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暗流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原本屯兵於西涼,爲涼州刺史,在宮廷發生鉅變時率軍抵達雒陽,繼而掌握了朝中大權,廢少帝劉辨,擁立劉協爲帝,改年號爲初平元年。

要知道董卓可不比前大將軍何進那樣昏昧無能,他也稱得上是赫赫有名的武人,有主見、有權謀,統帥數萬西涼兵馬,對待政敵,董卓顯然要比何進心狠地多,他從來不和他與他建議衝突的人廢話,一個字,殺!

只要殺光了與他意見相左的人,那麼剩下的自然會與他一條心,這是這位多年屯守在西涼的武人的思維方式。

作爲武人,如今董卓擔任相國一職,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顯然是位極人臣,世人皆以爲他會將幼帝劉協當成自己的傀儡,但是事實上,董卓並沒有做出任何逼迫劉協的事。

相反的,他確實是在教劉協帝王之道。

爲何大漢皇室頻頻生亂?爲何外戚宦官橫行朝廷有恃無恐?

董卓以爲,這是皇權威儀已喪的體現!

畢竟眼下大漢,早已不復往日平靜,天下盜賊多發,朝中禍事頻頻,已不再是太平盛世年間,作爲一國之君,當是要有氣吞山河、睥睨天下的魄力。

正所謂[亂世需用重典],董卓想教給劉協的,便是先秦嬴政的【霸道】,即便是王霸之道,但凡不服者,殺!

倘若唯唯諾諾,自身毫無主見,如何能治理這偌大山河?

爲此,董卓將教授劉協孔孟黃老之道的學士盡數趕出宮外,亦嘗自稱太師,輔佐劉協治理大漢偌大天下。

而他的教育方式,與別人大不相同,畢竟董卓是個武人,並未讀過多少書,他僅僅是想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傳授給劉協。

董卓認爲,自古以來,那位明君不是手染鮮血,秦王嬴政、漢高祖劉邦,比起用德操拉攏人心,最過便捷的方式,不外乎殺人立威。

而如今漢室正值飄零、人心思亂,當用重典震懾天下宵小,重震皇室威信!

從某些角度說,董卓說的並沒有錯,但問題是,大漢受孔孟黃老學說影響甚深,別說滿朝文武無法認同,就連劉協一時之間也難以接受。

或許董卓真的懷着一顆輔佐皇室的心,但是他的所作所爲卻大有問題。

首先,他派人鳩殺了何美人與少帝劉辨。

因爲朝中多有不忿他廢劉辨立劉協爲帝的官員,爲了斷了這些人的想念,出身西涼的董卓一招釜底抽薪,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將何美人與劉辨鳩殺,這樣一來,不管那些朝官願意是否,只要還想在朝中爲官,便只能輔佐劉協。

要是惹得那些朝官不快,棄官而去,董卓也無所謂,畢竟偌大天下,有才能何止萬萬千千,倘若那些朝官心中憤恨,聚衆鬧事,那麼董卓便可以以叛逆之罪將他們儘早除去,免得日後生出禍端。

董卓教授劉協的爲君之道,那是徹徹底底、非常極端的王霸之道。

或許有人認爲董卓自稱太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些都是他威逼劉協的表現,其實不然,要知道董卓是個武人,而且是一個久經沙場、多少次浴血奮戰的武人,但凡這類人,其實對掌握朝政並不多少興趣,僅僅只是爲個虛榮罷了,人活一世,哪個不是爲了光宗耀祖、光耀門楣而奮鬥一生?

至少,董卓並沒有逼迫劉協,但凡國家大事,他仍然還是叫劉協自己做主,他只是看不慣朝中有些老臣倚老賣老,以此干涉劉協。

當然了,也不怪朝中官員痛恨董卓,因爲董卓在有些方面確實是欠缺道德。

別的不說,董卓曾多次夜宿皇宮,**宮女,見到貌美者,甚至不過問宮內管事便將其帶到自家府邸玩樂。

而且,董卓麾下西涼士卒也曾經假冒剿滅事宜,搶掠百姓,掠婦女財物、裝載於車,還歸洛陽,而對於此種惡行,董卓卻視若無睹、包庇麾下西涼士卒。

朝中清流黨人,尤其看不慣董卓與他手下如此惡行,其實也難怪,要知道董卓與他麾下兵馬久屯西涼,誰都知道西涼是個什麼地方,百里無人煙、鳥不拉屎,荒涼至極,而平日裡營中士卒用來取樂的方式,便只有飲酒與鬥毆,久而久之,世人便道西涼軍最過悍勇、卻也最無人性,其實那都是與環境有關。

