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兵臨城下1

11時,68師師長王紹輝同副參謀長一行5人攜帶。西嶼島和白沙島及各周邊島嶼的防禦圖,及連級以上的軍官花名冊,乘一艘巡邏艇來到了澎湖本島,我澎湖前線指揮部。

海軍陸戰一師政委接待了王紹輝一行。

雙方相會,在馬公市的會議室內,氣氛十分友好。確定了國民黨68師起義的行動步驟:一,對68師內反對起義者要堅決予以鎮壓。二,通電錶態脫離蔣介石反動集團,站在人民一邊,堅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三,68師在我軍接防後,撤到澎湖本島接受整編。四,68師從現在起遵守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爲了震懾國民黨頑固派,給王紹輝撐腰,兩艘火力支援艦開進了澎湖灣水域。

9月4日凌晨3點,28軍全軍和炮兵7師一部,乘坐返回的20艘登陸艦,分別登上了澎湖本島和白沙島,西嶼島及各周邊島嶼,全面接管國民黨68師的防禦陣地。此時澎湖列島我軍已達60000多人。

國民黨68師與我軍接收部隊友好的交割了防區陣地。營房和各種裝備物資後。逐次分批的撤到澎湖本島。對一些老弱病殘和不適應留在解放軍的人員予以轉業處理。家在大陸的願意回老家的送回老家。不願回老家的送到琉球生產建設兵團。剩下7000餘人被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澎湖警備一師,68師師長王紹輝被任命爲澎湖警備一師師長兼解放軍澎湖前線指揮部副參謀長。

澎湖列島失陷使臺灣上下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9月4日蔣介石一反常態,身着五星級上將戎裝來到了總統府,召集國防部緊急會議。在總統府的會議室內,國防部長俞大維,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參謀總長兼空軍司令周至柔,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聯勤總司令黃鎮球,國防部長政治部主任蔣經國早已等候在這裡。看蔣介石走了進來,大家一紛紛站起來向蔣介石敬禮,問好。蔣介石雙手輕輕的向下壓了壓手,示意大家坐下。

俞大維看人都到齊了宣佈開會,他首先介紹了澎湖失守經過,向與會的國民黨軍界高官們。說明了當前臺灣所面臨的形勢。最後他說:“就如何防止共軍登陸臺灣,請諸位發表高見。”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搶行發言:“現在共軍飛機十分猖獗,而且,炸彈的威力巨大,尤其是那種鋼珠彈。只要是一兩枚就可以把一艘驅逐艦甲板上的人大部分殺死殺傷,爲了防止共軍對臺灣的進攻必須首先遏制中共的空軍。沒有制空權,我們海軍的艦艇只是中共空軍的靶子,有多少也不夠他們炸的。另外爲了防止共軍登陸,應在海面和海灘大密度,多層次的佈雷。”

聯勤總司令黃鎮球插話說:“幾百公里的海岸線,你讓我上哪整那麼多的水雷,地雷呀?”

國防部長俞大維說:“水雷不夠可以保重點嗎。在重點地區。重點海域佈雷。”

“話是那麼說,可是哪兒是重點地區,重點海域?”參謀總長兼空軍司令周至柔說:“這次共軍登陸澎湖就大大的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共軍的行動往往是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考慮,他們不按常理出牌。”

接着各路“大臣”又對共軍主要的渡海方向和地區做了一番分析判斷。

陸軍總司令孫立人提出了兵力不足,尤其是機動兵力不足的問題。他說:“雖然我們在臺灣島上有三十多萬兵力,加上海空軍有四十多萬,雖然臺灣島不大,可是要處設防還是不夠。在無法預測對方攻擊方向,無法知道對方登陸點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裡要有強大的快速反應的機動部隊,隨時投向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提議馬上建立起一支這樣的部隊,我提議把我們部署在金門和大陸沿海兵力撤回臺灣。”

大家一支搖頭說:“那是我們一線防線,如果不戰而退,會造成整個戰線的潰敗。”

