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一 龐將軍願爲先驅,爲魏公血戰沙場,九死不悔

事實上也是如此。

郭鵬本來看着長安這邊已經趨向穩定,已經有了想要回到鄴城的想法。

他想着回到鄴城,總結一下這次西征的所獲還有一些損失,總結一下經驗教訓,然後開始發動輿論戰,爲自己稱帝開始鋪墊。

孫策已經死了,最大的阻礙不復存在,江東自己的內亂都能弄死自己,郭鵬已經沒什麼威脅了。

現在開始發動輿論戰,鬧騰一段時間,接下來的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但是剛準備動身安排回撤,結果忽然傳來了漢中發生政治鬥爭的消息。

潛伏在漢中內部的密探將這個消息送了出來,讓郭鵬知道劉璋麾下激烈的東州派和益州派的政治鬥爭。

郭鵬本身就是政治鬥爭的老手,對此很感興趣,想要看看劉璋這波政治鬥爭能否爲自己取得漢中留點什麼空隙。

在關中待了一陣子,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糧秣,恢復了一些軍隊的戰鬥力,關中重建也在穩步開展,局勢趨於穩定。

魏軍已經具備了一定意義上再戰的能力,只是郭鵬不太願意而已。

但是如果因爲益州內部的政治鬥爭給他鑽空子的機會,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可不能錯過。

郭鵬於是暫且停在長安,一邊繼續留心這方面的消息,一邊把一些政務軍務交給郭瑾去處理,讓他培養一下他和他手下之間的默契。

一邊培養接班人,一邊留心局勢變化,郭鵬把漢中盯的死死的,孫策死亡的消息傳來的同時,王商死亡的消息也傳來了。

郭鵬當即就認定漢中這波政治鬥爭還沒有結束,還將被推往另一個高峰,東州派和益州派之間必將產生巨大的裂痕,可能還要死人。

敵人的內亂,就是他的機遇。

這難道不是他進取漢中的機會嗎?

郭鵬立刻下令整頓一支兩萬五千人的軍隊,令趙雲、張郃、朱靈、高覽、顏良五將各領一軍五千人,在長安以南駐軍。

令許褚、典韋整頓虎衛軍。

令陳宮、荀攸、魯肅、曹休、曹純、曹洪隨侍左右。

然後還下令讓郭瑾、陸議、夏侯尚、曹真四人跟在他身邊,以爲參贊。

一看郭鵬有這樣的動作,麾下諸臣屬諸將官立刻明白,郭鵬又要有動靜了。

沒錯,郭鵬的確又要有動靜了,但是他一開始並沒有說明原因,這只是準備,未曾說真的要發兵,一旦情況有變,出征命令就會變成撤軍命令。

咱們一起回鄴城吧。

漢中要是沒有問題,他就不用待在關中浪費時間了,他需要回到河北去做準備。

如果漢中有變,這個機遇他一定要抓住。

他等啊等啊,等啊等啊,讓他等到了機遇。

興平六年二月十一,藍田縣長押來了幾個蓬頭垢面的人,說是從駱穀道口躥出來的,身份不明,見人就喊着要見魏公,說是什麼龐將軍的信使,有要事求見魏公。

藍田縣令看爲首一人談吐不凡,不敢誤事,於是親自帶人把這幾個人押到了長安,上報消息。

張昭得知此事,將此事通報給了郭鵬,郭鵬聞之,想着龐將軍是何人,忽然想到了龐羲,心下大震,立刻派人將這幾個人帶到了自己面前。

虎衛軍押着一行五人來到了郭鵬面前,爲首一人見到郭鵬,立刻從懷裡掏出了一卷竹簡,雙手奉上給郭鵬。

“龐將軍信使,荊州南陽郡新野縣人鄧芝伯苗,特來致信魏公!請魏公救命!”

鄧芝把聲音喊得很大,郭鵬眉頭一皺,示意許褚上前拿信,許褚穿着盔甲上前,一手拿過了竹簡,扔掉布袋,展開竹簡,看了看,聞了聞,抖了抖,確定沒有問題,才奉給了郭鵬。

郭鵬接過竹簡,定睛一看,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欣喜,到最後差點就沒有大笑出聲了。

“鄧芝,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如有妄言,芝死後不得入祖墳!”

