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二戰獠牙 五

防護和生存力一直都是德**艦最顯着的性能強項,這與德國海軍的設計思想有關,從前無畏時代起,德**艦一直就是世界上最重視防禦的軍艦。德國人不僅在技術上強化了軍艦的防禦,也在設計取捨上加大了軍艦防禦的優先性:“俾斯麥”級是二戰時代建成戰列艦中裝甲比重最大的戰列艦,不含炮塔旋轉部分的裝甲總重量就達到了標準排水量的%;也是二戰時代防護尺度最大的戰列艦,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全部的幹舷高度。

“俾斯麥”級戰列艦主要使用了以下幾種鋼材建造:

St42造船鋼,於1931年在傳統的二號造船鋼基礎上改進而成,用於建造俾斯麥的上層建築和非裝甲艙段艦體結構。其硬度爲140-160HB,抗拉強度爲420-510MPa,屈服強度爲340-360MPa,彈性形變範圍21%,性能不低於其它國家的同類產品。

St52造船鋼,於1935年在着名的三號造船鋼基礎上改進而成,用於建造俾斯麥的裝甲艙段和輕裝甲艙段艦體結構。其硬度爲160-190HB,抗拉強度爲520-640MPa,屈服強度爲360-380MPa,彈性形變範圍21%,同時具有極佳的韌性和延展性,具有很強的抗斷裂和撕裂能力。雖然其較軟的材質抵抗動能穿甲彈的能力較弱,但它擁有優秀的構造強度保持能力和優良的魚雷爆破衝擊波抵抗能力。

Ww高彈性勻質鋼,於1925年在傳統的KNC裝甲基礎上發明,用於建造俾斯麥的主防雷裝甲。其硬度爲190-220HB,抗拉強度爲650-750MPa,屈服強度爲380-400MPa,彈性形變範圍25%。

Wh高強度勻質鋼,於1925年在傳統的KNC裝甲基礎上發明,其中的高性能部分被用於建造“俾斯麥”級的所有水平裝甲和首尾水線裝甲帶以及內部縱橫向裝甲。其硬度高達250-280HB,抗拉強度爲850-950MPa,屈服強度爲500-550MPa,彈性形變範圍20%。

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於1928年在傳統的KC裝甲基礎上發展而成,用於建造俾斯麥的舷側、炮座、炮塔立面、指揮塔立面裝甲。其表面硬度高達670-700HB,遞減滲碳深度爲40-50%,基材硬度爲230-240HB,基材抗拉強度爲750-800MPa,基材屈服強度爲550-600MPa。

在縱向俯視圖上,“俾斯麥”級的艦體爲紡錘形,中間最粗,向首尾兩端以拋物線形逐漸變細,這種形態的艦體很容易獲得可靠的構造強度。在橫向上,由於佈置了厚重的上部舷側裝甲和上裝甲甲板,該艦在上甲板下方就佈置了第一主構造樑,並在第二甲板下方佈置了第二主構造樑,使該艦擁有雙層艦體上部主構造樑,而不是象其它多數國家戰艦那樣在主水平裝甲下方佈置單一的主構造樑,這樣做的好處是充分利用了25米高米寬的全部艦體橫截面的尺度佈置主承力結構,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承力結構的幾何力矩從而提高了強度。

“俾斯麥”級全艦分爲44個主水密隔艙段,從第6到第38艙段爲主裝甲堡區域,艦體主裝甲堡長達米,最寬處米,保護了70%的水線長度和85%-90%的浮力以及儲備浮力空間,這是任何同時期戰艦也無法做到的大手筆。在巨大的艦體主裝甲堡內,德國人又在縱向和橫向上安裝了多重裝甲和水密隔板。以鍋爐艙段下部艦體爲例,除了兩舷各擁有寬度爲11米的防雷隔離艙外,內部又被分成三個並排佈置的水密隔艙,每個隔艙內安放着兩臺高壓重油鍋爐,俾斯麥擁有兩個這樣的艙段,它們中間被一個副炮彈藥庫艙段隔開。在這樣的佈置下,一個鍋爐艙進水,戰艦隻會損失六分之一的動力,來自一個舷側方向的攻擊最多隻能讓戰艦的兩個鍋爐艙進水,損失三分之一的動力。此外,與其它國家的戰列艦不同,依託大量的橫向、縱向和水平裝甲,該艦在主水平裝甲以上的上部艦體內也設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艙。加上下部艦體,俾斯麥全艦被細分成數千個大小不一的獨立水密隔艙,就像鍋爐一樣,該艦每個重要的子系統都被以儘可能降低風險的原理分隔放置在這些隔艙內。

