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漸變(六)

陳凱的強硬態度一如半年前的那次商討補償協議的談判,無有半點兒變化。若是非要說有的話,那麼就是比之上一次更要強硬了幾分——這回連話都不給他們說的機會!

門外的兩個衛兵已經重新打開了大門,送客的架勢已經有了,陳凱那邊的手也在往茶盞上伸過去。衆將原本還打算說些什麼,找找場面,倒是帶頭兒的那個參將一把攔了下來,隨後行了禮,帶着衆將一同出了巡撫衙門。

“那陳凱,實在欺人太甚了!”

這話說出了衆將此刻心中最真切的憤慨,一個個的自然是義憤填膺。奈何,這裡是廣州城,不談那些駐防的軍隊,只說城裡面兒那二十幾萬的廣州百姓,哪個不是視陳凱爲再生父母的,嘴裡敢吐出半句不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給他們淹死在這五羊城中。

片刻之後,好容易出了廣州城,尋了個沒人的所在,衆將總算是得以發泄發泄胸中的憤懣。一時間,諸如什麼目無王法、狂妄自大之類的詞彙可謂是比比皆是。唯獨的,倒是那一句“仗勢欺人”卻沒有一個人想起了,似乎是不約而同的忘記了,亦或是他們的潛意識裡早已明白了,陳凱確實是仰仗着鄭氏集團的強大實力作爲後盾纔敢如此囂張,但是鄭氏集團能夠有今天的實力,其中也多有陳凱的努力,其人的集團二號人物從來都是實至名歸的,根本算不得那般。

唾口大罵了一番,稍加紓解了一下情緒。奈何,現實問題還是擺在眼前的,陳凱對於那些商人的包庇態度已經可以用在臉上寫明瞭“我不要臉”這四個明晃晃的大字了形容了,反倒是讓人一時間無話可說了。

講理,那一個千總隊的訟棍他們肯定是講不過的;論橫,陳凱三兩句話就把他們打發了,更別說是這廣州城以及周邊地區駐防的那數萬的明軍,盡皆都是爲陳凱之命是從。

文的、武的,他們擺明了是都不夠看的。若是這麼灰溜溜的回去了,只怕是他們串聯的那些盟友,那些兵力更爲強橫的將帥們只怕是也未必會跳出來幫腔,最後反倒是平白的在整個廣東地面兒上把顏面丟光了。

陳凱從來不是個好招惹的,這個情況他們早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可是這一次陳凱連話都不給他們機會說,等了幾天,直接就送客了,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強硬了,而是全然不拿他們當一回事兒。

“是可忍孰不可忍,去肇慶,請連制軍爲咱們出頭!”

說起來,事情已經出了一個多月了,如果算上百姓逃亡新會去墾荒的,那就時日更久遠了。這期間,他們一直忙着串聯衆將,拉攏那些麾下軍隊實力更強的將帥作爲依仗,但卻一直沒有去向他們的直接領導——兩廣總督連城璧求援。並非是覺着連城璧並非是陳凱的對手,而是他們與連城璧之間本也有着一些貓膩兒,並非真正的親密無間。

“這一次,西寧王出征,把肇慶府包括府城在內的一州六縣之地都交給了連制軍。連制軍倒好,硬是留着西寧王的部隊繼續駐守,自家要組建督標,卻不肯把地盤兒分給咱們駐防,分明就是防着咱們呢。”

“就是嘛,粵西衆將,他就信得過那個繡花針。這也難怪,當年繡花針就撫就是他一張利嘴說下來的,後來爲其向朝廷請封的也是他,在韃子勢大時與其一同駐防文村,爲其奔走招兵、蒐集糧草的還是他。估摸着,若非是陳奇策和李常榮與陳凱勾勾搭搭的,他還需要繡花針在恩平、文村一帶鉗制的話,只怕早就將其調到肇慶府城去了。”

文官掌兵,更多的還是掌控統兵的將帥,所以文官大多在扶持上會有傾向性,比如孫承宗之於馬世龍、袁崇煥之於祖大壽、侯恂之於左良玉,皆是如此。連城璧與王興的交情可以用生死之交來形容,早已超乎了尋常封疆文官與麾下武將之間的交往。比之其他將帥,連城璧更加信得過王興是應有之義。但是,連城璧並不肯把這些地盤兒交給他們駐防,原因也並非是那麼簡單。

