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蕾女士靜靜地聽着,不敢亂髮一言,唯恐引起了大賴先生的注意,功虧一簣。
只聽華星星繼續訴說道:“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賴確實是個人才,驚才絕豔,從他能夠吸引這麼多盲目崇拜他的人就可以知道他的能力,可惜他沒有把這種能力運用到正經的地方去而已!”
“好吧,現在情況緊急,我也就長話短說,據我對大賴的瞭解,這個人心胸狹隘,最不能容人,根據剛纔孟超大哥給我發佈的信息來看,大賴這廝已經知道了你會來的消息,所以佈下了天羅地網,準備把你生擒活捉,所以你此時的危險程度比我更高,所以雲姑娘,請你立刻先行離去,我自能和他周旋,最不濟也能夠全身離去,你若在此,我反而會束手束腳,無法發揮,如此便請雲姑娘速速離去!”
雲蕾女士聞言後心裡一寬,她本是江湖兒女,不拘小節,絕對不會像世俗兒女一樣惺惺作態,當下當機立斷,迅速遁走!
只是在她潛行不過數十米的時候忽然聽到了一聲痛呼,呼聲中充滿了悽慘,無奈,無助和淒涼之意!
這種聲音絕對不會是裝出來的,如果按照常理分析的話,應該就是華星星,這個剛剛還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出了什麼意外!
如果雲蕾女士硬下心來不去理會,待到匯合大部隊以後再謀他就,也就不會有以後的故事,所以有句古話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一飲一啄”指的是吃飯喝水(飲是喝水,啄是鳥類吃食,例如《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莫非前定”是說就連吃飯喝水這樣的小事,也是由先前的因緣決定的。這是佛教的因緣果報思想,例如《景德傳燈錄?尸利禪師》說:“一飲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慮。”在古代各種通俗小說裡經常出現這句話,例如《西遊記》裡文殊菩薩說當年自己被烏雞國王扔在河裡泡了三天三夜,所以如來佛派獅猁精來把國王推下井裡泡三年,說這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但孫悟空當面揭穿他只是公報私仇:“你雖報了甚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原指鳥類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後也指人的飲食。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一句佛家術語。講的是凡事必有因果。命裡面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
那麼,此時的雲蕾女士真的是應了這句古語,或者是她本人的性格原因吧,或者是她性格本性裡面的俠義主義佔了上風吧,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雲蕾女士此時的反應就是義無反顧的,沒有任何猶豫的,一往無前的,衝了回去!
古人云,爲國爲民,俠之大者,但是很多時候小人物的一些壯舉,雖然不能說是驚世駭俗,但是起碼也是傳播了一些正能量,讓一般的凡夫俗子熱血沸騰,恨不能以身相代!
事實上雲蕾女士雖然豪氣干雲,卻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她第一時間回到現場的同時,仍然是保持着最佳的隱身狀態,進可攻,退可守,給自己留下了三分餘地!
本來雲蕾女士以爲,自己回來後很有可能耽誤了一些時間,那麼也就是說,很可能華星星同志已經遇到了不測,或者最起碼是被對方生擒活捉,瞬間被折磨的生不如死……
但是事實讓雲蕾女士大跌眼鏡!只因爲現場的狀況與她所想的反差太大了!
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華星星!
但是此時的華星星,已經不是剛剛出場時的意氣風發的華星星了,此時的華星星,比起剛剛出場的華星星,最起碼意氣風發了十倍!
直接一些說的話,就是囂張狂妄了十倍,鼻孔向天,雙眼上挑,單指向天,如瘋似顛!
你說你單指向天也便罷了,你倒是用一個溫和一些的手指頭好不好,你把中指翹這麼高,難道是想捱打嗎?
這可是有典故的!當然不是古人說的,而是一個比較現代的笑話!
笑話很簡短,它是這樣說的:湯姆先生是一個民族英雄,他參加了多次戰役,在戰場上失去了下肢和雙手除了中指以外的所有手指!
很慘是不是?這當然不是最慘的,最慘的事情是:每次湯姆先生坐着輪椅想要首先給別人打招呼的時候,總是會捱揍……
而此時應該完全掌握局勢的大賴先生卻是已經蹤影不見,留下諸弟子在場中和華星星周旋……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華星星同學人品大爆發,得到了福星老爺爺的垂青嗎?
