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細作

午時時分,南京西南方向的大道上。

一支清軍隊伍正朝着南京的方向急行,他們在官道上拉出長長的行軍縱隊。縱隊的側面是一輛又一輛的大車,車上堆放着盔甲等輜重,其上連遮蓋的布幔都沒有。

大道兩旁幾乎見不到人影,偶爾有百姓經過,發現行軍騰起的煙塵後,立刻慌張地閃到路邊,躲在暗處緊張地注視着這些士兵——最近幾天各地來援助南京的客軍氣焰囂張到極點,城外的百姓大都逃離此地躲避風頭,只有少數的人捨不得遠離家鄉,就提心吊膽地在附近東躲西藏。

急匆匆向南京前進的這支大軍根本沒有理睬這些從暗中投來的目光,既然前哨一直沒有傳來警報,那麼就繼續按照原計劃全速行軍。隱藏着的百姓觀察了半天,也沒有識別出這支軍隊的身分,無論將旗還是軍旗,這支軍隊一概沒有。有一個躲避者是個讀過書的童生,他對官兵的制度有所瞭解,偷偷地瞧了半天,驚訝地發現這支清軍竟然沒有任何可供識別的標誌。

不僅如此,清兵縱隊旁邊的車輛也很不成體統,按說輜重應該與戰鬥部隊分開,戰時這樣混雜行軍非常危險,遇到伏擊時部隊難以展開;而平時則更沒有混雜的必要,還會影響軍容。但這支清軍不但人車混雜,車輛也不是靠馬匹拖拽,竟然使用毛驢、騾子甚至耕牛等老百姓用的大牲口。

南京周圍的官道修得比較好,這些車輛雖然由毛驢、騾子牽拉,走得也相當迅速、平穩。走在車旁的清軍士兵時不時地向經過身旁的車伕喊道:“累了,讓我上去坐會兒。”說完就會抱着兵器跳到車上。不但運輸輜重的車伕不予阻攔,縱隊中也沒有軍官出來干涉這種無視軍紀的行爲。

因此各輛車上總是坐着滿滿的士兵,官道上充斥着車伕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支遷徙的遊牧部落,而不是處於行軍狀態的作戰部隊。

在這支軍隊的前方數裡外,鄧名帶着一百四十多名騎兵正在搜索前進。從揚州綠營繳獲了近一百匹戰馬後,浙軍裡所有會騎馬、曾經騎過馬或是自稱騎過馬的人都被挑選出來,組成了這支明軍的馬隊。

今天上午趙天霸他們才離開不久,就又蜂擁而來,異口同聲地向鄧名提出建議:進攻南京!

根據俘虜的報告,鄭成功撤離崇明島後,南京方面知道已經取得了此戰的最終勝利,滿城文武彈冠相慶。浙軍主力已經逃向安慶,張煌言本人則奔巢湖,剩下的就是追剿潰兵的收尾工作了,從四方衆多府縣召集來的大批府兵、縣勇,也很快就會離開南京,返回各自的駐地。

之前情況危急時,兩江總督能容忍他們在城內製造麻煩,但局勢好轉後城內治安的重要性不斷升高,早在鄭成功從鎮江撤退時,這些緊急召來的部隊就已經被郎廷佐陸續送出了城外。但無論如何,這些人馬都是響應總督號召來南京支援城防的,如果不給他們一些甜頭,那麼萬一將來南京再有事,就很難指望周圍的地方部隊前來增援了。因此郎廷佐對他們騷擾城郊居民聽之任之,昨天還拿出藩庫的銀兩,給城外的部隊辦三天流水席,讓他們吃飽喝足、心滿意足的返鄉。

從被俘的揚州綠營士兵的描述來看,這些移駐城外的各地綠營戒備比大勝關還差,南京方面宣佈已經把明軍逐出長江、大獲全勝後,這些客兵也知道離別在即,就四出偷雞摸狗——他們也聽說管效忠帶領的追擊部隊洗劫了鎮江等地,還搶走了大量女子販賣到外地——南京城外的綠營眼紅之餘,就在四郊亂轉,一心也要拿到些百姓的財產。

