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反覆

譚弘心裡已經有了腹案,還剩一些細節需要斟酌,雖然不敢說是萬全之策,不過譚弘還是要奮力一搏。

“你們還在等什麼,等死麼?!”

沒等譚弘回身發號施令,萬縣城頭就響起一聲大吼。聽到從背後傳來的這聲喊叫後譚弘就扭頭去看,還不等他看清身後的情景,就有一個人猛地撲到了他的背上,把身體已經相當虛弱的譚弘撞倒在地上,同時那個人還在焦急地大喊:“還不快來幫忙!”

撲過來的正是熊蘭。

在熊蘭的招呼下,其他萬縣軍官也紛紛反應過來。經過這些日子的潛移默化,雖然大家還不覺得,但實際上熊蘭已經隱隱成了衆人的領袖,在這羣萬縣降軍中有了一些號召力。每次大家惶然不知所措的時候,熊蘭都能站出來當領頭人。聽到他的催促後,腦子轉不過彎的人還在彷徨不決,但也有人跑上來幫忙按住譚弘。

“快拿繩索來,趕緊把他捆住。”雖然呼嘯的冷風不停地從萬縣城頭掠過,但熊蘭已經是滿頭大汗,這次放譚弘出來看來是押錯注了,也不知道立刻改換門庭還來不來得及。剛纔譚弘盯着城下說清軍必敗,熊蘭聽在耳裡,就在譚弘背後指指點點,用手勢攛掇大夥兒動手拿人。不過有人沒有看懂他的手勢或是看懂了但是還在猶豫——畢竟翻臉如翻書這種事做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見狀熊蘭就再不等待,發出了剛纔那聲大喝,毫不遲疑地率先向譚弘撲去。

熊蘭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押寶失誤,這一把賭錯了,如果不向明軍倒戈就得趕快逃跑,趁着鄧名還沒回來就逃得遠遠的。不過這並不是熊蘭做事的風格,他辛苦了這麼久,費盡脣舌才說服北岸大營的人返回萬縣,又領着大夥兒自縛出城投降鄧名,再冒險放譚弘出牢……熊蘭當然不甘心經過一番努力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譚弘要搏一下,熊蘭也是一樣。

城頭的降官們七手八腳地又把譚弘捆成了一個大糉子,拿繩子的那個人一邊捆還一邊表示歉意:“對不住侯爺了,小的給侯爺請罪了,侯爺您再忍忍吧。”

沒有反抗能力的譚弘這次終於破口大罵起來,罵了一會兒後他又叫道:“你們反覆無常,就是再投降過去韓世子能饒了你們麼?別忘了兩天前你們纔剛降過一次!你們又跟着熊蘭去投降,韓世子能不把你們千刀萬剮了?”

“這就不勞侯爺費心了。”熊蘭滿不在乎地說道。

捆好了譚弘後,熊蘭拽着繩子就拉着他往臺階那邊走,一邊唾沫橫飛地對同夥們嚷嚷着:

“你們幾個,快去把旗子都換過來!”

“你們幾個,跟着我去縣衙!”

……

縣衙大廳裡,譚弘的親丁們正在享用剛熬得的米粥,或是小口、小口試探性地咬着剛端上的滾燙蒸餅。在他們身邊,熊蘭安排的士兵們正殷勤地給他們端茶倒水,滿面笑容地讓他們慢慢吃、不着急。雖然只有很少量的一點食物入腹,但是馬上就給了他們新的氣力,在南大營裡率先跳坑的幾個人仍然手腳發軟,卻已經商議妥當,等吃完了一張軟餅就去城頭護衛譚弘——餓了這麼久,細糧軟餅端到眼前,一點都不吃那是不可能的,但除非不要命了纔敢胡吃海塞撐個半死。

才咬了幾小口,縣衙外突然傳來一陣喧譁聲,緊接着凌亂的腳步就傳到了門前,譚弘的親衛們茫然地擡眼望去,只見熊蘭領着一夥人殺氣騰騰地衝進來。

“官兵大勝,譚賊必敗。”熊蘭沒時間和縣衙裡的同夥們多做解釋,用最簡潔的話語概述了即將出現的情況後,熊蘭指着那些嘴裡還咬着餅子的人叫道:“快把這幫韃子都拿下,關進我們的大牢裡去!”

