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深宮變故(二)

中平二年間,天子劉宏駕崩,皇宮頻頻生亂,天下人屏息凝視雒陽變故,而雒陽百姓更是戰戰兢兢。

當然,其中不包括張素素,相反地,她的心情十分愉悅,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她派手下刺殺朱儁不成,被對方僥倖逃脫。

“一羣酒囊飯袋!”想起此事,張素素便心有餘怒。

依靠着《天》卷下冊《奇門遁甲》卦象顯示,那朱儁分明會輕裝趕來雒陽,護衛的人數、所行的路線張素素幾乎算地絲毫不差,然而即便這樣,派出去的黃巾卻仍然無法成功刺殺朱儁。

“若是小驀……”

望着案上的棋盤,張素素秀目中閃過幾絲眷戀。

“若是小驀的話,肯定能輕鬆刺殺朱儁老賊……”

“不過……”

忽然,張素素好似想起了什麼,眉宇間微微露出幾分憂慮。

那是在昨天,她在雒陽居所拜祭了大伯張角、二伯張寶、以及父親張樑後,她便派人密切關注着皇宮內的變故,因爲她麾下最得力的干將陳驀此刻仍然被陷在皇宮之中。

雖說憑藉奇門遁甲的卦象,張素素知道陳驀仍然生存,仍然躲在皇宮內某處,雖說不至性命攸關,然而怎樣將他從皇宮裡救出,卻成爲了張素素心頭的煩惱。

爲此,她不惜一切代價想與躲在皇宮內的陳驀取得聯繫,爲此犧牲了不少黃巾細作的性命,但是卻無法起到絲毫效果。

然而就在昨天,她最信任的男人竟然絲毫無損地從皇宮內回來了,這原本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但是就在張素素歡喜無限地撲到他的小驀懷中時,卻震驚地聞到了幾絲胭脂的香味。

雖說自古以來,男人胭脂抹粉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春秋戰國年間,即便是在漢朝,也有不少書生、學士仍然保持着這個習慣與傳統,但是張素素很清楚,其中絕對不包括他的小驀。

那是來自於其他女人身上的胭脂香味……

登時,她的心中咯噔一下,沒來由地升起幾絲莫名的恐懼。

除此之外,張素素很明顯感覺到陳驀對自己產生了些許疏遠,兩人間彷彿出現了某種芥蒂,不再向往常那樣親密。

雖然心中驚疑不定,然而張素素臉上卻沒露出半分異樣,仍然像往日那樣溫柔地對待陳驀,而陳驀則一直顯得心事重重。

沒過多久,陳驀便出去了,而他這一走,張素素那張豔麗的臉登時便沉了下來,猶如暴雨前的密佈烏雲,陰沉地嚇人。

她現在哪裡還顧得上朱儁,那股幽香的胭脂味久久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源於女人的第六感,張素素很清楚地感覺到,她與她的小驀之間,出現了另外一個女人……

那一夜,張素素一宿未睡,一直在房中等待着陳驀,然而一直到了第二天,她的小驀還是沒有回來。

懷着滿心的疑問,張素素用奇門遁甲一算,卻驚訝地發現陳驀竟然又回到了皇宮之內。

“呵,是宮裡的女人麼?”

她眼中露出的駭人目光,甚至驚住了前來報訊的黃巾細作。

就在張素素咬牙切齒的同時,在皇宮之內,她所暗暗詛咒的對象,未來的太子妃唐馨兒正剛剛梳洗完畢,在侍女翠紅的幫助下梳理着長髮,期間,她一雙秀目時而望向殿內那根廊柱之下,望着他擁劍席地而坐、閉目養神,目光中時而流露出幾分別樣的感情。

“小姐?您看什麼呢?”侍女翠紅似乎是發覺了唐馨兒的古怪之處,小聲揶揄道。

“什……什麼?沒……沒看什麼呀……”在侍女作怪的目光下,唐馨兒羞憤地別開目光,胸口一陣狂跳,望着銅鏡中那朦朧的人影胡思亂想。

沒想到他竟然回來了,回來救自己……

真是一個重情……情義的人!

年紀比自己還小,武藝卻那般高強,竟然以一人之力駭住了那些京郊御林軍,這是何等的氣魄!

有如此氣魄的他,怎麼能屈身當一名刺客呢?既然有這番能耐,便應當爲國效力,上報國家、肅清朝綱,下安黎民,剿滅不臣,光耀門楣以報列祖列宗,何必屈身供那妖女驅使?

