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節 撲朔迷離緝兇徒

不管老百姓如何漠不關心,反正滬寧杭和濟南、北平、廣州等地的報刊上這幾天如火如荼的都是對宋案的猜測,甚至有的連細節都刻畫得惟妙惟肖。好像這些報紙的編輯都是赫克爾.保羅轉世一樣。

早在7月23日革命黨在上海召開的追悼宋遁初大會上,革命黨要人就一口咬死北方某要員是殺人主謀:孫武誣指“軍隊某當局”主使;沈縵雲指控“軍裝殺人”;喬夫的致哀代表馬君武則說什麼:“宋先生之死,實死於官僚派之手”;汪昭明則直斥北方聯省自治政府爲“專制政府”、“假共和”、“強盜政府”、“殺人機關”,公開號召:“吾人須準備對付之方法,對付不了,則推倒之。不勝,則繼之以血戰”;潘仲蔭則大呼:“殺宋先生者非他,吳氏奸雄是也!(大拍掌)吾人繼宋先生未竟之志,第一當不承認吳氏爲北方自治政府的首腦”;

吳宸軒弱弱的說一句“俺是國防部總長,從來就不是北方聯省自治政府的首腦,那個自治政府聯席會議主席是徐菊人徐老啊。您罵錯了,要不改改再罵?”徐菊人一對衛生球眼對這個毫無節操的老大表示自己的崇拜之情。

革命黨們罵的正是起勁,沒有人願意在乎吳宸軒他們的辯解,罵錯了是常有的事情。反正革命黨嘛,罵錯了就罵錯了,認錯的不行。你有本事來南京咬我啊,吳宸軒一向對自己的下限沒有信心,不過待革命黨罵人的火力全開,吳宸軒才發現自己連“踹寡婦門、挖絕戶墳”的壞事都做了不老少,突然覺得自己乾的那些惡行其實也沒什麼嘛,至少和革命黨描繪的那個惡貫滿盈的大魔頭比起來,真實的自己還算得上純潔無邪。說到此處,一起開會的軍政兩邊的大佬們紛紛起立鼓掌表示贊同,同時爲自己的老大繼續突破無恥的下限而表示自己由衷的欽佩之情,然後集體轉身奔向水龍頭那裡去清清腸胃了。

革命黨的浙江代表陸頌橘則說:“我說主犯並無別人,必系想做北方霸主的那一個人”;黃膺白也號召推倒吳宸軒等北方官僚:“非推倒吳氏不可。欲推倒吳氏,微論吾人,老死繼以幼,男死繼以婦。即就今日到會二萬人而論,有何一吳之不可倒?!”……最奇怪的是,留學英國的法學家、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伍廷芳也參加了大會,對同志們這些肆意踐踏法律的言行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看來真是“一入革門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啊。

由此可見,當時革命黨“南派”真正關注的,不是通過法律手段查明真相,而是藉此案倒吳,以一勞永逸地消除他們對吳宸軒等一衆土鱉官僚們竊國的隱憂。因此,刺宋案對他們來說其實不是殺人案,而是有力的政治*鬥爭工具,通過它可以達到倒袁的政治目的。至於蔡鶴卿他們這些曾經的革命同志期望革命黨人“爲人道計,爲大局計,必得使法理與事實,兩得其平”完全是一廂情願。喬夫、胡傳儒等輩關心的不是人道也不是大局,更沒興趣遵循法理,尊重事實。

因此,革命黨內部所謂“法律解決”與“武力

解決”兩派的分歧,不過是手段之爭,那“解決”指的不是將宋案查個水落石出,而是藉此結果老吳同學。宋遁初7月16日逝世,23日應桂馨被捕,24日租界捕房從應家搜出密件,25日喬夫從南京抵達上海,還不可能知道密件內容,但他當晚就與黃克敵等人商討對策,“決議無論如何按正當之手段,訴之於世界之公議,而將吳氏排斥之”,計劃由參議院提出彈劾國防總長吳宸軒案。這就是他們爲何自始至終閉着眼睛嚷嚷,只專注於鬥倒老吳同學,毫無興趣通過法庭調查追出真正的幕後主謀來。