所有的人都爲之愕然,突然每個人都像是被鞭子抽了一樣地跳起來,剛纔還點頭哈腰的北營士兵一個個頓時面上兇光畢露,轉身就向椅子上坐着的那些南岸親衛撲去;而南岸親衛一個個也沒有束手就擒,同樣紛紛躍起,向身邊的那些餅筐撲去。

餓得快要嚥氣了,好不容易聞到糧食的味道,此時這些親衛想的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再吃上一口東西。這些人被按倒在地上的時候,還在使勁地把麪餅往嘴裡塞。

“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熊蘭飛快地點着俘虜的人數,以確認一個也沒能漏網。最後一個被拉過來的俘虜雙手被捆在身後,嘴裡還咬着一張餅,他仰面朝天,努力地想把嘴邊的食物吞下去。

熊蘭伸出手捏住那個餅的邊角,用力拽了一下,把還在嘴外面的半塊餅撕了下來,隨手扔回了餅筐中。

“熊賊,給爺爺個痛快吧……”口邊的餅被搶走的那個傢伙已經被拖出了大廳,他嚥下了含在口中的一點,淒厲的喊聲從外面傳了過來。

對此熊蘭充耳不聞,他急急忙忙對縣衙裡管事的人交代道:“趕緊挑幾十個嗓門大、有膀子力氣的人到城頭聽用,剩下的人好好準備飯菜,迎接殿下回城。”

縣衙裡管事的人名叫樸煩,不久前還不過是個普通的伙伕。譚弘潰敗軍心大亂以後,被熊蘭一路提拔,現在已經是萬縣城裡一個小頭目了。熊蘭步履匆匆地離開縣衙後,樸煩心急火燎地把長官交代的任務佈置下去,把所有工作都安排好後,才輕鬆地長嘆一聲,胸中全是工作之後的滿足感。

環顧空無一人的縣衙大廳,樸煩看着狼藉的座椅,還有打翻的粥鉢和餅筐,不禁心疼起來,一手提着餅筐,一手把地上的碎麪餅仔細撿起來。拾取着地上的糧食,樸煩想起了自己年幼的時候家裡是如何的拮据,不要說這樣好的細糧,就是一粒粗糧渣也捨不得丟掉。村子裡鄰舍打架,都會自動避開碗缸之類免得損壞,哪裡會讓珍貴的糧食被糟蹋呢?

幼年時父母長輩語重心長地教誨樸煩,做人要有信義、說話算數,不然就沒有朋友,世上所有的東家也都喜歡忠厚老實的漢子。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樸煩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在譚弘軍中當火工這麼久,從來沒有偷奸耍滑,誰都知道他工作勤懇、老實本份、待人厚道……直到前些天,侯爺忽然說從此大家就不是明軍了,是大清的兵了,這個事情讓樸煩彷徨了好幾天:祖祖輩輩都是大明的人,怎麼一下子就剃頭去當韃子了呢?

樸煩還在彷徨的時候,侯爺把他分派到了北營——北營的人不吃香,可是北營軍人也要吃飯,離不開伙夫;心懷對大明的羞愧做了兩天飯後,就聽說侯爺被人捉走了,爲此樸煩還偷偷掉過淚,無論如何這幾年都是侯爺賞口飯給他吃啊;淚跡未乾,熊把總就嚷嚷着要投降明軍,軍官們都被熊把總說服了,樸煩一個小小的伙伕又如何能夠反對?就算他覺得虧心也只能把這不滿深藏心中。

樸煩戰戰兢兢地把熊把總交代的工作做好,想不到熊把總誇獎他能吃苦、不怕累,把他一路提拔,幾天下來樸煩成了伙伕隊裡數一數二的人物了。今天熊把總衝進縣衙,下令把譚弘和他的手下都放出來時,樸煩覺得這事好像有點不妥:韓世子人不錯,也沒有追究大夥兒的罪過,這前腳出城後腳就反,就是人走茶涼也不能這麼快吧?但熊蘭的命令樸煩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

