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城市廣場中,一隊隊排着簡單縱列的瑞典城鎮民兵在軍官的帶領下,前往各處發放裝備的倉庫門口登記領取新的裝備。
瑞典城鎮民兵的初始裝備實在是太爛了,洪天成在確認他們的基本忠誠度後,立刻下達了全面換裝的命令,武器裝備都是現成的,之前莫濟裡戰役中太平軍陣亡官兵和波蘭立陶宛聯軍陣亡精銳身上的甲冑以及還能使用的武器。
瑞典城鎮民兵換上的火器主要是來自陣亡太平軍精銳火槍手的先進步兵用長杆燧發槍,使用的近戰武器種類則繁雜一些,負責分發裝備的太平軍軍官會把還算完好質量合格的繳獲的冷兵器分門別類擺在廣場空地上,瑞典城鎮民兵的軍官會帶着所屬的城鎮民兵從頭走到尾,讓他們自行選取武器。
每人至多兩件,基本上都是長短兵器搭配,選完後去太平軍教司書吏那裡登記一下即可。
甲冑方面則是統一發放,畢竟繳獲的甲冑大多數都已經破損,從中篩選出來的完好甲冑並不多,自然不允許瑞典城鎮民兵再去挑挑撿撿。
本來那1000名哥薩克酋長護衛也是需要換上鐵甲的,不過因爲洪天成臨時改變主意,想要將他們讓新出現的哥薩克首領英雄帶去哥薩克人的聚居地發展,就取消了這個換裝的想法,完好的甲冑可比兵器珍貴的多,洪天成還是傾向於給自己的直屬軍隊配備。
換裝完的瑞典城鎮民兵外表看上去已經與太平軍精銳火槍手沒多少區別,因爲他們身上穿着的大多數都是陣亡太平軍精銳火槍手的鎧甲,那些波蘭立陶宛騎士翼騎兵穿着的質量上乘的甲冑是不會分配到他們手中的。
質量更好的甲冑都發給了精銳的奧斯曼蘇丹親兵。
所有的瑞典城鎮民兵在換裝結束後,都佩戴上了太平軍士兵的標誌性紅色頭巾,哪怕是戴上的鐵盔,也會繫上代表太平軍身份的紅色翎子。
在洪天成麾下,無論是什麼種族國家的僱傭兵,都被要求佩戴象徵太平軍的標誌,如果是奧斯曼蘇丹親兵這類榮譽自我認知度較高的僱傭軍,爲了保證他們的戰鬥士氣,洪天成會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信仰和旗幟,但在作戰時,奧斯曼蘇丹親兵的軍隊也是同時打起新月旗幟和太平軍戰旗。
當然,對於瑞典城鎮民兵這種治安性質的炮灰兵團,則不會打出自己的旗幟,他們只有太平軍的軍旗標誌。
領取完自己的裝備完成登記後,瑞典城鎮民兵向臨時清空出來的民居中走去,在那裡有太平軍後勤人員準備好的一些生活物資和行軍食糧,這些民居都是有人家的,被太平軍強制徵用的,不過不是永久性的,只需要徵用幾天時間而已,等這些瑞典城鎮民兵完成換裝和物資整理後,他們會以分隊爲單位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向各個城鎮出發,去替換那裡駐防的少量太平軍精銳火槍手。
太平軍臨時徵用民居還交換給波蘭平民的做法看似比較‘溫和’,殊不知太平軍士兵只負責徵用,卻不會安排善後事宜,那些被趕出家門數日的平民只能投靠鄉下的親戚或者乾脆露宿街頭,睜着一雙雙畏懼的雙眼看着在洪天成兌換完畢後,變成一座大軍營的街巷。
來來回回整理換裝的大批太平軍士兵,就是最好的威懾武器,哪怕是心裡再不岔的白人平民,也會在這種境況下比良民表現的還要老實。
在太平天國的規劃中,太平軍在波列西耶地區佔領的城鎮,將會按照該城鎮的大小和人口數配屬幾十到數百不等的瑞典城鎮民兵負責駐守。
理所當然的,絲毫沒有民心基礎的太平軍不可能依靠一座城鎮幾十人的規模統治這麼大一片土地,除去忠於洪天成個人的3000瑞典城鎮民兵外,還有大批由於太平軍勢大主動投靠過去的當地貴族,這些當地貴族的成分很複雜,甚至連族羣成分都不同,有當地的原始土著貴族,也有立陶宛人,波蘭人等等,不過這些小族羣早已在波蘭人的長期統治下被大半同化,倒是沒有顯得格格不入。
唯獨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立陶宛人不太買波蘭貴族的賬,本來波列西耶地區的立陶宛人數量是多餘波蘭人的,這裡本就是曾經的立陶宛大公國的土地,在於波蘭王國合併後才歸於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統治,後來的波蘭貴族纔在這裡紮根。
原本波蘭立陶宛王國中波蘭人勢大,即便波蘭貴族數量遠少於立陶宛貴族,也可以取得某種平衡甚至優勢,但太平軍一來,波列西耶的波蘭貴族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投靠太平天國的波蘭貴族已經成爲了波蘭叛徒,自然無法再依靠本土的權勢,結果平日裡或多或少都被勢力更強人數更多的立陶宛貴族打壓欺辱。
要不是洪天成對立陶宛人也絲毫沒有好感,明確下令警告過投誠的立陶宛貴族,恐怕波列西耶地區勢單力薄的波蘭貴族勢力早已被踢出局。
洪天成屬於依靠軍隊強勢崛起的梟雄般人物,至少外人是這麼認爲的……
因此,他派出治安的瑞典城鎮民兵屬於那種高高在上的‘佔領軍’,真正負責街道上巡邏治安幹捕快活計的,主要還是本地人組成的‘漢協軍’。
那些投靠的本地貴族多多少少家裡都有一些私兵僕從,強勢的太平天國自然不會允許自己麾下保留曾經波蘭立陶宛王國那種鬆散的分封制度,之前洪天成兵力不足也就算了,如今他擁有了近兩萬大軍,怎能允許‘國中之國’的存在?
太平軍精銳火槍手大肆擴充後,第一時間就向各個城鎮和貴族的領地城堡開進,甚至連繳獲的笨重城防炮都拉了過去,用槍炮將臣服的本地貴族的私兵武裝全部聚集了出來。
就這樣,太平軍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成功拉出了一批有點戰鬥力的漢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