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

這當然不是東北大漢如何勇武過人,而是靠着國防軍後勤提供的“壯膽丸”----這玩意就是海落英和類固醇的完美結合體,放在奧運賽場上就是人類突破九秒五的希望,放在戰場上就是批量寡婦製造機。

奉軍的壯漢們不知道他們的壯行酒碗裡早就被放上了碾成粉末的雙份“壯膽丸”,團長一番陣前演講,在媽了個靶子的問候中,這些大漢都痛飲下一碗六十五度的燒刀子,每人衣服口袋裡是上峰發的五個大洋的賣命錢,酒氣上涌,藥力上頭,再加上叮噹作響的大洋,這些奉軍的小宇宙徹底的爆發了,扒了軍裝,一個個光膀子纏着子彈帶的大漢,跟蘭博一個吊樣的就端着刺刀就開始撒丫子衝鋒,連教導過他們的日本陸大教官看過了當時拍攝的影片之後都感嘆,武士道精神滿滿的,衝鋒打得悍不畏死,槍法精準,配合默契,勇武大大的有,奉軍這個團完全可以和第六師團的那些牲口媲美。

奉軍1營主攻,1營正面主攻,2營從左翼助攻。戰後奉軍的回憶有講1營的,有講2營的,都只順帶提了一下3營,或說在右翼,或說在正面,但沒有專門講3營,以致於3營的作用戰績至今不知道。或者可能因爲3營只上了一個連,而且歸1營指揮。(其實是因爲壯膽丸的數量不足,沒法保證一個團人人雙份)

從1營打到中午12點就只剩了一二百人、青馬4個營的一個步兵團在上午就撤下去休整的情況看,戰鬥異常殘酷。青馬下一撥來的是青海保安團的幾個獨立大隊,蘭州回人護教營等部隊。青馬士兵也有樣學樣的光着膀子,提着槍、舉着亮閃閃的馬刀、高喊着“天門開了”、冒着國防軍支援的猛烈炮火漫山遍野的衝過來,那場景想來也很恐怖。奉軍除了較優勢的炮火和少量自動火器外,也就是血肉之驅了。當1點鐘奉軍27師一團2營增援上來牢牢控制了第二道防線後,天平開始傾斜。下午3.4點種,在打退了青馬最後一次大規模衝鋒後,奉軍已佔領了沈家嶺南半部,這裡比北半部地勢高,處於有利態勢,青馬已呈敗相。下午5點多種,奉軍步步進逼,把青馬打到了沈家嶺北部最後一道防線,青馬再也沒派來支援部隊。6點多種,奉軍發起全線衝鋒,青馬官兵精神崩潰了,不再理會督戰的團長和教長們的忽悠,潰敗下去了。奉軍佔領沈家嶺,當然代價也是慘重的,不說那三成多的傷亡比例,就算是活下來的奉軍一個個精神萎靡,情緒極度低落,結果戰後自殘自殺的死傷比起戰鬥來只多不少,整個一團返

回西安的時候只剩下一個營的兵力。不瞭解情況的張輔帥差點以爲是國防軍借驢拉磨不心疼。事後經過調查,在奉軍內部的報告中承認這些死傷均來自自殺自殘,可以說是觸目驚心,這也提醒了打算戰後推廣壯膽丸的奉軍,這玩意好用不假,不過副作用也太過霸道,實在不行就打決戰前服上一份,千萬要遵醫囑,話不能亂說藥更不能亂吃、

天亮後,馬步芳陸續收到各個陣地接連被對方攻破的消息,而寧馬不出窩,蘭州右翼臨夏已崩潰。馬步芳想來已經盤算怎樣退出蘭州了。中午一點鐘,他同沈家嶺步三團通話,團長正在前面督戰,教長告訴他,白天尚可支撐,晚上就不行了。根據青馬的副參謀長回憶,馬繼援當時說了句“知道了”,從語氣上就能聽出他已經蔫了。