鄧芝生怕郭鵬不信,立刻發毒誓。

郭鵬不動聲色,把信件交給了身邊的陳宮,讓陳宮給其他人傳閱。

陳宮、荀攸和魯肅等人紛紛看過,面色大變,隨後紛紛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劉季玉爲何要殺龐羲?”

郭鵬開口詢問。

“此事,小人的確不知道原因,但是小人有一個同鄉在吳將軍府中做門客,小人與他的關係很好,他不願意看到小人無辜喪命,所以特來告誡小人,讓小人出去躲避,可龐將軍對小人有恩,小人怎能自己獨活?”

鄧芝面色淒涼:“昔日范蠡致書文種,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於劉季玉而言,難道就是這樣的局面嗎?龐將軍一心爲劉季玉攻取涼州,卻落得如此下場,怎能不心寒?

如今龐將軍決意拼死一擊,以爲活命,還請魏公施以援手,派兵相助,則龐將軍願以漢中獻於魏公,魏公若欲得蜀地,龐將軍願爲先驅,爲魏公血戰沙場,九死不悔!”

鄧芝聲淚俱下,跪伏於地。

“龐將軍有你這樣忠於職守的臣屬,也算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了,你說的我都知道了,我會派人查清楚情況,若情況屬實,我會出兵相助,你不要怪我謹慎,軍國大事,不能不謹慎。”

郭鵬點了點頭。

“芝不敢,芝只願魏公儘快覈實,龐將軍未必能堅持很久!”

鄧芝再拜。

“好,我答應你。”

郭鵬點了點頭,看了看面色淒涼落淚不止的鄧芝,忽然來了興致。

“你是荊州人?”

“正是。”

“爲何去蜀中?”

“家貧,沒有門路,在荊州無法生活,只能入蜀尋路。”

鄧芝擦了擦眼淚,低聲說道。

“新野鄧氏……你可是高密侯之後?”

郭鵬詢問道。

鄧芝點了點頭。

“小人地位卑微,辱沒祖先威望,不敢以子孫自居。”

新野鄧氏在東漢一朝一直都挺輝煌的,族中有一個女子做過太后,一個女子做過皇后,鄧氏外戚的權勢也很大。

不過在桓帝劉志廢黜第二任皇后鄧猛女的後位之後,鄧氏子孫遭到牽連,家產被全部沒收充公,鄧氏家族從此敗落,一蹶不振。

當時,是漢桓帝延熹八年,也就是郭鵬出生的那一年。

鄧芝和後來滅蜀的鄧艾都是出自新野鄧氏。

新野鄧氏也算是能人輩出的一族,可惜鄧氏敗落了,在後來越來越講究門第出身的時代,他們終究上不得檯面。

哪怕在眼下,雖然鄧氏血脈尊貴,貴爲東漢開國功臣鄧禹之後,但是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人多現實啊,你家世再好,沒有現成的權勢,沒人會巴結你,在意你。

鄧芝居然在自己家鄉籍貫所在地都謀不到職位,被逼到外地謀生路,可見鄧氏衰敗的多嚴重。

這個時期,士人入仕做官是有規矩的,東漢的政治潛規則就是外地行政主官空降本地,需要用本地人爲郡吏縣吏。

除了河南尹屬吏可以用他郡人之外,其他的地方按照規則都要用本地人做屬吏。

所以士子想去外地謀取官職,首先要過本地人這一關,諸葛亮就是這樣的情況。

儘管諸葛玄很努力,用諸葛亮的兩個姐妹和荊州大族結親,大姐嫁給了蒯氏,二姐許給了龐氏,都是荊州本地豪族,以此攀上荊州的親戚關係。

諸葛豐去世之前還爲諸葛亮本人說了親事,將名士黃承彥的女兒許給了諸葛亮,而黃承彥的妻子和劉表的妻子是姐妹,劉表和黃承彥是連襟。

有了這些關係,籍貫屬於徐州琅琊郡的諸葛氏纔在荊州逐漸站穩腳跟,諸葛亮還被二姐的公公、荊州名士龐德公賞識,被另一位名士司馬徽稱爲臥龍。

話雖如此,如果諸葛亮因此而入仕荊州,則坐實了借聯姻之名擡身價的事實,名聲上太不好聽,諸葛玄把從徐州通往荊州的路修出來了,但是這條路還要曬曬太陽才能走。

當然了,諸葛亮也有自己的理想,爲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願隨意出仕,看穿了天下大勢不在劉表,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只是鄧芝不是諸葛亮,想出仕找活路,但是在本地都找不到事情做,只能去外地謀生,碰碰運氣,結果運氣還是很差,碰不到,只能做龐羲的門客,混口飯吃。

