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才能(下)

重慶雖然具有威脅,但鄧名無意立刻去攻打,因爲大批士兵剛剛返回久別的成都,初次進入四川的幾萬男丁也沒有來得及安置。現在成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消化勝利果實,積極開始春耕,以保證今年的收成。現在成都大約有十萬擁有二十畝耕地的人,加上其他人的耕地,今年有望將成都周邊的耕地恢復到三百萬畝的水平。即使不算成都府現在的儲備,這些土地的產出也能夠供應幾十萬人口所需,是成都獲得更多工業人口的基礎。

迅速恢復的農業給農具生產帶來極大的壓力,成都的各家鐵行日夜加班,加上進口的農具,現在也只能讓每個農夫有一、兩件最基本的工具。雖然農夫手裡有糧食,但新年後無處獲得新工具,破舊的農具也難以修理,只能自行簡單修復,這大大加重了他們的生產壓力。更嚴重的是缺乏耕牛,明軍收集了一些牲口,又從江南帶回了大批的牛,但直到目前爲止成都擁有的耕牛依然不到五千頭,若是每個農夫只有兩畝地,那這個數字是足夠了,但現在成都農夫擁有的土地數量很大,即使各亭積極組織耕牛隊,依然遠遠無法滿足需要。沒有足夠的牛馬,就需要靠人力來承擔大部分的春耕工作。在成都的牛馬行步入正軌前,鄧名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不過隨着大片土地被開墾出來,再加上成都執行的輕稅政策,居民不但能夠吃飽,而且還有餘力蓄養牲口。最近已經有人向知府衙門申請養殖豬羊,讓鄧名高興的是,這些養殖戶都很有雄心壯志,他們不是以戶爲單位的單養——由於人均擁有土地的數目高,大部分家庭也沒有多少餘力自己養豬了——這些養殖戶都想收購糧草、僱傭人手,大量地畜牧牲口,然後出售。

蒙古人纔來了幾天,有幾個正籌備開展養殖商行的人就找上了他們,想僱傭蒙古人去幫他們養羊。但蒙古人大都拒絕了,他們寧可去馬行養馬或是教人騎馬,也不想去當羊倌——如同漢人心目中的軍戶一樣,蒙古人覺得羊倌都是貧窮而且沒有前途的工作,他們不想繞了一大圈又返回他們在草原上的原始職業。

“就算滿清真的抽調山西綠營,多半也得幾個月後才能到來。”糧食產量節節提高能夠支持更多的成都人口從事其他行業,因此鄧名雖然手中的糧食充足,仍然很重視春耕,他計劃在收穫後再次徵集部隊,然後發起對重慶的預防性進攻:“農閒時我們可以徵召農民入伍,那時候發動攻擊不會嚴重影響工業和礦業生產。”

雖然水師不敢輕易進入嘉陵江,但是可以把陸軍運輸到重慶附近並保證後勤運輸,鄧名打算圍困重慶,看看有沒有機會重創重慶綠營。只要能把李國英逼進重慶堅守,明軍就可以好好地偵探一番嘉陵江的水文地理。而且陸軍從重慶西邊繞過去控制嘉陵江江岸後,清軍也就無法組織水陸兩軍對嘉陵江的聯合防守;當岸上是己方的陸軍後,川西水師就算在嘉陵江裡觸礁也不用太擔心,可以採用更大膽的進攻戰術,創造殲滅滿清嘉陵江水師的機會。

在收穫前,成都會進行戰前準備,制定作戰計劃並進行鍼對性訓練,而鄧名打算利用這個閒暇去一趟建昌和雲南。

不過在出發之前,鄧名決定先把教育問題落實一下。

現在成都已經有了五十多個亭編制,每個亭都有一個亭長和幾個亭士,負責管理治下的四百戶人家——說是戶,其實很多還是單身漢。亭是成都府重要的機構,不但負責糾紛調解,人口統計,耕牛統籌,還承擔着軍訓的任務。現在鄧名又給它加上了教育的責任,從東南幾省招募來的幾百個讀書人和小地主子弟,被分配到各個亭工作,以後每次的軍訓日上午進行軍事訓練,下午就要進行認字教育。

除了這些識字點以外,鄧名還集中建立了一批學校,首批學生就是漕工的孤兒和嫁入四川的新娘。給婦女準備的學校更接近技校,讓這些女人學習紡織、製鞋、制襪等,然後組織她們合作生產。集中生產的效率比較高,相對成本也能比傳統的男耕女織低一些——除了鄧名計劃扶持的商行,現在成都一般人想獲得紡織工具也是問題,這等於給了商行壟斷生產的良機。