如此豈是大丈夫所爲?

其實在昨日助他離開皇宮之後,唐馨兒心中便隱隱有些後悔,隨後一聽他果然是回到了那個妖女身邊,她心中十分生氣。

而如今既然他又回來了,唐馨兒暗暗打定主意,要將他留在宮內,免得他再受那個妖女蠱惑,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要規勸這位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刺客走向正道。

在將近三個月的相處中,在每日的點點滴滴中,唐馨兒瞭解到,他並不是一個濫殺的人,相反的,他的性格很善良,很溫柔,只是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內心。

回想起昨日皇內的禍事,回想起他站在殿門之外,提三尺擋住數百御林軍的豪情,唐馨兒的心不由地砰砰直跳。

但是,她是未來的太子妃。

自古英雄愛美人,但是反過來說,又有哪個女兒家不希望自己心慕的對象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呢?

但是,她是未來的太子妃。

他爲人很和善、很溫柔,除了有些沉默寡言,確實是一個好男兒,若是有個安分守己的女人日日規勸他,日後必定是大有作爲,唔,先託人替他假造出身、祖籍吧,否則他黃巾的身份始終是個禍患,隨後再託人將他安排到軍中,待過兩年,再爲他尋一戶正經人家女兒……

不知怎麼,想到這裡,唐馨兒心中隱隱有種不情願,或許她自己也有所察覺。

但是,他是未來的太子妃。

察覺到自己內心的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她是太子妃,是未來的太子妃,絕對不能做出任何失德的事,敗壞唐家門風,敗壞了父親一世清譽。

在此之前,唐馨兒從未如此痛恨自己這[顯赫]的身份。

“怎麼了?”

忽然,她的耳邊傳來一句問話。

唐馨兒下意識地轉過頭去,見他一臉疑惑地望着自己,心口一陣狂跳,頭不自覺地低了下來,吞吞吐吐說道,“沒、沒什麼……”

“唔?”

“你……”望着對方疑惑的目光,唐馨兒只感覺自己羞澀不已,岔開話題說道,“這樣好麼?你好不容易纔離開皇宮……這次再想離開,可不會那麼輕易了……”

她說地不錯,平息了禍事的皇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守備森嚴,想要出去,難如登天。

“後悔麼?”她幽幽問道。

“呵,”陳驀淡然一笑,略帶幾分輕鬆地說道,“你曾經救過我一命,於我有恩,如今我這算是報答你吧……”

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所說的話,在唐馨兒耳中卻是另外一種意思。

“妾身可沒讓你回來搭救妾身……”

“唔?”

“妾身希望的,只是讓你離開那妖女,但是你辜負了妾身的期望,還是回到了那妖女身邊,所以,你還是欠妾身一個人情!”

“呃……”陳驀愣了愣,望着唐馨兒略帶幾分氣憤的表情有些轉不過彎來,愣了半響喃喃說道,“但……但我不是也救了你麼?”

“哼,別想矇騙過關,今早妾身託人問過了,昨日那些御林軍,搜查的宮內的宦官,妾身又不是那些宦官,他們如何會害妾身,所以,不算救妾身一命!”

“這……”

望着陳驀滿臉愕然,唐馨兒心中暗暗一樂,強忍着笑說道,“所以,妾身還是你救命恩人,對吧?”

陳驀想了半天,緩緩點了點頭。

“既然你欠妾身一個人情,那麼妾身所說的話,你是不是應當聽從?你可以安心,妾身絕不會讓你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那……好吧!”

“真的?”

“嗯!只要我力所能及之事……”

“當真?”

“當真!”

“那麼,妾身說的話你會聽從咯?”

“嗯!”陳驀點點頭。

“不會有怨言麼?”

“嗯!”陳驀再次點頭。

“不會不情願麼?”

“嗯!”陳驀再一次地點了點頭。

“會離開那個妖女麼?”

“嗯……唔?”陳驀的聲音戛然而止,連帶着晃動的腦袋也僵在那裡,隨即無奈地望了一眼唐馨兒。

嘁,可惜!

唐馨兒暗暗有些泄氣,隨即彷彿帶着幾分賭氣的神情,問道,“妾身當真有些好奇,那妖女爲何能叫你如此傾心,她長地很好看麼?”

“是吧!”陳驀點了點頭。

“比起妾身呢?”微微有些臉紅的唐馨兒帶着幾分賭氣的意思問道,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出,或許她對於自己的相貌十分自信。

“這……”望着唐馨兒那期待的目光,陳驀撓撓頭,尷尬說道,“差……差不多吧!”

