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飲血

把好不容易搶到手的好位置讓出來當然是絕對不可能的,前排清兵既不願意死在勝利前夕,也不願意讓眼看到手的大功勞飛走。着急上火的後排清兵紛紛用力向前推着前面的夥伴,眼看韓世子近在咫尺,怎麼可以遲遲不將他拿下?至於那個來回奔馳,把武器在空中舞得虎虎生風的韓王近衛,最好和自己前面的同伴殺個同歸於盡纔好。

後排清軍不斷的推搡,加上前排人對功績的渴望,使得清軍的包圍圈繼續縮小,雖然緩慢但是不停地收緊。不知不覺中趙天霸已經是汗流浹背,一刻不停地用武器去驅趕敵軍讓他體力迅速地消耗着,趁着一個空檔,趙天霸又向遠處眺望一眼,這時岸邊的戰鬥似乎已經告一段落,已經能夠看見打着紅旗的明軍正向這個方向趕來,而他們面前的清軍也開始潰逃。

面對衝上來的大批明軍,譚詣很快就意識到根本無法抵抗,殘留在他身邊的清兵好多人連武器都沒有,更不用說鎧甲。那些平時主要工作是搬運、營造的輔兵見人多勢衆的明軍挺着長槍衝上來後,早就已經腿肚子發軟,等被捅死了幾個人後頓時就有不少人腳底抹油,戰線一瞬間就土崩瓦解。還在譚詣身邊的近衛二話不說就砍斷了將旗,護着譚詣往岸邊的船上跑,其他士兵見狀更是一鬨而散。

由於船隻停靠的位置太近,明軍一下子就衝到了停泊地點,譚詣的護衛攔住了一些水手,搶了條船就拔錨離岸。可是其他人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不少水手慌不擇路沒能立刻逃上船,有些士兵雖然跳上了船,但是手忙腳亂地怎麼也解不開纜繩,或是失手把船槳扔到了水裡,明軍殺到眼前的時候大部分船還沒有離岸,更沒有人組織士兵進行抵抗拖延時間。殺到的明軍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直接就衝上了船,來不及逃走的清軍士兵紛紛跳水逃生。

周開荒和李星漢都擔憂鄧名那邊的局勢,不敢在這些潰散的清兵身上耽擱太多的時間,他們留下一點兵力繼續追擊潰兵,把控制不過來的船隻點燃以免被逃敵利用,主力則馬上回頭去增援鄧名。距離明軍主力最近的清軍此時也已經看到譚詣的將旗消失,船隻正在被焚燒,連萬縣都重新掛起了紅旗,本來還是極爲高昂的士氣一下子跌落到谷底,他們的表現絲毫不比岸邊的同伴強,一見到明軍嚴陣的隊伍逼近就四散而逃。此時只有圍着鄧名那座山頭的清軍依舊還在進攻,他們太關注眼前的功勞,以致還沒有注意到身後和萬縣的變故。

根據看到的情形,趙天霸估計明軍很快就會殺到面前的敵軍身後,這些清兵就會發現他們已經處於絕境,所以只要再堅持一小段時間就可以安全脫險了。想明白這點後,趙天霸感到身上的疲憊一下子散去了,他大喝一聲,又要衝下丘頂去前線助戰,這次趙天霸去的是北面,他覺得因爲視野的關係,一定是這面的敵軍最後知道他們已經遭到失敗、也會是最後停止進攻的一批,所以此處的戰線纔是最危險的。

在趙天霸衝下去前,他看到鄧名也一手握劍、一手持繮,要上前參戰,連忙伸手一攔:“殿下要幹什麼?”

鄧名確實是打着過去助戰的念頭,他讓旗手自己呆在丘頂,就要領着最後四個貼身護衛上前。

剛纔鄧名提議不退,用的理由就是大軍若是戰敗,他們這隊人絕對無法獨存。聽到趙天霸的問題後鄧名沒有多想,隨口答道:“你們若是不在,我又豈能獨存?”

