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宴請秦良玉

秦良玉來的不算突然,畢竟各地總兵的路程兵部都有掌握,只是一些快慢還是出乎預料。

左良玉是,秦良玉也是。

“入京了?”朱栩有些詫異,看着曹化淳道。

曹化淳站在朱栩身前,道“是,按照預計,她應該明天晚些時候到,想必是晝夜不停的趕路,沒有進入幾處驛站,所以沒有得到報信。”

朱栩神色若有所思,道“四.川那邊近來有什麼不尋常的動靜嗎?”

曹化淳回憶一番,道“沒有,只是民亂較多,不過楊鶴的招撫之策確實起到了作用,一些土司願意歸順,但還有些反覆不定,於大局無礙。”

這些朱栩都清楚,四.川,貴,州,雲.南,陝.西這幾省最爲複雜,異族衆多,偏又多處窮山惡水,天災連綿,食不果腹,外加本是土司,有權有兵,除了舉兵反叛,似也無其他活路。

四.川等省還需要朝廷輸血維持,哪裡有餘力安置數十萬的這些‘異族’,反覆歸叛是必然的。

朱栩揹着手,望着宮外碧空如洗的天色,沉吟着道“如果秦良玉求見,立刻帶來見朕,對了,孫閣老也一起來。”

曹化淳會意,道:“奴婢明白。”

朱栩點點頭,轉身走回暖閣。

與此同時,秦良玉的馬車緩緩走進城門,馬車裡坐着秦良玉母子以及兒媳婦張鳳儀。

張鳳儀掀着窗簾,看着外面,感嘆道:“母親,還是京城繁華,這車如流水馬如龍,來往如織,一片繁華盛景。”

馬祥麟順眼看去,只見外面商販接踵,人擠人,熱鬧喧天,當真是盛世景象,卻沒有出聲。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在很多年前也是盛世景象,但經過年年天災,年年民亂,早就民生凋零,不復往昔,即便近年朝廷大力賑災,減免賦稅,也不曾見絲毫迴轉。

秦良玉閉着眼,盤着腿,哪怕在馬車中,身形也一動不動,兩鬢白髮縷縷,面容瘦削,端坐着,自有一股大將風範。

張鳳儀放下簾子,看向馬祥麟,道:“夫君,傳言是真的,皇上宮裡只有三位娘娘?”

馬祥麟倒是壯實,神色頗爲英朗,聞言一笑道:“皇上冊封妃嬪不是小事,這還能有假,除了皇后娘娘,還有鳳藻宮的李娘娘,芷蘭宮的海娘娘,這兩位都育有皇子,宮女宮外十分看重,備受恩寵。”

當今皇帝陛下幼年登基,掀起的動作是一個比一個大,很多人都擔心他的子嗣問題,也就現在朝野纔算鬆口氣。

張鳳儀是見過朱栩的,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朱栩還太小,轉眼間這麼多年,她也不知道當今皇帝在漫天的流言蜚語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馬祥麟說完一句,便轉向秦良玉,道“娘,爲什麼這麼趕着進京,你身體吃得消嗎?”

秦良玉這才緩緩睜開眼,目中精光如電,語氣頗爲平靜的道:“不要去管外面怎麼議論皇上,我馬家深受皇恩,不曾半分苛待,猜疑,在京中不得有任何不敬言行,待會兒隨我一起進宮面聖。”

馬祥麟與張鳳儀對視一眼,點頭道:“是。”

秦良玉再次閉上眼,她沒多說,只是眼前不禁又浮現起多年前,在十里亭等候他的那個小皇帝。

她不能再次讓皇帝等,這有違爲臣之道。

很快兵部侍郎盧象升親自出面,迎接秦良玉,將她一行人安排在驛站,小半個時辰才離開。

三人沐浴更衣,正準備立即前往皇宮,拜見朱栩,但還沒出門,孫承宗就進了門。

又是半個時辰,秦良玉三人才坐着馬車,前往皇宮。

馬車內,馬祥麟面色微沉,道:“娘,這孫閣老是何意?對於‘軍改’他不是應該勝券在握嗎?怎麼還需要孃的支持?”

張鳳儀也疑惑,看着秦良玉,神態有些不安,道:“母親,我來之前就聽人說,京城朝局動盪不安,內閣根本壓不住,不知道孫閣老是否要借我們的勢。”

馬祥麟一聽,立即道:“我們到底是武臣,不能介入朝局,一旦牽扯進去,今後就掙脫不出了,也會引來皇上的忌憚。”

秦良玉倒是臉色如常,道:“莫要胡思亂想,孫閣老就是問我對於‘軍改’的想法,交流了一下意見。孫閣老身在中樞,老成謀國,切莫放肆。”

馬祥麟與張鳳儀見秦良玉如此說,這才面上和緩。

在秦良玉等人入宮的時候,朱栩正在聽着曹化淳的彙報:“孫閣老提前去了,待了半個時辰,畢閣老沒有出面。”

朱栩笑了聲,站起來,朗聲道:“在偏殿擺席,讓御膳房做些四.川菜,請孫閣老一起來。”

“是。”曹化淳應聲,去安排。

朱栩坐在桌前,手指習慣性的瞧着桌子,小馬蹄聲響起,他的腦中飛轉。

陝川兩省是他一直最爲憂心的地方,若是這裡亂了,會牽扯大明上下所有的神經,‘新政’的注意力將大減,無論如何,在這個時候必須確保陝川穩定,不出亂子!