孫立人心想:“還一線防線呢。現在恐怕想撤能不能撤的回來都值得懷疑。”不過他實在是不願意和這些沒文化的人爭論下去。

空軍副總司令兼防空司令王叔銘提出了地面的防空炮火不足,無法有效的保衛重點目標,要求儘快的進口防空火炮,尤其是大口徑高炮。

參謀總長兼空軍司令周至柔死裡逃生親自感受了中共飛機的能力,根據共軍空軍飛行水平高低不均,提出了關於空軍依靠臺灣本土,和共軍飛機纏繞在一起。以多打少才能確保臺灣領空安全的作戰方案。

這些臺灣的軍事巨頭,問題提了一大堆,高見也發表了不少。理由也充分,只是沒有統一的意見,最後還是相當於沒說。

三個多小時過去了,蔣介石一言未發。他感到問題多多,有些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

他想到孫立人提議是對的,現在澎湖島被共軍佔領,那些部署在大陸沿海的島嶼以失去了應有的防禦作用。當務之急應該把在外面那些孤懸海外的兵力撤回來,加強臺灣本島的防守,否則現在給各島的補給都是問題。

過了子夜,孫立人躺在牀上還是遲遲難以入眠,從澎湖開戰一來,他一直在思想着,自己的出路,諸多想法讓他一時難以抉擇。他索性披上睡衣,來到書房隨手的開了收音機。從收音機中傳出來一個男中音:“王紹輝將軍率所部68師12000餘人,堅決反對蔣介石反動集團的黑暗統治,毅然決然的在澎湖島舉行了起義。爲解放澎湖列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義舉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王紹輝將軍呼籲現在仍在臺灣的國民黨廣大官兵,要認清形勢,不要再爲蔣家王朝賣命了,棄暗投明,反戈一擊,堅決的站在廣大人民一邊,堅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國偉大的共產黨的領導下和中國人民一道,共同把我們國家建設好,這纔是廣大國民黨官兵唯一的光明道路。”

這來自北京的聲音雖然穿越了幾千裡,但依然清晰。他管掉了收音機。他點燃了一顆煙,深深的吸了一口,把頭倚在沙發後背上,閉上眼睛想着自己的前半生,雖然仕途比較順利,但在升遷的過程中,也飽受嫉妒傾軋之苦。與他平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多數是黃埔軍校前五期的“天子門生”,他們雖號稱黃浦軍校畢業,實際什麼黃浦,綠浦的只不過幾個月的短期軍訓,和自己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預科畢業 ,美國普度大學學土木工程學士位畢業,弗吉尼亞軍校學士學歷相比算什麼。而他們這些人對自己確不以爲然,總是有意敵視自己。而自己又偏偏恃才而驕,不願意以這些人爲伍,把人際關係弄得很僵。每當自己提出什麼建議或要求,往往受到周至柔、桂永清、王叔銘這夥吊人的聯合抵制。和這些人矛盾重重,更得不到蔣家父子的信任。自己雖然當過蔣介石的副侍衛長,屢爲黨國立過戰功,但確反對蔣介石的治軍方法,反對蔣經國在軍中建立“政工制度”,更反對特務統治;對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也不以爲然。這些又導致他與蔣氏父子的矛盾加大。而他更清楚自己坐鎮“陸軍總司令部”,對蔣經國在軍方勢力擴張妨礙甚大。加之自己不會國民黨員。不是黃浦系。被排擠出軍界上層是早晚的事。“哎,”他不由的自思自嘆的想着“和這爺倆混能有什麼前途呢?”想到前途自己不由的苦笑了起來,現在兵臨城下還談什麼前途。他想到了剛纔中共的廣播,“棄暗投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廣大的中國人民一道共同把我們國家建設好,這纔是廣大國民黨官兵唯一的光明道路。”他搖了搖頭,自己是中共列出的43名戰犯中,排列第38名中共能放過自己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真能既往不咎嗎?這時他又想到周恩來的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十點方針‘愛國不分先後,統一祖國,人人有責。連頭號戰犯蔣介石都可以到中央任職,我算爲什麼,我爲什麼不能到中央任職;連蔣經國都可以當臺灣特首,我爲什麼就當不得呢。”他從李鴻那裡得知。中共還是挺講信用的。否則也不能把李鴻他們這些人放回來。還能讓他們上臺灣來。只可惜自己太相信蔣介石了,把這些好兄弟給坑了。讓他們應召赴臺 結果莫名被囚 ,身陷牢房。他深感對不起着些人。

