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入寇(下)

除了已經抵達忠縣的部隊外,還有三萬清軍早就渡過嘉陵江,隨着李國英一聲令下他們就開始向東進發。不過和遮遮掩掩的先遣隊不同,這些清軍正大光明地沿着江岸前進,完全不怕被過往的明軍船隻發現。在已經渡江的陸軍向東進發的同時,李國英還突然打開了封鎖嘉陵江的鐵鏈障礙,在重慶後方躲藏了一年之久的嘉陵江水師涌出江口,毫無顧忌地駛入長江。

在清軍鬆開鎖鏈,讓船隻一艘艘駛出江口之前,過路的明軍船隻就發現了清軍的異常。而看到清軍水師一反常態地駛出江口,而且後面似乎還有大量船隻跟進的時候,明軍的船隻也都選擇了保守戰略,分別向上下游避讓開。

主持誓師的李國英會帶着標營和後隊在幾天內渡江東進,開出嘉陵江的清軍船隻中有不少滿載着輜重,它們會在戰艦的保護下直奔忠縣,在那裡卸下糧秣、火藥和輔兵。李國英煞費苦心地籌劃這次進軍,爲了更高效和迅速地向萬縣進軍,必須利用水運,而爲了保護船隻,李國英派出了先遣隊到預設地點搭建水營,讓陸軍給船隻提供掩護。

這些陸軍搭建的水營能夠讓嘉陵江水師休息、躲避,獲得補給和修理的機會,有了陸軍配合,明軍水師如果優勢不大的話,不能給清軍的水師和水運構成太大的威脅。相反,清軍的水師反倒能夠嚴重地威脅那些遠離基地的明軍船隻,如果它們負傷受損,周圍都是清軍陸軍出沒,這些明軍船隻很可能會被李國英直接俘獲。

不過若是陸軍出現得太早,那就會引起萬縣的警惕,一旦發現清軍在忠縣周圍大肆修築水營,那袁宗第肯定會知道嘉陵江水師打算大舉出動,這既會讓萬縣提高警惕,也可能導致袁宗第向鄧名求助。因此李國英仔細設計了一番,先遣隊秘密出發,儘可能保證在先遣隊開始建設水營的時候才讓嘉陵江水師出發。

看到清軍水陸並進後,萬縣和川西水師都感覺來者不善,這些本來就是爲了護航而出動的戰艦實力也不算雄厚,未必啃得動抱團而進的嘉陵江水師。而且嘉陵江水師和甘陝綠營緊密配合,順流而下的水師後面就是三萬沿着江岸東進的綠營,明軍就算打傷了清軍的船隻,它們也很容易獲得幫助和修復。

就這樣,長江航運被暫時一分而二,見到清軍一年來首次的大舉出動後,位於重慶西面的明軍船隊都停止了繼續下行,護航的戰艦擋在前面掩護身後的鹽船,讓返回敘州的貨船向敘州知府衙門報告軍情,申請更多的援軍。被迫停下來的明軍艦隊當機立斷,在綦江周圍建立了一個臨時營地,等待後方的進一步指示。

不過開出嘉陵江的清軍水師並沒有絲毫向上遊發起進攻的模樣,他們一窩蜂地涌向下游。根據李國英的命令,當他們在忠縣卸下貨物後,還要儘快折返幫助清軍陸軍東進。而戰艦應該以忠縣爲基地,設法建立起一道針對萬縣的江面屏障。

確定清軍艦船大舉東進後,重慶下游的明軍水師也不斷後退。重慶周圍沒有明軍的基地,一旦航線被切斷,那上下游的明軍就失去了聯繫,不知道另外一側的水師如何行動。而在這種情況下,穩妥的後退顯然是更好的抉擇。

明軍的水師一直撤退過忠縣,發現清軍正在這裡大舉修築水營,幾天前還是哨所、驛站規模的清軍據點突然出現了數千人馬,水營的營牆以可見的速度被修築起來,甚至還有兩門小銅炮也被拖上了炮位。

順流而下的清軍水師和江岸上的清軍陸軍行軍速度相差極大,前者甚至可能達到後者的十倍。在不斷的後退中,明軍也注意到清軍很多船隻都是滿載,裡面不是裝着大量的珍貴輜重就是整船的士兵。在需要掩護的貨船全速駛回萬縣後,幾艘更強大也更堅固的明軍戰艦就有阻擊一下清軍水師的念頭。但他們一開始還指望清軍水陸兩軍因爲行軍速度差異而自行分離,讓明軍有更好的機會攻擊那些清軍的船隻,但看到忠縣的部署後,明軍發現嘉陵江水師依舊沒有遠離他們陸軍同伴的掩護。

至此明軍戰艦也就放棄了所有的求戰意圖,和貨船一起全速返回下游萬縣——雖然清軍的戰艦比較小,但數目衆多,萬一桅杆被清軍水師打壞就會影響速度,而再大的戰艦若是擱淺就會被圍上來的清軍步兵消滅。