革命黨這麼幹可以理解,但最不能原諒的還是革命黨人的御用史學家們。他們的機關報不必說,就連丁中江和陶菊隱這些海外的史學人士在其史學著作中也都只敢按着革命黨定下的調子跳舞,蓄意把應桂馨的自辯全文中的要緊處略去。不能不慨嘆中國史學研究之難,完全在於革命黨等政治家們的御用史學家們爲後人刻意製造了障礙。

不過在上海的市面上,其實並不是革命黨的“吳氏刺宋”的論調佔據上風,很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這與近期的國會大選有關,作爲大選失敗者的革命黨。雖然喬伕力邀宋赴寧共議國事,但是私下裡革命黨對這個三個月以前的同志非常痛恨,黨內打算清理門戶,天誅叛徒的不在少數。宋遁初遇難時,他的助手之一北一輝(就是後來成爲力主侵略中國的日本法西斯鼻祖,可不是鳳凰座的青銅聖鬥士)也在上海,目睹了屍體入殮過程。因自發組織刺宋案真相調查團,他被日本駐滬領事勒令回國。在日後出版的《支那革命外史》中,他認爲刺宋主謀是陳英士。

刺宋是陳琦美主使的說法在當時就甚囂塵上。原因之一是陳慣用暗殺手段。其中最著名的一例是行刺同屬革命陣營的廣東洪興會副會長陸正雄。兇手正是陳的得力助手常凱。在常凱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看總理(喬夫)致蔡鶴卿先生書,益憤洪興陸正雄之罪不容誅。餘之誅陸,乃出於爲革命、爲本黨之大義,由余一人自任其責,毫無求功、求知之意。然而總理最後信我與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餘與總理始終未提及此事也。”

另一個原因是陳琦美與應夔丞淵源頗深。陳琦美,1878年生,湖州人,於1903年來到上海,在一家絲棧當助理會計。因爲他弟弟陳琦採幫青幫大佬範高頭的手下贏了官司,範主動提出與陳琦美結拜,使陳也一躍進入“大”字輩。大約就在這時候,陳琦美結識了應夔丞。1906年範高頭事發,陳琦美遠赴日本,先在東京警監學校學警察法律,後轉入喬夫創辦的成城學校學軍事。1908年,他回上海設立同盟會秘密機關,將應夔丞吸收入會。應家房屋很多,遇有機密事件陳琦美常去借用。

陳有口齒、主意、手段、行動“四捷”之稱,據說當時上海的戲園、茶館、澡堂、酒樓、妓院,哪個角落都有他的黨羽。光緒三十四年7月底,革命黨中部總會成立,他被推舉爲庶務部長。

在革命

時一些會黨大佬也出面爲革命效力。上海光復後陳琦美當上革命軍駐滬都督,靠的是會黨人士以恐怖手段控制會場,而都督府參謀部諜報科科長正是應夔丞。後來應組織共進會,報紙廣告中列在第一位的發起人就是陳琦美。

宋遁初在離開革命黨前,陳琦美、應夔丞等人爲他設宴,意圖彌合喬夫和宋遁初的矛盾。席間陳向宋問組閣之策,宋答以“大公無黨”。陳默然,應卻罵道:“你簡直是叛黨,我一定要給你一個報應。”說着就要掏手槍,被在場的其他人勸阻。宋說,“死無懼,志不可奪。”於是不歡而散。上海的沈翔雲是陳的重要謀士,也是情調處發展的在陳琦美身邊的臥底,從他那裡情調處已經得知,革命黨內許多人深恨宋,陳、應那些天一直在秘商要對付宋。沈的推斷是宋可能要出事,情調局上海站也曾經上報給總部,不過情調局賀老闆的批覆是“密切監視,切勿驚動”,幾天之後宋果然遇刺。

宋遁初遇刺後,很快有警官去現場勘查,從車站酒吧洋服務員那裡得知,宋在議員接待室休息時,曾有3個人頻頻在室外窺探;在宋走出接待室時,其中兩人退到裡月臺西南角的水果攤旁,另一人站在裡月臺中央,很可能就是兇手。上海警方雖然統屬複雜,但是很多人已經是情調統調兩處的臥底或者是合作者,上海阿拉還是識相的,所以在兩處的督促下,偵破宋案的積極性非常高,讓喬夫等人都咋舌,這幫黑狗皮大爺什麼時候對革命黨(公民黨)的事情如此上心了,不過有的人就該坐不住了。