遼瀋戰役中在長春被迫繳械的國民黨新七軍高級將領,按照當初雙方簽訂的協議,根據本人志願,新七軍軍長李鴻等40餘人,陸續送回原籍。臨行前,李鴻等人已打定主意重返國民黨軍隊,拿到東北解放軍簽發的回湖南的證件和發給路費,李鴻等人回到家鄉後,馬上託人給自己帶信,仍想追隨自己。是自己親自請示蔣介石,蔣介石當時說的也很好:“可以讓他們來臺,再任軍職。”可是當孫立人的這些老部下和些鐵哥們招到臺灣後。蔣介石確下令將李鴻和夫人馬真一逮捕投入監獄。接着把先後至臺的新七軍將校級軍官陳鳴人,彭克立,曾長雲等17人陸續被捕入獄。自己當即晉謁蔣介石,爲舊部求情,願拿自己的全家性命保李鴻等人,遭到蔣介石無情的拒絕。

現在臺灣是兵臨城下。共軍僅有十幾個小時就拿下了澎湖島。還順便把在高雄和嘉義布袋港準備增援的澎湖的59師和186師兩個師給炸殘。

孫立人知道失去了美國人的支持,臺灣一天都維持不了。中共現在陸海空全都具備,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想何時打就何時打。只要共軍腳一沾地,就是美國人也沒辦法。美國在朝鮮不是也被中共打的一敗塗地。只有蔣介石缺乏自知之明還叫囂什麼“反攻大陸”還不知量力的搞什麼“雷霆行動”真是自尋死路。

他思來想去自己絕不能再栓蔣家的戰車上。要在這個時刻有所作爲。能不能象張學良那樣現把蔣家父子先抓起來,然後和中共談判接受周恩來得和平解決臺灣十條方針。於是自己開始盤算起自己的家底。臺灣沒有自己的部隊,201師到是自己培養起來的,可是現在金門。今天在國防會上自己提出調島外的部隊回來,遭到了那幫人的一致反對,老蔣也沒表態。剩下只有在第四軍官訓練班從新一軍調來的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這點力量要對抗蔣家父子顯然是不夠的,要想抓住蔣家父子,剷除國民黨的重要官員,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聯繫中共。可是怎麼才能聯繫上中共呢?自己從中又能幹點什麼呢?他在心裡反覆的籌劃着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二天,孫立人召見跟隨自己多年的屬下國天亮,孫立人爲了避嫌平時很少召見自己原來的屬下,所以國天亮馬上驅車前來,一進門就問,“總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孫立人指了指對面的沙發,示意讓他坐下,說:“沒事,找你來,只是隨便聊聊。”

國天亮十分不解的看了孫立人一眼,慢慢的坐下。

孫立人很久也沒有開口,這時個很棘手的話題,說出來人家願不願意和自己幹。如果不願意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我今天找你來就是想聽一聽。你對當前形勢的看法。”孫立人還是決定說出來,“現在中共已兵臨城下,僅憑臺灣的力量不可能守住臺灣,臺灣的淪陷時早晚的事。我反覆考慮過,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爲蔣家父子幹下去,其結果必然是死路一條;而另一條就是反蔣起義這纔是我們唯一的生路,這也正是要和你商量的”