後來還是劉備入蜀之後任用了鄧芝,鄧芝才能以荊州人的身份在蜀地立足,否則境況一樣艱難。

七百五十四 郭子鳳,我怎能眼睜睜看着你篡奪漢室江山一千二百五十二 大父和父親都是寡人,那我也是寡人七百七十六 公共廁所與摸金都尉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二百四十四 兗州是我的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七十二 郭鵬的戰術一百五十四 郭單不高興九十五 郭鵬的準備行動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一千二百五十九 好傢伙,劉關張在你的嘴裡三結義啊一千一百二十八 郭嘉的性格極其惡劣一千一百四十四 淚,流了下來三百六十七 郭鵬徵糧一千二百三十七 廷杖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一千零六十四 他覺得司馬懿還是蠻有前途的八百二十六 大一統纔是正統!一千零一十七 所以許靖真的很好用六十六 盧植的計劃一千三百一十 距離他完全瞭解魏帝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四百一十九 臧霸開始有了異樣的心思五百八十二 孫吳的立國之戰一千一百九十五 讓荊州重新變成我們荊州人的荊州三百二十四 真實的謊言一千一百七十五 皇室子女的一生一世都要爲皇室服務三百八十六 閻象到底也沒有得出最終的答案六百五十五 郭鵬樂於選拔願意聽話辦事的人一千四百八十三 他們已經一滴都不剩了二百一十一 郭鵬來了九百六十一 父親深謀遠慮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四百八十二 荀彧,你可真是奢侈二百九十四 特來向將軍請降!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輕的郭承志無法理解五百八十一 廬江有失,徐某提頭來見!一千三百二十九 比士族更加龐大、也更加難以對抗的對手一千四百五十二 諸葛亮提供的官方服務一千三百二十一 于禁相當的擔憂一千零六十三 這是司馬氏向曹氏報恩的機會五百六十九 漢室江山,是不是已經到頭了?八百四十 關鍵先生黃權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一千二百九十六 羅馬鬥獸場八百四十七 打贏這一戰的不是我等,而是陛下四百九十 從此匈奴不復爲患矣一千一百二十三 呂凱的權衡七百一十九 爲了存活,周瑜已經不惜一切手段了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四百四十八 這筆生意在橋蕤看來非常值當一千二百七十七 士家最大的依仗是真的沒了六 你曹孟德毫無疑問是個奸賊一百七十九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千三百零八 郭某人的生食禁令六百七十一 被欺負的韓遂一千三百四十九 父親,這也是您已經預料到的結局嗎?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鳳一千一百八十八 振臂一呼而百應者,又怎麼會是你這種逆賊一千零五十九 諸葛亮心裡有些刺痛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四百三十九 隨我護駕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三百六十二 進化的郭鵬一千二百九十九 皇帝難道是屬貔貅的?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五百五十七 陸議得出了結論一千五百二十七 說到底,還是缺人口六百九十五 是服從!還是毀滅!一千零五十七 諸葛亮覺得在這裡可以實現他的價值四百零八 難道你不認爲孤會取得最後的勝利?一百三十一 趙雲感覺自己好像立了功一千三百七十九 康居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七百三十九 他們就是爲了破陣而誕生的一百一十四 孫堅相當有遠見三百八十七 袁術正式稱帝八百五十二 鄭度的計謀七百九十八 郭某人真的太難了一千一百九十四 皇帝居心不良一千零四 這混賬的二重君主!七百七十二 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一千五百五十八 郭鵬自己似乎有了一些預感一百七十七 兵諫何太后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一千四百六十 所以皇帝辦事哪能手軟呢?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十一 不拿自己當外人的郭鵬七百零六 古典式逼婚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六百九十 稱王大作戰,開始了三十一 北伐鮮卑九百三十七 張飛大破拔奇一百二十四 叛亂爆發一千三百五十七 我做夢都想做一個昏君、暴君八百一十七 守規矩的郭某人一千一百三十九 除了贏,我無路可走一百五十九 浪蕩子郭嘉一千零八十七 曹洪也是一朵奇葩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四百二十三 蔡瑁不傻