“還不是怕咱們像韋帥、葉帥,以及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那邊的漳平伯爺、鄧靖氛他們那樣,把着地方的權柄不放。可他也不想想,現在這世道,哪一處不是咱們這些武將爲大明撐起一片天地。”

“就是嘛,西寧王殿下、福建的鄭賜姓,甚至就算是貴州的秦王殿下,哪個不是武將。陳凱確實是有本事,這一點咱們也不能無視了,可是說到底,他還不是鄭賜姓的幕僚出身,就算是地位高了,可跟腳卻不能忘啊。”

說着說着,又轉到了陳凱身上。其實,他們一直也覺着是沒有必要來平白招惹陳凱的,因爲陳凱在廣東是有鄭氏集團的人馬,甚至直接向他本人負責的將帥官吏,與尋常的文官是截然不同的。坐鎮地方、統兵禦敵、收復失地,這些陳凱手下的那些將帥們足以勝任,論及戰鬥力,其麾下各鎮也遠勝於粵西明軍各部,大抵也就是比李定國的本部兵馬稍遜個可以忽略不計的些許來,根本用不上他們,所以無欲則剛。

陳凱如斯也就罷了,現在連城璧那邊也在明裡暗裡的扶持王興上位,他們這麼去求了,便是伏低做小去的。能夠得到連城璧的支持,可能性倒是很大,但是相對的,人家總督出頭去和巡撫鬥法,總不能是半點兒好處落不到吧,到最後弄不好他們就連現在手裡的權利和自由度都要吐出去不少,怎是一個得不償失。

奈何,遭此羞辱,不去找回場子是不可能的。而要找回場子,以着他們的實力,假使沙場放對,用不得其他各鎮,一個撫標就能把他們全收拾了,更別說是逼迫陳凱就範了。

商議妥當,衆將便直奔着肇慶而去。那裡,素來是兩廣總督的駐節之地,陳凱就任了廣東巡撫,以更好地確保廣東的軍事防禦,連城璧便回到了肇慶府城,也算是名正言順。這近半年來,連城璧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復肇慶府北部的生產,等到李定國的大軍西進,更是兼了轉運之責——比之三水,肇慶更加接近明軍此番的第一個目標梧州府城,沿着西江的航道,軍需物資源源不斷的供給而上,就宛如是血管爲身體輸送養分一般。

近半年的殫精竭慮,李定國正式啓程以來,連城璧還在設法籌集糧草、銀錢和武器裝備爲接下來籌建兩廣總督標營做準備。

清軍入關如今已經是是一個年頭了,連城璧看得分明,若想成事,確實還是要掌握可信賴的軍隊,何騰蛟、瞿式耜是這麼做的,堵胤錫也是這麼做的,文安之現在正在這麼做着,而陳凱算是另闢蹊徑,但是也已經算是殊途同歸了。至於他,信任王興,一是二人的交情莫逆,其二則是他是相信王興是個胸懷忠義之人。用其人,比之其他軍閥總要放心一二。而這支督標,亦是他作爲朝廷下派文官在竭力爲永曆朝廷構建值得信賴的直屬武力的努力。

糧食、銀錢、軍需之類的資源,肇慶府北部的各州縣是來源所在。另外還有些廣州一戰的分潤,只可惜那些都是有數的,越用越少。至於人員方面,士兵源於招募,本地或是廣西爲佳,軍官他則打算先從王興那裡抽調一些。當然也並非是只用王興的部將,粵西其他將帥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人員方面混雜起來,文官才能更好的爲朝廷掌控這支力量。

一如廣州城裡的陳凱,肇慶府城裡的連城璧同樣是忙得腳不沾地。不過,對於廣州那邊的情狀他也並非是一無所知,尤其是在廣州西部尚有大批由他和郭之奇任命的文官在的情況下——哪怕是形勢比人強,那些縣官兒們不敢硬抗陳凱的政令,但是暗地裡通報個把消息,卻還是輕而易舉的。

比之那些將帥,消息更早的傳到了連城璧的耳朵裡。總督衙門的二堂裡,連城璧聽過了報告,面上卻是陰晴不定,身邊一個極親信的幕僚賞了報信之人以銀錢,便讓他暫時退了下去。隨後的,便轉向了連城璧那裡。

“制軍?”