第140章 斯大林死了第213章 主和派在行動第74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二第13章 密談 周邊關係1第149章 進軍西藏第181章 全民公決第176章 印軍 印度第4師就這樣的完了第172章 空降西里古裡走廊第155章 神鳥下蛋了第328 “華威63行動”計劃第337章 中美博弈(二)第366章 大亂——大治第29章 敵情.友情第19章 驗收一第256章 圖窮匕見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169章 高原雄鷹第105章 牛刀小試第198章 飛豹突擊隊第295章 太平島——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22章 安東會晤第275章 註定要失敗的游擊戰第196章 紅色通緝令第19章 驗收一第一百二十章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40章 隘口血戰(四)第26章 戰前會第215章 中蘇的抉擇第188章 盛世華章第83章 特種兵學校2第296章 南海,我的地盤我做主第42章 隘口血戰(六)第239章 雪中送炭第328 “華威63行動”計劃第125章 飛兵突襲明陽山第197章 夜色行動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199章 接收烏市機場第154章 不一樣的平叛第264章 溝通管道第273章 中國的貝加爾湖第292章 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第355章 這頓飯吃的有點累第335章 騎虎難下第291章 感受中國第19章 驗收一第334章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白宮會議第357章 大國面子第343章 MZD號出擊(2)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43章 進軍伯力第275章 註定要失敗的游擊戰第234章 打進海蘭泡第212章 跋前疐後第126章 臺北動亂第121章 解放澎湖列島2第132章 中國硅谷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41章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第64章 中國聯大代表團第88章 大國政治二第95章 草山異夢第191章 遠東工委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一十章第3章 回到62年前第85章 百業待舉二第303章 印尼華僑的問題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247章 緊急軍事會議第262章 赫魯曉夫的“止損”第268章 《中蘇停戰協定》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29章 敵情.友情第122章 解放澎湖列島3第169章 高原雄鷹第318章 巨龍騰飛第291章 感受中國第304章 這樣擺平印尼第248章 赫魯曉夫同志的想法第9章 請求歸建第261章 “封疆大吏”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80章 戰友情第101章 "以權謀私"第122章 解放澎湖列島3第145章 中國星第166章 奮起反擊第255章 “ 箭”指何方第24章 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第184章 啊! 藍水海軍第325章 杜漸防萌第302章 山南模式第247章 緊急軍事會議第135章 藍天現代化農業示範區二第305章 中國文物保護委員會
第140章 斯大林死了第213章 主和派在行動第74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二第13章 密談 周邊關係1第149章 進軍西藏第181章 全民公決第176章 印軍 印度第4師就這樣的完了第172章 空降西里古裡走廊第155章 神鳥下蛋了第328 “華威63行動”計劃第337章 中美博弈(二)第366章 大亂——大治第29章 敵情.友情第19章 驗收一第256章 圖窮匕見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169章 高原雄鷹第105章 牛刀小試第198章 飛豹突擊隊第295章 太平島——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22章 安東會晤第275章 註定要失敗的游擊戰第196章 紅色通緝令第19章 驗收一第一百二十章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40章 隘口血戰(四)第26章 戰前會第215章 中蘇的抉擇第188章 盛世華章第83章 特種兵學校2第296章 南海,我的地盤我做主第42章 隘口血戰(六)第239章 雪中送炭第328 “華威63行動”計劃第125章 飛兵突襲明陽山第197章 夜色行動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199章 接收烏市機場第154章 不一樣的平叛第264章 溝通管道第273章 中國的貝加爾湖第292章 西西伯利亞特別行政區第355章 這頓飯吃的有點累第335章 騎虎難下第291章 感受中國第19章 驗收一第334章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白宮會議第357章 大國面子第343章 MZD號出擊(2)第51章 飄落的星條旗(二)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43章 進軍伯力第275章 註定要失敗的游擊戰第234章 打進海蘭泡第212章 跋前疐後第126章 臺北動亂第121章 解放澎湖列島2第132章 中國硅谷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41章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第64章 中國聯大代表團第88章 大國政治二第95章 草山異夢第191章 遠東工委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一十章第3章 回到62年前第85章 百業待舉二第303章 印尼華僑的問題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247章 緊急軍事會議第262章 赫魯曉夫的“止損”第268章 《中蘇停戰協定》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29章 敵情.友情第122章 解放澎湖列島3第169章 高原雄鷹第318章 巨龍騰飛第291章 感受中國第304章 這樣擺平印尼第248章 赫魯曉夫同志的想法第9章 請求歸建第261章 “封疆大吏”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80章 戰友情第101章 "以權謀私"第122章 解放澎湖列島3第145章 中國星第166章 奮起反擊第255章 “ 箭”指何方第24章 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第184章 啊! 藍水海軍第325章 杜漸防萌第302章 山南模式第247章 緊急軍事會議第135章 藍天現代化農業示範區二第305章 中國文物保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