酒水、武藝、女人,這三樣不光是董卓最喜愛的,也是西涼士卒最喜愛的,其實那都不難理解,要怪就怪董卓如今太過強勢,惹地其他人心中不快,又見太過張揚、肆意妄爲,如此才惹得朝中文武大臣心中憤慨。

初平元年七月,因爲摯友袁紹惹怒了董卓,如今在渤海爲太守,驍騎校尉曹操在結束了早朝之後,也沒有了去其他地方玩樂的興致,準備回自家府邸。

走着走着,曹操回想起了剛纔早朝上的一幕,越騎校尉伍孚在朝服內暗藏短刀,於朝上刺殺董卓,卻不想反被董卓制服,最終落地個目無天子、以下犯上、行刺朝中大臣三大罪狀,施以剖剮之刑。

唉!伍孚確實是個豪傑,只可惜行事太過莽撞,竟然想在朝上當着呂布的面刺殺董卓,這不是找死麼?

曹操暗暗嘆了口氣,他依稀聽說呂布的事蹟,原本是幷州刺史丁原的義子,一身武藝無人能及,也不知董卓究竟使了什麼法子,竟然讓呂布棄丁原而投他。

想到這裡,曹操暗暗有些驚疑,因爲對呂布行事的不解,以至於他在朝上時一直關注着呂布的一舉一動,方纔伍孚從朝服內取出短劍時,曹操注意到呂布眼神微微一凝,他顯然是看到了,但是卻詭異地任何行動。

究竟是爲什麼呢?

難道呂布與董卓間並不向外界所傳聞的那樣?亦或是呂布不認爲董卓會這麼輕易地被伍孚用短劍傷到?

唔,百思不得其解吶!

微微嘆了口氣,曹操搖搖頭朝着宮外走去,對於越騎校尉伍孚行刺董卓的勇氣,曹操感到十分欽佩,但是欽佩之餘,曹操只想說兩個字,愚蠢!

明明是行刺,卻當着呂布並諸多禁衛的面行刺董卓,這不是找死麼?要知道如今的西園禁衛早已投靠了董卓,只要董卓一聲令下,片刻之下便會涌出無數人將你砍成肉泥。

愚蠢!

當真愚蠢!

若是伍孚有那名刺客一半本事,或許能……

唔?

忽然,曹操停下了腳步,臉上浮現出幾絲若有所思的神色,隨即,只見他眼睛一眯,朝着左右望了望,趁着附近並無禁衛巡邏,徑直走向了東苑。

要知道皇宮東苑是皇室女眷居住之所,曹操在這裡做什麼呢?

因爲曹操想起了一件事,他要去確認一下。

終於,在走了足足一盞茶功夫後,曹操終於來到了目的地,擡頭一看眼前的宮殿,臉上浮現出幾抹難以捉摸的笑意。

眼前的這座宮殿曹操太熟悉了,那是前太子、少帝劉辨未曾迎娶的太子妃唐妃的宮殿。

曹操依稀記起宮廷事變後他帶人在皇宮內料理善後之事,期間聽聞東苑其他宮殿都曾發生過御林軍闖入殿內,不慎殺死皇室女眷並宮女的事,但是唯獨那唐妃,竟然絲毫無損、安然無恙。

曹操曾經打聽過,眼前這座宮殿內只有太子妃唐氏與她貼身侍女兩人居住,而那時何美人猶自身難保,又如何能有空閒派人保護這主僕二人?

由此見得,唐妃身旁並無護衛,然而單憑她們兩個主僕二人,卻能將數百御林軍擋在門外?

顯然並非如此!

看來自己當時的猜測是正確的,那名膽大包天的刺客確實是躲入了唐妃的寢宮,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唐妃竟然包庇了他……

“篤篤篤!”曹操徑直走到殿外叩了叩門。

而與此同時,唐馨兒正在殿內與陳驀談論着最近發生的事,尤其是董卓加害了何美人與少帝劉辨一事。

畢竟,唐馨兒是因爲被何美人看中才入的宮,成爲何美人內定的太子妃,若不是殺出個潁川黃巾陳驀刺殺了先帝劉宏,她或許早已嫁給了劉辨,如歷史那樣,被董卓一杯毒酒害死。

當然了,這一切唐馨兒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她所爲難的,是她如今的身份,畢竟何美人與劉辨一死,她的處境便變地十分尷尬。

雖說與劉辨有媒妁之約,但終究未曾拜堂成親,而如今皇宮頻頻事變,何美人與劉辨皆被董卓害死,說實話,她心中也是十分畏懼,六神無主之下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見陳驀極力想帶她出宮,唐馨兒在一番猶豫之下,倒也隱隱有些意動,畢竟當初是何美人對她有恩,是故她纔不願意跟陳驀離開皇宮,而如今何美人被董卓害死,她在宮內已是舉目無親,就算是繼續留在皇宮,又能如何呢?