“耶?”唐馨兒瞪大着明亮的眼睛望着陳驀,心中隱隱有些失望,難以置信地問道,“真的?”

“嗯,是吧……”

唐馨兒愣了半天,這才釋然地點了點頭,帶着幾分揶揄說道,“怪不得你如此傾心於她……”說着,她頓了頓,語重心長說道,“大丈夫何患無妻?似那樣心狠的女人,妾身勸你還是莫要過於靠近……”

從她的語氣中,陳驀聽的出來,她對於張素素沒有絲毫好感,苦笑地搖了搖頭,微微嘆了口氣,說道,“她以前不是那樣的,我最初遇到她時,我還是波帥麾下一小卒,她隨她二伯張寶到潁川黃巾營寨視察,督促波帥早日北上與大賢良師匯合,一同攻打汜水關……那時的她,清純、溫柔,待人和善,沒有絲毫功利之心……”說着,陳驀便將當時的情況簡單與唐馨兒說了一遍,當聽到陳驀獨自一人爲張素素斷後時,唐馨兒屏着呼吸,露出一臉的驚駭神色。

“後來呢?”她焦急地問道。

“後來我在陳留養傷,素素在周大哥和裴大哥的護送下到了廣宗,眼睜睜看着親人相繼死去,憤恨之下萌生報復之心,也是人之常情……”

“原來如此……”聽了陳驀的話,唐馨兒心中感慨萬分,暗暗對於自己之前不明究竟就罵對方妖女之事十分羞愧,但即便如此,對於張素素的做法,她還是無法接受,尤其是蠱惑陳驀刺殺雒陽有功之士一事。

“我會幫她,並不完全是因爲那個承諾,她只不過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卻經歷了重重坎坷……”

“你自己不也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年紀不大,口氣倒是大得很……”

“呵,”陳驀微微一笑,也不辯解,回憶着當初的日子,低聲說道,“我之所以會回到她身邊,是因爲她需要我……”

“那如果某一天她不再需要你了呢?”唐馨兒帶着幾分莫名語氣,意有所指地說道。

“那麼,我對她的承諾,便算是履行完畢了!”

聽着他的話,唐馨兒爲之動容,她簡直無法相信,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人。

“所以,在她[棄]你之前,你絕不會[棄]她不顧,是麼?”

“是!所以,請別讓我爲難……”

望着他帶着幾分請求的目光,唐馨兒幽幽嘆了口氣,點點頭說道,“妾身明白了,日後再不會說出讓你離開她的話。再者,妾身即便同情她的坎坷,但是她的做法,妾身始終無法認同!”

當夜,唐馨兒在榻上輾轉反側,腦中憑着陳驀的描述,猜測着那名素未謀面的妖女張素素的模樣。

說實話,唐馨兒很同情張素素,畢竟兩人身世大致相似,都是父母逝世、至親不再,而自己很幸運地得到了何美人青睞,收入宮中,雖說人生從此充滿無奈,但至少是衣食無憂,不必受那飢寒交迫,而張素素顯然沒有自己好運,父親、大伯、二伯皆是[犯上逆黨],人人得而誅之,而她自己又被仇恨衝昏頭腦,妄圖推翻漢室爲至親報仇雪恨,可想而知,她所選擇的道路,是何等的艱辛。

因此,唐馨兒同情她,卻絲毫不可憐她!

此後十餘日,皇宮種種禍事告一段落,因爲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說殺,司隸校尉袁紹率御林軍殺入皇宮,一番血洗之後,宮內兩千餘宦官十死八九,鮮有能逃生者。

期間,張讓與段珪竟然趁亂挾持天子劉宏兩位幼子北逃,一直逃到北邙山角,卻不想被司徒王允、太尉楊彪等朝中忠臣率家丁僕人追上。

張讓見大勢已去,投河自盡,段珪妄圖反抗,被河南中部掾吏閔貢所殺。

當日起東海,天矇矇亮時,司徒王允等朝中元老這才覓着少帝劉辨與陳留王劉協,君臣痛哭一番後,返回皇宮。

原以爲一切禍事到此爲止,卻不想這僅僅只是亂世開端……

就在王允、楊彪等人外出洛陽尋覓少帝並陳留王時,就在陳驀在洛陽皇宮震懾數百御林軍,保護唐馨兒主僕二人周全時,有一支兵馬悄然來到了雒陽城外,與王允等人撞了個正着。

當時天色矇矇亮,遠遠就見道上塵土飛揚,旗幟蔽日,一會兒工夫,一支精騎擋住了王允等人去路,爲首一員大將,虎背熊腰、絡腮鬍子、模樣粗狂,身上披精鐵虎甲,頭系虎簇之冠,眼神凌厲,正是西涼刺史董卓。

