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帝在爲難,容貴妃也在猶疑,甚至,她對於太子妃的人選,要比長泰帝更加憂心。畢竟,那就是唯一正經的兒媳婦。
這麼多合適的姑娘,挑選哪一個爲太子妃好呢?這些京兆姑娘,她大多隻見過一兩次面,相貌如何都不曾記得清楚,何論熟知她們的性情爲人呢?
若是皇兒娶了一個貌美心醜的太子妃,非但不會對皇兒有助益,還會給東宮惹來禍事,這可是萬萬不可的,挑選太子妃,必須慎之又慎。
她自己爲難無法定奪的事情,自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沈家。加上沈家這次沒有合適的姑娘家參選,就更應該對太子妃人選提想法了。
當沈寧應詔來到鍾粹宮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容貴妃這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想必是爲了太子妃一事了。
京兆近來的熱鬧她很清楚,官員們都想得到太子妃之位,都想做未來的承恩公和國舅爺。不止是朝官這一層,沈寧得到的消息是,京兆姑娘之間的暗涌,比朝堂的鬥爭還要厲害。
在沈寧看來,這些姑娘之間的鬥爭完全沒有必要,因爲挑選太子妃,根本就不是挑選她們本人,而是挑選她們身後的一切。官職、家世、家風、潛力等等,這些,纔是主子們看重的東西。
因此,能不能當選太子妃,看着的是整個家族的聚合,講求的是整個家族的謀劃,又怎麼會是這些小姑娘之間你諷我刺就可以決定得了的事?
宮中遲遲未有傳來明確的意向,不就是因爲這樣嗎?
這次沈寧就給容貴妃提了建議:“娘娘不必憂慮。皇上定對此事有考慮和決斷。倘若娘娘不放心,可以設宴爲名,到時候就可以仔細觀察衆位姑娘的性情了。如果娘娘還不放心,可像花朝節一樣對衆位合適的姑娘加以考覈,最後入圍的姑娘可以在宮中留宿一夜,自然什麼都一清二楚了。”
這個事情,是前一世沈寧就有過考慮的。她在坤寧宮之時,曾考慮過這個問題。打算這個辦法是留待自己皇兒選妃所用的,誰知……
“這個過程,可以作爲挑選太子妃的定製。這樣一來,娘娘就有足夠的時間來鑑衡她們了,而且對後宮規章有裨益。娘娘以爲如何?”沈寧又微微笑道,不去想過往那些事。
容貴妃聽了沈寧的話後,眼神一亮。這是個好辦法!
的確,大永立國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挑選太子妃,向來都是由皇上直接賜婚的,比如德太子妃,就是由長泰帝直接下旨賜婚的。
雖說皇上擇太子妃也有多重考慮,但是這個過程。正好能更清楚地知道那麼每個姑娘的相貌、性情、機變等情況,也好爲皇上的考慮提供輔助的依據,真是一舉兩得!
當晚,長泰帝宿在鍾粹宮之時,容貴妃就對他說了這樣的一套過程,末了之後還說:“至成,我知道你在爲了太子妃一事而憂心。太子妃之位緊要,你又要平衡朝中的勢力。不若就用這個辦法,也可免了諸多紛擾。再說了,我們也可以提前讓皇兒暗中看看這些姑娘。總要夫婦和順纔好。”
容貴妃這番話說得就似普通夫妻那樣,如一個尋常妻子正在和丈夫商量兒女的婚事,爲兒女婚事計較,而不是爲大永挑選未來國母。——她深知,這是長泰帝最喜歡的情調。
果然,長泰帝聽了哈哈一笑,然後仔細想來,覺得容貴妃這個辦法也是不錯。反正太子妃的人選必定是從這些朝廷重臣家裡出的,他也想看一看這些重臣教出的兒女的高下優劣。
只需放在一起比較,就知道哪個更勝一籌了,當然。也就可以知道哪個更適合爲太子妃了。
過了幾日,長泰帝頒佈了一個旨意:凡三品及以上官員家中,年在十四歲到十八歲,尚未定親的嫡女,皆有資格參選太子妃,且規定每家只能推選一個姑娘來參選,還規定了由皇后、容貴妃鑑衡諸位姑娘,擇一端莊賢淑的姑娘,由長泰帝賜婚,擇吉日和太子成親。
長泰帝這個旨意一出,京兆官員反應不一,有人心裡歡喜,也有人暗自發愁,有人覺得此舉甚是公平,也有人認爲多此一舉。
但總的來說,家中有合適嫡女的官員,都對太子妃之位很感興趣,也對這個參選過程十分關注。說不定,自家的閨女真有大造化,能夠入得了宮中貴人的法眼?
