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

蔡京格外後悔,之前他偶染小恙,皇帝考慮到他年歲已長,精力不濟,特許他只須三日一朝。但他覺得有遠離朝堂之患,八月時就掙扎着奏請奉朝,按日赴闕議事。早知有今日,就不該這麼急。

蔡京怎麼也想不到,王黼會這麼急,昨日王衝才上書到銀臺司,今日王黼就拿到崇政殿上來議,還擺出一副今日必須議畢的架勢,讓他頗有些措手不及。

趙佶似乎沒看清此事的關節,只當是小事,不怎麼上心,王黼剛說完,就有拍板開工的意思,蔡京卻一眼看出其中關節。這是一把刀,一把從背後刺向自己腰眼的刀,趕緊開口阻止。

王黼藉此事圖謀什麼,蔡京一清二楚,王衝上書所言之事,朝堂從未經辦過,王黼接下來,就得另搭班子。想當年他正是借講議司網羅同黨,以講議司爲梯,不僅得了獨相,一大幫心腹親信也躋身朝堂,成就了他的權柄之網。即便兩度罷相,他依舊能影響朝政,甚至收拾陳瓘等仇敵。

王黼搭起一個統攬軍政事的班子,今日只是經辦西南事,明日得了執政之位,就能經辦天下事。這個比自己年輕時還要俊美三分的年輕人,正循着自己的足跡而上,把自己的手段學得有模有樣。

威脅太大,蔡京不敢讓兒子蔡攸,以及心腹薛昂、鄧洵武等人出陣,此事是軍國重事,他們見識不足,很容易被人所乘。打起十二分精神,他先從大局層面駁斥王衝的上書。

國家是缺錢,西南是有銅,但西南形勢複雜。爲銅而攪亂西南,這是因小失大。西南羈縻日久,偶有小患,從無大害,國鼎本穩,何須再固?若是行事不謹,鬧出大亂子,國家三面受敵,後果不堪設想。大理國使節就在汴梁。這正是西南安定的有力證明。

這些理由很充分,趙佶連連點頭,鄭居中也沒什麼話說。

卻沒想王黼翻開一本書,正是附在王衝札子後的《西南夷志》,不直接駁斥蔡京的話。而是列出一個個數字。峒囤、人口、地域,尤其是可耕之地的面積,讓在場的朝臣們暗暗抽氣。

“瀘州僰亂平定後,僅只興文寨就開田四五萬畝,募漢民兩千戶,足以立縣,若朝廷在西南重建郡縣。復漢唐之治,可容漢民之數會有多少?至少又是一路,如今丁口滋生,地畝狹稠……銅。只是表象之一。”

王黼不屑地解說着,宛如一位深知西南事的專家,“獻策之人只看到了銅,臣看到的。卻是皇宋的百年之計。”

趙佶當時就挑起了他那雙細長秀氣的眉毛,顯然是有了興趣。一是復漢唐之治這話頗爲誘人,二是丁口滋生之事,的確是困擾着朝堂的長久心病。當年章敦開荊湖,爭議頗大,可今日回頭再看,卻不得不讚他爲皇宋拓寬了生計之地。

蔡京知道王衝札子是怎麼寫的,就因爲不可行的理由太充足,他纔不怎麼上心。卻沒想到附在札子後的那本書,竟有如此份量,讓王黼可以大肆發揮,將西南事拔高到定皇宋百年大計的層面上。

蔡京自然不是輕言放棄之人,他清楚皇帝好大喜功,這種論調正合皇帝心意,因此不跟王黼爭辯百年大計,而是將話題轉到執行層面。簡言之,西南夷人紛雜,要重立郡縣,意味着不止一場戰爭,那將是個深不觸底的泥潭。

王黼翻開書,又是一通講解,將西南夷各國各族甚至大峒囤的情況一一道來,甚至將羅氏鬼國、羅殿國以及大理國的淵源和血脈傳承說得一清二楚,末了總結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既已對其瞭若指掌,自然能有的放矢。況且公相也料差了,在西南重開郡縣,並非是一日之功,也並非要一戰而定,甚至未必會有戰事。王衝所言三策,以榷銅爲主脈,正是貫通西南,撫平諸夷的良策。”

先對王衝上書作了自己的解讀,然後又繞回到王衝所獻之策上,這麼一來,儘管事情都是一樣,但王黼對西南事的理解,卻比王衝還高了一層。

由他這番話,殿上其他人更堅定了一個想法,王衝果然是奉王黼之令行事!王黼從未接觸過西南事,不好說話,王衝是親自經辦僰人事務的官員,由其出面獻策,才稱得上名正言順。怪不得之前王黼力挺王衝,爲此不惜跟蔡京公開翻臉,原來是早有謀劃。

王黼得人啊……

不少人都這般感慨着,當年王韶上《平戎策》,說透了西事,還開列了可行之策。現在王衝上西南夷策,雖如王黼所言,見識低了些,只盯住了銅看,可附上的這本書,卻開了上書字數最多之例,並且資料詳盡,價值甚至高過建策。沒有這本書,王黼也不可能給出價值更高,說服力更強的理由。

蔡京看着王黼手裡那本厚得離譜的書,眼角跳個不停,他後悔就後悔在這。若是能再拖兩天時間,好好看看這本書,就不至於這麼被動了。

“陛下,此事幹系甚大,宜由中書從長計議。”

蔡京不願就此被動下去,不僅施出了拖字訣,還要將此事的話語權奪在手裡。就算皇帝有心,只要將此事攬在自己手裡,王黼也只能乾瞪眼看着。反正王黼未入兩府,在這種層級的國策還沒什麼發言權,此事牽扯甚廣,也不是一紙御筆能安排妥當的。

