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

王衝上一世可是常泡論壇的,詭辯術玩得不是一般溜,之所以能把張浚逼到這一步,全靠論壇上的破論之術。上一世的網絡裡,一個人立論,千百人破論,說白了就是噴子。只不過王衝屬於高級噴子那一類,專找對方邏輯漏洞下手,無往不利。

說到知行,王衝更來勁了。

“我怎麼記得,也有不知而行的啊?德遠兄你方纔言,不是當情當景,就能辨出真僞。那我來問你,若是詩句所述是你也未曾歷過的情景,你又怎麼分辨真僞?你也是無知啊。”

張浚愣住,這可把自己套住了。

這話問得犀利,詩人所描述的情景,你們怎麼知道那是他親歷過的?你們都沒親歷過,憑什麼認爲那就是真的?若是我詩中所述是你們從未見過的情景,是不是就認定我沒親歷過,這詩一定是假的?

王衝再道:“更有不須知而得詩的,譬如,李太白……也是不知而行。”

李太白一名道出,本站在張浚這一邊的人都心道一聲哎喲不好,要說情景如知,寫詩如行,須先知而後行,李白這反論會閃瞎人眼的。李白的詩“想落天外”,那多是靠心境,而不是實景啊。

張浚似乎被逼到了絕處,心氣猛然昂揚,朗聲道:“那知便不是真知,那行也不是真行,真知才能真行。真知便不拘於一情一景,而是可擴及他情他景,自能化用無窮。真知也必能真行,及於詩理,亦是如此!”

“我有真知,便能分辨他這詩文之行,是否是真行,若非真行,便不是真知,真僞由此可觀!”

嗡嗡議論聲涌起,提學司管勾猛然變色,通判左右掃視,似乎要找驚堂木,趙梓則是一臉憂急。

說到知行,還不明顯,可說到真知,就是確鑿無誤的伊川之說了。

所謂真知真行,是程頤對知行論的進一步闡述。程頤認爲,知行之下還有真知真行。所謂真知,別於常知。例如對一羣人說到虎害,大家都害怕,可其中一人的驚懼跟旁人顯然不同,因爲此人親身受過虎害。對虎害的親身經歷,就是真知。而他人所知,只是常知。既有真知,基於真知,人們所行的就是真行。

聽到這真知論,王衝倒是一驚,又一個洛學門人!?程伊川之學此時竟然已經傳得這樣廣了?

王衝自不瞭解,新舊兩黨大爭,即便蔡京在位,舊黨也沒退出歷史舞臺。而夾在新舊兩黨之間,注重探究學理的“君子黨”,不僅爲舊黨所棄,更爲新黨所忌。這些人不是如王衝的父親王彥中一般再無心仕途,隱於鄉野,就是在官場中被排擠,個個去蹲冷板凳。

很巧的是,蔡京大興學校,可學官卻是沒油水的冷官,“君子黨”多是才學出衆,由此大批被擠到州縣學校,洛學就在這種情況下漸漸傳及天下,發酵爲理學。

當然,此時洛學依舊與蜀學、關學、朔學並立,被列爲元佑禁術,公開宣講,以及翻印傳閱相關書籍,都要受責罰。

眼見官老爺側目,翻臉在即,宋鈞高聲道:“舒王也有言貴知,曰‘禮樂之意大而難知’,‘孔氏之道易行也’,知行之論與洛學一脈,算不得禁例之內!”

王安石在政和三年被追封舒王,但世人一直習慣以荊公相稱。此時宋鈞以舒王相稱,自是刻意強調張浚的言論沒有越線。

這話倒是正理,王安石新學也強調知先行後,不過着眼點是在致學的“貴知”層面,而非知行論根本,並沒有深論。程伊川倒是有深論,嚴格來說,與新學並無衝突。

可提學司管勾和通判哪顧得這個,同時看住趙梓,就等趙梓動作。而趙梓卻是苦澀不已,他自不願因學理之爭,毀了張浚這洛學同門的前途。

眼見這場曬書會就要曬出“奸邪”,邵伯溫開口了:“此子學術不精,且聽王衝如何辯駁。”

邵伯溫淡淡一句話,讓緊張的氣氛驟然一消,他是在場官員中品級最高的,說話自然最有份量。而他這話將張浚之言定性爲學術問題,這就給了其他官員撒手的臺階。當然,學術之爭總得有高下,王衝就得擔起把這臺階鋪得實在穩當的重任。

此時衆人看向王衝的目光無比複雜,既希望他能駁倒張浚,護住張浚,又想看到王衝無言,這小子太囂張了,總得遭人治治。而張浚所言本就是大家心中的共論。知先行後,這已是常理,還有什麼可駁的?