“我們好不容易把這些女人帶到成都來,她們必須得幫忙掙錢,不然都府破產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在內部會議上,鄧名對手下們公開宣傳這些女性勞動力應視爲珍貴的資產,那些小腳女人也就算了,但成都的青年大腳女性加起來也有七、八萬了,必須組織起來參加生產:“各亭的識字點我都已經交代過了,教百姓認字的時候就要暗示他們,不讓老婆出來幹活,都府早晚破產,到時候就別想什麼十畝一百元的保護費了,橫徵暴斂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鄧名當然不會真的橫徵暴斂,不過威脅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反正並不是以都府的名義發出這個告示,而是讓那些教書先生當做個人的見解進行宣傳。農民對知識分子的尊敬會讓這個威脅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好過政府赤膊上陣;除了威脅以外,還讓教書先生和百姓們談談聘金的昂貴、生活的不易——讓媳婦出門做點工,補貼點家用有什麼不好?再說真要是大家的老婆都出來幹活兒,布匹、鞋襪的產量多起來,價格也能便宜點,這是看得見的好處啊。

“做一些標語,上面寫上‘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進工廠光榮,不出家門可恥’,這些字在各個識字點要優先教授。”鄧名給劉晉戈部署任務:“類似的標語要多刷,不要可惜白漆,在所有的亭的圍牆上都要刷上,最好給民房也刷上一些,誰願意刷在自己的房子上,亭裡就可以幫忙給他修籬笆。如果實在不願意放老婆出門,那也要鼓勵養豬,也寫上幾個‘要享福,少生孩子多養豬’的標語。就是養些豬仔也好,將來那些養殖商行可以去收購。”

“還有軍隊。”鄧名對劉知府交代清楚後,又給周開荒他們面授機宜:“別忘了提醒退伍的士兵們,他們還欠我們錢吶,讓老婆出來工作就可以減免債務。還有常備軍,士兵們必須把宣傳工作當做戰鬥任務來做,有成績的士兵要記功!”

成都官員都知道軍費開支巨大,不過鄧名如此賣力的鼓動婦女出來工作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散會後秦修採得意地對穆譚說道:“你還說提督是唐王,這怎麼可能?肯定是三太子啊,妥妥的神宗嫡傳,要錢不要臉啊。”

穆譚無言以對,而任堂不服氣地答道:“福王也是神宗嫡傳。”

……

對於孤兒的安排和成年婦女不同,鄧名沒有急功近利地把他們統統訓練成童工,而是開辦了稱爲公立小學的教育機構。教師的工資、校舍的建造還有學生的飲食,統統都是政府負責。現在成都的居民大都是青年,第一批出生的孩子還是呀呀學語的嬰兒,但鄧名宣佈以後成都的孩子都要接受義務教育。

當有人質疑學校不收費的政策時,鄧名就解釋道:“學校教育孩子,是爲了讓他們能夠勝任官吏、工匠、學者的工作,沒有這些人才,都府遲早無法維持下去;孩子學會的本事越大,他們將來就能掙越多的錢,官府也就能抽更多的稅。總之,從教育中獲益最大的是我們的政府,所以我們恨不得每一個人都能接受教育,爲政府貢獻更大的力量,因此我們不但沒有收費的理由,甚至還要提供食物,吸引百姓把孩子送來念書,制定法律強迫百姓讓孩子接受教育。”

除了識字外,小學還會教授算學。讓老師們震驚的是,這些算學課本居然是鄧名親自編寫的,在教師們歌頌提督無所不知的時候,鄧名認真地解釋道:“這都是泰西人的著作,我湊巧有機會見到了,覺得不錯就翻譯了出來。”

作爲算學課本的翻譯者,鄧名用這個名義主持了公立小學的開幕儀式,面對臺下坐得滿滿的男女學生,鄧名問道:“你們爲什麼要學習?”