見到譚弘的那幫親衛後,樸煩又開始慚愧了,這些人說什麼也是老戰友,多年來一個營裡的弟兄,才幾天不見一個個餓得都不成人形,樸煩覺得自己前幾天真該偷偷給他們送點吃的東西去。對於樸煩這樣卑微的傢伙,親衛們平時就把他呼來喝去,今天當然更不會給他們這些叛徒什麼好眼色,對此樸煩一點兒也沒有生氣,他滿臉的笑容不是裝出來的,心裡確實想着對不住這幫子兄弟,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補償、贖罪,本來就是自己背叛了譚侯爺,不對在先遭些白眼也沒什麼嘛。

沒想到熊蘭又一次衝進來,聽到熊蘭命令捆人,樸煩的腦袋嗡的一聲就暈了,條件反射地服從執行,向那些他剛剛還滿懷歉疚的人撲過去。制服這些熊把總的敵人時,樸煩還窮兇極惡地掐住他們的喉嚨和臉頰,把他們已經咬到嘴裡的麪餅奪過來。樸煩自己不知道,當時他臉上的兇光可是把周圍的同伴都看得心裡發毛。

現在回想起被自己口中奪食的那些人的絕望目光時,樸煩感到一陣陣心酸,可是當時他卻只有快意,覺得在熊把總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身手。

“咱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樸煩抱着頭,感到非常的迷惑。短短几天的生活比過去二十幾年還要變化多端,樸煩顛覆了自己過去的行爲準則,變化之大讓周圍的人、也讓他自己吃驚不已。不過也就是這麼幾天,樸煩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變成萬縣伙伕中小有名氣的一員。剛纔熊把總稱讚他勇於任事,還說萬縣城內數百的伙伕從今天起就都歸他樸煩管了。要是幹得好,等渡過了眼前這關,熊蘭還會讓他帶一隊兵試試看——那不就是軍官了嘛。

“頭!我們來了!”

樸煩正在煩惱的時候,一羣人走進屋來打斷了他的思緒,幾個領頭的傢伙都是樸煩從自己手下剛挑出來的小頭目,領着一羣膀大腰圓的人來向樸煩報道。

“跟我來。”樸煩跳將起來。反正自己的腦子不夠使,許多事情想也想不明白,乾脆不去想了。把憂愁拋於腦後,全身上下又充滿了幹勁:“去城頭,到把總大人那裡聽用去!”

……

鄧名聽到身後響起新一輪響亮的鼓聲,他勒定戰馬回頭望去,不錯,確實是明軍開始出擊了。

注意到這個動靜的不止鄧名這些人,有些本來還緊追不捨的敵兵聽到鼓聲腳步也慢了下來,回頭嚮明軍方向指指點點。但是大多數沒有覺察,繼續向鄧名這裡追來。

“停,我們就在這裡稍等一會兒。”鄧名環顧左右一圈,問趙天霸道:“如果我們堅守在這裡,大概能守多久?”

“韃子短時間裡是攻不上來的,”趙天霸看着那層層疊疊追來的人羣,有些已經開始向他們所在的高處爬來,有些則繞過高處跑過,想要抄到鄧名前面的路上:“不知道周千總他們能不能一時半刻內趕到。”

“好吧,我相信周千總沒問題。”清軍比己方兵力雄厚得多,雖然直到現在一切順利,大部分清軍都被自己引誘了出來,但是鄧名依舊非常擔心清軍會回過頭去救援主將。他引着衛隊一直來到這座山丘的最高處,然後一躍下馬,拔劍在手:“諸位,如果大軍不勝,我們豈能獨存!”

趙天霸記起聽鄧名講過,鄭村壩一戰,燕王朱棣帶着一百多人,吸引官軍主力繞着大圈子跑,那時鄭和是一百多人中的一員。官軍都是南軍精銳,數萬步騎兵拋棄了主將李景隆去追殺朱棣,官軍幾次追近燕王時,領頭的將領都被鄭和所殺。雖然鄧名寥寥數語,但其中的驚心動魄可想而知,也正是這樣朱棣才緊緊牽住了南軍主力,從始至終都沒有人想到回去救援李景隆和大營。此時趙天霸看到有些清軍腳步放慢,似乎猶豫不決,誰敢說不會有更多的敵人效仿?

“殿下所言極是,”趙天霸大聲贊同:“當戰則戰!”