早年蘭州流傳着一說法:本來雙方都已經到了打不下去的時候了,但都還硬撐着。下午馬步芳來到南山最高的皋蘭山主峰,那裡望去,西邊的沈家嶺“一片火海”(這可是青馬騎兵一團團長的描述)。馬步芳用望遠鏡看着沈家嶺,說了一句“娃們,不行了”。馬氏父子對其部下統稱“娃們”。此語一出,“娃們”頓時軍心大亂,再也沒有心思打了,爭相逃命,一片混亂,所以才一敗塗地。這種說法未得到青馬軍官的證實。事實是,只在“試攻”挫敗國防軍後的22日,馬步芳驅車來到皋蘭山主峰主持戰鬥現場會,那時當然不會說“娃們,不行了”。

下午兩點鐘,馬步芳在黃河北岸廟灘子召集各團團長開會,下達了撤退命令。下午4點開始撤退,後勤先行,騎兵二團、步兵三團5點開始撤退,騎兵一團7點開始撤退,騎兵三團和步兵一團9點開始撤退。會後,馬步芳率領寧海軍前敵指揮部離開了蘭州,奔向永登。

經過一個白天慘烈的激戰後,國防軍主攻的青馬一線陣地全被攻破,青馬決定撤退,國防軍已經穩操勝券。接下來發生的是,雙方都犯了重大錯誤。對青馬來說,錯誤是致命的,導致了全面潰敗。對國防軍來說,錯誤是遺憾的,失去了全殲完勝青馬主力的機會。

青馬的錯誤是,撤退開始不久就陷入了混亂,原來制定的撤退計劃根本沒行得通。撤退中的失誤是沒有規定輕裝簡從,一糧一彈都要帶走,後勤部門如此,士兵個人也如此。於是,各種車輛、大包小件、牲口傷員一齊涌向黃河鐵橋,在狹窄的鐵橋上立即造成擁堵(鐵橋路面僅能勉強允許兩輛舊式汽車交會,現在也是這樣)。

本來,按後來的事實看,國防軍先頭部隊在26日0點纔到達鐵橋,青馬有8個鐘頭組織撤退,若在華林坪等處佈置好阻擊,還能爭取至少兩個鐘頭,組織的好,除了傷亡在陣地上的千餘人外,其餘部隊是可以都出來的。而荒唐的是,沈家嶺失守後,步三團守狗娃山的兩個主力營(狗娃山不

是國防軍主攻目標,戰損不大)和騎兵二團竟然先搶着過了河(按規定,應在下午5點才能撤離沈家嶺,狗娃山),連掩護部隊都沒佈置,這樣一下子變成了各部隊各自逃命的局面。皋蘭山下來的騎兵一團還近一點,東邊的步兵三團在20多裡地外,雖說理論上幾個小時內也能到達,但事實不那麼簡單。指揮機關後勤部門固然可以按規定時間撤出,但前線的部隊只能在天黑後才能撤出。8月的蘭州要在7點時才能黑下來。騎兵一團一部分和各個步兵團大部分沒能在0點前趕到鐵橋。最先撤退的寧海軍的指揮機關在晚8點以後纔到達鐵橋。

國防軍的重大錯誤是在攻克沈家嶺後對青馬的可能動向沒有準確的預測和措施,沒有進行連續的攻擊。事實是,天黑以後,狗娃山山上山下的敵人就已經放棄陣地逃命了,也就是說,如果能及時發現敵人動向,各軍迅猛攻擊,特別是從沈家嶺東側的公路和雷壇河直接攻入西關鐵橋,戰果將大的多,可基本全殲敵人。當時敵人軍心已亂,士氣全無,一下子打垮完全可能。當後來的軍事學家瞭解到國防軍各軍都保留着強大的預備隊而最終基本上沒派上用場時,就更感到遺憾了。

事實是,經過一個白天的血戰,國防軍各軍(除了獨立騎兵11師)都在整頓,準備第二天繼續攻堅血戰,或構築工事防備青馬反襲。也難怪,此時的國防軍從高層到基層都領教了青馬的頑強兇悍,行動的指導思想是謹慎,充分準備,穩紮穩打。如果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再下來就不好理解了。