“雖然我們擊敗了大勝關的韃子,會讓南京那裡警惕起來,但是隻逃走了十幾個騎兵而已,”趙天霸認爲機會並沒有完全喪失,他向鄧名指出:“大部分韃子不但是步行逃走,而且還不是本地人、對道路和方向都不熟悉,正常情況下,這些驚弓之鳥大部分還會躲藏起來,不敢走大道怕我們追擊。”

“而那些逃走的騎兵,一時片刻也無法讓南京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在搞清楚情況前不會再次宣佈全城戒嚴。從大勝關到南京,就算快馬加鞭,怎麼也要跑上個大半個時辰吧,等城門守衛搞清楚他們的身份,放他們進城,然後逐一詢問,估計還要一個時辰才能搞清情況,等下面的人報告給郎廷佐,他再決定派出人來偵察大勝關的情況,估計就得到晚上了。”周開荒和趙天霸一起審問的俘虜,他對趙天霸的建議進行補充:“就算郎賊在派出偵察兵的同時讓城外的韃子進行戒備——城外可是有兩、三萬人啊,一時片刻絕對無法都通知過來。”

周開荒說話的時候,李星漢在邊上一個勁的點頭,感覺周開荒已經把他想說的話都說完了,最後他只說了一句:“先生,我們有奇襲的優勢。”

“你們建議我們用這四千人去攻打城外的三萬韃子嘛?”鄧名已經聽明白了他們的意思,被郎廷佐趕出城的綠營大概有兩、三萬,雖然他們是最沒秩序的一批——建制比較大的都已經趕去蕪湖——但畢竟人數擺在那裡,他轉頭看了看任堂和一起趕來的浙軍將領:“你們也同意這個計劃嗎?”

跟着鄧名的這羣人現在一個個膽大如虎,對此鄧名並不感到太驚訝,但任堂他們也和趙天霸等人一起趕來,從表情上看似乎也主張出兵,這就有點讓鄧名感到奇怪了,僅僅今天早上贏了一仗,就能給浙軍這麼大的士氣提升嗎?

“是的,提督,我們也贊成趙千戶的計劃。”任堂重重一點頭,剛纔審訊完俘虜,趙天霸剛提出這個主張時,有一些浙軍將領是心存懷疑的,可任堂全力支持,說服了大部分浙軍同意與趙天霸共進退,一起向鄧名請戰:“我們的本意就是在大勝關紮營,然後等待虎帥的援軍,但虎帥到底什麼時候能到不好說,南京那邊越晚發動對我們的進攻,我們就越可能安全脫險。如果我們呆在大勝關不動,就像趙千戶說的,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上,南京就會派人來看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可能很快就會讓周圍的兵力向大勝關集中;而如果我們去南京城下轉一圈,哪怕是敵人已經有戒備,我們無隙可乘也沒關係:因爲看到我們竟然直撲南京,韃子就更摸不清我們的虛實,不敢輕易攻擊我們。”任堂剛纔就是用這番理由說服了其他浙軍頭目,現在說給鄧名聽的時候,脈絡已經梳理得很清楚:“而且我們抵達南京城下,這件事情就會鬧得更大,讓虎帥更早得知消息。最後還有一點,我們也可以藉此隱藏大勝關這裡的情況、拖延時間,我們在南京呆一、兩天再退回大勝關,也就是讓南京對我們的進攻晚上了一、兩天。”

鄧名的目光從滿營的軍官臉上掃過,看到的是一張張堅毅的面孔,他哈哈大笑起來:“諸君都是當世豪傑,能與諸君共事,真是我的大幸啊。”

計議已定,浙軍就立刻出發向南京趕去。

“報告提督!”一個浙軍的騎兵衝到鄧名的馬前,鄧名小心地勒定了馬,周圍的其他人也都警惕地看着這個騎兵——名叫李天元的這個浙兵自稱騎術嫺熟,被招入馬隊,但剛纔他來向鄧名報告時,根本控制不住坐騎,一頭就撞了上來,幸好任堂眼疾手快,一把將他的繮繩拉住。

這次李天元成功地拉住了他的馬,雖然動作還是有點笨拙,但至少沒讓鄧名身邊警惕的衛士出手替他拉馬。

“小人那隊又發現了幾條驢,還有兩頭耕牛。”李天元指着不遠處的一個小村子,向鄧名報告道。這附近的居民都無影無蹤,估計全都避難去了,但有的牲口來不及拉走,也沒有被清兵發現。

“牛車太慢了,不過驢還行。”鄧名說道,相對拉車的牲口,大車倒是發現了不少輛,現在毛驢不夠也只好把牛套上車:“趕車的人找到了嗎?”