當時人人震驚,不知那董卓究竟懷着什麼心思,而太子劉辨更是惶惶而不能言,唯有陳留王敢於上前質問。

沒想到陳留王那一番話,卻叫那董卓乖乖下馬叩拜,口稱前來護駕。

王允等人當時都以爲董卓口中的護駕指着的年幼的少帝劉辨,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其實董卓所指的,是陳留王劉協!

說到董卓,或許人人都會認爲他是把持朝堂、禍患宮廷的亂臣逆子,但是這樣一個人物,爲什麼要廢了懦弱的少帝,而擁立年幼有主見的陳留王劉協爲天子呢?

原因很簡單,董太后姓董,董卓也姓董,兩者雖然不是同出一支,但卻有旁親之情,當時大將軍何進把持洛陽,以至於何美人在皇宮之中一人獨大,不將劉宏之母董太后放在眼裡,而那時唯一站在董太后一方的西園禁衛統領蹇碩已死,以至於董太后在雒陽無人能用,爲了避免愛孫劉協像他母親王美人那樣被何美人所迫害,董太后便秘密令人傳書於西涼,召西涼刺史董卓入京,與何進分庭抗衡。

董卓率八千西涼鐵騎一路趕來,緊趕慢趕,卻不想竟然晚到了幾日,董太后早已被何進害死於河間,也因此,他這才恰巧遇到了少帝、陳留王並王允、楊彪一行人。

在此之前,董卓從未見過陳留王劉協,見他厲聲喝問在先,言語撫慰在後,從始至終,未出差錯,董卓心中暗暗驚訝,又兼陳留王劉協自由喪母,由董太后撫養長大,比較之下,與董卓較爲親近。

至此,董卓心中便暗生廢帝之心,但是因爲來地匆忙,他麾下僅有八千西涼鐵騎,因此,他便將廢帝之心深藏心中,一面在謀士李儒的建議下,令麾下西涼鐵騎白日入城,夜晚偷遁於外,每日反覆,叫滿朝文武看不清他麾下軍隊數目,不敢妄動,另一方面則極力拉攏雒陽原有兵馬,比如被暫時擱置的蹇碩生前麾下兩萬西園禁衛、以及已逝的大將軍何進麾下八萬京郊御林軍。

在李儒經過了十幾日的交涉下,這兩支兵馬皆投向董卓,換句話說,如今的董卓,便如同當初的大將軍何進。

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劉辨、劉協兩兄弟的遭遇也是如此,大將軍何進在時,劉辨是朝中當仁不讓的皇帝人選,但是如今把持的朝政的,是董太后旁親一支,西涼刺史董卓!

當真是八千西軍入宮廷,從此雒陽不姓何,果然,中平二年六月中旬,董卓見一切準備就緒,遂大排宴會,邀請朝中百官,述說廢帝一事。

滿朝文武沒人敢說一個不字,唯獨幷州刺史丁原!

丁原是外臣,怎麼會在洛陽?

原來,見董卓大肆收編何進兵馬,勢力愈加龐大,司徒王允心道不妙,連夜下書至幷州刺史丁原手中,叫他日夜兼程率軍趕來制衡董卓,以免董卓效仿前大將軍何進,把持朝綱。

或許是命運使然,丁原終究無法抗衡董卓,兵敗被殺,以至於董卓聲威更盛,於第二日在宮廷再次邀請朝中百官,叫麾下刀斧手立於庭院兩旁,自己則一手手執丁原首級,一手手執利劍,當真滿朝文武,廢少帝劉辨,擁立劉協爲帝。

期間袁紹倒是不滿董卓所作所爲,然而他手中兵權早已被董卓架空,無奈之下,只有棄官離京。

區區一個袁紹,董卓倒是不懼,只是袁紹背後袁家有些麻煩,因此,董卓便授了袁紹渤海太守一職,也算是給了袁家一個面子。

對於陳驀來說,這些事顯然與他離地太遠,不過並不是與他絲毫無關,因爲沒過多久,出身西涼、做事狠辣的董卓一不做、二不休,竟然鳩殺了少帝劉辨與何太后,算是報了董太后被何進所殺一仇。

而劉辨,那是唐馨兒未來的夫婿,換句話說,唐馨兒未來太子妃的名號,已經形同空中樓閣,不足以嚇唬住任何人!