再說了,現在的皇宮,可不是什麼安全的地方,唐馨兒不止一次地聽說董卓夜宿皇宮、**宮女一事。

就在唐馨兒答應陳驀的那會,她忽然聽到殿外響起了一陣叩門聲,驚地她渾身一震。

而曹操那會正在殿外等待,見久久不曾有人開門,心中有些納悶,忽然隱隱感覺到殿內傳來一絲殺氣,那一絲的殺氣猶如臘月的寒風令他背後泛起一陣涼意,依稀間,曹操還聽到殿內傳來幾句細不可聞的話語聲。

就在曹操琢磨的時候,殿門吱嘎一聲打開了,是一個女人開的門,淡胭薄脂,端莊秀麗,當真是生地國色天香、美輪美奐。

曹操一愣,隨即連忙見禮,低頭抱拳說道,“驍騎校尉曹操,見過唐妃!”他並沒有見過眼前這座宮殿的主人,但是他足以猜到,眼前這個清秀豔麗的女人,便是劉辨未過門的太子妃唐氏。

曹操猜得不錯,爲他開門的,便是這座寢室的主人唐馨兒,看得出來,她的眼中帶着幾分驚慌,畢竟她之前正在與陳驀商議如何逃離皇宮,忽然見有人叩門,心中有鬼之下哪裡還能做到向平日那樣端莊從容。

曹操瞧出了唐馨兒眼中的侷促不安,不過他顯然是會錯了意,微微一笑,和和氣氣地說道,“若是卑職有不慎衝撞太子妃的地方,還請唐妃見諒!”

“曹校尉言重了,再者,妾身已不是什麼太子妃了,只是宮內一婦道人家,當不起曹校尉如此大禮……”在說這句話時,唐馨兒的表情顯得十分難以捉摸,或許就連她自己也不清楚究竟該怎麼看待這件事。

說實話,雖說唐馨兒心中對嫁給劉辨一事小小有些牴觸,但是憑着何美人對她的恩情,讓她嫁給劉辨也算是心甘情願,然而天意使然,她竟然不知怎麼愛上了一個行刺當朝天子的刺客。

那幾個月,是她生平最開心也是最痛苦的日子,她每時每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是未來的太子妃,卻不能做出任何有敗門風的事,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她即將要嫁給劉辨的前夕,皇宮內卻發成了一場驚天劇變,隨後,她未來的夫婿竟然被把持朝政的董卓害死了。

按理說劉辨一死,唐馨兒便成了自由身,不必再受那諸多折磨,但是想起平日何美人對自己的好,她卻不忍心就此離開皇宮,這一拖,便足足拖了將近半個月,直到如今,抵不過陳驀相勸的她這才下定決心,要和他一起逃離皇宮,但是很遺憾,最好的時機卻早已過去。

而如今,見董卓麾下西園驍騎校尉曹操不請自來,不怪唐馨兒心中胡思亂想,疑心重重,沒見到藏在樑上的陳驀早已拔出了腰間的短劍麼?

一旦見到曹操取出毒酒,那麼陳驀也顧不得什麼了,只能先殺了他,然後帶着唐馨兒主僕二人闖入皇宮。

成與不成另說,陳驀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唐馨兒死在一杯毒酒之下吧?

顯然,曹操是受了無妄之災,或許他此刻心中還在疑惑那股揮之不去的殺意的緣由所在呢!

不過正是因爲那股殺意,讓曹操再一次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在告了一聲罪後,留下滿臉疑惑的唐馨兒與陳驀二人,曹操便離開了,因爲他晚上還要去參加司徒王允的壽宴。

當然了,司徒王允並沒有邀請曹操,曹操這算是不請自去,因爲他很清楚,今日根本就不是王允的壽辰!

既然不是壽辰,王允爲何要邀請朝中大臣到他府內赴宴呢?

顯而易見!