國防軍步兵第5師是在晚上就得知青馬敗逃的,而且派部隊打進去了,那麼5師上報前指了沒有?前指杜子成知道後怎麼想的?通報各軍沒有?安排各軍立即攻擊沒有?要知道僅讓第5師一支步兵部隊沿黃河從西面插入是很危險的。在解放戰爭,挺近中南地區的衡寶戰役時,四野135師孤軍深入,林總髮現後立即揮師全軍壓上,不然怎麼得了。如果青馬撤退有序,設置掩護陣地,第5師德部隊即使不被包餃子,獨自從一個方向向鐵橋推進也不會起什麼作用。

於是乎,第二天早上,大漢師才“攻”上十里山馬架山全部陣地,從東面進入蘭州,國防軍才“軍旗插上皋蘭山主峰”,從南面進入蘭州。其實,這些陣地哪裡還有青馬的影子。而休整中的奉軍團殘部也這時才從華林坪壓下,投入了配合第5師從城西向城東攻擊的戰鬥。總之,得知青馬敗逃後,除了盛唐師因爲一直和青馬的騎兵存在接觸,國防軍整體上反應遲鈍的可以。

國防軍的戰史總結承認了這一點,“對敵撤逃估計不足,致使敵主力一部逃脫”。國防軍高層還認爲,以後一年裡青海各地叛亂嚴重,原因之一就是蘭州戰役青馬主力一部逃脫,特別是青馬團以上軍官幾乎全部漏網。

(本章完)

第四百零五節 中日曼谷再和談第一百九十五節 孤身說服光復會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四百九十九節 鉗形攻勢閃擊戰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四百一十四節 北嶺殺賊入三韓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一百零四節 狂瀾突襲標準廠第五百七十五節 史詩一般的碰撞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里行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九十一節 江浙齊魯攜手進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二百八十一節 威震敵膽戰青馬第一百六十七節 三攻高地未盡功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四百八十七節 中印勘界馬拉松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一百一十七節 初到京城見川島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封推感言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三百七十七節 伊爾庫茨克之王第一百九十四節 刺殺迷雲難破解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四百八十九節 談判無期備戰忙第二百三十六節 明升暗降升遷令第四十六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七十八節 編練新軍建軍校第二百七十八節 槍與火炮來對話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十一節 鬧事堵門動傢伙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四百三十二節 憂心忡忡英美法第三百一十三節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五百四十二節 耶路撒冷的歸屬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五百九十九節 傳奇時代百姓觀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五百九十七節 戰後掠影民生篇
第四百零五節 中日曼谷再和談第一百九十五節 孤身說服光復會第二百零三節 登陸大阪下馬威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四百九十九節 鉗形攻勢閃擊戰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三百九十九節 總裝備部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三百七十六節 東線戰場鏖戰急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七十二節 鑾駕南巡東昌府第四百一十四節 北嶺殺賊入三韓第一百五十四節 偷襲輜重凌海集第一百零四節 狂瀾突襲標準廠第五百七十五節 史詩一般的碰撞第四百七十三節 悽風冷雨美利堅第四百一十五節 東線攻勢戰吉州第三百七十八節 整軍礪武備國戰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里行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五百五十七節 太平洋上西風緊第四十節 杜子成獨守孤城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九十一節 江浙齊魯攜手進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二百八十一節 威震敵膽戰青馬第一百六十七節 三攻高地未盡功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第一百九十二節 軍校授課親登臺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四百八十七節 中印勘界馬拉松第四百七十九節 軍刀所指皆驚忙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一百一十七節 初到京城見川島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七十六節 軍靴跨過萊茵河封推感言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三百七十七節 伊爾庫茨克之王第一百九十四節 刺殺迷雲難破解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一百八十一節 南北來客東西忙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四百四十七節 大封功臣修國史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四百八十九節 談判無期備戰忙第二百三十六節 明升暗降升遷令第四十六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一百五十五節 誘敵深入金州城第一百七十一節 戰後談和綿裡針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七十八節 編練新軍建軍校第二百七十八節 槍與火炮來對話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十一節 鬧事堵門動傢伙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一百七十三節 穿插殲敵軍威武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四百三十二節 憂心忡忡英美法第三百一十三節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第五百三十九節 折戟沉沙特魯克第五百四十二節 耶路撒冷的歸屬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八十四節 談判桌上露鋒芒第五百九十九節 傳奇時代百姓觀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五百九十七節 戰後掠影民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