“啓稟提督,小人的哥哥就在後面,他可是趕車的一把好手。”李天元報告道,他哥哥也曾自稱會騎馬,但是連馬都爬不上去,被刷下去了後面的步隊。

“真的?”鄧名不太相信他的話。

“千真萬確。”李天元漲紅了臉,不過到不是因爲心虛,而是因爲鄧名的懷疑讓他感覺受到了羞辱:“小人馬可能是騎得不好,但我哥趕車絕對是頂呱呱。”

“好吧。”鄧名點點頭,浙軍裡各種才能的人都有,沿途尋找牲口和車輛時,還有人找到了二胡和快板,坐在車上就開始給同伴獻藝,本來趙天霸要予以阻止,但鄧名搶先阻止了他的阻止——浙軍畢竟還是一支缺乏戰鬥經驗的部隊,這些表演能夠轉移士兵的注意力,當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併發出喝彩聲時,也就不會想到他們正在向十倍於己的敵人開去。

爲大軍偵察的騎兵不斷找到落下的牲口,任堂本來不太同意這樣拿走百姓的東西,尤其是耕牛,但他也知道沒有更好的辦法加快行軍速度並保存士兵的體力;而且鄧名掏出了一些銀兩,讓偵察兵放在他們取走牲口的家中,見狀任堂也就不再繼續嘀咕張尚書的軍紀了。

騎兵最快,車隊其次,被落在後面的士兵每當看見一輛新的空車迎面趕來時,都會發出一陣歡呼。

“上來,兄弟。”

這次一口氣來了三輛驢車,爲首的正是李天元的哥哥,他打了一個漂亮的迴旋,穩穩地停在路中,三個明軍士兵興高采烈躍上驢車。

“駕,駕。”車伕用力地趕車向前,還不忘對身後的同伴吹噓道:“看我超過前面的車隊,第一個趕到南京!”

……

正像衆人分析的那樣,一直到臨近午時,四個揚州綠營的逃兵才被捆着押進了兩江總督府,最早逃回南京的飛毛腿被城門守軍毫不客氣地抓了起來,他們認定這傢伙信口胡柴,目的是混進城內偷雞摸狗。要不是城門軍官說大捷之際不宜殺人,說不定就當場就被守兵斬首了。

第二個揚州兵也沒有比他的同伴好多少,同樣被城門的守兵捆了起來,他們兩個現在的罪名是開小差,守將說今晚他們就住大牢好了,等明天就把他們送回大勝關,交給他們的長官明正典刑。

又過了一會兒,旁邊的大營又送來一個五花大綁的傢伙,押送的士兵說他們在營外抓到一個造謠生事的明軍細作,這廝企圖擾亂軍心、製造混亂,被他們火眼金睛的長官看破,已經承認了自己的罪行,被送來南京請功。

城門的守兵看到這個細作滿臉烏青,衣服上都是鞭痕,兩隻眼睛腫得像是桃子,已經都睜不開了,口中還在不停地喃喃說着:“我是細作,我是細作,別打了。”

但另外一個被綁在柱子上示衆的逃兵卻認出了這個細作,立刻聲嘶力竭地大叫起來,稱這個“明軍細作”是他的一個難友,今天早上衝進同一個馬廄搶馬。守兵心中好奇,就多問了押送的士兵兩句,發現這個“細作”也自稱是大勝關的揚州綠營。

守將覺得事情有古怪,就讓手下把三個人一起押去兩江總督府,總督府的官吏正在審問時,從另外一個城門又押來一個“細作”,說這個傢伙危言聳聽,企圖動搖軍心並混入城中。發現第四個傢伙的說法和前三個差不多後,審問他們的官吏也起了疑心:“難道大勝關真的出事了?”