14日(宋遁初遇刺次日),寶善路六野旅館有人向警局報告,有個房客很可疑。此人叫武士英,身材矮小、面目兇惡,生活窘迫。宋遁初遇刺那天,有個姓馮的帶着三四個人來找他。之後武面露喜色,向隔壁房客借了3角錢車資外出。晚上8點他穿着新衣回來,用1元錢還了3角錢的借款。隔壁房客說:哪用這麼多!武手裡捏着幾十塊錢,得意地說,事成後還有一千。說完就出門去了。當晚他沒回旅館,第二天一早來店結清房錢就搬走了。

同日,有兩人到公共租界巡捕房報案,說刺宋是中華國民共進會會長應夔丞主使。之後,又有兩人(其中一人之前來過)第二次報案,說古董商王阿法也知道此事。23日晚上,又有第三次報案。巡捕房於是先找到王阿法詢問,而後採取了行動。午夜,正在迎春坊喝酒的應夔丞被捕。

至此,此案峰迴路轉,引起了很多後來史學家的猜測。當然陰謀論者更是懷疑這一切是否有人暗中操縱,不過吳宸軒和賀敏寒、餘健等人的回憶錄中對此事都是統一口徑的,只談事後的處理,卻對事發前是否得到情報,還有采取了什麼措施來推動案件的偵破都絕口不提,似乎整個上海的山東商會勢力和情調局、統調局的上海站都是吃乾飯的,瞪着眼睛看戲而已。不過情調局和統調局上海站的兩位負責人後來的檔案中卻記載着當年的工作業績爲優良,這裡面的道道,恐怕不足爲外人道也。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五百六十九節 掃清外圍登奄美第一百六十九節 擲彈狙擊顯神威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三百九十六節 知己知彼談軍改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三十二節 項城順水且推舟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三百二十六節 共和六年風和雨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五百三十三節 兵臨城下莫斯科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八十九節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二百四十九節 浮雲遊子返齊魯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三十一節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十七節 刁鎮招兵管閒事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三百二十節 基地聚首廿四將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第二百六十二節 防長之爭起波瀾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二十二節 商會武裝上戶口第五百四十七節 堡壘計劃的出爐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五百二十三節 英倫爭奪陷僵局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一百九十四節 刺殺迷雲難破解第五百二十五節 萊因哈特的秘密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二百一十七節 華府尋訪老麥克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五百三十三節 兵臨城下莫斯科第五十一節 爲煤鐵兵出兗棗第五百六十四節 橋頭堡行動啓幕第五百三十七節 被遺忘的珍珠港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三百六十五節 衆望所歸吳青天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
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一百一十節 總會來人勘實情第五百六十九節 掃清外圍登奄美第一百六十九節 擲彈狙擊顯神威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三百九十六節 知己知彼談軍改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三百一十七節 以農爲本糧作綱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三十二節 項城順水且推舟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二百八十七節 喬夫發飆要整軍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三百二十六節 共和六年風和雨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三百三十二節 日軍後撤我軍上第五百三十三節 兵臨城下莫斯科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五百七十三節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八十九節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二百九十一節 推遲婚期親掛帥第二百四十九節 浮雲遊子返齊魯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三十一節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十七節 刁鎮招兵管閒事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三百二十節 基地聚首廿四將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三百二十五節 一戰起因君臣論第五百九十二節 戰後掠影聯盟篇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第二百六十二節 防長之爭起波瀾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二十二節 商會武裝上戶口第五百四十七節 堡壘計劃的出爐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節 最大臥底竟是他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五百二十三節 英倫爭奪陷僵局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三百四十六節 拯救大兵柏脫蘭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二百七十五節 寶雞除霸杭柺子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一百九十四節 刺殺迷雲難破解第五百二十五節 萊因哈特的秘密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二百五十四節 武翼出手定中原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二百一十七節 華府尋訪老麥克第一百節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五百三十三節 兵臨城下莫斯科第五十一節 爲煤鐵兵出兗棗第五百六十四節 橋頭堡行動啓幕第五百三十七節 被遺忘的珍珠港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三百六十五節 衆望所歸吳青天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