他是王化澄從金溪帶來的鄉黨,後來王化澄死後便跟了連城璧,同樣還是鄉黨的關係,比之旁人自然也更加信得過。這份親近的身份,使得他知道更多的內幕,旁的不提,只說此一番,從最開始的肇慶百姓逃亡廣州,到衆將串聯往廣州去討說法,再到那灰溜溜的離開,無不是在連城璧的監控之下,甚至就連高明縣那邊的口子始終不去堵上也是連城璧刻意爲之,等的就是那些將帥耐不住性子。

打仗,文官自然是比不過武將的,但若是論及政治鬥爭,後者的平均水平還不夠給前者擦鞋的呢。

如今,事情的發展一如連城璧所料,本當是按部就班的將計劃實施下去,一邊借粵西衆將的力量來擠壓陳凱吐出些東西來,一邊借陳凱的反擊來逼迫粵西衆將,同時還可以藉機樹立權威。政治鬥爭從來都是這樣的,哪怕是這三者僅僅收穫其一,對於原本就沒有損失什麼的連城璧,亦或者說是對於永曆朝廷而言都是大大的好事,總算是有所收穫的。

奈何,這時候,估摸着衆將用不了多久就會抵達了,連城璧反倒是顯得有些猶豫不決了起來。幕僚在旁,稍加提醒,連城璧擡眼看了看他,只是嘆了口氣便道出了心中所思。

“郭督師派去福建的人已經回來了,消息送到郭督師那裡,昨天又轉到了我這裡……”

早在陳凱抵達新會協助破城之際,郭之奇和連城璧就對清廷在福建統治秩序的突然死亡存在着疑慮。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了,尤其是陳凱表現得太無所謂了,這便不由得讓他們不產生懷疑。

可是當時的戰事正熾,所有人將心思盡數用在大戰之上都唯恐不夠,哪裡還有功夫派人去福建探查一個疑問去呢。

如此,便一直拖到了戰事徹底結束,李定國確定了要離開廣東,雙方便進入到了對廣州城以及廣東掌控權力的爭奪戰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郭之奇派了人到揭陽老家,由揭陽郭氏家族設法往福建探明真相。而得到的真相,經過了一番推敲之後,更是稱得上一個觸目驚心!

“利用韃子遣使議和的機會,做了個扣兒,如同是開閘放水似的就把一個省的經濟給玩崩了。陳凱的手段,我是早有見識過的,但是現在想想,尤其是這麼一對比的話,好像他對上郭督師和我的時候,從來都是沒有用盡全力的。”

陳凱的政治鬥爭手段不甚老辣,但是勝在花樣繁多,每每都是出乎旁人意料,且能夠切中要害,達到一擊致命的效果。可是對於連城璧而言,當他們已經使盡了全力了,而對手不光是接下了他們的招數,竟然還能有所保留,這已經不止是讓人覺得恐怖那麼簡單了,或許有些事情如果換個思路的話,也許會有另一番的結果也是說不定的。

天色已經不早了,下值的時辰悄然到來之際,城外的驛館也傳來了消息,說是駐紮在新興縣以及肇慶府和廣州府南部幾處汛地的將帥一同趕來,說是有事求見連城璧。

這時辰,城門按照往常是已經都關了的,對於他們而言就是還可以有一夜的時間考慮清楚,並且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但是,時間隨着連城璧的思索而流逝,始終在旁等待的幕僚總覺着好像並不怎麼夠用似的。

“制軍?”