可大家都覺得這太荒謬了,明軍都退出長江了,難道能長了翅膀又飛回來不成?安慶倒是還有明軍敗兵,可蕪湖也沒報警啊。想了半天,一個小官想起來幾日前在應天府和常州府交界發現的那批明軍,可那支明軍明明也去黃池了啊,前日黃池來送來捷報,說把明軍殺得潰不成軍,斬首數百,正在搜剿殘部中。

兩江總督府的官吏當然不知道,在黃池守株待兔的清軍等了兩天也沒等到明軍,就在周圍設崗胡亂殺了不少行人——黃池的清軍在鄭成功襲擊南京的時候沒有立刻去馳援兩江總督,現在急需功勞來洗脫自己。

既然明軍不可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官吏就傾向於這四個傢伙都是逃兵,不過有個老成持重的人建議派人到其他城門,還有朝南的營地問問,看是不是還有類似的情況。

“若是還有呢?”一個同僚問道。

“那大勝關可能就真出事了,”這個老成的官吏分析道:“肯定不是海逆,但揚州綠營可能把周圍禍害得太慘了,激起民變了。”

“啊,民變,那是不是要派兵彈壓?”問話的那個官吏頓時有些緊張,激起民變放在以前是不得了的事,現在雖然有所不同,大捷之後兩江總督和朝廷不會認真計較,但一通責備估計還是跑不了。

“誰知道到底是不是民變啊?”參與審問的第三個官吏反對道:“就算是,揚州綠營到底是被亂民打垮了,還是已經聚集起來彈壓了亂民,這都完全不清楚啊。”

“嗯,先去各城門和營地問一下,如果還有自稱揚州綠營的逃兵,就派人去大勝關問一下。”

這個提議得到了一致的贊同,三個審訊官吏看看外面的日頭,差不多到午時了,他們都感到肚子有點餓了,決定先去吃飯,吃完飯再派人去城門和各營詢問。

“先不要去向總督大人報告。”這也是三個審問官吏的一致看法,郎廷佐正在歡慶勝利,眼下什麼都還沒有搞清楚,肯定不能去打擾了總督大人的好心情。而且,這件事的真相很可能就是大勝關出了四個逃兵,什麼民變、偷襲都是無中生有的事,要是把這幾個逃兵的滿嘴謊言鄭重其事向總督報告,最後發現什麼事都沒有,那這三個人在總督衙門裡也就算是幹到頭了。

……

南京那宏偉的城牆已經在望,鄧名率領的馬隊終於遇到了清軍的小股部隊。

“你們是哪個營的?”遇到的清軍頭裡牽着幾頭山羊,後面拉着的板車上盛滿了從附近找到的傢什,看了半天他們也沒看到鄧名一行的旗號,就向着這些和他們搶路的人大喊起來。

“我們是揚州綠營。”馬上就有人大聲回話:“我們從大勝關來的。”

“你們回來幹嗎?”這隊清兵爲首者氣鼓鼓地問道,鄧名的馬隊看上去有一、兩百人,他們肆無忌憚地在大道上縱馬疾馳,爲了避免被撞到這些綠營只好把官道給讓出來。

“聽說開流水席了,我們回來吃飯來了。”揚州綠營的馬隊從這些清兵身旁馳過,他們頭也不回地高聲答道,剛纔回答提問時,鄧名等人的手已經摸向了武器,但對面的清兵臉上沒有任何異色,他們又都偷偷地放開。

好不容易等騎兵走完,清兵拖着東西又走上大道,但還沒走多遠,背後又響起了隆隆聲,他們回頭一看,一眼望不到的頭的大車風馳電掣地向他們衝過來。

“我們是揚州綠營的!”

“流水席開了吧?”

“我們也來吃了!”

又一次被趕下大道的清兵站在路邊,這次他們得到的回答與那支馬隊的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這次來的人更多,顯然他們得在路邊等很久了。

“揚州綠營的王八羔子。”清兵一個個心頭火起來,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爲了吃飯趕了二十多里路回來,爲了這頓流水席你們還真下力啊!”

“他姥姥的!”看到車上的士兵還拉着二胡,打着快板,爲首的軍官也怒不可遏:“爲了頓飯至於的嗎?你們揚州兵還能有點出息嗎?”

