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追擊(中)

這次會議召集的尉官超過二百人,無論是戰兵還是輔兵部隊中的軍官都接到參加會議的命令。雖然鄧名給予輔兵和戰兵同樣的尊敬,也給輔兵建立編制、安排專門的帶隊軍官而不是像其他軍隊那樣任由戰鬥部隊人員驅使,可以往鄧名從來沒有同時召集兩種軍官過。若是鄧名有什麼關於輔兵的訓練或是工作需要,他會召集負責軍官,但那時就沒有必要讓戰兵部隊的軍官列席了。

“坐。”隨着鄧名一聲令下,二百多軍官一個個紋絲不動地坐在自己的馬紮上,挺直腰桿看着前臺的統帥。

最近的軍事形勢在座的軍官都有所瞭解,所以鄧名並沒有大肆渲染明軍的困難,簡單地說了兩句,馬上直奔主題:“這幾天來,我聽到無論是戰兵還是輔兵部隊,都開始出現一種聲音,那就是把貴州的一萬俘虜扔下,讓他們幫我們拖清軍幾天。我認爲這種想法要不得,首先,一旦放棄這些貴州百姓,我軍的官兵也會知道我們對死纏爛打的清軍無計可施,我和在座的諸君也都沒有擺脫困境的信心;今天能夠放棄貴州百姓,那麼明天是不是就能放棄湖光新兵了呢?後天,是不是就會把更不重要的輔兵棄若敝履了呢?不,我不會開這個頭!我們要讓將士們相信,我們作爲軍官是有辦法的,是不會拋棄士兵的。”

看到眼前的不少人都微微點頭,鄧名就繼續說道:“除了軍事上的問題,這也有關良心,我們就好像是一羣被惡狼追趕的旅人,我們手中還有棍棒,還有氣力,我們爲什麼要把走不動的同伴扔下,而不回身去打狼呢?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反正我寧可把狼打死,也不會扔下同伴獨自逃生。”

鄧名的話激起了不少軍官的熱情,都嚷嚷他們之所以參加張煌言的義勇軍,就是爲了要和清軍血戰到底。

“如果讓清軍這樣陰魂不散地纏在身後,我們每次失誤都可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我們不能容忍的;與清軍打一仗,把他們打垮、打跑,我認爲會是損失最小的辦法。而且我們有力量打垮他們,這些天來,我軍官兵被清軍追趕,人人心裡都憋着一口勁,而李國英卻沒有一戰的勇氣,他手下的士兵肯定也察覺到了這點,都在想着取巧獲勝,已經失去了追擊的銳氣。”

在座的軍官大概沒有人反對和清軍打一仗,就算知道身後清軍實力強大,不少人也覺得與其每日提心吊膽,還不如一戰決勝負——正如袁宗第所說,在剛被纏住的時候,被追擊者的士氣會出現上漲,但如果長期求戰不得,則會開始低落。

所以大部分軍官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清軍肯不肯與明軍一戰,還有一些頭腦靈活的人更感到奇怪——今天的議題聽上去會是如何與清軍作戰,這主要是戰兵的工作;就算需要輔兵配合,按照鄧名以往的習慣,他也會另外召集一個會議,而不是讓大批輔兵部隊的軍官坐在這裡浪費時間聽喝他們無關的任務。

“在向前二十里,有幾個較大的山谷,丘陵連綿,是用武之地。”鄧名命令掛上一副巨大的地圖,這都是他讓前鋒探馬仔細打探來的。看到這張地圖後,不少軍官也都感覺這是個交戰的好地點,不過追擊清軍前進的十分謹慎,李國英的標營騎兵從來不靠近明軍的大隊步兵;雖然總督標營的實力超過明軍的騎兵很多,但爲了避免被粘住他們也一直謹慎地拉開與明軍同行的距離;至於清軍的大批步兵,更是在標營後面行軍,不給明軍形成遭遇戰的機會。

這幾天明軍主力移動速度非常慢,所以鄧名有充足時間收集地理情報,聽着鄧名仔細地介紹地形時,不少軍官都生出新的疑惑:“難道提督要在這裡設伏?可提督讓虎帥和袁將軍的手下教過我們各種偵察手段,難道敵人會不懂這個麼?”