說完鄧名就要縱馬上前。

“殿下不可!”趙天霸一把扯住鄧名的繮繩,雖然清軍步步進逼,但是明軍的動作同樣很快,轉眼間這裡的清軍就會知道自己的處境,到時候哪裡還會有心情繼續圍攻鄧名?而這點時間趙天霸確信能夠爲鄧名爭取出來,根本不需要他冒險。

阻止鄧名的時候,趙天霸看到前方一個衛士被清兵刺落馬下,戰線上出現了一個空隙,他沒有時間再和鄧名廢話,縱馬上前去補漏洞,同時對身後的人大聲喊道:“無論如何都要護住殿下,援兵轉眼便到。”

鄧名帶來的這二十個衛士都是軍中翹楚,不但騎着馬還身披重甲,可長時間的戰鬥讓他們都已經很疲勞了,已經有三人落馬。落馬的重傷明軍在趙天霸趕到前就被蜂擁而上的清軍殺死,敵人也利用這個空隙又成功地突前一步,面對黑壓壓的敵兵趙天霸毫無懼色,把一杆又一杆刺過來的長槍撥開,不但沒有後退一步,反倒壓得衆多敵兵無法上前。

只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趙天霸這樣的本事,在他身側的那個明軍騎兵苦戰多時,現在雙臂只感到沉甸甸的都快要擡不起來了,勉力撥開左右兩杆刺向他兩肋的槍尖後,沒來得替坐騎擋開一矛,已經幾次受創的戰馬一聲悲鳴,轟然倒地。這名騎兵也跟着摔倒在地,一條腿還被壓在馬身下。

雖然就在趙天霸觸手可及的地方,但他此時忙於應付幾個同時攻過來的敵人,竟是無法分神相助,眼看清兵已經逼到那個倒地的明軍身邊,舉槍掄刀向他刺去。這時趙天霸背後傳來一陣風聲,又是兩騎先後趕到,前面的一匹坐騎人立而起,好似要向敵兵的頭上重重踏下,清兵爲了躲避這氣勢十足的一擊也只好放棄攻擊地上的明軍稍微退後躲避。跟在後面的那個則從馬上躍下,單手揮劍在空中砍了一個大圈,另一隻手拉着地上明軍的領子,幫他把腿從死去的馬下抽了出來。

下馬的人就是鄧名,得救的明軍士兵雖然成功從馬屍下脫身,但顯然也已經精疲力竭,鄧名拉他出來把這個士兵推向丘頂,而自己則並沒有跟着一起退回去。

趙天霸心裡焦急,暗罵護衛不曉得輕重,但鄧名和最後四名騎士加入戰團後,明軍的戰線一下子就又穩住了。而且很快明軍就主動後退了一段:剛纔爲了將鄧名保護在安全的地方,趙天霸他們不得不盡力把敵兵隔遠一些,但現在鄧名已經到了一線就沒有必要繼續維持這麼大一個圈。

“殿下,殿下!”

後退的時候,趙天霸焦急地朝鄧名叫了幾聲,援兵轉眼就到,要是在這個最後關頭鄧名受了什麼意外,豈不是前功盡棄?但鄧名對趙天霸的叫喊聲毫無反應,抓住機會又上馬後,還是和其他明軍並肩對抗清兵。

又有一個明軍士兵沒能躲開敵人的攻擊,一支從側面投過來的短劍擲中了他頭盔和鎧甲的結合部,從縫隙間深深地刺入咽喉。隨着戰鬥的持續,清軍的攻擊也變得越來越兇狠,儘管知道韓世子就在邊上,他們也大量地使用飛刀、投矛進行攻擊,顯然已經殺紅了眼。

明軍這邊也是一樣,被擲中的明軍士兵本能地作出一個去捂住傷口的動作,人已經向後倒去,從頸部噴出的血像噴泉一樣地灑向半空,然後化作無數雨珠落下,把鄧名左側的頭盔和臉頰都淋得溼漉漉的。在重慶城下的時候,也曾有血濺到鄧名的臉上,不過那是敵人的血,而現在則是一個戰友,而且這個人在犧牲前一直在爲保護鄧名的安全而拼盡全力作戰。

甚至沒有時間伸手擦去臉上的血,鄧名就是一劍劈下,斬在一個撲上來想抱他腰的敵兵耳邊。又是一股血泉和淒厲的慘叫同時沖天而起,把鄧名的衣甲染得更加鮮豔。和那次用箭射殺了一個人不同,這時鄧名臉上再沒有絲毫的同情之色,他飛快地側頭看了一眼那剛剛倒下的衛士,他還能從左側臉頰感覺到戰士殘留的體溫。把視線重新投向前方,又有幾個敵兵向自己馬前撲過來,鄧名挑了一個最近的又是一劍揮下……

“譚詣——敗了!”