在清軍出兵的十幾個時辰後,第一艘報警的船隻就趕回了萬縣,再過了不久,袁宗第就得知忠縣的清軍都出現了異動。

“來勢洶洶啊,李國英想幹什麼,是想增援忠縣嗎?”這一年來重慶附近的清軍過得很不好,由於水師的劣勢,導致重慶難以補給忠縣這個先頭陣地。爲了減少負擔李國英把忠縣的大部分駐軍都撤回了重慶,只留下最基本的防禦兵力。

而川西水師返回後,忠縣的清軍更是苦不堪言,有了餘力的萬縣水師在忠縣兩邊頻繁登陸偵察,讓重慶到忠縣的補給線變得更加不穩定。而且袁宗第還把從鄧名那裡獲得的戰馬補充給了斥候部隊,得到大大增強的明軍偵察部隊進一步壓制忠縣的守軍,讓清軍出外樵採和狩獵的範圍都嚴重縮小。

曾經有好幾次,袁宗第都在考慮動員部隊去攻擊忠縣,拔掉這個前沿釘子了。只是因爲航運繁忙,而且忠縣也沒有清軍的任何船隻,陸軍也很有限,所以袁宗第纔沒有立刻發起攻擊;再說忠縣的偵察能力也極度萎縮,頂多能起到一個爲重慶預警的作用,在明軍水師、斥候均擁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就連預警範圍也很有限。因此在袁宗第看來,忠縣的易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如果李國英堅持不肯放棄的話,秋收後袁宗第說不定就隨手拿下它。

得知水師正全數返回萬縣後,袁宗第對部下們的決定也感到很滿意。並不是說萬縣的水師不能與嘉陵江水師交戰,而是在袁宗第看來這完全沒有必要。他覺得,一旦鄧名知道李國英膽敢從嘉陵江裡跑出來後,川西水師就會蜂擁而至,到時候清軍水師會被統統憋在他們的臨時水營裡。就算明軍不能把躲進巢穴裡的老鼠們拍死,這些清軍船隻也休想逃回嘉陵江去,等清軍陸軍撤退時,嘉陵江水師的命運無非是燒燬或是被俘獲。

“可是,逆流而上的船隻還要些天才能到達敘州。”重慶的西面沒有明軍的據點和驛站,只能指望船隻返回報信,不過敘州和成都之間有預備馬匹的驛道。袁宗第估計月底前鄧名就能得到消息,然後就會命令川西水師出動,再過不了幾天,遮天蔽日的川西水師就會殺到重慶城下,留給李國英水師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他肯定還得乖乖地自己回去,我等水師撤退時尋找機會追擊一下就好。”

在李國英發起攻勢的兩天後,萬縣對清軍的攻勢規模、意圖依舊一無所知,袁宗第還在等着更多的情報。

而這時李國英已經帶着本部渡過了嘉陵江,向着忠縣進發。

“總督大人,忠縣的銅炮已經部署好了,賊人的水師盡數退到了忠縣以東。”

經過李國英事先的精心策劃,忠縣到重慶的驛站系統在兩天內就宣告恢復,現在下游的重要情報已經可以用驛馬全速送回重慶。

“很好。”李國英點點頭。說起銅炮,川陝總督全是辛酸淚啊。第一批實驗的超級大炮失敗了,第二批超級大炮還是沒有成功。極大地加厚炮壁後,倒是沒炸膛,但口徑比之前的炮其實也沒大多少,重量提升了六、七倍,但射程只是從二、三百米提高到了三、四百米,別說放在重慶城裡封鎖江面,就是放在岸邊都不行。

而且由於炮壁大大加厚了,新式大炮的散熱能力也差得一塌糊塗,幾次射擊後溫度就開始居高不下,開完一炮好幾分鐘後,炮膛內還是熱得不行,絕對無法再次填裝火藥。

射程提高得很有限,但射速可是大大降低了,川陝總督有大炮之前能做的事就是坐在城頭數過往的船隻,大炮造好了以後還是沒有絲毫的變化。現在水營用的銅炮還是之前的舊型號——雖然口徑小點,但是射速快,重量輕。

但這幾門超級大炮也都被李國英裝上了船,儘管給朝廷的奏章只是說去搶糧,李國英也把搶糧定位爲最低目標,但他並不打算放過可能的機會。據李國英所知,知袁宗第很窮,以前的領地大寧算得上是貧瘠,新領地萬縣也從來沒有多少時間去經營。

“萬縣城被文安之徹底破壞過,熊蘭沒有認真修復,高明瞻也就是對付了一下,直到袁宗第來之前,依舊是破破爛爛的樣子。”忠縣最後一次偵察萬縣附近時,發現袁宗第在萬縣周圍有一小片軍屯,都是熊蘭開墾出來的,袁宗第在繼續經營——李國英認爲袁宗第不可能只有這麼一點,肯定會持續接受熊蘭的經營成果,並進一步擴大墾殖,現在規模至少是熊蘭那時的四、五倍以上。只是忠縣後來再也無力滲透到萬縣周圍了,所以無法確認李國英的推斷。