尤其是現在清軍知道明軍就在眼前,更不會魯莽地進軍,不少軍官回憶着自己接受過的偵察訓練,感覺埋伏不被識破的可能性非常小。

“爲了引清軍入榖,我打算進行一次前無古人的詐敗行動,因爲沒有前例,所以我不僅需要在座諸君的配合,也需要全軍將士的努力。”

詐敗是一種很常見的戰術,比如賀珍對李世勳的手段就是典型的詐敗,不過這也需要對方麻痹大意,因爲有經驗的指揮官有很多種方法來判斷敵人是真的潰逃還是佯敗。最簡單的就是觀察旗號,如果旗幟沒有被大量丟棄,那就說明對方的各級軍官還有可能恢復對軍隊的控制,這時就要小心;其次就是觀察對方是否還存在大規模的成建制部隊,若是對方還能控制住很多部隊,那就遠沒有失敗。

以李國英的謹慎,這種詐敗多不會成功,而且現在清軍甚至不打算與明軍交戰,就是想詐敗都沒有機會。不過沒有人在這個時候提問,顯然鄧名還沒有說完。

“我計劃進行一場長距離的潰敗,我軍要潰敗二十里,從這裡一直潰敗到預定戰場上去。”鄧名指了指地圖,他剛提出這個計劃時,趙天霸他們都認爲提督瘋了,因爲這樣的潰敗無法僞裝,真要是詐敗二十里,一定會變成真的全軍崩潰。

但臺下的軍官們似乎比衛士們對鄧名更有信心,他們沒有像衛士們那樣一聽到鄧名的開頭就失聲驚叫,大都聚精會神地聽着鄧名的下文。

“從來沒有人能夠進行這樣長距離的潰敗,因爲跑不出十里,建制就會開始混亂,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也找不到士兵,至於輔兵更會想沒頭的蒼蠅一樣亂竄。”想避免建制混亂就要有秩序地行軍,但那樣對方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不是潰敗:“就算在二十里外豎起旗幟收攏散兵,驚慌失措的士兵也不會聽從指揮,而且沒有一兩天根本收攏不了散兵,這之前追兵早就殺到了,已經是驚弓之鳥的士兵就會四散奔逃。”

若是一支軍隊潰敗了二十里,那不會再有任何指揮官會懷疑這是詐敗,就算敵人的統帥一開始存着詐敗的心思,此時也會完全失去對軍隊的控制。

“千百年來的戰爭中,沒有哪支軍隊能夠在敵前潰敗二十里來誘敵,因爲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做的到。但我們和古往今來的所有的軍隊不同,我們是可以做到的。第一,我軍沒有強拉來的壯丁,除了不多湖廣義士,無論戰兵、輔兵都是投軍舟山的義勇。”

大部分湖廣招募的士兵也已經去了成都,現在留在軍中的極少。

“我們還有軍銜制度,無論戰兵、輔兵都配屬有軍官,我們可以不要旗號,由軍官帶領分散行軍,看上去就像是潰敗了一樣。路上建制混亂不可避免,所以我需要軍官帶上每一個遇到的失散士兵,不管他是不是你的部下;而士兵如果掉隊,就要和遇到的軍官共同行動,服從軍銜最高的軍官的指揮。這是我們能夠進行這場詐敗的第二個理由,我軍不是將領、家丁、親兵、戰兵和輔兵等級制的軍隊。”

當鄧名對周開荒、李星漢他們提出這個理由後,他的衛士們也認爲似乎可以一試,不過儘管如此,就算有軍銜制度可以幫助明軍降低混亂程度,並縮短收攏部隊的所需的時間,這種長距離的詐敗仍然兇險無比。

“第三,以往詐敗行動一般只有統帥本人、還有不多的一些心腹知道,派去誘敵的餌兵要不人數很少,要不就是被當作棄子拋棄給敵軍。但這次不同,我需要在座的諸君人人蔘與,不僅你們要參與到這個計劃中,你們手下的軍士也都要參與,要在戰前儘可能地熟悉地理。因爲保密的關係,我不能太早通知全軍,但最後每個戰兵和輔兵都要了解我軍的計劃,明白我軍要如何爭取勝利。”

以往這種詐敗一般都不會通知每個小兵,但鄧名認爲如果士兵瞭解統帥的戰略決心,對消除他們的驚慌情緒會很有利,也有助於詐敗過程中建制和士氣的維持。鄧名宣佈明軍會從今天開始停止前進,從明天開始,軍官分批化妝成偵察部隊,帶着軍士前去熟悉地形,並進一步制定出更嚴密的詐敗計劃。