“譚詣——敗了!”

從遠處好像傳來了鑼鼓聲和這樣的呼喊,雖然周圍是一片廝殺吶喊,但這聲音相當的響亮,並沒有被完全遮蓋下去。

此時周開荒和李星漢已經領軍殺到了南坡近前,不過這呼喊聲並不是從他們那個方向發出的,雖然他們也在喊着類似的話,那些開始奔逃的清軍也在發出類似的驚慌呼聲,但是他們呼聲大多雜亂無章,遠遠不如這和着鑼鼓一起發出的聲音那麼整齊有力。

“一,二,一。”

喊號的人話音才落,二十個鼓手就同時用力擂鼓:

咚,咚,咚!

三響過後,

“譚詣——敗了!”二百多個人扯開喉嚨齊聲大叫。

接着又是二十面銅鑼的合奏:

咣,咣,咣。

“一,二,一!”

熊蘭喊號子的時候還做着手勢,若是鄧名在現場,說不定會感慨他頗有點前世音樂指揮的架勢。就算是以熊蘭之能,他也無法把萬縣的士兵拖出來打仗。整個萬縣城中也沒有幾件武器——本來他們就沒有多少,鄧名來了之後更是因爲不放心降軍而盡數搜走,至於士氣就更不用提了。實際上在熊蘭趕回城頭後,就發現留在那裡的幾個同謀的軍官在他走後越想越怕,嘀嘀咕咕地商議了會兒後,他們心中的恐懼再也無法抑制,已經出城奔向北面的山地逃命去了,熊蘭交代的立刻換旗子一事也由於無人監督而沒有完成,有些士兵同樣擔心明軍回城後大肆報復,跟着那些軍官一起逃離了萬縣。

把這些廢物笨蛋大罵一通後,熊蘭只好一邊親自監督換旗幟的工作,一邊盡力鼓舞尚留在身邊的那些同夥的士氣。給萬縣重新換上紅旗後,熊蘭從各隊網羅來的壯漢和大嗓門也基本到齊,他立刻親自帶隊出城——雖然沒有去和譚詣餘部廝殺的勇氣,但是隔着裡許衝他們大喊的膽量還是有的。

爲了引起更多清兵的注意同時也是爲了喊聲整齊,熊蘭把能夠找到的所有鑼鼓統統拿出來伴奏。熊蘭知道自己如果不努力做點什麼,明軍回來就是想饒自己一命都沒有藉口——把譚弘抓起來顯然不是功,因爲那就是他放出來的。而河岸那邊明軍打的很好,熊蘭就算想幫忙也沒有可做的,所以只有設法幫韓世子這邊出點力。

一遍又一遍的喊聲傳到了更多清兵的耳中,心中狐疑的士兵們手中的動作也慢了下來,這時鄧名南面的清軍已經開始混亂,有人回頭看到明軍靠近後發出的驚呼很快就引起了更多身邊同伴的注意。而北坡的清軍此時還看不到那邊的形勢,數百視野受阻的清軍既看不到譚詣的將旗已經消失,也不知道明軍靠近,但這喊聲引起了他們的疑慮,不再瘋狂地一個勁向山頂(這河蟹的)進攻。

很快就有人發現萬縣城上此時又張滿了紅旗,這變故引起了一片譁然,軍官們或許還強自鎮靜,但士兵們交頭接耳,感到似乎這是明軍的什麼計謀。隨着恐慌心理在軍中不斷蔓延,對鄧名他們的攻勢徹底停止下來,清兵和明軍隔開了一段距離,然後四下張望。

四下張望的清軍開始認真地傾聽周圍的動靜,馬上就聽到從南面傳來的更多的喧譁聲。側面的清軍士兵也陸續看見無數敗兵從南面滾滾而來,一看他們驚慌的樣子和人數就知道這絕不是裝出來的或是局部受挫。