王衝看向張浚,心中也百感交集。

竟然把張浚這牛人逼到如此地步,真爽……

怪不得他一臉決絕,原來是知道這真知論會觸忌,這傢伙的性子可真剛烈……不,該說是太二了,何至於這般意氣用事。

好歹是個人物,總不能在這裡就把歷史喀嚓掉了,到了南宋時,還得靠張浚守住半壁江山,可不能當歷史罪人。

按住心頭的雜念,王衝已有了計較,這真知論,實在太容易破了,他自己就是個活證。

王衝斬釘截鐵地道:“真知便能真行?此論謬矣!”

張浚臉色微微蒼白,卻依舊一副孤高模樣:“願聞其詳!”

“人生而爲人子,該知父母養育之恩,都知孝乃天理,這孝該是真知吧?那爲何天下不孝者衆?”

王衝這話是正牌王衝出品,自己推導出來的,他倒不知,這話與若干年後朱熹的弟子陳淳質疑知先行後,真知必有真行時所列的事例如出一轍。這倒不是說王衝的學術水平有多高,而是真知必有真行這一論實在太爛,根本經不起考驗。

張浚依舊堅持着:“那是人慾矇蔽,性不清靈!”

王衝曬道:“不管是什麼,總之真知並不一定有真行!既如此,是不是真知,與行也沒關係,反過來說,真行也不一定得有真知。”

爲了掩護張浚,王衝轉回話題:“就如詩賦一般,是否是當情當景,還得以事而定。譬如王摩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們都知他確實是出塞巡邊去了,這才認定是當情當景,而不是就詩句本身去看。”

張浚雖倔強,倒也不是真二,知道自己正在危急關頭,而且王衝這責問,他也真接不下來,不得不沉默了。

此時場中諸人也都沉默了,這一難算是過去了,可大家都覺很不是滋味。王衝這一攪合,竟把詩理都給否了,這還叫那些就靠揣摩文字過活,藉口當情當景挑刺的評論家們怎麼活。

更爲過分的是,王衝竟還連帶着動搖了知先行後論,至少是真知論被否了,這傢伙是從哪塊石頭裡蹦出來的棒槌?專門砸場子的啊!

張浚吐了幾口長氣,終究還是忍不住心中鬱氣,不顧王昂連扯他的衣袖,再道:“還要請教,這知行到底作何論!?”

張浚也看出來了,王衝這傢伙於破壞一道非常擅長,就是個噴子,純的。你既破壞了知先行後,那就建一個新的啊,光破壞沒建設,也算不得有學問。

知行到底有何論?

知行合一唄……

想到自己差點叫王守仁,這話差點就脫口而出。

咬咬舌尖,把持住了心神,這是現實,不是小說。丟個概念就讓人五體投地,做夢!

這一世所記的經文裡,似乎就有“知行合一”這話。這四字更重在具體的立論,而不是單單四個字就完了。聽者要問,到底怎麼個合一法,不是隨便兩句話就能糊弄得住的。王衝對“知行合一”就只懂點皮毛,根本經不住辯難。

你要說個先知後行,邊知邊行,到最後知也是新的,行也被知修正了,這就是知行合一,那立馬就要被張浚扇得臉腫。你以爲伊川先生說的知先行後,就是全知道了再去做嗎?你以爲知就是腦子有了想法?行就是做事?你這民科……不,民哲!

你要說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聽者要問,知行不是在說尋常做事是怎麼回事,而是討論人心內外之差,人心所思與人之所爲的差別,這是關乎性命道德的文章,你這知行合一,與性命道德是什麼關係?那王衝也只有傻眼的份。

要推託也容易,王衝呵呵一笑:“若王衝此時便論得,怕不是遭匾額砸,而是天降隕石了。”

張浚怔住,再自失一笑,的確,王衝不過十五歲,真能就知行立論,那根本就是妖孽,老天爺都要來收他。

見這傢伙沒一點感恩之心,還滿臉“剛纔之事,就當你這毛孩調皮”的神色,王衝又不爽了,再道:“不過……”

品着張浚、王昂以及其他人再度呆住的神色,王衝滿足地道:“王衝也有所思量,這知行,爲何不能是一般東西呢?”

不僅張浚和王昂陷入深思,連主位衆人都沉吟起來,這思量……深不見底。

“王衝,勿要狂言妄語!”

