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算計(上)

鄧名的部隊並沒有在武昌停留得太久,與賀珍見面後,下游立刻就有急報傳來,稱蘇克薩哈和遏必隆已經帶着八旗返回京師。滿清對崇明島不構成威脅後,鄧名就應該履行協議返回四川。東南的督撫們唯恐鄧名在他們的地盤上停留太久,會讓朝廷生出再次派援兵南下的念頭來;而且鄧名留在清廷的境內對督撫來說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以前鄧名是自費出征,但根據高郵湖之戰的協議,這次明軍返回四川前的軍費都由東南幾個督撫共同承擔。

不但清軍盼着鄧名儘快遠離他們的地盤而去,就是鄧名的手下也歸心似箭,定下未婚妻的人恨不得趕緊飛回成都完婚,而那些有家室的人也非常懷念分別了好幾個月的家人。

越是距離四川近,軍心就變得越浮躁,穆譚再次爲鄭成功的南京之戰辯解:“如果提督真打算移鎮南京,那麼就一定要帶上軍屬。”上次鄭成功進攻江南時攜帶大批將士家屬導致慘敗,遭到很多人詬病,在川軍的教學中也是一個反面教材,但鄧名也明白鄭成功確實有爲難的地方。在沒有電話、電報的明朝,和家人遠隔千里確實讓人很不放心,對這個時代的大部分人來說,隔這麼遠的距離和永別也沒有什麼分別了。

因爲郝搖旗和東安郡王正在趕來,所以鄧名並沒有立刻啓程,又等了他們幾天。

鄧名不願意也無法撒謊,不過他也意識到衆將對自己身份的誤會帶來了一些好處,而這次遇上一個正牌宗室,鄧名料想是隱瞞不過去了。鄧名甚至考慮過以等不及爲藉口提前告辭,不過郝搖旗的使者接連不斷地趕來報告行程,鄧名也沒有軍事上的理由不辭而別,所以只好留下來。

見到朱盛蒗後,鄧名並沒有談起自己的身世,朱盛蒗也沒有在衆人面前詢問,只是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利用禮節問題暗示過一次而已,見鄧名沒有接話也就此作罷;不過兩天後朱盛蒗找到一個和鄧名單獨相處的機會,直截了當地說起那些有關鄧名的宗室身份的傳言,並詢問他此事的真僞……“終於結束了。”鄧名站在船尾,望着背後漸漸遠去的漢陽。

昨天他向朱盛蒗挑明,自己根本就不是什麼宗室,依稀記得幾年前和族人逃難來四川,遭遇土匪,腦袋上捱了一下,所以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了,但模模糊糊地還是有個影子,至少可以確定本人姓鄧不姓朱。

對於鄧名的回答,東安郡王似乎沒有太驚奇,只是輕輕點頭嗯了一聲,並沒有進一步追問,也沒有向別人大肆宣揚。

“大概他早就看出來我不是宗室了吧。”鄧名估計朱盛蒗早就心裡有數,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宗室,對一個宗室應該是什麼樣缺乏瞭解;而在朱盛蒗這個貨真價實的宗室眼裡,冒牌貨當然能一眼看穿。不過東安郡王並沒有宣揚此事卻讓鄧名有些奇怪,他本以爲朱盛蒗會很生氣——就算鄧名沒有主動宣傳,但至少也有默認的嫌疑:“可能東安郡王知道現在大軍還在漢陽附近,如果鬧得人心惶惶,說不定會給武昌的清軍以可乘之機。嗯,看來東安郡王還是識大體、顧大局的。”

雖然張長庚表現得很合作,不過鄧名從來不敢低估武昌的實力,說到底對方是清廷的湖廣總督,手下有數萬甲兵,如果把他當成馴順的小狗那肯定要吃大虧。在漢陽附近駐紮時,明軍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備,並有意讓武昌看到己方的戒備,鄧名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打消張長庚生出別樣心思的念頭。

今天川軍繼續沿江上行,而賀珍和郝搖旗也同時離開,武昌、漢陽的清軍老實地呆在城中,以免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

“等東安郡王返回襄陽,就會和郝搖旗、賀珍說起此事了。”今天分手的時候,一貫養尊處優的朱盛蒗還親自跑來和鄧名告別,他親熱的樣子讓鄧名看上去還真像是他的同宗。不過鄧名知道兩個人都心裡有數,也明白這完全是朱盛蒗做做樣子給其他人看罷了。鄧明覺得這樣也好,此事遲早要大白天下,以前任憑自己怎麼分辨別人都不相信,這次有個郡王作證,他們就知道鄧名確實不是宗室了。

以前鄧名也向文安之否認自己是崇禎的兒子,但對方不知道怎麼又聯想到唐王身上去了,還秘密通知了鄭成功。哎,文督師歲數大了,難免有些固執己見,再說文督師也沒有見過幾個宗室,難免產生誤會。