第26節 生意(上)第6節 魯王第39節 都府第23節 瓷器第19節 防區第57節 夜戰(下)第66節 加入(下)第42節 反擊第51節 夢想(下)第32節 爭奪(下)第17節 調查第46節 脫逃(下)第41節 占卜第52節 往事(下)第30節 大敵(下)第17節 調查第16節 甕中第25節 壓力(上)第59節 魔鬼(上)第60節 算盤(下)第36節 宿命(上)第31節 血戰(下)第40節 擁立第68節 混亂(下)第29節 解圍(下)第56節 推銷(上)第30節 新年第8節 升級(下)第35節 請客(下)第32節 才能(下)第35節 會面(上)第25節 棄軍第30節 成長(上)第6節 疑惑第23節 波瀾(下)第21節 根基第54節 霸氣(下)第58節 同盟(上)第58節 斷後(下)第18節 激戰第56節 推銷(上)第56節 突擊第16節 甕中第45節 隊友(下)第50節 追擊(上)第46節 掃蕩第46節 脫逃(上)第34節 糊塗(上)第24節 宣傳第39節 良機第28節 算計(下)第28節 城前(下)第14節 強攻(下)第42節 送行第3節 說服第53節 烈焰第40節 擁立第25節 駭浪(上)第36節 備戰第44節 遊騎(下)第11節 事變第54節 議和(下)第17節 調查第7節 窮途第13節 勇氣(上)第53節 慘痛(上)第29節 統一(下)第62節 蠢動(上)第19節 跋扈(下)第18節 鏈條第45節 隊友(下)第48節 賀禮第22節 退讓(下)第45節 隊友(下)第60節 算盤(下)第28節 城前(上)第33節 問策(下)第60節 爭奪(下)第4節 生變第8節 震怒(上)第51節 保衛(上)第54節 議和(下)第52節 決心第21節 受降第51節 保衛(上)第50節 動向(下)第46節 接觸第48節 專利(下)第60節 爭奪(上)第23節 波瀾(上)第8節 震怒(上)第25節 投奔(上)第52節 私心第37節 等待(上)第48節 失誤第46節 脫逃(下)第37節 干涉(下)第65節 援助(下)第2節 軟硬(下)
第26節 生意(上)第6節 魯王第39節 都府第23節 瓷器第19節 防區第57節 夜戰(下)第66節 加入(下)第42節 反擊第51節 夢想(下)第32節 爭奪(下)第17節 調查第46節 脫逃(下)第41節 占卜第52節 往事(下)第30節 大敵(下)第17節 調查第16節 甕中第25節 壓力(上)第59節 魔鬼(上)第60節 算盤(下)第36節 宿命(上)第31節 血戰(下)第40節 擁立第68節 混亂(下)第29節 解圍(下)第56節 推銷(上)第30節 新年第8節 升級(下)第35節 請客(下)第32節 才能(下)第35節 會面(上)第25節 棄軍第30節 成長(上)第6節 疑惑第23節 波瀾(下)第21節 根基第54節 霸氣(下)第58節 同盟(上)第58節 斷後(下)第18節 激戰第56節 推銷(上)第56節 突擊第16節 甕中第45節 隊友(下)第50節 追擊(上)第46節 掃蕩第46節 脫逃(上)第34節 糊塗(上)第24節 宣傳第39節 良機第28節 算計(下)第28節 城前(下)第14節 強攻(下)第42節 送行第3節 說服第53節 烈焰第40節 擁立第25節 駭浪(上)第36節 備戰第44節 遊騎(下)第11節 事變第54節 議和(下)第17節 調查第7節 窮途第13節 勇氣(上)第53節 慘痛(上)第29節 統一(下)第62節 蠢動(上)第19節 跋扈(下)第18節 鏈條第45節 隊友(下)第48節 賀禮第22節 退讓(下)第45節 隊友(下)第60節 算盤(下)第28節 城前(上)第33節 問策(下)第60節 爭奪(下)第4節 生變第8節 震怒(上)第51節 保衛(上)第54節 議和(下)第52節 決心第21節 受降第51節 保衛(上)第50節 動向(下)第46節 接觸第48節 專利(下)第60節 爭奪(上)第23節 波瀾(上)第8節 震怒(上)第25節 投奔(上)第52節 私心第37節 等待(上)第48節 失誤第46節 脫逃(下)第37節 干涉(下)第65節 援助(下)第2節 軟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