“因爲你們有才能,”鄧名馬上自行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們中有的人有農業的才能,會培育出高產的作物;有的人有工業的才能,能設計製造出精巧的機器;有的人有文學的才能,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有的人有繪畫的才能,可以描繪壯麗的山河;有的人有觀察的才能,會發現星辰運行的軌跡……如果沒有機會學習,你們的才能就會被埋沒,太陽日復一日的起落,但我們的生活沒有絲毫的改變。只有你們的才能施展出來,才能改變我們的國家,讓我們永遠不受到野蠻人的威脅,讓我們的子孫享受到他們祖先無法想象的生活;因此你們要學習,當你們找到了你們的才能時,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了光輝的未來。”

第35節 面談第63節 黃雀(上)第50節 追擊(中)第34節 糊塗(上)第17節 挖坑第48節 提案第7節 演變(下)第49節 擴張(上)第58節 接觸(下)第1節 誤會(下)第2節 目標(下)第12節 調整(上)第48節 融洽(上)第12節 專家第8節 矛盾第35節 表態第52節 決心第39節 王佐(下)第28節 算計(下)第27節 圍攻(中)第52節 縱火第12節 圍困(下)第52節 往事(下)第43節 挫折第40節 泥潭(上)第3節 上風第55節 死地第36節 分攤(上)第16節 龍騎(下)第18節 恐怖(上)第15節 相識(下)第66節 加入(下)第51節 救援第48節 融洽(上)第19節 忠心(上)第30節 成長(下)第17節 政策(上)第22節 突破(下)第48節 失誤第69節 忠臣(下)第52節 往事(上)第45節 處置第36節 分攤(上)第33節 固執第26節 告狀第59節 安撫第40節 入寇(下)第4節 棟樑第38節 奔波第23節 波瀾(上)第30節 三投第2節 VIP第50節 追擊(中)第48節 失誤第8節 震怒(上)第7節 出口第59節 細作第32節 爭奪(下)第57節 分贓(上)第42節 反擊第50節 動向(下)第62節 蠢動(下)第39節 王佐(上)第54節 投機(下)第39節 嚮導(上)第50節 追擊(下)第57節 強弱第58節 同盟(上)第14節 亂戰(上)第56節 突擊第28節 城前(下)第8節 紛亂第25節 投奔(下)第24節 內憂(上)第3節 上風第25節 矇蔽第10節 決議(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3節 勇氣(下)第51節 保衛(下)第47節 證據(中)第42節 說客第36節 方向(上)第28節 算計(上)第45節 鍊金(上)第10節 默契第7節 北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5節 表態第36節 方向(上)第17節 隱姓第44節 夾擊(下)第25節 駭浪(下)第69節 忠臣(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2節 反擊第55節 報紙(上)第12節 徵稅第10節 決議(下)第25節 棄軍
第35節 面談第63節 黃雀(上)第50節 追擊(中)第34節 糊塗(上)第17節 挖坑第48節 提案第7節 演變(下)第49節 擴張(上)第58節 接觸(下)第1節 誤會(下)第2節 目標(下)第12節 調整(上)第48節 融洽(上)第12節 專家第8節 矛盾第35節 表態第52節 決心第39節 王佐(下)第28節 算計(下)第27節 圍攻(中)第52節 縱火第12節 圍困(下)第52節 往事(下)第43節 挫折第40節 泥潭(上)第3節 上風第55節 死地第36節 分攤(上)第16節 龍騎(下)第18節 恐怖(上)第15節 相識(下)第66節 加入(下)第51節 救援第48節 融洽(上)第19節 忠心(上)第30節 成長(下)第17節 政策(上)第22節 突破(下)第48節 失誤第69節 忠臣(下)第52節 往事(上)第45節 處置第36節 分攤(上)第33節 固執第26節 告狀第59節 安撫第40節 入寇(下)第4節 棟樑第38節 奔波第23節 波瀾(上)第30節 三投第2節 VIP第50節 追擊(中)第48節 失誤第8節 震怒(上)第7節 出口第59節 細作第32節 爭奪(下)第57節 分贓(上)第42節 反擊第50節 動向(下)第62節 蠢動(下)第39節 王佐(上)第54節 投機(下)第39節 嚮導(上)第50節 追擊(下)第57節 強弱第58節 同盟(上)第14節 亂戰(上)第56節 突擊第28節 城前(下)第8節 紛亂第25節 投奔(下)第24節 內憂(上)第3節 上風第25節 矇蔽第10節 決議(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3節 勇氣(下)第51節 保衛(下)第47節 證據(中)第42節 說客第36節 方向(上)第28節 算計(上)第45節 鍊金(上)第10節 默契第7節 北上第59節 黃雀(上)第35節 表態第36節 方向(上)第17節 隱姓第44節 夾擊(下)第25節 駭浪(下)第69節 忠臣(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2節 反擊第55節 報紙(上)第12節 徵稅第10節 決議(下)第25節 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