明明剛纔在大賴先生沒有出場之前,華星星同學輕而易舉的掌握了全盤局勢,對付諸如元方同學,二師兄,小呆同學此類的人物,那叫一個字——不費吹灰之力!
什麼?字數不對?我數錯了?拉倒吧你,我是用英語說得!
問題是此時的華星星同學行爲有些反常——此時在場的所有人恐怕都不是他的三合之將,他又何必如此的惺惺作態,搞一些華而不實的東東呢?
就在雲蕾女士正準備上前一探究竟的時候,忽然看到華星星一鼓作氣勢如虎的發作完後,忽然身子向後便倒,眼翻白眼,沒有了聲息!
這一下子以元方先生,二師兄,小呆爲首的諸位大賴先生嫡傳弟子們大喜過望,就好似打了雞血般來了精神,舞槍弄棒,嗷嗷亂叫着率領着衆人衝着華星星就衝了上來,那氣勢和模樣像極了某個恬不知恥的,拒不承認侵略和殺人歷史的某個國家的自衛隊的作風,雖然個子不高,卻是邁着羅圈小短腿,打起仗來洋相百出的風範!
雲蕾女士卻是大吃了一驚!她知道以元方先生,二師兄,小呆爲首的諸位大賴先生嫡傳弟子們對華星星肯定是恨之入骨,這不僅僅因爲是剛纔華星星險些讓他們沒能把根留住,而是因爲他們覺得華星星讓他們所有人都丟了面子!
面子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問任何一個外國人他們都會是瞠目結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如果問任何一箇中國人的話,應該每一個被問到的人都會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給你說上一番大道理!
面子是需要的,純真的面子美好而神往。好比人的着裝和打扮,適度修飾,精於點綴,長精神、提志氣,就能畫龍點睛,使人受益、給人享受。像“戰鬥英雄”、“勞動模範”、“積極分子”等等的面子,就是受人尊重、促人創造的。問題是對面子的刻意追逐和過度的炒作,摻假做僞,就使人厭惡、讓人害怕,就失去其本意和原貌了,結果,死要面子活受罪,圖虛名遭實禍,小則害己,大則害人,極則害國。面子也是價值所在。俗話說:人要面子,樹要皮。面子有些時候也是道德底線。
漢文化中的“面子”包括兩個組成部分:“面子”和“臉”。胡先縉用語義分析法對二者的定義進行了研究。他將“面子”定義爲“個人的聲望和地位得到公衆的一致認可”;“臉”是指“羣體對於符合社會和內在道德行爲標準的個體尊敬”。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理解漢文化中“面子”的內涵:第一,在漢文化中,面子是個體身份與理想形象要求的表現,是個體社會地位、社會價值和處世要求等的總和。個體的行爲必須符合這種身份和形象的要求。在漢文化社會裡,具有一些公認的道德規範與理想人格標準,它們規範着個體的言行,例如仁義要求、德才要求、忠信要求等。個體的言行符合社會普遍的標準就掙得了面子,違背這種普遍的標準就丟了面子。第二,面子是人情關係與人際影響的象徵。漢文化社會特別重視人情關係和人際關係的融洽,情面被看成是個體人際影響度和關係融洽度的標尺。在人際交往中,給對方以情面,達成關係的和諧,就給了對方莫大的面子,反之就會駁了對方的面子。
中國人重視面子,有時候就不顧及自己的承受與消費能力,就是所謂的打腫臉充胖子,明知自己承受不起,卻還要爲了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大度與闊氣,爲了所謂的面子去“裝大爺”。而大部分國人卻不自知,仍樂此不疲。其實,這完全可以不必,因爲我們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事實上,面子再大,哪有科學更大,面子再重,哪有事實更重。不管你是誰,只要批評得對,就應該接受過來,並迅速改正。比如中國人古有隨地吐痰的毛病,別人向你提出來,且不管這人是國人、是洋人,是學者、是無賴,是打過你親爺的仇人、還是救過你親孃的恩人,是搶走你女朋友的“壞人”、還是爲朋友兩肋插刀的義士,這個都不去管他,只問他說得對不對。如果有人請你生吃癩蛤模,即使這是孔夫子的建議,也該堅決頂住,或請他老人家吃個樣子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