……漢水明軍在返回根據地的路上,沿途的清軍並沒有對他們進行騷擾,張長庚很清楚鄧名絕不會容忍這種行爲。既然他不願也不敢挑起和鄧名的戰爭,那就只能客氣地對待過境的郝搖旗、賀珍聯軍。呆在明軍中的朱盛蒗,也享受到了特殊供應,每日都有新鮮瓜果,還有隨營的戲班子。

十幾年來朱盛蒗東躲西藏,很少有一天好日子,而這次進入湖廣總督的地盤後,各種待遇都是按照郡王的身份來安排的,這讓朱盛蒗感到好像回到了從前的好時光,不,甚至比那時還要好。因爲朱盛蒗的地位並不高,在大明統治下不過是個不起眼的旁系宗親罷了。大明崩潰以後,皇室宗親被闖營、西營和清軍來回來去地抓捕、屠殺,物以稀爲貴,朱盛蒗的地位逐漸顯得尊貴起來,若非如此他說不定連郡王之位都拿不到。

以前雖然受到郝搖旗的保護,但在艱苦的明軍中朱盛蒗自然也享受不到郡王應有的待遇,而且他也很清楚,對方保護自己的唯一原因就是想找個護身符。朱盛蒗的價值和大明的國運息息相關,若是大明國勢興隆,那他自然也會跟着水漲船高,而如果大明不復存在,這個東安郡王也就一文不值。南明三王內訌後,明軍在戰場上一瀉千里,眼看大明又發生了一場全面崩潰,朱盛蒗當時有一種朝不保夕之感,唯恐郝搖旗會把自己交出去,向滿清投降保平安——做不成護身符,那就只剩下給別人當投名狀的作用了。

雖然郝搖旗反覆保證一定會和大明全始全終,保護朱盛蒗到底,但朱盛蒗卻依然提心吊膽,他也能感到郝搖旗的部下有時發生動搖,他們對自己的那種表面上的尊敬都快不復存在了。

“都是祖宗保佑啊。”品嚐完今天地方府縣送來的河鮮後,朱盛蒗心滿意足地回營睡覺。

鄧名掃蕩漢水流域、胡全才兵敗身亡後,郝搖旗的地盤擴大了不少,朱盛蒗的待遇遠勝往昔,他知道這不光是因爲地盤擴大了,同樣有鄧名的原因;高郵湖大捷後,朱盛蒗出入敵境的時候都能享受郡王的待遇了,這當然也不是因爲張長庚那個賊子天良發現,而是朱盛蒗有個張長庚惹不起的同族。

對於鄧名的矢口否認,朱盛蒗早就有心理準備。在幾次會面上,朱盛蒗曾經旁敲側擊幾十次,第一次也是最明顯的那次,鄧名打了個哈哈躲避了過去;後來乾脆就裝聽不懂,一本正經地用荒謬可笑的答案來回避朱盛蒗的試探。

其中最可笑的一件事莫過於鄧名裝作不知道朱盛蒗是楚王系,朱盛蒗名字裡有個“盛”字,這不但說明了他的王系,連輩份都有了;在大明朝,宗室自然不必提,就是普通的讀書人,也都要對皇室的家譜有最基本的瞭解,免得鬧出笑話或是攤上大不敬的罪名。

鄧名顯然有很好的教養,知識也很廣博,可他竟然當着衆人的面裝做對朱盛蒗出身楚王系這件事一無所知。別說,朱盛蒗承認鄧名裝得很像,那一瞬間對方的表情絕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連朱盛蒗在恍惚中都有一種“他確實不知道”的感覺。

鄧名誇張的表演不但讓朱盛蒗目瞪口呆,就連郝搖旗他們也都看不下去了,朱盛蒗席間出去解手的時候,郝搖旗和賀珍都藉故溜出來,對朱盛蒗道:“看來鄧提督是絕對不會承認了。”

而鄧名身邊的人也給了一樣的回答,朱盛蒗找機會和一個名叫任堂的年輕將領談過幾句,對方把手一攤:“提督就是這個樣子,絕不承認。爲了否認,他甚至假裝不知道任何和宗室有關的禮儀。”

聽了這個回答,朱盛蒗纔開始理解爲何鄧名身邊的人能夠在席間顯得泰然自若。鄧名那些缺乏常識的回答,已經接近對他這個提問者的侮辱了。

拜託,你要假裝不是宗室就裝下去吧,不過不要裝得這麼假好不好?宗室該知道的事情你全不知道,讀書人該知道的事你也不知道,就連百姓都該知道的禮儀你還是不知道!你什麼都不知道,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隨後朱盛蒗忍不住了,找了個機會直截了當地問鄧名到底想怎麼樣,而對方明確地表示不會坦白宗室身份。既然如此,朱盛蒗也不會繼續試探下去了——既然對方之前已經那麼賣力地表演過,要是把回答改變了,朱盛蒗纔會感到奇怪。

