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會面

舟車勞頓的跑到法希爾,並且一路上還要和達爾富爾人交戰,結果等到了法希爾卻發現被東非人摘了桃子,約翰遜心裡能好受就奇怪了。

“哼,進城!我倒要看看怎麼回事,到底是阿里第納爾的空城計,還是他投靠了東非人。”

這個時候,約翰遜還沒有想到阿里第納爾和他的部隊被東非拿下這一結果,畢竟他從喀土穆到法希爾光是路上就走了將近兩個星期,東非人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完成戰鬥。

所以在約翰遜看來,大概率是阿里第納爾這個狗賊投靠了東非,這種情況在海外殖民很常見,一些勢力弱的國家或者地區,在遇到一方列強威脅的時候,很有可能尋求其他列強作爲靠山或者調解。

就這樣,約翰遜帶着龍蝦兵和包頭兵還有高帽子兵耀武揚威般的向着法希爾城門方向走去。

本時空英軍換掉龍蝦軍服的時間比較晚,畢竟沒有前世被布爾人羞辱的歷史,英軍的改革也不積極。

至於說南非戰爭,東非可不是前世布爾人可以相提並論的勢力,完全可以拿東非人多勢衆作爲非戰之罪的藉口,更何況南非戰爭中東非的退讓,很容易讓英國產生和前世印度一樣的錯覺。

前世印度挑釁東方某大國被暴打的歷史,和南非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東非也是給了英國政府臺階下的,這反而給英國國內部分人造成了一種錯覺,那就是東非政府軟弱可欺。

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現成案例,就比如上個世紀法國在越南和遠東帝國的衝突,法國就是軍事失利的一方,但是當時的遠東帝國還是選擇了低頭做人。

當然,彼時遠東帝國這也算比較“務實”的做法,畢竟法國也只是暫時在軍事上失利,如果繼續擴大戰爭規模,那後面就不好說了。

但是,南非戰爭完全不一樣,東非當時是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國家,給英國一個臺階下,主要是恩斯特想要獲取安穩的發展環境,並不是東非畏懼戰爭,相反,當時南非戰爭中東非軍方反而聞戰則喜,戰爭結束時還有些意猶未盡。

不過,這一點一些頭腦簡單的英國人很難認識到,這就是大國的傲慢,英國政府高層當然不缺乏頭腦清醒的人,但是他們也不可能宣揚英國在南非戰爭中的失利。

畢竟,英國作爲世界第一殖民大國,靠的就是皇家海軍和龍蝦兵的強悍武力,所以作爲世界霸主,英國絕對不允許自己露怯。

其他列強可不是綿羊,如果英國露怯,或者呈現頹勢,只會撲上去狠狠地撕咬,然後瓜分英國的海外資產。

所以南非戰爭後,東非和英國算是各取所需,一個想要韜光養晦,一個想要掩蓋戰敗的事實,最終雙方都默契的沒有大肆宣揚南非戰爭的細節。

而這也影響到了英國陸軍的發展進程,畢竟南非戰爭都不算戰敗,東非也不是什麼小角色,英國自然懶得動彈。

真要輸給前世布爾人那種小勢力,扯掉英國陸軍的遮羞布,恐怕英國纔會重新重視軍隊建設。

而英國本土陸軍改革之心尚且如此,殖民地軍隊的發展就更滯後了,約翰遜帶領的英國軍人,清一色的上個世紀龍蝦兵打扮。

至於包頭兵則印度的錫克人,帶着黑色圓筒高帽子的則是埃及和蘇丹人,這種風格和奧斯曼帝國相似,畢竟埃及和蘇丹曾經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站住,你們是什麼人!”城門口的東非士兵直接叫住了約翰遜一行人。

約翰遜有些面色難看的說道:“你們應該是東非士兵吧?這裡是大英帝國和埃及共管蘇丹的達爾富爾自治區,你們東非不僅越界了,而且這是對大英帝國的挑釁。”