“袁宗第又要軍屯,又要修理船隻、碼頭,不太可能有餘力修復城牆。”李國英印象裡的大窮鬼袁宗第,肯定是無力同時承擔這麼多項工作的,而強大的川西水師可能會給袁宗第虛假的安全感:“如果有機可乘,我就用大炮轟開萬縣城牆的缺損處。嗯,利用鄧名、袁宗第的麻痹大意,拿下萬縣可以稱得上是虎口拔牙了。”

第42節 艱苦(上)第60節 人心(下)第51節 詐敗第32節 爭奪(上)第55節 混戰第46節 接觸第19節 帝國第2節 軟硬(上)第17節 隱姓第29節 解圍(下)第35節 進軍第43節 風向(下)第3節 信號(上)第54節 議和(下)第48節 融洽(下)第16節 家學第44節 靖難(下)第21節 闖關第66節 加入(下)第37節 回返第45節 突破(下)第61節 未來第50節 誤判(下)第44節 退意第34節 動搖第37節 軍火第20節 康熙(下)第18節 對手第54節 議和(上)第22節 退讓(上)第40節 擁立第55節 壓力(上)第46節 證券(下)第7節 出口第39節 王佐(下)第10節 決議(下)第24節 洞悉第50節 債券(下)第69節 忠臣(上)第19節 防區第22節 退讓(上)第40節 印象(上)第24節 川西第33節 通牒第38節 奔波第48節 打賭第23節 代理(下)第21節 根基第26節 兄弟(上)第20節 廷議第54節 議和(上)第54節 投機(下)第40節 泥潭(上)第9節 送神(上)第50節 誤判(下)第35節 表態第50節 懷疑第46節 戰備(上)第22節 退讓(下)第66節 加入(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3節 徵兵第17節 調查第35節 請客(下)第10節 鎖喉(下)第21節 闖關第52節 登陸(下)第46節 計劃第2節 目標(下)第29節 搏鬥(下)第28節 盟軍(上)第49節 昆明第16節 衝擊(上)第14節 初捷第27節 得兼第18節 拒絕第43節 輕取第5節 放棄(下)第54節 議和(上)第50節 動向(下)第49節 昆明第41節 占卜第33節 搜索第22節 反正第45節 南下第48節 潛逃第19節 感慨(下)第24節 內憂(上)第37節 等待(上)第44節 靖難(下)第24節 整訓(下)第43節 風向(上)第25節 駭浪(下)第16節 甕中第35節 表態第15節 相識(下)第35節 會面(下)第30節 大敵(下)第44節 夾擊(下)第23節 援助
第42節 艱苦(上)第60節 人心(下)第51節 詐敗第32節 爭奪(上)第55節 混戰第46節 接觸第19節 帝國第2節 軟硬(上)第17節 隱姓第29節 解圍(下)第35節 進軍第43節 風向(下)第3節 信號(上)第54節 議和(下)第48節 融洽(下)第16節 家學第44節 靖難(下)第21節 闖關第66節 加入(下)第37節 回返第45節 突破(下)第61節 未來第50節 誤判(下)第44節 退意第34節 動搖第37節 軍火第20節 康熙(下)第18節 對手第54節 議和(上)第22節 退讓(上)第40節 擁立第55節 壓力(上)第46節 證券(下)第7節 出口第39節 王佐(下)第10節 決議(下)第24節 洞悉第50節 債券(下)第69節 忠臣(上)第19節 防區第22節 退讓(上)第40節 印象(上)第24節 川西第33節 通牒第38節 奔波第48節 打賭第23節 代理(下)第21節 根基第26節 兄弟(上)第20節 廷議第54節 議和(上)第54節 投機(下)第40節 泥潭(上)第9節 送神(上)第50節 誤判(下)第35節 表態第50節 懷疑第46節 戰備(上)第22節 退讓(下)第66節 加入(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3節 徵兵第17節 調查第35節 請客(下)第10節 鎖喉(下)第21節 闖關第52節 登陸(下)第46節 計劃第2節 目標(下)第29節 搏鬥(下)第28節 盟軍(上)第49節 昆明第16節 衝擊(上)第14節 初捷第27節 得兼第18節 拒絕第43節 輕取第5節 放棄(下)第54節 議和(上)第50節 動向(下)第49節 昆明第41節 占卜第33節 搜索第22節 反正第45節 南下第48節 潛逃第19節 感慨(下)第24節 內憂(上)第37節 等待(上)第44節 靖難(下)第24節 整訓(下)第43節 風向(上)第25節 駭浪(下)第16節 甕中第35節 表態第15節 相識(下)第35節 會面(下)第30節 大敵(下)第44節 夾擊(下)第23節 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