“中計了!”不少向北跑的清兵淒厲地喊叫着,軍官也都充滿了這樣的絕望感,在他們看來,連一開始萬縣的易幟都是明軍計謀的一部分。

“敗了。”看到這番場面,鄧名左右兩側的清軍也發生了雪崩,他們再也沒有心情和明軍相持,紛紛扔下武器開始北竄——之前有人扔下了盔甲,現在只要扔武器就夠了。

“敗了!”鄧名和趙天霸眼前的敵人也喪失了所有的鬥志,片刻前還爭先恐後蜂擁而上的敵兵,在倉皇吐出這個絕望的字眼後,當着不遠處敵兵的面轉身離開,一個個奮力向後排擠去。後面的士兵見到這番情景,意識到全軍崩潰即將或者說已經發生,那還有誰肯停在原地?

直到這時,鄧名才騰出手擦了擦臉頰上的血跡,得以回首仔細地看一下剛纔那個就在他身邊倒下的衛士。鄧名看到那個衛士直挺挺地仰躺在地上,嘴角間都是血沫,大睜着雙眼望着天空,保護鄧名的二十個衛士五人戰死,一人重傷。

鄧名跳下馬,一言不發地把犧牲者的雙目合上,然後又一言不發地走回馬邊。翻身上馬後,鄧名重重地踢了一腳馬肚,坐騎立刻如離弦的箭般衝出,趙天霸和其他衛士微微一愣,隨後也先後跟着衝出,緊隨在鄧名的背後,全速向那些正在潰逃的敵軍追去……

面前是滿山遍野逃竄的清兵,周開荒一直帶兵緊跟在他們身後,追殺逃敵的同時也在尋找鄧名的蹤跡,剛纔鄧名的王旗明明就在一座山丘的頂峰,但是在周開荒趕到前一晃就從山丘的另一坡後面消失了。

遍地都是清軍的屍體,今天明軍的損失雖然還不清楚,但是周開荒深信是微乎其微,譚詣身邊的人根本沒能給明軍造成傷亡就垮了;攻擊岸邊的船時大概折損了幾個,估計是幾個、十幾個的樣子;然後就是一路的追亡逐北,沒有指揮、喪失鬥志同時也缺乏體力的清軍士兵被明軍趕鴨子一樣地追。追着清軍不住手地砍,周開荒就沒看到一個敢於回頭反抗的。

不過鄧名在哪裡?如果鄧名有什麼差錯,那損失再小周開荒也不認爲這是可以接受的交換,可他不但沒有見到鄧名,連他身邊的衛士都沒有見到幾個。只找到了五具屍體和一個被馬壓斷腿的衛士,那個衛士說當時他疼得頭暈眼花,好像看到大夥兒都向北面去了,當時韓世子也在北坡。

周開荒又向北趕了一段路,明軍的士兵此時也已經相當疲勞,很多人都脫隊,就是周開荒也追不動了,他看到和自己分頭進軍的李星漢部也停了下來,後者的部下不少就席地而坐,有的人一停下來就倒在地上休息。

李星漢走來周開荒這邊,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殿下呢?”

“沒見到。”周開荒搖搖頭,臉上全是憂色。

就在這時,突然有士兵發出了歡呼聲,周開荒和李星漢同時轉頭望去,看到一行騎兵的影子正從遠處的一條小道上繞出來。

來的正是鄧名和李天霸,還有十四個衛士和掌旗兵,那面旗幟依舊被筆直地擎着。一見到周開荒和李星漢二人,趙天霸就笑道:“今天我可是殺得手軟啊。”

不過周開荒和李星漢二人的注意力並不在他身上,他們都望着鄧名,現在後者身上的氣息和往日完全不同,見到二人後鄧名並沒有說話而是點頭示意。鄧名的衣甲和坐騎已經被徹底染成血色,他的劍收在腰間鞘中看不到,但是能看到隨着馬匹顛簸,不斷有血從鞘口滲溢出來,順着劍鞘淌下,滴答在地上。

