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

茫茫的草原上,楚錚手搭額頭看了一眼頭頂的太陽。

雖然光芒依舊刺眼,但已經不像之前那麼有熱度,畢竟再過幾天就是立秋。不過長途快速行軍,將士們難免還是渾身被汗水浸透。

回看一眼身後如洪如龍的騎兵隊伍,楚錚眼中的光芒比太陽還要熾烈。這三萬騎兵可不是普通騎兵,而是全部由修士組成,修爲最低的都是練氣一層。

戰馬也是被丹藥塑體後的兇獸戰馬,別的不說,體態都比之前大了一圈,那一雙雙黝黑的大眼睛滿是攝人心魄的兇光,普通人若是見了,只怕會忍不住傷雙股顫慄。

“這半年以來,爲了操練這支新騎,你也算是嘔心瀝血。如今精騎煉成,馬上就要進入戰場,我看你好像並不怎麼安心?”

策馬行在楚錚身邊的張長安,仍然是一身文官袍服。他這兩日見楚錚心緒激盪,像個剛上戰場的新卒,在覺得好笑的同時,也認爲這根本沒有必要。

楚錚扶了扶自己的兜鍪,咳嗽兩聲收斂了神色,“倒不是不安,這支新奇戰力如何,我最是清楚不過。真到了戰場上,不動則已,動必驚人。只不過普天之下,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精騎......

“三萬騎兵都是修士,想想都覺得如在夢中啊!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戰爭,它標誌着一個戰爭自此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往後的沙場對決,會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視野中!而我們,就是開創時代的先鋒!”

張長安見楚錚越說越激昂,面色又開始泛紅,不由得搖搖頭。

對自己這個平時看起來性情木訥沉穩,實際上每到激動時刻,熱血上頭比自己還要衝動十倍的好友,也是感到有些無奈。

這回三萬新騎出戰,主將自然不是楚錚,他只統領三千部曲而已。但也不是上官傾城,雖然這些新騎隸屬狼牙軍,上官傾城卻沒有出面。

依照李曄說法,上官傾城乃是國士,區區新羅,還不必將軍親至。

領軍將領是趙念慈的弟弟,經歷過落雁口之戰,爲倖存的五千騎之一,之後一直被上官傾城帶在身邊教導,據說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悍將。

“此次征伐新羅,皇朝出動步騎十萬,除了你們狼牙軍外,餘者基本都是步卒。你們扮演的角色,的確是不動則已,動必事關勝負。”張長安說這些話的時候,有着掩飾不住的羨慕。

他現在是文官,根本沒有參戰資格,眼下之所以能跟着楚錚出動,是作爲大軍一名普通的運糧官。格桑部落是現在草原上的大部落,雖然人口和牛羊數量不是頂級的,但富裕程度絕對拔尖,所以這回也承擔了不少糧秣供給的份量。

“新羅山川縱橫,地形氣絕,平地較少且多集中在南部,戰爭開始階段,我們的用武之地的確不大。但到我們出場的時候,必然也是到了戰爭後期,決定勝負的關鍵時期。”楚錚點點頭,很同意張長安的判斷。

他忽然奇怪的看了張長安一眼,“你真的不打算跟兵部左侍郎的千金多接觸接觸?你要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只要你想,現在一定被調回軍中了,這場大戰也就不用在後面遙遙觀看,而是可以投身其中。

“你我兄弟,從河西殺到長安,從長安殺到漠北,若能並肩在新羅縱橫,那該是何等快意瀟灑!”

這番話正中張長安的心事,讓他一時也是有些心馳神往,但末了只是苦笑搖頭,“你就別跟我嘮叨這事了,祖父已經把我罵了個狗血淋頭。現在我幾乎成了不孝子,你就給我省省心吧。”

“看來你真是被美色所惑了.......唉,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我也理解你。”楚錚作勢要去拍拍張長安的肩膀表示安慰。

張長安沒好氣的拍開楚錚的手,對他的這番話不屑一顧。

事實上,因爲拒絕做兵部左侍郎的女婿,這半年來,他沒少被人說是沉浸溫柔鄉,走進了英雄冢。

但真相根本就不是這樣,且不說他跟格桑之間什麼都沒發生,張長安一直認爲,格桑根本就不是什麼妖精狐媚子,她長得根本沒有別人說得那麼好看,完全達不到做狐媚子的要求。

“這回皇朝向東出兵,攻打新羅和攻打倭國是同時進行,兩部兵馬都是十萬上下。我聽說在戰爭謀劃階段,朝廷是打算兩路各遣兵馬十五萬,新羅還會有水師相助。

張長安轉移了話題:“但現在莫說兵馬縮減了,水師也是都去了倭國,你們沒有側翼援軍,這一戰恐怕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打。”

楚錚擺擺手,一臉不以爲然,“這兩三年你沒在軍中,很多事情都不瞭解。因爲皇朝集中資源準備戰事,軍力在這幾年中的提升不止一星半點。用十萬兵馬攻打新羅,正面突進,沒有你想得那麼困難。

“這回皇朝出動的兵馬雖然不多,但都是這幾年深厚積累的精華,可以說是代表了禁軍目前最精銳的那部分力量。兵貴精不貴多,眼下這十萬兵馬,要是放在十年前,頂得上五十萬大軍!”