已經不是第一次出言問詢了,就幕僚看來,比之王化澄,連城璧畢竟是在官場打拼的年份太少了,經驗不足的問題此間顯然已經影響到了決斷速度上面。但是,作爲金溪的老鄉,同時通過王化澄的遺澤他們還可以連上國舅爺王維恭那裡,不光是他這樣的幕僚,就連帝后也同樣對連城璧報以極大的期望,他便不得不加倍努力的爲其做好贊畫的工作。

“還是按照原定計劃行事,其餘的事情,以後再說。”

做出了決斷,連城璧在第二天一早便接見了前來告狀的粵西衆將。對於他們的訴求,連城璧自然是明確的站在了他們的一邊,但是未免造成督撫不和,走上當年廣寧淪陷的舊路,從而敗壞了國事,連城璧表示會先給陳凱寫一封書信,詢問一下關於肇慶府百姓往廣州逃荒的事情。等陳凱有了答覆,再行繼續跟進。

哄走了這些粗線條的武將,連城璧的書信也直接送出了肇慶府城。書信的措辭相對溫和,於他而言,這一次是最沒有必要搞什麼橫眉冷對的,溫和的借力、溫和的擠壓、溫和的逼迫,同時溫情脈脈的坐收漁利,如此足以。

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最最簡單的開始。奈何,就算只是這麼個開始,沒等書信送出去肇慶府的地界,連城璧那邊就接到了新的消息。

“粵海,商業,同盟!”

斷斷續續的念着這六個本該連做一起的字眼兒,神色間,卻是恍然大悟。

第八十四章 破軍(上)第二十八章 農工商(上)第八十九章 落子無悔(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風(一)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舊地(下)第六十九章 螳螂與黃雀(五)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守城法(二)第二十四章 孤忠第一百二十二章 秋風(二)第三十八章 力從地起(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霧盡花開(六)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下)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二十三章 加碼(五)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六十七章 暗度陳倉(上)第二十章 壓榨(六)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退(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狂飆(二)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三十四章 各方(二)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一章 分贓(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戰(中)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九十章 舊事(二)第七章 波及(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試水(二)第十八章 壓榨(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三十八章 各方(六)第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四十二章 求變(三)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二十五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求活(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二十二章 加碼(四)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二十四章 錢山之戰(下)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二十七章 加速(七)第一百七十八章 掙扎(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舊局(上)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五十五章 隱憂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刺虎(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陷阱(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七十九章 遲到(三)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十五章 瓊州府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一百零六章 再見(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三十九章 無恥之尤(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一百零九章 織霧(三)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八十七章 壓縮(上)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第一章 分贓(上)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八十九章 收網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四章 山賊(下)第六十六章 相見(下)第七十五章 築基(七)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霧盡花開(完)第一百三十二章 陷阱(下)第六十八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四十七章 擠壓(三)第四十三章 無恥之尤(八)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吼(四)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驅狼吞虎(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二十三章 微瀾(下)第六十四章 得失(下)第五十七章 歸來(一)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二十章 壓榨(六)
第八十四章 破軍(上)第二十八章 農工商(上)第八十九章 落子無悔(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風(一)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舊地(下)第六十九章 螳螂與黃雀(五)第二百零六章 文官守城法(二)第二十四章 孤忠第一百二十二章 秋風(二)第三十八章 力從地起(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霧盡花開(六)第七十七章 烈火烹油(下)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二十三章 加碼(五)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六十七章 暗度陳倉(上)第二十章 壓榨(六)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退(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狂飆(二)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三十四章 各方(二)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一章 分贓(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戰(中)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九十章 舊事(二)第七章 波及(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試水(二)第十八章 壓榨(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三十八章 各方(六)第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四十二章 求變(三)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二十五章 出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求活(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二十二章 加碼(四)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二十四章 錢山之戰(下)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二十七章 加速(七)第一百七十八章 掙扎(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舊局(上)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五十五章 隱憂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刺虎(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陷阱(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七十九章 遲到(三)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岔口(六)第十五章 瓊州府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一百零六章 再見(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三十九章 無恥之尤(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一百零九章 織霧(三)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八十七章 壓縮(上)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第一章 分贓(上)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八十九章 收網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四章 山賊(下)第六十六章 相見(下)第七十五章 築基(七)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霧盡花開(完)第一百三十二章 陷阱(下)第六十八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四十七章 擠壓(三)第四十三章 無恥之尤(八)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吼(四)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驅狼吞虎(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二十三章 微瀾(下)第六十四章 得失(下)第五十七章 歸來(一)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二十章 壓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