“最後還需要清軍配合。”鄧名告訴在座的軍官們,接下來的幾天爲了掩護明軍的真實意圖,鄧名會向清軍反覆挑戰:“李國英肯定不會答應,等我們做好準備後,就讓水師先撤離,同時放出我棄軍潛逃的風聲,全軍由軍官帶領,以小建制按照預定路線和計劃向二十里外的集結地點分散行軍。李國英棄軍潛逃過兩次,趙良棟幾天前剛逃過一次,既然他們都這麼幹過,那他們就多半認爲天下人都會在不利的局面下做出類似的舉動。所以我認爲他們會配合我的,認爲這是松山之戰重演了,大軍盡出,包抄堵截我軍。”

第31節 名將第60節 爭奪(下)第18節 恐怖(下)第11節 劫營(下)第64節 平息(下)第54節 迂迴第24節 宣傳第41節 占卜第51節 夢想(中)第23節 代理(下)第7節 北上第19節 防區第57節 強弱第56節 推銷(上)第54節 迂迴第3節 信號(下)第10節 爆破第29節 解圍(上)第3節 君臣第32節 血戰(上)第2節 目標(下)第12節 混亂第51節 保衛(下)第50節 懷疑第20節 廷議第38節 隔江第17節 政策(下)第5節 協作(下)第45節 移民第9節 授權(下)第26節 兄弟(下)第58節 同盟(下)第56節 推銷(上)第59節 細作第24節 怒潮(上)第32節 奉節第46節 證券(下)第65節 援助(下)第16節 攀談(上)第6節 戰俘第20節 康熙(上)第59節 撤軍第42節 中立(上)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仲裁(上)第53節 兌換第9節 買路第21節 東進(下)第44節 失蹤第56節 推測第20節 僞詔(下)第19節 軍功第30節 威壓(上)第40節 擁立第39節 大捷第26節 觀感第4節 推薦(上)第18節 對手第21節 受降第7節 變臉(上)第49節 敗像第41節 爭奪(下)第43節 靖難(上)第22節 退讓(下)第40節 泥潭(下)第59節 魔鬼(下)第6節 密議(上)第17節 隱姓第27節 反攻第46節 掃蕩第20節 困獸第45節 處置第27節 飲血第18節 恐怖(下)第11節 劫營(下)第55節 混戰第43節 續戰(下)第17節 調查第45節 突破(上)第45節 合作第21節 受降第14節 亂戰(下)第7節 仲裁(下)第24節 整訓(下)第24節 川西第46節 脫逃(下)第42節 反擊第34節 詐降第28節 算計(上)第9節 問話(下)第34節 問候(上)第21節 煙霧(下)第55節 壓力(下)第30節 成長(下)第26節 反覆第5節 重整(上)第52節 私心第5節 密信第42節 送行第32節 突圍
第31節 名將第60節 爭奪(下)第18節 恐怖(下)第11節 劫營(下)第64節 平息(下)第54節 迂迴第24節 宣傳第41節 占卜第51節 夢想(中)第23節 代理(下)第7節 北上第19節 防區第57節 強弱第56節 推銷(上)第54節 迂迴第3節 信號(下)第10節 爆破第29節 解圍(上)第3節 君臣第32節 血戰(上)第2節 目標(下)第12節 混亂第51節 保衛(下)第50節 懷疑第20節 廷議第38節 隔江第17節 政策(下)第5節 協作(下)第45節 移民第9節 授權(下)第26節 兄弟(下)第58節 同盟(下)第56節 推銷(上)第59節 細作第24節 怒潮(上)第32節 奉節第46節 證券(下)第65節 援助(下)第16節 攀談(上)第6節 戰俘第20節 康熙(上)第59節 撤軍第42節 中立(上)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仲裁(上)第53節 兌換第9節 買路第21節 東進(下)第44節 失蹤第56節 推測第20節 僞詔(下)第19節 軍功第30節 威壓(上)第40節 擁立第39節 大捷第26節 觀感第4節 推薦(上)第18節 對手第21節 受降第7節 變臉(上)第49節 敗像第41節 爭奪(下)第43節 靖難(上)第22節 退讓(下)第40節 泥潭(下)第59節 魔鬼(下)第6節 密議(上)第17節 隱姓第27節 反攻第46節 掃蕩第20節 困獸第45節 處置第27節 飲血第18節 恐怖(下)第11節 劫營(下)第55節 混戰第43節 續戰(下)第17節 調查第45節 突破(上)第45節 合作第21節 受降第14節 亂戰(下)第7節 仲裁(下)第24節 整訓(下)第24節 川西第46節 脫逃(下)第42節 反擊第34節 詐降第28節 算計(上)第9節 問話(下)第34節 問候(上)第21節 煙霧(下)第55節 壓力(下)第30節 成長(下)第26節 反覆第5節 重整(上)第52節 私心第5節 密信第42節 送行第32節 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