張長安錯愕不已,“此言有些過於誇大了吧?”

楚錚笑得高深莫測,“等到了戰場,你就在後面好生擦亮雙眼,看看哥哥是如何克敵制勝的。等到哥哥立下顯赫軍功,你可別後悔沒把握機會,重回軍中參與大戰!”

張長安沉默下來。

他很瞭解楚錚,知道對方不喜歡說大話,既然楚錚信心如此充足,就不會是無的放矢。如此說來,眼下的王師跟之前恐怕是真的完全不一樣了。

三萬精騎,帶着大軍一部分糧秣輜重,經儀坤州東行,旬日後抵達遼東。

而此時,擔任攻新羅之役三軍主帥的趙破虜,已經先行一步到了遼東城。

遼東城,高宗年間,爲安東都護府所在地。

高宗總章元年,李勣攻破高麗,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境內皆降。高宗於平壤城設安東都護府,分置四十二州,以薛仁貴爲安東都護,率軍駐紮平壤城,從而確立了對高麗、百濟的統治,只剩東南一隅的新羅。

總章三年,新羅爲爭奪高麗、百濟等地統治權,先後集結三十萬兵力,對駐守平壤城的兩萬唐軍開戰。

戰爭持續七年之久,至上元三年,大唐迫於西線與吐蕃作戰的壓力,放棄百濟故地,與新羅劃大同江而治,仍舊統治鴨綠江南北的高麗故地,安東都護府遷至遼東城。

安史之亂後,大唐逐漸喪失對長城外領土的控制權。

契丹興起,佔據遼東,渤海國則佔據高麗故地大片土地。大唐戰勝契丹後,重新獲得遼東,鴨淥水(鴨綠江)南北仍在渤海國手中,半島南部則在新羅手中。

十年前,農民甄萱叛亂,佔領武珍州,並於數年前自稱後百濟王。

加入甄萱大軍的高麗王族後裔弓裔,也已自稱後高麗王。

在大唐內部諸侯並起的時候,新羅也陷入內部分裂,現如今三方勢力割據地方,互有徵戰。這個時代,也被稱爲新羅的“後三國”時代。

眼下的大唐攻打這樣一個這樣的對手,毫不輕敵的說,十萬步騎已經足夠。

比之新羅三國,倒是東北面的渤海國,領地面積更爲廣大,看起來更強一些。

李曄以帝道之眼化身出現在遼東城,於中軍大帳中跟趙破虜分析戰場形勢,“渤海國雖然領地大,但成分比較複雜,靺鞨、女真、高麗是基礎,雜糅了許多野人部落,雖然從立國之初,就處處學習效仿我大唐,有海東盛國的美譽,但國力其實很尋常。”

在地球的歷史上,耶律阿保機最終滅了渤海國,而且很輕鬆。

“陛下的意思是,我們先奇襲定渤海,解決掉這個側翼威脅?”趙破虜試探着問。

李曄搖搖頭,“渤海國從立國開始,就接受朝廷冊封,安史之亂前,連年進貢不斷,態度很是恭敬。朕已經派了使臣過去,只要渤海王不糊塗,就應該知道,此時臣服大唐,纔是唯一選擇。”

既然李曄已經有所安排,趙破虜就只能表示欽佩李曄的早早謀劃。

趙破虜沒有問,渤海國可以收服,爲何對新羅就一定要用兵。這個問題,任何一個有見識的唐人都不會問。

用中原的話說,新羅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腦後生反骨,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非常頑固,只能用鐵蹄征伐,不存在威服這個選項。

之前舉世攻唐時,渤海國因爲受到契丹脅迫,雖然也站在了大唐對立面,但從始至終,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倒是新羅,跟大唐已經不接壤——北面被渤海國從中切割,仍然派了不少修士到契丹軍中助戰。