“明天又會給我送什麼好東西來呢?”進入睡眠以前,東安郡王忍不住又開始幻想明日地方官府的孝敬。對朱盛蒗來說,鄧名必須是宗室,這樣他的未來纔會是一片光明;更甚一步,雖然朱盛蒗暫時還不願意承認,但在他的心目中,大明皇帝的寶座也必須是鄧名這樣的宗室來坐,而不是由棄國逃跑的天子掌握,這樣朱盛蒗才能過上好日子。

第28節 盟軍(下)第16節 龍騎(下)第38節 買賣(下)第44節 條約(上)第6節 親征(上)第56節 待遇(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8節 登陸(上)第37節 重慶第46節 接觸第22節 突破(下)第29節 統一(下)第31節 佯攻(下)第44節 條約(下)第58節 接觸(上)第57節 夜戰(上)第34節 攻勢第4節 棟樑第31節 裁軍(上)第32節 突圍第14節 強攻(下)第66節 加入(下)第27節 得兼第18節 激戰第61節 未來第34節 攻勢第8節 升級(下)第13節 攻守第31節 血戰(下)第17節 調查第32節 爭奪(上)第20節 合夥第47節 證據(中)第43節 靖難(上)第32節 扶持第48節 專利(下)第29節 搏鬥(下)第18節 對手第9節 穴攻第7節 仲裁(下)第32節 血戰(上)第28節 算計(上)第4節 一致(下)第53節 兌換第52節 登陸(上)第26節 佈防第54節 迂迴第21節 風起(上)第44節 中介第53節 慘痛(上)第44節 夾擊(上)第12節 調整(下)第40節 登陸第44節 中介第60節 爭奪(下)第29節 統一(上)第54節 授權第49節 風氣(上)第23節 瓷器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4節 官銜第30節 成長(下)第25節 壓力(下)第4節 一致(下)第7節 演變(上)第26節 反覆第14節 肉票第2節 目標(上)第18節 激戰第33節 試探第51節 保衛(下)第14節 彈盡(上)第20節 萬縣第31節 名將第36節 宿命(下)第25節 投奔(上)第12節 強渡(下)第62節 蠢動(下)第31節 大敵(上)第26節 觀感第9節 送神(上)第21節 根基第28節 盟軍(上)第25節 駭浪(上)第33節 通牒第21節 追兵第45節 合作第17節 政策(下)第26節 生意(下)第34節 糊塗(上)第1節 交換第45節 鍊金(下)第32節 奉節第35節 請客(上)第30節 成長(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0節 變化(上)第41節 失控(上)第22節 突破(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
第28節 盟軍(下)第16節 龍騎(下)第38節 買賣(下)第44節 條約(上)第6節 親征(上)第56節 待遇(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8節 登陸(上)第37節 重慶第46節 接觸第22節 突破(下)第29節 統一(下)第31節 佯攻(下)第44節 條約(下)第58節 接觸(上)第57節 夜戰(上)第34節 攻勢第4節 棟樑第31節 裁軍(上)第32節 突圍第14節 強攻(下)第66節 加入(下)第27節 得兼第18節 激戰第61節 未來第34節 攻勢第8節 升級(下)第13節 攻守第31節 血戰(下)第17節 調查第32節 爭奪(上)第20節 合夥第47節 證據(中)第43節 靖難(上)第32節 扶持第48節 專利(下)第29節 搏鬥(下)第18節 對手第9節 穴攻第7節 仲裁(下)第32節 血戰(上)第28節 算計(上)第4節 一致(下)第53節 兌換第52節 登陸(上)第26節 佈防第54節 迂迴第21節 風起(上)第44節 中介第53節 慘痛(上)第44節 夾擊(上)第12節 調整(下)第40節 登陸第44節 中介第60節 爭奪(下)第29節 統一(上)第54節 授權第49節 風氣(上)第23節 瓷器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4節 官銜第30節 成長(下)第25節 壓力(下)第4節 一致(下)第7節 演變(上)第26節 反覆第14節 肉票第2節 目標(上)第18節 激戰第33節 試探第51節 保衛(下)第14節 彈盡(上)第20節 萬縣第31節 名將第36節 宿命(下)第25節 投奔(上)第12節 強渡(下)第62節 蠢動(下)第31節 大敵(上)第26節 觀感第9節 送神(上)第21節 根基第28節 盟軍(上)第25節 駭浪(上)第33節 通牒第21節 追兵第45節 合作第17節 政策(下)第26節 生意(下)第34節 糊塗(上)第1節 交換第45節 鍊金(下)第32節 奉節第35節 請客(上)第30節 成長(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0節 變化(上)第41節 失控(上)第22節 突破(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