達爾富爾再怎麼說也是英國名義的附屬勢力,這兩個東非士兵主人翁的態度,自然讓約翰遜極爲不爽。

而且讓他面色難堪的更重要原因則是,東非真的出兵了達爾富爾,眼前這兩個東非士兵可不是阿里第納爾手下那些廢物可以濫竽充數的。

東非的1910式沙漠作戰頭盔,這是東非專門研製的沙漠地區作戰頭盔,東北軍區裝備最多,西北和西南軍區也有少部分部隊裝備。

英國蘇丹駐軍對東非人裝備的這款軍用頭盔還是比較熟悉的,畢竟傑濟拉市的東非邊防部隊就大量裝備這種軍用頭盔,而傑濟拉市和喀土穆距離不遠,雙方邊境軍人經常打交道。

08式作戰服沙漠款,這也是東非沙漠地區部署部隊的常見款式,在1908年裝備東非陸軍。

東非的軍服中透露出一股濃厚廉價的工業風,細節上不能太過挑剔,但是做工也挑不出大的問題,並且在設計上考慮頗多,在價格,舒適度,做工方面達成諸多妥協。

換句話說,它的問題肯定很多,但是絕對已經是當前世界上最優秀的沙漠作戰服了。

這還要得益於東非國土的特點,東非陸地威脅主要分佈在北方,而東非北方氣候,尤其是東北和正北區域以及西南,有衆多沙漠,這樣一來東非自然要重視沙漠地區軍服和裝備的設計。

而在世界列強中,歐洲列強的區域氣候比較優越,比如德國和奧匈帝國,就完全不需要考慮沙漠作戰需求。

英法也只有殖民地可能存在沙漠氣候,但是殖民地畢竟不是本土,穿那麼好乾什麼,能湊活湊活就不錯了。

至於美國,雖然美國西部比較乾旱,但是美國西部也沒有威脅,難道指望墨西哥入侵美國,那恐怕能讓美國人笑掉大牙。

日本和西班牙不需要多說,至於俄國,俄國典型的不把士兵當人看,所以即便俄國士兵在中亞有這種需求,俄國政府也可以選擇視而不見。

所以這就導致了東非反而成爲了世界上最重視沙漠作戰的列強國家,當然,東非同樣是最重視熱帶雨林作戰的列強國家,畢竟東非本土和殖民地都有這種需求。

除了服裝,頭盔以外,東非人的軍靴也是特製的沙漠作戰版,這也反映出如今東非軍隊的財大氣粗。

武器裝備上倒是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守城門的兩個東非士兵也就拿着兩杆毛瑟步槍,這並不能讓約翰遜高看一眼。

看着氣勢洶洶的英國軍官,東非士兵也不露怯,即便他背後帶着一支規模不小的大部隊。

“閣下是哪支部隊的?”東非士兵約基奇問道。

約翰遜說道:“我是英國駐蘇丹軍團的副團長約翰遜,你們估計也沒聽過我的名字,把你們的長官叫過來,我要和他直接對話。”

約翰遜在蘇丹算是英國駐軍的第二人,他上頭自然是蘇丹駐軍的團長,也就是喀土穆總督,不過英國蘇丹駐軍的首長顯然不可能帶隊征伐達爾富爾的叛亂。

畢竟總督肯定要坐鎮喀土穆,同時要提防尼羅河上游,東非在傑濟拉市的邊防軍。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英國人在蘇丹區域最重視,並且視爲潛在敵人的國家只可能是東非,畢竟東非真有實力,並且可能入侵蘇丹。

尤其是當前英國本土已經深陷歐洲戰局的情況下,蘇丹方面的英國殖民政府自然更要警惕來自東非方面的威脅。

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67章 大臣路線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688章 巡邏兵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95章 拜訪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451章 人口(續)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83章 到達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15章 交流電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37章 電氣化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045章 教育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203章 車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474章 討論第809章 事後第68章 阿拉斯加第926章 機耕路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49章 戰敗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832章 押解第18章 遠洋貿易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91章 抵達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95章 耍無賴第871章 “萊茵”市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523章 旱情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51章 在法國第968章 分歧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24章 水井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326章 野望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926章 機耕路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91章 抵達第619章 繳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305章 封賞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355章 安卡村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
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67章 大臣路線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688章 巡邏兵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95章 拜訪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451章 人口(續)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83章 到達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15章 交流電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37章 電氣化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045章 教育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203章 車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474章 討論第809章 事後第68章 阿拉斯加第926章 機耕路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49章 戰敗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832章 押解第18章 遠洋貿易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91章 抵達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95章 耍無賴第871章 “萊茵”市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523章 旱情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51章 在法國第968章 分歧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24章 水井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326章 野望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926章 機耕路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91章 抵達第619章 繳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305章 封賞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355章 安卡村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