不等趙佶表態,王黼反駁,鄭居中卻跳了出來:“公相既言可議,不若現在就議個大概眉目。雖是百年之計,也要爭朝夕……”

說話時,鄭居中還朝趙佶遞了個眼色,趙佶恍悟,點頭道:“鄭卿此言有理,若是能作,該如何着手,這可以先議。”

還有鄭居中……

蔡京心中一冷。看來不止是王黼發急,昨日鄭居中入宮,該與皇帝先議過此事了。

鄭居中一個,王黼一個,忘恩負義之輩……

蔡京心中升起悲涼之感,這兩個人曾經與他相互扶持,是同黨中人。他第二次復相,時任翰林學士的鄭居中助力甚多。第三次復相,王黼先糾勢攻擊蔡京大敵張商英。再轉攻另一宰相何執中,助蔡京再度獨相。

兩人於他有恩,他自覺也給了兩人豐厚回報,但人從來都是貪心不足,他沒有滿足鄭居中掌樞密院的要求。兩人交惡,王黼也因結交鄭居中與他生出嫌怨,之後他讓王黼判戶部事,就是存心要坑王黼,這仇怨再沒辦法化解。

殿中沉寂下來,看蔡京默默注視鄭居中和王黼,不少人都品出眼神裡的味道。包括趙佶身邊的老宦黃經臣。

是在憤恨這兩人忘恩負義吧……

黃經臣因權爭失敗,被髮落回了禁中,不像樑師成和楊戩那樣,能掌着一攤實事。本就失落,蔡京此時的心思,他揣摩出了八九分。

說到忘恩負義,天下哪有公相你更合適這四個字?王安石和司馬光若是活過來。第一個要跑的就是你。

看此時蔡京這鬱郁之色,不止黃經臣。殿上不少人都有些幸災樂禍。而這一點,蔡京不僅心裡清楚,眼裡也看到了。

掃視了一圈殿上之臣,蔡京心中涼意更盛。兒子只知邀寵,薛昂只知獻媚,鄧洵武暮氣沉沉,本是很好用的餘深,恰恰又病倒了。如果精通財計的吳居厚還在,王黼怎麼列數字也幹不過,可惜,吳居厚也早死了。

此事真阻不住了嗎?

如果皇帝真有心再罷相,蔡京也就認了,可看起來這事只像是皇帝要再扶王黼一把,鄭居中也樂見其成,蔡京自不甘心退讓。

正急速轉着念頭,就見排在朝班後半列的蔡攸朝他打着眼色,翻白眼?什麼意思?哦……

蔡京明白了,猶豫片刻,咬牙暗道,也罷,反正這張臉早就不值錢了。

咳嗽聲響起,越來越大,似乎連肺都要咳出來了,接着蔡京兩眼一閉,就朝地上滑去,朝堂頓時譁然。

趙佶慌張地道:“快!快扶住太師!叫太醫來!”

蔡太師,你裝得太假了吧?這是朝堂,你怎麼當是在酒樓吃白食一般?

黃經臣差點氣笑了,頭一回見宰相施出這般小伎倆,就爲把這樁明顯不利他的事拖下去。

王黼出列議事,本就離特許坐在朝班之前的蔡京很近,眼疾手快地扶住蔡京,沉痛地道:“公相有恙,卻還強撐着上朝,一心爲國,王黼真是心中有愧啊!”

他轉向趙佶,話語情真意切:“陛下,公相該好好調養一陣了。這些雜事就由臣等議好,再請公相釐正。”

青出於藍,還有更無恥的。

黃經臣幾乎要鼓掌了,蔡京裝病,王黼馬上就奪權,這兩人真像師徒一般。

再回想過往,黃經臣卻也生出一股悲涼。三十年前黃經臣還是個小黃門,有幸服侍過神宗皇帝,那個時代的相公大臣們,就算鬥得背地裡動刀子下套索,可在這崇政殿裡,依舊是一團和氣。偶有吵鬧,御史馬上就跳出來呵斥失儀,哪會像現在這般粗鄙?如小兒奪物一般,連一點臉面都不要了,這殿中之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眼角瞟到臉上雖是憂色,目光卻閃爍不定,嘴角微微歪着,似乎在冷笑的皇帝,黃經臣趕緊在心中扇着自己耳光,糾正自己的想法,不包括龍椅上的人……

王黼那話幾乎就是湊在蔡京耳邊說的,蔡京立馬睜眼,呼哧呼哧喘了一陣粗氣,擺手示意自己沒事,顫顫巍巍又坐了起來。

“老臣無事,陛下既言議出個眉目,現在就開始議吧,臣的意見不改,還是衝長計議,寧慢三年,不搶一日。”

老怪遇上小鬼,鬥得旗鼓相當,邪路走不通,這事只能回到正軌上。殿外聽到的吵鬧,就是這麼來的。不過此時蔡京不說話了,改由蔡攸、鄧洵武和薛昂等人出戰。進入到爭權奪利階段,兒子和心腹正擅此道。

ps:

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章 華陽神童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3章 二郎再世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33章 少年學諭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
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92章 好事入磨碾爲何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章 華陽神童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3章 二郎再世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160章 爛泥相匯待聚煉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21章 新政窺弊改青苗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23章 梟桀之心制鴉雀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36章 西園曬書英豪聚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33章 少年學諭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85章 理念相爭以行齊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104章 殺伐果斷下手先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68章 有進無退冤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