‘小冰川’已經進入最爲酷劣的時間,整個天下爲之呻哀,同時也是‘新政’深入的時間,所有的矛盾都會在這個時間段爆發!

朱栩腦海閃現無數畫面,眼神不禁透着冷色,暗自低語道‘也好,朕也想再掂量掂量這個天下、天下人!’

好一陣子,朱栩深吸一口氣,起身出門,來到乾清門,看着外面,靜靜等候着。

不一會兒,孫承宗與秦良玉並肩而行,一邊走一邊說着什麼,待看到朱栩一羣人站在門前,紛紛神色微變,腳步加快。

孫承宗倒是神色平靜,他一直知道朱栩對秦良玉格外看重。

秦良玉神情一震,走的最快。

馬祥麟夫妻二人也是面露驚色,低頭快步跟上。

四人來到朱栩近前,擡手的擡手,單膝跪地的單膝跪地,沉聲道“臣孫承宗(秦良玉、馬祥麟、張鳳儀)參見皇上,吾皇萬歲!”

朱栩看着秦良玉,連忙揮了揮手,不等秦良玉拜下就拉住她的手,道:“免禮,走。朕已經備好酒席,咱們今日不醉不歸!”

秦良玉看着眼前與她一般高的朱栩,已經與多年前那個稚嫩小孩對不上,被他拉着走,連忙縮回來,道:“臣有愧皇上所託,不敢……”

朱栩不管這些,再次拉着她繼續走道:“今天不說這些,老將軍花甲之年還爲國事奔波,朕深爲感懷,朕待會兒讓皇后給你們準備房間,這段時間就住在宮裡,朕還有很多事情請教……”

秦良玉可以掙脫,但看着朱栩一如過往那麼看重她,神色大動,雙眼溼潤,感恩無比的跟在朱栩身後。

孫承宗對朱栩這個安排倒是意外,卻也沒說什麼。

倒是馬祥麟夫妻,對視一眼,面露凝色,不敢多言,埋頭向前走。

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一千一百章 左良玉的去處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六百三十三章 收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九百一十二章 地主借錢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276章 罪臣入薦第兩百七十九章 東廠出手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兩百三十四章 努爾哈赤死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零七章 御花園奏對(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宮第七百一十一章 勘正‘心學’第八百四十五章 牛鬼蛇神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問政第八十五章 難民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1424章 最後一刻第六百零九章 抄家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終的處置第一百八十六章 山呼萬歲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兩百三十五章 反對聲浪(第三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1382章 城破第1451章 多爾袞謀自立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拜師第十章 佈局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1154章 摧枯拉朽的海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九百二十五章 沸反盈天(第一更)第七百一十章 間邪司初立第八百一十六章 政院系受打擊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1259章 文化統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戰風濃烈第六百零五章 不合時宜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1303章 灰燼中的朝氣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1118章 地方藩籬第五百零七章 抓捕第1451章 多爾袞謀自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1374章 鬥法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八百零零五章 四兩撥千斤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軍火生意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七百零三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八百二十三章 烙鐵入水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朋黨的可怕第三百一十章 利器第兩百九十一章 後金徵朝鮮第兩百四十二章 貫徹皇帝的意志第三百零三章 反擊第九百四十四章 快速推進第1391章 倭國真的要亡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得意後的倒地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三百四十四章 南/京守備第1174章 巧的有些假第三百一十章 利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違反祖制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十三章 激怒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朱栩的意外反應第六十章 魏良卿找罪受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1187章 破局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
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一千一百章 左良玉的去處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六百三十三章 收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九百一十二章 地主借錢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兩百七十章 深夜入宮第1276章 罪臣入薦第兩百七十九章 東廠出手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兩百三十四章 努爾哈赤死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零七章 御花園奏對(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宮第七百一十一章 勘正‘心學’第八百四十五章 牛鬼蛇神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問政第八十五章 難民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1361章 最後的忠告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1424章 最後一刻第六百零九章 抄家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最終的處置第一百八十六章 山呼萬歲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兩百三十五章 反對聲浪(第三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六百七十七章 好局面第一百零零章 漕運第1382章 城破第1451章 多爾袞謀自立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拜師第十章 佈局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第1154章 摧枯拉朽的海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九百二十五章 沸反盈天(第一更)第七百一十章 間邪司初立第八百一十六章 政院系受打擊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1259章 文化統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戰風濃烈第六百零五章 不合時宜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1303章 灰燼中的朝氣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1118章 地方藩籬第五百零七章 抓捕第1451章 多爾袞謀自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1374章 鬥法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八百零零五章 四兩撥千斤第五百三十六章 侯家麻煩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軍火生意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七百零三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八百二十三章 烙鐵入水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朋黨的可怕第三百一十章 利器第兩百九十一章 後金徵朝鮮第兩百四十二章 貫徹皇帝的意志第三百零三章 反擊第九百四十四章 快速推進第1391章 倭國真的要亡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得意後的倒地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三百四十四章 南/京守備第1174章 巧的有些假第三百一十章 利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違反祖制第一百五十八章 左光斗等認罪第十三章 激怒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計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朱栩的意外反應第六十章 魏良卿找罪受第1203章 攻守同盟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1187章 破局第七百六十七章 南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