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絕境玄蹤 (3)

孟瑭曾在大學圖書館,看到過一本張廣文先生的《玉器史話》,其中有一段記述:“玉器製造的工序極複雜,碾制一件玉器需要畫樣、鋸料、做胚、做鈿、磨光、刻款等主要工序。玉材硬度一般在七度左右,質地非常硬,普通金屬刀具不能刻動,加工時需要用琢磨法碾制。一般是在一個桌凳上,安上腳踏皮帶傳動裝置,帶動一個砣子旋轉,砣子有大有小,依加工需要更換,最小的砣子僅有釘頭大小,砣子上加水,再加着一種極硬的‘解玉砂’在玉材需要加工的部位,旋轉碾磨,因而加工速度極慢。一件玉器,不僅材料貴重,製造時所用工時亦非常浩繁,特別是清代宮廷制玉,速度極慢,成本相當高。例如乾隆三十年七月蘇州解辦的青白玉大碗,高三寸五分,口百五寸八分。每件做胚用六七十工,打鑽掏膛九十一工,做鈿六十三工,光玉四十一工,鍍刻年款四字做四工……”

這巖壁上所書的“以跎砂磨之,精刀施紋”,看來驗證了當時的制玉工藝之細節。

故宮博物院的玉器館,收藏有《制玉圖》一套,爲清人所繪,共12副。其圖追求風格上的寫實,詳盡描繪出制玉的主要步驟。每圖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描繪製玉手法,下部描繪對應手法所使用的工具。

過去制玉所用的砣,其硬度不足以將玉磨掉。因而,便憑藉砣與玉之間的沙,來慢慢磨掉玉的部分。琢玉的跎沙分爲紅沙、黑沙、黃沙,其中黑沙硬度最高,可以達到8-9度。因爲跎沙的粗細有別,導致硬度各異,所以必須採用搗沙、研漿等工藝,來調整粗細程度:搗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經一番沉澱,粗細便自然分層。

“玉生石中,石皮裹之,造化異特,致其質之優劣,非凡目可辨之。雲直喜玉,博集雅慧,每遇異石,傾智相鑑:觀石之色紋,撫石之糙順,量石之重輕,擊石之嗡脆,上合天勢,下遂地韻,中取人意,其後解石,瑩玉而出,經年復之,無一旁側漏錯,恰探囊取物矣……”

孟瑭看到這一段文字,欣喜不已,這正是在說着關於“翡翠賭石”的事情:翡翠生長在翡翠原石之中,被原石的皮殼包裹着,無法使人辨別其中的品質優劣。曹惜農素來喜愛翡翠,積累了大量的關於翡翠的知識信息。每當他“賭石”時,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觀察原石的皮殼顏色和紋路,撫摸原石的粗糙或平滑,掂量原石的重量,敲擊原石,聽取所發出的聲音,不但結合採挖翡翠時的天氣氣象,而且會分析翡翠產地的地理風貌,甚至周圍的人的情況,也盡皆考慮進去……如此一番複雜的“憑意賭石”後,纔將原石解切,翡翠便呈現出來,很多年過去,他沒有一次失誤過,賭石於他,猶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容易……

賭石居然有如此多的玄秘智慧,可謂“眼、手、心、耳”俱到,這真令孟瑭大開眼界!師父高秉魁說過一句話“賭石不識場口,油瓶不對漏斗”,而這段文字中的“上合天勢,下遂地韻,中取人意”雖說表述得有些玄玄,卻恰恰印證了識別翡翠場口於賭石而言,其關鍵之所在啊……

“雲直性素,不阿權貴,奉貢瑩玉之繁複關節,其間多有貪念者,欲取中間之利,雲直皆怒而拒之……”

這段是說曹惜農性情耿直,不願趨炎附勢,巴結討好權貴,而翡翠原石自緬甸採挖,經過解切、選料、加工、雕琢、運輸等一系列環節,才能抵達京城,在這過程中,有些貪官便想從中撈取些油水,曹惜農十分憤怒,全部將這些人拒絕了!