趙梓一聲喝,總算給了王衝一個臺階,王衝環揖謝罪,順坡下驢,而此時衆人看他的顏色,已盡皆深沉無比。

這是個神童嗎?不,離妖孽不遠了……都已摸到了立論的門檻,未來真不知會是怎樣一個人物。

回桌時,宇文柏、鮮于萌兩人呆呆望着王衝,王衝攪了這麼一下,他們哪還有心氣繼續作詩,想必在場衆人也已沒有詠詩的興致了,誰知道你是不是“借用”的呢?

不過他們卻沒一絲不滿,王衝這番露臉,詩才沒立起來,學問卻立起來了,跟在王衝後面,與有榮焉。兩人第一次覺得,原本玩笑般輕飄飄的“華陽四神童”名號,開始變得有些重了。

範小石看着王衝的眼神再不像以前那般冷漠,多了一絲同道中人的讚賞。而原本對王衝頗爲不服的唐瑋,在一側亭閣的考場中癡癡看着王衝,眼裡全是星星點點。手上的毛筆墨已滴乾,紙上積着大灘墨漬也猶自不覺。沒人提醒他,左右都是一般模樣。

邵伯溫將王衝喚了過去,開口讓王衝也愣了:“給你十年,能否立起新論?”

不能,因爲我沒興趣……

王衝心裡嘀咕着,他可沒做學術的想法,這不是就爲了反踩張浚才逼出來的嗎?

嘴上卻不敢怠慢:“小子盡力而爲。”

邵伯溫就是個溫厚長者,也沒細究王衝臉上那瞬息變幻的微表情,欣慰地點頭道:“那就從根源開始,比如說……數學。”

數學?

一邊趙梓道:“邵公學問承自康節先生,數易之學天下無雙,若能學得一星半點,那是你一輩子的福分。”

哦,對了,這個時代,真正的數學叫作算學,而易學的一支叫作數學……

聽趙梓這麼說,王衝自是大喜,再抱條大腿,不亦樂乎?

“不過,伊川先生曾言,學通數學,非二十年不能成。當年先考要傳明道和伊川兩位先生數學,他們都嚇退了,你有這般耐心嗎?”

邵伯溫再笑眯眯地道,王衝臉上浮起的喜色頓時僵住,二十年!?

“好險……差點被拐走了。”

應付過了不知是真想收徒還是調侃他的邵伯溫,以及拉着他訓了一頓,告誡他不要張揚過甚的趙梓,王衝半背是汗地躲在了一邊,這是曬書會嗎?是曬他王衝啊。

“張浚謝過守正迴護……”

張浚找了過來,一臉糾結地致謝。王衝沒有落井下石,還幫着他轉回話題,足證人品過關,因此即便他依舊不服王衝這個噴子,也不得不來表表友善之態。

“德遠兄多禮了,都是伊川同門,怎會坐視德遠兄受難。”

王衝已經在張浚身上刷足了成就感,即便這傢伙依舊傲氣十足,也是一臉笑意,還主動攀關係。

張浚真的很意外:“哦?守正也是先生門下!?”

那是活見鬼了,程頤七年前就故去了,那時王衝纔多少歲?

王衝道:“家父曾在涪州從學於伊川先生。”

張浚微微笑了,原本就挺得很直的腰桿更直了,看住王衝的眼神又朝“你這皮猴”的味道轉化。

“張浚曾隨家人至嵩山,就學於譙夫子門下,譙夫子是伊川先生學友,這麼算起來……”

譙定親傳!?王衝暗道不好,卻聽張浚嘿嘿笑道:“守正還是我的師侄啊。”

師侄……王衝真想啐張浚一臉唾沫,辯不贏我,就用輩份來壓我!?

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3章 二郎再世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6章 善惡有分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章 兄長之責第38章 當情當景各爭鳴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34章 少年行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48章 龍威曲影鴉雀爭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27章 歷史之網第1章 華陽神童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7章 人心之能第1章 華陽神童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1章 華陽神童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3章 二郎再世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6章 善惡有分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4章 兄長之責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32章 連升四級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
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29章 驚心散花樓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3章 二郎再世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6章 善惡有分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4章 兄長之責第38章 當情當景各爭鳴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34章 少年行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48章 龍威曲影鴉雀爭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27章 歷史之網第1章 華陽神童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7章 人心之能第1章 華陽神童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1章 華陽神童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3章 二郎再世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6章 善惡有分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4章 兄長之責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165章 點檢後路迎風浪第32章 連升四級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