第25章 黃巾之名第48章 求和第5章 一個要拜,一個不收第10章 再投許都第18章 追兵(二)第65章 激鬥第8章 驚變第3章 妙用第30章 妖術對決第20章 善後第37章 獵虎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143章 倒戈第100章 風雨下的徐州(二)第37章 獵虎第35章 襄陽之戰第44章 歸來第48章 賭局第29章 匪夷所思的援手第45章 異變的命格第19章 荊州的戰火第84章 錯失的大義第17章 追兵第46章 最後的黃巾(二)第89章 不錯的天氣第44章 自陷死地的孤軍(二)第28章 暗流第32章 戰火起荊州第四十章第94章 失第22章 糾紛第26章 黃巾之名(二)第102章 橫生枝節(二)第125章 隱藏的第30章 襄陽之戰開啓第13章 轉折第13章 再相會(三)第112章 疏途(二)第35章 襄陽之戰第2章 驚愕第4章 匪夷所思的強援(三)第35章 襄陽之戰第30章 羈絆第68章 追兵第56章 戰亂之始第17章 黑月夜的來客第15章 最沉重的打擊第30章 襄陽之戰開啓第41章 獵虎於丘(二)第67章 退(二)第14章 無法拒絕的回答第18章 長安之變第1章 內憂外患第56章 戰亂之始第109章 對峙(三)第39章 獵虎(三)第16章 首戰(二)第143章 倒戈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32章 呂不韋與黃雀(二)第12章 黃巾力士第138章 隱藏的(四)第71章 反戈?(二)第72章 完結?第26章 荊州之戰前夕第65章 激鬥第107章 對峙(二)第20章 一個人,一種煩惱第41章 變天第14章 無法拒絕的回答第26章 荊州之戰前夕第47章 搏虎(二)第39章 深宮變故第41章 退路(二)第3章 匪夷所思的強援(二)第17章 追兵第1章 突如其來的任命第18章 神武魂第44章 歸來第69章 遲來的責任第19章 長安之變(二)第85章 戰火第41章 暗流第107章 對峙(二)第33章 九年第26章 黃巾之名(二)第15章 最沉重的打擊第5章 一個要拜,一個不收第16章 首戰(二)第8章 敗!(二)第109章 對峙(三)第50章 最後的黃巾(六)第122章 莽夫,難以匹敵的悍將第36章 夜襲第92章 另一個陳驀第52章 至此天下無黃巾(二)第71章 人心(二)第120章 章憲 張遼143章 誰也別招惹誰
第25章 黃巾之名第48章 求和第5章 一個要拜,一個不收第10章 再投許都第18章 追兵(二)第65章 激鬥第8章 驚變第3章 妙用第30章 妖術對決第20章 善後第37章 獵虎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143章 倒戈第100章 風雨下的徐州(二)第37章 獵虎第35章 襄陽之戰第44章 歸來第48章 賭局第29章 匪夷所思的援手第45章 異變的命格第19章 荊州的戰火第84章 錯失的大義第17章 追兵第46章 最後的黃巾(二)第89章 不錯的天氣第44章 自陷死地的孤軍(二)第28章 暗流第32章 戰火起荊州第四十章第94章 失第22章 糾紛第26章 黃巾之名(二)第102章 橫生枝節(二)第125章 隱藏的第30章 襄陽之戰開啓第13章 轉折第13章 再相會(三)第112章 疏途(二)第35章 襄陽之戰第2章 驚愕第4章 匪夷所思的強援(三)第35章 襄陽之戰第30章 羈絆第68章 追兵第56章 戰亂之始第17章 黑月夜的來客第15章 最沉重的打擊第30章 襄陽之戰開啓第41章 獵虎於丘(二)第67章 退(二)第14章 無法拒絕的回答第18章 長安之變第1章 內憂外患第56章 戰亂之始第109章 對峙(三)第39章 獵虎(三)第16章 首戰(二)第143章 倒戈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32章 呂不韋與黃雀(二)第12章 黃巾力士第138章 隱藏的(四)第71章 反戈?(二)第72章 完結?第26章 荊州之戰前夕第65章 激鬥第107章 對峙(二)第20章 一個人,一種煩惱第41章 變天第14章 無法拒絕的回答第26章 荊州之戰前夕第47章 搏虎(二)第39章 深宮變故第41章 退路(二)第3章 匪夷所思的強援(二)第17章 追兵第1章 突如其來的任命第18章 神武魂第44章 歸來第69章 遲來的責任第19章 長安之變(二)第85章 戰火第41章 暗流第107章 對峙(二)第33章 九年第26章 黃巾之名(二)第15章 最沉重的打擊第5章 一個要拜,一個不收第16章 首戰(二)第8章 敗!(二)第109章 對峙(三)第50章 最後的黃巾(六)第122章 莽夫,難以匹敵的悍將第36章 夜襲第92章 另一個陳驀第52章 至此天下無黃巾(二)第71章 人心(二)第120章 章憲 張遼143章 誰也別招惹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