“道光二十一年,雲直奉貢之‘曲螭盤迴杯’,現濁色,糙其裡,熒光盡散,宮中皆驚懼,視爲凶兆也,定雲直欺君瞞違之罪,策馬快書,以賜死雲直爲命,於玉州設伏圍剿……”

看到這裡,孟瑭心中猛然一震:類似情形,不正是父親所遭遇到的嗎?父親賭來的翡翠原石,解切加工成產品之後,出現了變色、變種的現象,導致孟家玉行名譽失盡……曹惜農奉貢朝廷的“曲螭盤迴杯”,出現了變色、變種的現象,因此招來殺人之禍!曹惜農爲一代賭石奇人,亦不能辨別出那種解切之後會變色、變種的石頭,看來,這種石頭,實爲索命奪魂的“兇石”啊!

“友人萌護,勸雲直遠走夷方,禳災消難,雲直不趨,笑言‘石來愚我,我堪愚世?死生由命,富貴在天,背井離鄉,濁我玉志,縱此身玉碎,亦強於苟生瓦全。’後,小人告密,困雲直於絕境,三更伏殺,五更退散,終難擊之!雲直恐友人同隨而蒙難,着白衣而出,呼號引敵至,飛身躍崖,玉魂消散……”

孟瑭被這一段文字深深感動:朋友們處處保護曹惜農,並勸他乾脆到異國他鄉去躲一陣,避過這殺身之禍。但曹惜農並不願意,他笑着說:“既然石頭愚弄了我,我如何再去愚弄這世界呢?人的生死富貴,都是老天爺定好的,那麼,人何必患得患失地害怕擔憂呢?我如果背井離鄉,逃避一切,豈不是損害了我一向的君子之志氣?即便我被朝廷殺死,也算是死得磊落,總比苟且偷生地活着要好很多!”後來,有小人向朝廷的鷹犬告密,曹惜農與一些友人,無奈之下,躲入絕境之中。朝廷的人三更趕來追殺,一直到五更天,也無法得手!曹惜農擔心自己連累了朋友,於是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大聲呼喊着,將朝廷的人吸引過來,而後,從懸崖上跳下,就此亡命……

“噫籲哉:雲直拂袖,混沌迷濛,山石無親,空餘奇異,玉宮所在,未知其蹤,《辨玉玄策》,軼世成謎……淨淨玉志,濁世難污,堂堂正軀,褻邪不入,一世玉人,魂歸天際,半生潔瑩,借風自去……”

讀完這巖壁上的所有文字,孟瑭漸漸明白、感知了一些信息:自己如今身處之地,便是當年曹惜農藏身的所謂“絕境”,而曹惜農正是從地縫盡處的瀑布懸崖處跳下的……這裡被命名爲“斷玉谷”,興許有兩種含義:其一,這個神秘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曹惜農當年賭石、辨玉、加工翡翠、修煉眼力的場所,古語道“神仙難斷寸玉”,所以被命名爲“斷玉谷”,意指“賭石斷玉的峽谷”;其二,曹惜農“一世玉人,魂歸天際,半生潔瑩,借風自去”,因而,此處取名“斷玉谷”,實是緬懷曹惜農的“淨淨玉志,濁世難污,堂堂正軀,褻邪不入”……

地縫岔道里那些石刻書法,類似“蹈和履中福善並作,依天倚地堅固不傾”是後人感念曹惜農的秉直仁義,不屈曲於權貴;而“絕境自忘千里遠,放懷還與一尊同”,則是唏噓曹惜農身遭不測時,那種坦然對天地,從容笑死生的超然氣度;“清以自修忠以自厲,敬而不怠淡而不盈”,是曹惜農爲人處世的準則信條之寫照;“耀此聲香雖遠猶近,納我鎔笵有實若虛”,乃是後輩的賭石中人,對曹惜農的一份悵然緬懷……

左側甬道里的那些奇怪物件,極大可能便是曹惜農篩選“跎沙”時,曾用過的奇異篩子。

右側甬道里的這一大段文字,一定是一位與曹惜農感情深厚的朋友,懷着悲痛寫就的。

在最後一段文字中,透露着兩個重要信息,也最讓孟瑭疑惑:曹惜農當年一定在某處藏有一些翡翠原石,或者翡翠器物,並將其命名爲“玉宮”,可是,“玉宮”究竟在哪裡?卻再無人知曉了。另外,曹惜農將自己賭石辨玉的經驗心得,編撰成了一本叫做《辨玉玄策》的秘籍,可是,隨着他的“玉魂超度”,《辨玉玄策》也“軼世成謎”了……

那麼,石刻書法中的“被珠懷玉遨遊嘉國,典冊法書藏閣蘭臺”,到底僅僅是一種緬懷文字呢?還是對《辨玉玄策》之謎的一種暗示或詮釋?還有,“鳳凰在左麒麟爲右,朱鳥道引靈龜○○”,究竟是在營造着某種情境?或者,是對“玉宮”的所在之處,冥冥中昭示着某種玄機?