“俾斯麥”級的防雷隔離艙在舯部深11米,向艦尾方向逐漸減至10米,向艦首方向逐漸減至9米,由44mmSt52船殼-空氣艙-36mmSt52油艙壁-油艙—90mmWw主防雷裝甲板-16mmSt52防水背板構成,爲兩艙四層鋼板的佈置結構。該結構在動力艙段的主防雷裝甲後面沒有設置完整的過濾艙,而在副炮彈藥庫和主炮彈藥庫艙段的主防雷裝甲到彈藥庫壁之間,管線艙和下方的儲藏艙一起形成了完整的過濾艙。整體上看,除了彈藥庫艙段的佈置相對還算嚴密以外,與同時期其它國家戰列艦的防雷結構相比較,“俾斯麥”級的結構要簡單得多,設計要求也不高,僅僅爲抵禦500kgTNT的水下爆破。但德國海軍在1944年11月12日關於“提爾皮茨”號損失的222-45號技術報告上指出它的TDS能抵擋600kg德國hexanite烈性炸藥的水下爆破,可以認爲這是該級戰艦防雷系統的實際準確防禦水平。

“俾斯麥”級的主裝甲堡長達米,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裝甲堡側壁從水線以下6米多處一直延伸到上裝甲甲板,在整個舷側立面的常見被彈部分都佈置了厚重的裝甲,是二戰時代裝甲覆蓋面積比例最大的戰列艦。其上部米高的舷側裝甲帶由厚達290mm的KCn/A鋼板製成,與100-160mm的Wh上裝甲甲板一同保護着整個位於主裝甲堡上部艦體內的水兵生活和工作區,可以抵擋重巡洋艦的炮彈和中小型航空炸彈。中部是位於水線上下的640mm厚米高的KCn/A鋼板製成的主舷側裝甲帶,可以在正常交戰距離以材料質量優勢獨自抵擋大部分戰列艦的炮彈。在吃水-米的作戰常態重量時,俾斯麥高米的640mm主舷側裝甲有-米被埋在了水下,在640mm主舷側裝甲的下方,還有一道高米均厚爲340mm的主舷側裝甲下沿,使該艦擁有深入水下達-米的舷側裝甲,爲其提供了良好的水下防彈能力,炮彈必須在水中穿行很長的距離擊中更低的位置才能穿過44mm船殼進入防雷吞噬艙和吸收艙,這時後面的90mm主防雷裝甲板已經能夠獨立抵擋。

在艦體主裝甲堡內,位於主裝甲甲板以下的空間,設置有16道由厚達40-120mm的Wh鋼板製成的橫向內部裝甲牆,它們也被同時作爲艦體橫向構造的一部分。16道裝甲牆和首尾兩端640mm厚的橫向外裝甲牆共同把“俾斯麥”級主裝甲堡內的下部空間分爲18個重裝甲艙段,其中的12道,以60mm的厚度又延伸到上部艦體內,和首尾兩端200-440mm厚的橫向外裝甲牆共同把主裝甲堡內的上部空間也分爲14個重裝甲艙段。即使有戰列艦炮彈或穿甲炸彈射入其中爆炸,彈片受到這些內部裝甲的阻擋,破壞力也會被控制在較小範圍的空間內。

“俾斯麥”級的艦首和艦尾水線部位分別設有120mm和160mmWh鋼製成的輕裝甲帶,它們會在艦體受到攻擊的時候儘可能的保持水線外形的整體完整度,防止艦體表面發生大面積破碎。二戰時代的大部分新式戰列艦都採用了重點防護的方式佈置裝甲,這是因爲它們的裝甲比重小,沒有多餘的裝甲去防護非致命部位,保證重點部位不被擊穿,是首要的。

二戰時代大部分國家的軍艦主水平裝甲都是佈置在主舷側裝甲上方,與主舷側裝甲上方邊緣連接,構成一個密閉的裝甲盒。德**艦則不同,它採用了一種叫做裝甲堡延展結構的裝甲佈置方式,其主水平裝甲位於主舷側裝甲一半左右位置的腰部,在靠近舷側的兩端以小俯角向下傾斜,延伸到主舷側裝甲的下部位置與之相連,這樣的主水平裝甲在橫截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穹頂,被稱爲“穹甲”。穹甲頂部位於水線附近,在軍艦處於作戰常態排水量的時候則往往位於水線以下,這就使得敵方炮彈在穿過其主裝甲帶後還必須再穿過這層裝甲,才能進入德艦的機艙、鍋爐艙、副炮彈藥庫和主炮彈藥庫。雖然穹甲佈置縮小了艦體核心艙室的空間高度,但這個問題往往在德艦艦體主裝甲區的巨大長度上得到彌補,從而保持了德艦核心艙室的空間總量。以俾斯麥戰艦爲例,其460mm主炮彈藥庫,鍋爐、輪機、150mm副炮彈藥庫,105mm、37mm和20mm高炮彈藥庫,鍋爐艙到輪機艙的蒸汽輸送管道,貫穿全艦的縱向主電纜通道全部佈置在了160-240mm穹甲的下方,容納的設施比大部分其它國家的新式戰列艦還多。

