的那些鬼怪奇聞是從哪聽來的,到底有沒有此事。只說這戰陣,看似是以堂堂之陣來摧堅破敵,但實際上就是一個靶子,全無靈活性可言。步兵無陣不戰確是兵家鐵律,但是在廣東、在福建,乃至是浙江和南直隸,無不是水網縱橫、道路崎嶇且山林密佈的所在,你的那個什麼牙方陣的,動得起來嗎?”

施琅一語說罷,陳凱心中登時便是一驚,西班牙大方陣是歐洲軍事近代化早期最重要的戰陣,它的誕生和發展,以及孕育其誕生的瑞典方陣將原本作爲核心兵種的騎士拉下馬來,使得步兵成爲了核心兵種。自此之後的幾百年間,戰場上挺矛衝鋒的騎士身影漸漸消失,有的只剩下了方陣之間笨重、野蠻的互搏。

但是,這種方陣的最大問題就是笨重,正方形的陣型,龐大而沉重,士卒列陣而戰、列陣而行,莫說是追騎兵了,就算是對上普通的輕步兵也只能靠火銃發射鉛彈來追趕。

僅僅是看了片刻,施琅就發現了這個弊端,並且擺出了地形不利的理由來,確實讓陳凱不得不震驚於此人的才智。

“編制方面,本官早已言明,並非固定千人,百人亦可列陣而戰,這並不算是太大的問題。”

話是解釋了出去,奈何就連陳凱也覺得好像顯得有些乾巴巴的。這一點,施琅顯然是看了出來,隨即便冷笑道:“戰陣笨重是其一,其中刀牌手的比例過少,但憑着火銃和長矛,完全不足以摧堅破陣。想要破陣,還是要看刀牌手的,長槍拒馬、火銃輔以遠程,這纔是正道。”

“施將軍紅口白牙的說不行就不行了,本官可是記得,戚少保曾說過:其習牌之人,又須膽勇、氣力輕足、便捷少年,然後可授之以此,置於行伍之先,爲衆人之藩蔽,衛以長短之器,爲彼之應援。以之臨敵,其衆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進退左右,無所不利,此藤牌之功用也。這就是說,牌手在戰陣中的定位本就該是在於防敵近身、保護槍手,而非衝鋒殺敵。”

“更何況,自戚少保立法以來,江南刀牌手,雖於兵居五之一,但可以入槍者絕見。說到底,槍叉長兵,雖失其精微,而新兵亦可熟練使用;刀牌器短,精微既失,即同赤手矣。我軍新兵過多,且身處危機四伏之地,哪有那麼多時間操練武藝。更何況,就算是有時間操練,難道還能比韃子的那些打老了仗的銳士相比不成。施將軍這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陳凱對於刀牌手的說法,其大致的意思出自這時代尚未成書的《手臂錄》。事實上就算是戚繼光也在強調戰陣的完整和每個兵種的自身定位,奈何明末武將盛行的家丁親兵制本就是強調個人武勇,這纔出現了戚繼光帶火了牌手,但這個時代的戰場上卻出現了要憑刀盾破陣,其他兵種淪爲輔助的怪相。當然,除了騎兵,因爲騎兵可以更好的發揮個人的武勇,他們也依舊是封建時代的戰場之王,無論東西方。

陳凱言之鑿鑿,取之有證,奈何施琅就是抱準瞭如今中國戰場上的傳統戰法不放,翻來覆去的強調地形不利於西班牙方陣的施展,反倒是更加有利於他的設想。到了最後,陳凱乾脆直接向施琅喝問道:“莫不是就連戚少保也比不過施將軍的手段、見識不成?”

這話一旦說出口,施琅當即就是一個暴跳如雷:“你這廝不過是一介腐儒,讀了兩本書就以爲什麼都懂了。老子上過陣,殺過人,見過的死人比你這輩子見過的活人都多,你有什麼資格對老子評頭論足!”