時近下午,日頭偏西,山中氣溫驟降,衣衫不整的孟瑭,感覺涼意襲身,下巴都上下抖動着。火把早已經燃盡,孟瑭四處探尋,也再無任何新的發現……

孟瑭決定先從石窗裡出去,日後有備而來,再做從長計議。孟瑭從石窗裡爬出,腳蹬住了石崖上的一個大的方形石孔,可是,手指摳住那小的圓形石孔,總感覺不夠安全!孟瑭將眼睛湊到小圓孔跟前去看,發現小圓孔都是以45°角度,自上斜下打鑿出來的。孟瑭明白了:這樣的設計,是需要手執一根木棍,而後插入小圓孔中,便能牢牢地控制身體,安全穩當!

孟瑭重新返回地縫岔道,折了一截粗細與小圓孔直徑相近的樹枝,而後插入小圓孔中,,腳則踏在大方孔中,順勢而下,果然十分舒服、安全!

下到一半時,孟瑭上下看了看,愈發對古人的智慧讚歎不已:如此的巧妙設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有敵人從石崖下攀爬而上,上面的人可以居高臨下地予以攻擊,實在不行,還可以及時地關閉石窗,拒敵人於石室之外!

離地面還有3米多高時,孟瑭發現石崖上光禿禿一片,再無一個小圓孔和大方孔了。當然,只有3米多高了,即便直接跳下去,也無甚大危險,是不需要再借助那些石孔了。當孟瑭將樹枝插入最後一個小圓孔時,明顯感覺這個小圓孔不再是自上斜下的45°角度,而是自下斜上的反45°角度。這個小圓孔的口面直徑,與別的小圓孔無異,但裡面的“內膛”卻明顯大了許多,而且小圓孔深處又有一個小圓孔。孟瑭將樹枝插在“孔中之孔”,左探右探,上搖下扳,想探究一下這其中有何玄機時,忽然,頭頂上方傳來一陣“轟轟”的巨響,孟瑭大驚,一個後仰,從崖壁上摔了下來……