“回萬縣。”鄧名輕聲說道。

“遵命!”聲音雖輕,但周開荒和李星漢都感到從這聲輕語裡透出一股威嚴,他們二人同時尊敬地躬身領命。

今日第二更,我記得的。

第24節 洞悉第25節 壓力(下)第21節 根基第25節 矇蔽第51節 晚宴第30節 威壓(下)第45節 鍊金(下)第47節 證據(中)第3節 君臣第11節 事變第6節 事變(上)第8節 信用第58節 斷後(上)第57節 分贓(上)第9節 海權第28節 盟軍(下)第45節 合作第60節 算盤(下)第38節 迎敵第36節 否決第59節 魔鬼(上)第44節 退意第68節 混亂(上)第14節 彈盡(下)第24節 川西第51節 求戰(下)第50節 金磚第6節 親征(下)第35節 會面(上)第24節 整訓(上)第5節 協作(下)第27節 合作(上)第4節 棟樑第60節 戰俘第50節 動向(上)第19節 跋扈(上)第10節 麻將第16節 衝擊(上)第12節 軍旗第53節 齊射(上)第59節 魔鬼(下)第37節 等待(下)第50節 懷疑第6節 密議(下)第47節 情報(上)第4節 生變第1節 精明(下)第5節 潤滑第43節 徵兵第44節 失蹤第51節 詐敗第14節 應對第46節 脫逃(上)第35節 面談第55節 死地第44節 遊騎(下)第44節 失蹤第35節 進軍第30節 賽跑第32節 突圍第69節 忠臣(下)第24節 怒潮(上)第10節 負責(下)第12節 強渡(上)第22節 退讓(上)第13節 試探(上)第3節 說服第28節 城前(下)第11節 攻勢(下)第22節 退讓(上)第20節 廷議第32節 才能(上)第65節 援助(上)第39節 嚮導(下)第39節 哨探第49節 擴張(下)第14節 初捷第60節 約法第59節 撤軍第65節 援助(下)第55節 俘虜(上)第14節 強攻(下)第48節 專利(上)第3節 信號(下)第45節 鍊金(下)第31節 呆仗(上)第49節 風氣(下)第9節 問話(上)第20節 康熙(下)第48節 提案第4節 棟樑第26節 判斷(下)第51節 求戰(下)第9節 穴攻第11節 事變第15節 攻防第49節 訓練第2節 默契第54節 投機(下)
第24節 洞悉第25節 壓力(下)第21節 根基第25節 矇蔽第51節 晚宴第30節 威壓(下)第45節 鍊金(下)第47節 證據(中)第3節 君臣第11節 事變第6節 事變(上)第8節 信用第58節 斷後(上)第57節 分贓(上)第9節 海權第28節 盟軍(下)第45節 合作第60節 算盤(下)第38節 迎敵第36節 否決第59節 魔鬼(上)第44節 退意第68節 混亂(上)第14節 彈盡(下)第24節 川西第51節 求戰(下)第50節 金磚第6節 親征(下)第35節 會面(上)第24節 整訓(上)第5節 協作(下)第27節 合作(上)第4節 棟樑第60節 戰俘第50節 動向(上)第19節 跋扈(上)第10節 麻將第16節 衝擊(上)第12節 軍旗第53節 齊射(上)第59節 魔鬼(下)第37節 等待(下)第50節 懷疑第6節 密議(下)第47節 情報(上)第4節 生變第1節 精明(下)第5節 潤滑第43節 徵兵第44節 失蹤第51節 詐敗第14節 應對第46節 脫逃(上)第35節 面談第55節 死地第44節 遊騎(下)第44節 失蹤第35節 進軍第30節 賽跑第32節 突圍第69節 忠臣(下)第24節 怒潮(上)第10節 負責(下)第12節 強渡(上)第22節 退讓(上)第13節 試探(上)第3節 說服第28節 城前(下)第11節 攻勢(下)第22節 退讓(上)第20節 廷議第32節 才能(上)第65節 援助(上)第39節 嚮導(下)第39節 哨探第49節 擴張(下)第14節 初捷第60節 約法第59節 撤軍第65節 援助(下)第55節 俘虜(上)第14節 強攻(下)第48節 專利(上)第3節 信號(下)第45節 鍊金(下)第31節 呆仗(上)第49節 風氣(下)第9節 問話(上)第20節 康熙(下)第48節 提案第4節 棟樑第26節 判斷(下)第51節 求戰(下)第9節 穴攻第11節 事變第15節 攻防第49節 訓練第2節 默契第54節 投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