德國戰列艦沒有設置兩用甲板的習慣,它們採用了裝甲甲板和水密甲板分離的傳統佈局。“俾斯麥”級位於機艙和彈藥庫上方的艦體水平結構有三層,第一層由柚木+100-160-mmWh裝甲甲板+20mmSt52水密甲板+第一主構造樑構成;第二層由40mmSt52水密甲板+第二主構造樑構成;第三層是該艦上爲數不多的創新設計之一,在160-200mmWh水平部分裝甲甲板的下方是40mm的St52水密甲板,再往下並沒有像其它國家的戰列艦一樣佈置主構造樑而是水平鋪設了一層構造加強筋,與裝甲甲板一同被作爲艦體構造的組成部分,承擔和主構造樑相近的作用。此外,構造加強筋由彈性形變範圍剛好比Wh鋼略大一點的St52鋼製成,可以隨着Wh裝甲板一同發生彈性形變並分擔抗拉峰值受力,再隨着Wh裝甲板一同恢復,以此提高整個水平結構的防禦力,加強這道保護動力艙和彈藥庫的最後防線。

“俾斯麥”級前後各有兩座3聯裝的460mm主炮塔,其炮座露天部分是厚640mm的KCn/A裝甲鋼圈,炮座在艦內從160mm上裝甲甲板到200mm主裝甲甲板之間的部分是厚440mm的KCn/A裝甲鋼圈,外圍側面受到290-640mm的KCn/A舷側裝甲和60mmWh內部縱向裝甲的保護,總厚度爲7901140mm,防禦能力高於炮座露天部分。

第二四零章依然在魔改的趙恆第十六章第一七六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四第九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六六章第七十八章第八十章第五十八章第二零五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三第五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九零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十八第一五七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三第二四八章拿破崙級誕生 二第二五七章腳盆雞的天照戰艦 一第八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一章第一五七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五第一五六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四第十七章第二二一章步入瘋狂的年代 一第二六一章腳盆雞的天照戰艦 五第二四一章獅級馬上變亞瑟王級第二零六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四第九章第二七五章二戰獠牙 五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九章第一三一章西疆風雲錄 一第一四一章西疆風雲錄 十一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二六四章毛熊的大海軍 二第九十二章第二零九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七第二六八章美帝海軍野望 二第一七一章關內起狼煙 十三第四十八章第一九二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二十第二零六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四第一百三十章第一七九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七第一六零章關內起狼煙 二第二四八章拿破崙級誕生 二第二八六章第二四六章法蘭西雄雞 二第二三六章倒黴蛋是荷蘭佬 完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一三五章西疆風雲錄 五第二六七章美帝海軍野望 一第七十章第三十六章第八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五二章西疆風雲錄 完第五十一章第二六三章毛熊的大海軍 一第一七一章關內起狼煙 十三第六十五章第一五七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五第二八一章本子的野望第九十三章第一五四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二第二五九章腳盆雞的天照戰艦 三第一七三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一第四十七章第二三四章艦娘出現毀三觀 四第一五二章西疆風雲錄 完第七十一章第二八零章壞心眼的某人第九十四章第一三三章第二八零章壞心眼的某人第三十七章第二八四章興登堡VS亞瑟王 2第二二三章本子的炮灰偵查第九十三章第二二九章蔣志成等人的逃生路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二五章剛大木的逆襲 一第一八二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十第七十一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一五八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六第二零四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二第一四九章西疆風雲錄 十九第二五三章麪條的超戰艦 一第一五八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六第三十五章第一五四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二
第二四零章依然在魔改的趙恆第十六章第一七六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四第九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六六章第七十八章第八十章第五十八章第二零五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三第五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九零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十八第一五七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三第二四八章拿破崙級誕生 二第二五七章腳盆雞的天照戰艦 一第八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一章第一五七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五第一五六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四第十七章第二二一章步入瘋狂的年代 一第二六一章腳盆雞的天照戰艦 五第二四一章獅級馬上變亞瑟王級第二零六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四第九章第二七五章二戰獠牙 五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九章第一三一章西疆風雲錄 一第一四一章西疆風雲錄 十一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二六四章毛熊的大海軍 二第九十二章第二零九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七第二六八章美帝海軍野望 二第一七一章關內起狼煙 十三第四十八章第一九二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二十第二零六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四第一百三十章第一七九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七第一六零章關內起狼煙 二第二四八章拿破崙級誕生 二第二八六章第二四六章法蘭西雄雞 二第二三六章倒黴蛋是荷蘭佬 完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一三五章西疆風雲錄 五第二六七章美帝海軍野望 一第七十章第三十六章第八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五二章西疆風雲錄 完第五十一章第二六三章毛熊的大海軍 一第一七一章關內起狼煙 十三第六十五章第一五七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五第二八一章本子的野望第九十三章第一五四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二第二五九章腳盆雞的天照戰艦 三第一七三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一第四十七章第二三四章艦娘出現毀三觀 四第一五二章西疆風雲錄 完第七十一章第二八零章壞心眼的某人第九十四章第一三三章第二八零章壞心眼的某人第三十七章第二八四章興登堡VS亞瑟王 2第二二三章本子的炮灰偵查第九十三章第二二九章蔣志成等人的逃生路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二五章剛大木的逆襲 一第一八二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十第七十一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一五八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六第二零四章趙恆的魔都攻防戰 三十二第一四九章西疆風雲錄 十九第二五三章麪條的超戰艦 一第一五八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六第三十五章第一五四章基地建設與發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