第32章 戰火起荊州第149章 白澤與窮奇第51章 至此天下無黃巾第48章 賭局第18章 刺客對刺客第46章 江東第33章 戰火起荊州(二)第29章 匪夷所思的援手第85章 戰火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17章 追兵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31章 不浮於水的辛秘第101章 橫生枝節第112章 疏途(二)第119章 夜襲的變故第102章 橫生枝節(二)第137章 隱藏的(三)第9章 人中呂布!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71章 反戈?(二)第79章 復甦的魂第64章 遇(三)第126章 隱藏的(二)第18章 長安之變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145章 徐州最終之戰第81章 來自第三方的殺意第十四章第56章 了結(三)第55章 了結(二)第68章 追兵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13章 隱患第38章 意外第16章 心中的傷第72章 人心(三)第14章 沉默的小卒第15章 最沉重的打擊第8章 敗!(二)第38章 意外第28章 第三日:袁軍強襲第6章 初戰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64章 遇(三)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83章 帝師之名第19章 長安之變(二)第8章 驚變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73章 重置第72章 完結?第61章 最後的天書(二)第20章 一個人,一種煩惱第43章 獵虎於丘(四)第121章 郭嘉的計中計:上游伏兵第38章 意外第9章 人中呂布!第24章 斷後(四)第144章 無法言及的悔恨第77章 驚變第71章 人心(二)第8章 將至的大限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38章 藏匿(三)第121章 郭嘉的計中計:上游伏兵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64章 遇(三)第23章 第一日:半渡而擊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9章 人中呂布!第95章 狼騎之名第34章 曹劉之盟143章 誰也別招惹誰第95章 狼騎之名第91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二)第35章 弒君?!(三)第28章 黃巾的墮落(二)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23章 初至潁川(二)第120章 章憲 張遼第38章 藏匿(三)第22章 斷後(二)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25章 死裡逃生第12章 再相會(二)第2章 驚愕第3章 妙用第8章 敗!(二)第12章 貪狼與飛廉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74章 一線希望?第3章 首戰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3章 妙用第139章 離間第103章 橫生枝節(三)
第32章 戰火起荊州第149章 白澤與窮奇第51章 至此天下無黃巾第48章 賭局第18章 刺客對刺客第46章 江東第33章 戰火起荊州(二)第29章 匪夷所思的援手第85章 戰火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17章 追兵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31章 不浮於水的辛秘第101章 橫生枝節第112章 疏途(二)第119章 夜襲的變故第102章 橫生枝節(二)第137章 隱藏的(三)第9章 人中呂布!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71章 反戈?(二)第79章 復甦的魂第64章 遇(三)第126章 隱藏的(二)第18章 長安之變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145章 徐州最終之戰第81章 來自第三方的殺意第十四章第56章 了結(三)第55章 了結(二)第68章 追兵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13章 隱患第38章 意外第16章 心中的傷第72章 人心(三)第14章 沉默的小卒第15章 最沉重的打擊第8章 敗!(二)第38章 意外第28章 第三日:袁軍強襲第6章 初戰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64章 遇(三)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83章 帝師之名第19章 長安之變(二)第8章 驚變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73章 重置第72章 完結?第61章 最後的天書(二)第20章 一個人,一種煩惱第43章 獵虎於丘(四)第121章 郭嘉的計中計:上游伏兵第38章 意外第9章 人中呂布!第24章 斷後(四)第144章 無法言及的悔恨第77章 驚變第71章 人心(二)第8章 將至的大限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38章 藏匿(三)第121章 郭嘉的計中計:上游伏兵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64章 遇(三)第23章 第一日:半渡而擊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9章 人中呂布!第95章 狼騎之名第34章 曹劉之盟143章 誰也別招惹誰第95章 狼騎之名第91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二)第35章 弒君?!(三)第28章 黃巾的墮落(二)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23章 初至潁川(二)第120章 章憲 張遼第38章 藏匿(三)第22章 斷後(二)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25章 死裡逃生第12章 再相會(二)第2章 驚愕第3章 妙用第8章 敗!(二)第12章 貪狼與飛廉第51章 逼近的烏雲第52章 逼近的烏雲(二)第74章 一線希望?第3章 首戰第11章 再會關羽,第四武神!第3章 妙用第139章 離間第103章 橫生枝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