就算最後不能當選太子妃,能在宮中主子那裡留下好印象,也是大福分了!因此,所有官員都在觀望,看這個擇太子妃的過程會是怎樣,將會考究些什麼。
參選太子妃的旨意下達沒有多久,禮部和殿中省的官員就將合適的京兆姑娘的相關文書記錄送到皇后和容貴妃那裡了,爲此,殿中省還詳細擬定了鑑衡的三個內容。
其一是相貌,貌寢有失的,身體有疾的,不能參選;
шшш ✿ттkan ✿co
其二是性情,驕縱跋扈的、懦弱內向的、口舌招尤的……都不能當選;
其三是行則,因爲太子妃是未來國母,除了要求參選姑娘要熟讀經史之外,還要求這些姑娘要有敏捷的應對能力,能夠果斷端淑,能夠處理後宮事務……
以上這些,就是籠統的三個方面,當然具體嘛,就要看主子們的意思了。
沒多久,皇后和容貴妃就准許了殿中省官員送上來的參選名單。在經過幾番嚴苛的挑選過後,能夠直接面見皇后、容貴妃並且留宿宮中的姑娘也不是很多了。
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門下侍郞左良哲的嫡長孫女左珊和大理寺正卿何克難的嫡長孫女何蕙芳。
這兩個姑娘,年紀相仿,都是剛過及笄之期,而且相貌都極好,兩個人都長得大氣端莊,只是左珊偏恬美,而何蕙芳多清麗;這兩個人在幾輪考覈中表現優秀,進退容度、處事應對都靈敏機警,既聰慧又會審時度勢。
再說這兩家的家世,都是當朝重臣之家。門下侍郎左良哲,從泰州刺史職開始,一直深得皇帝的寵愛和信任,爲了他還杖殺了門下給事中呂務厚;大理寺正卿何克難也殊不簡單,歷官三省六部,也曾就任過國子監,門生勢力衆多,與左良哲不分軒輊。
這兩個姑娘在考覈中表現這樣優秀,而且家世又顯赫,容貴妃十分滿意,覺得兩個都是合適的太子妃人選,卻一時難以取捨。
這兩個姑娘她都很喜歡,但是這兩個姑娘不可能同時當選太子妃,到底選哪一個呢?
就連長泰帝對這兩個姑娘的表情都很滿意,各有所長,而且都不不分上下,左良哲和何克難都是自己倚重的肱股之臣,選哪個更好呢?
就是因爲這樣的考慮,在這兩位姑娘留宿宮中之後,太子妃的人選遲遲未能落實。
沈寧自然知道容貴妃的心意,在左何兩個姑娘之間難以抉擇。沈寧雖然和這幾個姑娘有所接觸,卻不甚熟悉。
她曾在宴會上與左珊和何蕙芳見過幾面,因爲沈寧的年紀要比這兩個人大一些,和這兩個人沒有私下的往來。蚍蜉的本子,在沈寧看來雖然詳盡,但是不足以成爲判斷哪個適合成爲太子妃的依據。
她對這兩個姑娘沒有什麼感情偏向可言,她們哪一個當選太子妃,在沈寧看來都無可無不可。因此,沈寧實際考慮的是:哪家上位會對沈家更有利?
太子在有了太子妃之後、有了岳家勢力之後,對詹事府、對沈家的感情和倚仗自然會減少很多,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從私心來說,無論太子妃之位花落誰家,沈家與太子妃孃家都必須有一個互相爭奪太子的過程,遲早有一天要對上的。如果能共同輔助太子,相處融洽是最好,不然那就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是這樣,就只能找一個相對弱一點的對手了。
這一點,是沈寧心中所想,也是沈華善和沈則敬等沈家人的共識。沈家之爭,不在明面,而是在暗裡。
一個太子妃,牽涉着朝堂的千絲萬縷也不爲過。這要考慮當前朝堂的勢力,又要評估將來朝局的發展,真是不容易。
可是,不容易也是要做的。
一連數日,如流處和蚍蜉關於這兩家的信息是源源不斷地送進沈餘宏的雙飛院和沈寧的青竹居。然後經過無比細緻的分析抽取之後,這些信息以最精簡、最準確的面貌出現在沈華善的書房之中。
不止如此,集賢殿編撰樓盛懷和編修古文瀾去弘文館閒逛聊天的次數也多了起來了。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左亮哲還兼任弘文館學士職的……
而且,在大理寺任職的成方圓更是時不時來到沈家,他對嫁入沈家的女兒和年幼的外孫,可是喜歡得緊的。當然,在看女兒和外孫的同時,少不了去到沈則敬那裡嘀咕幾句。
當所有的信息都彙總之後,在沈華善、沈則敬和沈餘宏等人經過無數次的討論之後,他們終於有了主意。
再來說說朝官的情況。隨着容貴妃越來越頻繁地召見這兩位姑娘,所有官員都知道,太子妃將會從左何這兩家出了。
也就是說左家和何家之間的爭奪,已經是白熱化了。究竟誰會最後勝出,各憑本事了。
ps:
三更!感謝聞絃歌的打賞!感謝kaluru的打賞!感謝惑利的粉紅。謝謝大家!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