看到韓王世子不再繼續逃竄,而是在山丘頂部下馬後,追擊的清軍頓時歡聲雷動:很顯然韓世子已經被困住,無路可逃,所以不得不在山頂做困獸之鬥。從河邊一路追來,大部分清軍士兵都已經相當疲憊,可看到韓世子終於落入包圍後,他們顧不上休息繼續奮力前進,他們發出的歡呼聲壓倒了從背後傳來的金鼓聲,所有的士兵都再一次目不轉睛地盯住前方。就在他們的眼前,韓世子帶着寥寥無幾的隨從站在山頂,黑壓壓的清軍正在爬上山坡,迅速地形成包圍圈,縮短了與韓世子之間的距離。

“騎戰,當有閃轉騰挪的餘地,否則騎馬還不如步行。”看到密密麻麻的清兵往山腰上爬來,趙天霸對鄧名說道:“殿下在此安坐,看卑職破敵。”

說完趙天霸就帶着十名騎兵上馬,向着距離山頂最近的一股敵軍發起衝擊,十名騎兵雖然不多,但人人奮勇。彎腰爬山的清軍已經是氣喘吁吁,靠着一股子領賞的念頭在勉強撐着,看到十一名騎兵吶喊着從高處衝下時,不少人連舉槍迎戰的力氣都不多了。

趙天霸衝到敵軍陣中,刀砍馬踏,轉眼間就把最前邊的幾個清兵都擱倒在地,他身旁的明軍騎兵也是揮刀砍殺。那些清兵本來以爲勝劵在握,準備輕鬆拿人,不料明軍這麼兇悍,心中的幻想登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清兵士氣一泄,就紛紛調頭退到身後的同伴羣中去。趙天霸也不追趕,見已經把這邊的敵軍逼退足有十步,就馬上調轉馬頭返回山頂,揮手示意剛纔跟他衝陣的人稍稍休息,帶着另外十個人又向另外一邊的敵軍衝去。

如此反覆衝殺幾次,清軍的攻勢登時緩了下來。本來爲了搶功,大家都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現在見到明軍強悍,他們就互相湊在一起,齊聲吆喝着緩緩向山頂逼上來。趙天霸幾次衝陣,使得明軍與清軍之間始終隔着一段距離,能夠讓馬跑起來,氣勢上也壓倒敵人。當清軍不再像之前那樣疏散而是結成緊密隊形後,趙天霸就不再進入敵陣,頂多是衝過去嚇唬一下,讓敵軍自行停步或是往後倒退,以此拖延時間。

又一次退回山頂後,趙天霸站在馬背上向岸邊遙望。那裡譚詣的大旗已經不見了,岸邊沙塵滾滾,朦朧中似乎正有一些人在亡命奔逃,江面的船隻也在移動,有幾艘已經起火。

“周千總應該是得手了,再等一會兒,就會來給殿下解圍了。”趙天霸大聲吩咐旗手和另外四個人:“你們保護好殿下,餘下的和我擋住敵兵。”

現在清軍的陣型很緊密,衝陣已經沒有什麼效果,同時包圍圈也縮小了,明軍只剩下環繞山頂的一圈地盤,就是想衝陣馬匹也沒有足夠的距離加速,更不用提衆人的坐騎也開始疲憊了。

趙天霸改變了策略,讓其他人盡力維持着戰線,自己繞着包圍圈奔跑起來,看到哪裡壓力大就上前幫忙。趙天霸口中大聲呼喝着,把手中的一杆長槍舞得虎虎生風,不停地向眼前的敵兵羣中扎去,把清兵擋在外面不敢前進。

前排的清兵都是一路上跑得最快的,不少人丟掉了盔甲,沒有防護,面對凶神般的趙天霸,不由自主地心裡膽怯,所以只是口中吆喝,但並不拼命進攻——韓世子已經窮途末路圍在圈子裡了,四面八方這麼多清兵,只要有幾個攻上山頂就贏了,省點力氣到時候搶上去抓住韓世子纔是明智之舉;要是自己玩命地往前衝,死在勝利前不用說是虧本,就算沒死,萬一把明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對面的同伴衝上山抓住韓世子又該哪裡說理去?