只不過新羅力量太小,他們的修士根本沒有存在感。

“若是渤海國知道進退,大軍就可以直接開赴鴨淥水南岸,兵鋒直逼大同江。若是他們不識進退,以渤海國的地形,精騎可以長驅直入,朕也正好看看狼牙軍新騎的威力。”

李曄這話說得很驕傲自滿,趙破虜聽了卻是連連點頭。

狼牙軍新騎雖然只有三萬,但已有縱橫草原的戰力,這是事實,根本不需要謙虛。

這時候,李曄忽然想起一件事。

此次出戰新羅,勢必攻佔其所有領土,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治理這塊桀驁不馴的地方。鐵血手腕自然必不可少,譬如說大量遷徙此地百姓到江南去,但與此同時,也要馴化這裡的頑固之民。

而說到教化百姓,無空釋門也好,道門也罷,本事都遠遠不及儒門。

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七十四章 對手(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第三十四章 暗鬥第八十一章 滾滾向前的馬車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一百章 狗腿子第五十四章 沒有無能之輩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險惡交鋒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五十八章 一劍第一百一十章 怨靈與交鋒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一百零九章 萬里河山有我第三十四章 良心與真心第五十九章 天下大變第五十章 兵家戰陣第五章 相信我的名字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五十九章 反差第七十六章 第二境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三十四章 絕境反擊(第八更)第一百零八章 習慣了(二更)第二十七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1)第二十九章 襲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七十四章 仙凡俱定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六十章 王(上)第六十五章 四境平(1)第二十一章 記住第七十章 最後的戰爭(4)第一百零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零八章 驚喜第七十三章 帝道第三境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一百一十四章 對馬海戰(4)第二十六章 下半身與下半句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五十二章 並肩第六章 練氣第十九章 道兵第八十九章 事情的真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唐萬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安西都護府疏勒鎮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七章 找上門第八十章 赴宴第二十章 全面戰爭第二十章 攻城(3)【第三更】第一百零一章 吐露心聲第五章 夕陽動人心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六十六章 憂傷與憤怒第二十九章 妖族的依仗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二十三章 亂世(上)【第六更】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十八章 這可怎麼辦第七章 氣運第五十五章 我李兄(第三更)第一百零二章 屬於朕(上)第三十七章 一個跑 一個追第七十六章 嗷嗚?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第八章 龍女(第二更)第七十四章 三方齊聚第三十二章 岐王說 岐王笑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三十一章 冥冥之中的曄意第三十四章 絕境反擊(第八更)第一百零四章 屬於朕(下)第六十一章 不是我願意的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后第十一章 親信第三十五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2)第十三章 野心第二十八章 菜園子與儒家之學第三十三章 四方震動(第七更)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長安艦與白牛第一百二十一章 深意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十五章 如此秘辛(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青衣衙門 大少司命
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七十四章 對手(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第三十四章 暗鬥第八十一章 滾滾向前的馬車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一百章 狗腿子第五十四章 沒有無能之輩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險惡交鋒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五十八章 一劍第一百一十章 怨靈與交鋒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一百零九章 萬里河山有我第三十四章 良心與真心第五十九章 天下大變第五十章 兵家戰陣第五章 相信我的名字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五十九章 反差第七十六章 第二境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三十四章 絕境反擊(第八更)第一百零八章 習慣了(二更)第二十七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1)第二十九章 襲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七十四章 仙凡俱定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六十章 王(上)第六十五章 四境平(1)第二十一章 記住第七十章 最後的戰爭(4)第一百零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零八章 驚喜第七十三章 帝道第三境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一百一十四章 對馬海戰(4)第二十六章 下半身與下半句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五十二章 並肩第六章 練氣第十九章 道兵第八十九章 事情的真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唐萬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安西都護府疏勒鎮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七章 找上門第八十章 赴宴第二十章 全面戰爭第二十章 攻城(3)【第三更】第一百零一章 吐露心聲第五章 夕陽動人心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六十六章 憂傷與憤怒第二十九章 妖族的依仗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二十三章 亂世(上)【第六更】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十八章 這可怎麼辦第七章 氣運第五十五章 我李兄(第三更)第一百零二章 屬於朕(上)第三十七章 一個跑 一個追第七十六章 嗷嗚?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第八章 龍女(第二更)第七十四章 三方齊聚第三十二章 岐王說 岐王笑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三十一章 冥冥之中的曄意第三十四章 絕境反擊(第八更)第一百零四章 屬於朕(下)第六十一章 不是我願意的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后第十一章 親信第三十五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2)第十三章 野心第二十八章 菜園子與儒家之學第三十三章 四方震動(第七更)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長安艦與白牛第一百二十一章 深意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十五章 如此秘辛(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青衣衙門 大少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