七百五十四 郭子鳳,我怎能眼睜睜看着你篡奪漢室江山一千二百五十二 大父和父親都是寡人,那我也是寡人七百七十六 公共廁所與摸金都尉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二百四十四 兗州是我的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七十二 郭鵬的戰術一百五十四 郭單不高興九十五 郭鵬的準備行動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一千二百五十九 好傢伙,劉關張在你的嘴裡三結義啊一千一百二十八 郭嘉的性格極其惡劣一千一百四十四 淚,流了下來三百六十七 郭鵬徵糧一千二百三十七 廷杖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一千零六十四 他覺得司馬懿還是蠻有前途的八百二十六 大一統纔是正統!一千零一十七 所以許靖真的很好用六十六 盧植的計劃一千三百一十 距離他完全瞭解魏帝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四百一十九 臧霸開始有了異樣的心思五百八十二 孫吳的立國之戰一千一百九十五 讓荊州重新變成我們荊州人的荊州三百二十四 真實的謊言一千一百七十五 皇室子女的一生一世都要爲皇室服務三百八十六 閻象到底也沒有得出最終的答案六百五十五 郭鵬樂於選拔願意聽話辦事的人一千四百八十三 他們已經一滴都不剩了二百一十一 郭鵬來了九百六十一 父親深謀遠慮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四百八十二 荀彧,你可真是奢侈二百九十四 特來向將軍請降!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輕的郭承志無法理解五百八十一 廬江有失,徐某提頭來見!一千三百二十九 比士族更加龐大、也更加難以對抗的對手一千四百五十二 諸葛亮提供的官方服務一千三百二十一 于禁相當的擔憂一千零六十三 這是司馬氏向曹氏報恩的機會五百六十九 漢室江山,是不是已經到頭了?八百四十 關鍵先生黃權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一千二百九十六 羅馬鬥獸場八百四十七 打贏這一戰的不是我等,而是陛下四百九十 從此匈奴不復爲患矣一千一百二十三 呂凱的權衡七百一十九 爲了存活,周瑜已經不惜一切手段了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四百四十八 這筆生意在橋蕤看來非常值當一千二百七十七 士家最大的依仗是真的沒了六 你曹孟德毫無疑問是個奸賊一百七十九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千三百零八 郭某人的生食禁令六百七十一 被欺負的韓遂一千三百四十九 父親,這也是您已經預料到的結局嗎?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鳳一千一百八十八 振臂一呼而百應者,又怎麼會是你這種逆賊一千零五十九 諸葛亮心裡有些刺痛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四百三十九 隨我護駕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三百六十二 進化的郭鵬一千二百九十九 皇帝難道是屬貔貅的?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五百五十七 陸議得出了結論一千五百二十七 說到底,還是缺人口六百九十五 是服從!還是毀滅!一千零五十七 諸葛亮覺得在這裡可以實現他的價值四百零八 難道你不認爲孤會取得最後的勝利?一百三十一 趙雲感覺自己好像立了功一千三百七十九 康居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七百三十九 他們就是爲了破陣而誕生的一百一十四 孫堅相當有遠見三百八十七 袁術正式稱帝八百五十二 鄭度的計謀七百九十八 郭某人真的太難了一千一百九十四 皇帝居心不良一千零四 這混賬的二重君主!七百七十二 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一千五百五十八 郭鵬自己似乎有了一些預感一百七十七 兵諫何太后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一千四百六十 所以皇帝辦事哪能手軟呢?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十一 不拿自己當外人的郭鵬七百零六 古典式逼婚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六百九十 稱王大作戰,開始了三十一 北伐鮮卑九百三十七 張飛大破拔奇一百二十四 叛亂爆發一千三百五十七 我做夢都想做一個昏君、暴君八百一十七 守規矩的郭某人一千一百三十九 除了贏,我無路可走一百五十九 浪蕩子郭嘉一千零八十七 曹洪也是一朵奇葩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四百二十三 蔡瑁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