包圍圈最內側的清兵沒有一擁而上,被他們擋在身後的同伴,包括譚詣的親衛騎兵都急得破口大罵,催促前面的人趕快撲上去,要不然就後退把位置讓出來。

第23節 臨陣第41節 獻計第3節 君臣第2節 VIP第15節 雙贏第31節 戰備第3節 裁軍第8節 戰備(上)第18節 詔書(下)第53節 慘痛(上)第27節 合作(下)第34節 經濟第24節 整訓(下)第29節 功名第40節 印象(上)第45節 合作第69節 忠臣(下)第10節 追逐第23節 波瀾(下)第66節 加入(下)第55章 山崩第11節 兩全(上)第11節 攔截第4節 推薦(上)第17節 政策(下)第5節 潤滑第49節 風氣(上)第5節 隔閡第12節 圍困(下)第31節 呆仗(上)第40節 印象(下)第48節 賀禮第53節 齊射(下)第54節 投機(上)第39節 衝突(下)第46節 證券(上)第26節 觀感第14節 強攻(上)第52節 決心第68節 混亂(下)第49節 昆明第34節 問候(上)第10節 默契第62節 蠢動(下)第40節 困境第12節 調整(上)第34節 問候(下)第50節 挫折第29節 搏鬥(下)第51節 保衛(上)第12節 強渡(下)第31節 呆仗(上)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演變(上)第5節 隔閡第34節 問候(上)第46節 戰備(上)第37節 立碑第57節 觀感(下)第29節 解圍(上)第7節 出口第14節 彈盡(下)第36節 分攤(上)第25節 壓力(下)第12節 圍困(上)第27節 圍攻(中)第24節 內憂(上)第22節 尖兵第1節 誤會(上)第63節 黃雀(下)第13節 攻守第6節 疑惑第56節 待遇(上)第39節 王佐(下)第6節 親征(下)第12節 混亂第4節 一致(上)第10節 負責(下)第54節 投機(上)第42節 艱苦(上)第35節 會面(下)第2節 目標(上)第50節 動向(下)第23節 波瀾(下)第60節 爭奪(下)第55節 混戰第25節 壓力(下)第67節 守法(上)第52節 登陸(下)第30節 變化(下)第6節 事變(下)第17節 衝擊(下)第35節 進軍第30節 賽跑第52節 往事(上)第3節 君臣第69節 忠臣(上)第5節 密信第19節 跋扈(上)
第23節 臨陣第41節 獻計第3節 君臣第2節 VIP第15節 雙贏第31節 戰備第3節 裁軍第8節 戰備(上)第18節 詔書(下)第53節 慘痛(上)第27節 合作(下)第34節 經濟第24節 整訓(下)第29節 功名第40節 印象(上)第45節 合作第69節 忠臣(下)第10節 追逐第23節 波瀾(下)第66節 加入(下)第55章 山崩第11節 兩全(上)第11節 攔截第4節 推薦(上)第17節 政策(下)第5節 潤滑第49節 風氣(上)第5節 隔閡第12節 圍困(下)第31節 呆仗(上)第40節 印象(下)第48節 賀禮第53節 齊射(下)第54節 投機(上)第39節 衝突(下)第46節 證券(上)第26節 觀感第14節 強攻(上)第52節 決心第68節 混亂(下)第49節 昆明第34節 問候(上)第10節 默契第62節 蠢動(下)第40節 困境第12節 調整(上)第34節 問候(下)第50節 挫折第29節 搏鬥(下)第51節 保衛(上)第12節 強渡(下)第31節 呆仗(上)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演變(上)第5節 隔閡第34節 問候(上)第46節 戰備(上)第37節 立碑第57節 觀感(下)第29節 解圍(上)第7節 出口第14節 彈盡(下)第36節 分攤(上)第25節 壓力(下)第12節 圍困(上)第27節 圍攻(中)第24節 內憂(上)第22節 尖兵第1節 誤會(上)第63節 黃雀(下)第13節 攻守第6節 疑惑第56節 待遇(上)第39節 王佐(下)第6節 親征(下)第12節 混亂第4節 一致(上)第10節 負責(下)第54節 投機(上)第42節 艱苦(上)第35節 會面(下)第2節 目標(上)第50節 動向(下)第23節 波瀾(下)第60節 爭奪(下)第55節 混戰第25節 壓力(下)第67節 守法(上)第52節 登陸(下)第30節 變化(下)第6節 事變(下)第17節 衝擊(下)第35節 進軍第30節 賽跑第52節 往事(上)第3節 君臣第69節 忠臣(上)第5節 密信第19節 跋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