戚繼光在明朝軍事上,甚至在中國軍事發展史的地位,又豈是一個區區施琅可以比擬的。這一點,莫說是旁人,就算是施琅也會有自知之明。旁的不說,明末武將無論認不認字,書房裡總少不了幾本《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來裝點,他是完全不可能與其相比的。

此時此刻,施琅理屈詞窮,惱羞成怒,陳凱則是報之以冷笑。二人起初還只是爭論戰陣,到現在既然已經到了鬥氣的份上,鄭成功也立刻將不滿傾注在了對書桌的一掌之力。

“你們兩個,沒完沒了了是嗎?都給吾滾出去!”

第二十四章 加速(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一百零二章 桂林之戰(下)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四十四章 求變(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跋扈(中)第十一章 遺澤(下)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五十三章 擠壓(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十九章 加碼(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中)第四十七章 併購(上)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三十章 永曆七年的夏(上)第六十二章 內憂外患(二)第四十五章 加塞(上)第四十三章 力從地起(十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刺虎(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掙扎(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岔口(五)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三十三章 力從地起(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九章 揚帆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二章 永曆十一年(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義絕第六十八章 初見(下)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九十章 恍如昨夜(上)第七十一章 築基(三)第四十八章 併購(下)第八十七章 鐵壁(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掙扎(五)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六十一章 爭執第一百三十七章 惡化(上)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六十五章 鉅變第五十九章 藏頭露尾(四)第一百零七章 人心所趨第五十章 擠壓(六)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十七章 壓榨(三)第八十五章 棋局(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四十二章 路客與刀客(三)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串聯(三)第十四章 關門打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七十六章 掙扎(三)第九十九章 反擊(上)第四十八章 擠壓(四)第五十四章 恣意第二十六章 盼歸(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二十九章 破立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第五十三章 擠壓(九)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二百章 風暴第一百九十六章 誘導(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霧盡花開(三)第五十五章 奪魄(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霧盡花開(四)第六十五章 鉅變第三十七章 進寶(上)寫在卷尾的話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活(一)第五十一章 漸變(六)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飆(一)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七十章 螳螂與黃雀(六)第六十九章 螳螂與黃雀(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退(四)第一百零二章 再見(一)第七章 效馬骨(二)第九章 效馬骨(四)
第二十四章 加速(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一百零二章 桂林之戰(下)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四十四章 求變(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跋扈(中)第十一章 遺澤(下)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五十三章 擠壓(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十九章 加碼(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中)第四十七章 併購(上)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三十章 永曆七年的夏(上)第六十二章 內憂外患(二)第四十五章 加塞(上)第四十三章 力從地起(十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刺虎(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掙扎(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岔口(五)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三十三章 力從地起(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九章 揚帆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二章 永曆十一年(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義絕第六十八章 初見(下)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九十章 恍如昨夜(上)第七十一章 築基(三)第四十八章 併購(下)第八十七章 鐵壁(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掙扎(五)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六十一章 爭執第一百三十七章 惡化(上)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六十五章 鉅變第五十九章 藏頭露尾(四)第一百零七章 人心所趨第五十章 擠壓(六)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十七章 壓榨(三)第八十五章 棋局(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四十二章 路客與刀客(三)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串聯(三)第十四章 關門打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七十六章 掙扎(三)第九十九章 反擊(上)第四十八章 擠壓(四)第五十四章 恣意第二十六章 盼歸(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二十九章 破立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第五十三章 擠壓(九)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二百章 風暴第一百九十六章 誘導(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霧盡花開(三)第五十五章 奪魄(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霧盡花開(四)第六十五章 鉅變第三十七章 進寶(上)寫在卷尾的話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活(一)第五十一章 漸變(六)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飆(一)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七十章 螳螂與黃雀(六)第六十九章 螳螂與黃雀(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退(四)第一百零二章 再見(一)第七章 效馬骨(二)第九章 效馬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