第11章 絕境玄蹤 (2)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28章 博弈危局 (2)第7章 人石相易 (1)第42章 江湖溯源 (3)第50章 剪接舊事 (2)第7章 人石相易 (1)第46章 命系一念 (1)第5章 法門萬千 (2)第4章 法門萬千 (1)第22章 棋盤迷津 (2)第45章 辨玉玄策 (3)第30章 短兵相接 (1)第31章 短兵相接 (2)第34章 愛恨離合 (3)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21章 棋盤迷津 (1)第55章 王者天道 (1)第18章 巧得異石 (1)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37章 情恩唏噓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42章 江湖溯源 (3)第32章 愛恨離合 (1)第45章 辨玉玄策 (3)第7章 人石相易 (1)第23章 棋盤迷津 (3)第46章 命系一念 (1)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53章 平地驚雷 (1)第26章 拜祭之戰 (3)第23章 棋盤迷津 (3)第2章 劫深淵 (2)第56章 王者天道 (2)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21章 棋盤迷津 (1)第12章 絕境玄蹤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3章 劫深淵 (3)第11章 絕境玄蹤 (2)第51章 暗渡陳倉 (1)第35章 情恩唏噓 (1)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20章 巧得異石 (3)第51章 暗渡陳倉 (1)第20章 巧得異石 (3)第55章 王者天道 (1)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40章 江湖溯源 (1)第43章 辨玉玄策 (1)第16章 白蟒隱憂 (2)第40章 江湖溯源 (1)第44章 辨玉玄策 (2)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27章 博弈危局 (1)第30章 短兵相接 (1)第51章 暗渡陳倉 (1)第30章 短兵相接 (1)第19章 巧得異石 (2)第16章 白蟒隱憂 (2)第24章 拜祭之戰 (1)第27章 博弈危局 (1)第45章 辨玉玄策 (3)第48章 命系一念 (3)第3章 劫深淵 (3)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8章 人石相易 (2)第9章 人石相易 (3)第48章 命系一念 (3)第16章 白蟒隱憂 (2)第50章 剪接舊事 (2)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23章 棋盤迷津 (3)第4章 法門萬千 (1)第13章 不敗而敗 (1)第11章 絕境玄蹤 (2)第29章 博弈危局 (3)第14章 不敗而敗 (2)第33章 愛恨離合 (2)第31章 短兵相接 (2)第20章 巧得異石 (3)第31章 短兵相接 (2)第48章 命系一念 (3)第47章 命系一念 (2)第34章 愛恨離合 (3)第1章 劫深淵 (1)第37章 情恩唏噓 (3)第14章 不敗而敗 (2)第44章 辨玉玄策 (2)第35章 情恩唏噓 (1)第18章 巧得異石 (1)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9章 人石相易 (3)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54章 平地驚雷 (2)第29章 博弈危局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6章 法門萬千 (3)
第11章 絕境玄蹤 (2)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28章 博弈危局 (2)第7章 人石相易 (1)第42章 江湖溯源 (3)第50章 剪接舊事 (2)第7章 人石相易 (1)第46章 命系一念 (1)第5章 法門萬千 (2)第4章 法門萬千 (1)第22章 棋盤迷津 (2)第45章 辨玉玄策 (3)第30章 短兵相接 (1)第31章 短兵相接 (2)第34章 愛恨離合 (3)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21章 棋盤迷津 (1)第55章 王者天道 (1)第18章 巧得異石 (1)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37章 情恩唏噓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42章 江湖溯源 (3)第32章 愛恨離合 (1)第45章 辨玉玄策 (3)第7章 人石相易 (1)第23章 棋盤迷津 (3)第46章 命系一念 (1)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53章 平地驚雷 (1)第26章 拜祭之戰 (3)第23章 棋盤迷津 (3)第2章 劫深淵 (2)第56章 王者天道 (2)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21章 棋盤迷津 (1)第12章 絕境玄蹤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3章 劫深淵 (3)第11章 絕境玄蹤 (2)第51章 暗渡陳倉 (1)第35章 情恩唏噓 (1)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20章 巧得異石 (3)第51章 暗渡陳倉 (1)第20章 巧得異石 (3)第55章 王者天道 (1)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40章 江湖溯源 (1)第43章 辨玉玄策 (1)第16章 白蟒隱憂 (2)第40章 江湖溯源 (1)第44章 辨玉玄策 (2)第15章 白蟒隱憂 (1)第27章 博弈危局 (1)第30章 短兵相接 (1)第51章 暗渡陳倉 (1)第30章 短兵相接 (1)第19章 巧得異石 (2)第16章 白蟒隱憂 (2)第24章 拜祭之戰 (1)第27章 博弈危局 (1)第45章 辨玉玄策 (3)第48章 命系一念 (3)第3章 劫深淵 (3)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8章 人石相易 (2)第9章 人石相易 (3)第48章 命系一念 (3)第16章 白蟒隱憂 (2)第50章 剪接舊事 (2)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23章 棋盤迷津 (3)第4章 法門萬千 (1)第13章 不敗而敗 (1)第11章 絕境玄蹤 (2)第29章 博弈危局 (3)第14章 不敗而敗 (2)第33章 愛恨離合 (2)第31章 短兵相接 (2)第20章 巧得異石 (3)第31章 短兵相接 (2)第48章 命系一念 (3)第47章 命系一念 (2)第34章 愛恨離合 (3)第1章 劫深淵 (1)第37章 情恩唏噓 (3)第14章 不敗而敗 (2)第44章 辨玉玄策 (2)第35章 情恩唏噓 (1)第18章 巧得異石 (1)第25章 拜祭之戰 (2)第9章 人石相易 (3)第17章 白蟒隱憂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54章 平地驚雷 (2)第29章 博弈危局 (3)第39章 劫難頻生 (2)第6章 法門萬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