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北境開發

第122章 北境開發

1868年2月11日。

奧莫拉特鎮位於肯尼亞境內奧莫河東岸,當前東非殖民地最北端的移民定居地。

在內羅畢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短時間內就輸送了大批移民到此地定居,當前人口共計八百多人。

內羅畢政府組織全部的車輛將這些從蒙巴薩靠岸,一路西行達到內羅畢的移民向奧莫拉特地區轉移。

可憐的內羅畢政府,在東非一盤棋下,什麼也沒撈着,反而不斷支援肯尼亞其他地區,滯緩了當地的發展。

作爲前世肯尼亞首都,和內羅畢有同樣遭遇的城市還有前世坦桑尼亞首都多多馬,兩者不愧是難兄難弟,前世有多耀眼,這時就有多落寞。

當然,多多馬由於開發的時間早,所以情況比內羅畢好的多,至少積累了足夠的人口,而內羅畢建城初期,就分流了一部分人,去北邊建設咖啡種植園,現在,還沒閒下來,又要支持奧莫拉特鎮的發展。

這兩個城市和前世那種地位完全比不了,當然,這是當前東非殖民地的現狀,殖民地越是往中心走,城市發展越慢。

反而是殖民地邊緣的一大堆城市得到了充足發展,而奧莫拉特又是這樣一個邊緣地帶的城市。

奧莫拉特是東非搶佔奧莫河流域釘下的第一個釘子,爲了早點入手爲安,甚至連當地土著都來不及清理。

至於爲什麼選擇奧莫拉特作爲當前最北端的城市,是因爲這裡的地理條件好,土地平整,容易開發。

而再沿着奧莫河北上,就都是山地,高原,開發困難大,受地形限制奧莫河的上游區域可以說是曲折蜿蜒,用千折百轉來形容都不足以描述奧莫河的曲折。

也難怪前世埃塞俄比亞要在上游修築水電站,其水能資源確實豐富。

奧莫拉特南部緊緊挨着奧莫河三角洲,距離圖爾卡納湖大約有三十多公里路程。

奧莫河三角洲生活着靠捕魚爲生的土著部落,所以奧莫拉特繞開了奧莫河三角洲,選擇更北一點的地方建鎮。

這個位置非常不錯,和三角洲地圖相比不容易受水澇災害,而且土地也很肥沃,當地的土著沒有種植經驗。

所以這裡的土地,從來沒有開發過,加上奧莫河的滋養,和數千年的積累,兩岸全是肥沃的土地。

而奧莫拉特鎮的設立和以往東非擴張的套路一樣,就是先將土地圈起來,然後再慢慢將土地原本的主人請出去。

而圈裡的土地就徹底變成東非殖民地自己的土地了,當初恩斯特就是用這招將整個坦桑尼亞內陸高原圈了起來。

以姆萬紮,基戈馬,姆貝亞,卡龍加……等圍繞坦噶尼喀地區(內陸高原統稱)一圈的大城市爲據點,將坦噶尼喀和其他勢力分割開來。

然後用移民將圈裡的土地徹底佔據,慢慢的坦噶尼喀地區就落入了東非殖民地手中。

至於肯尼亞,那是通過戰爭手段掠奪過來的,所以不是這個套路。

而今,奧莫拉特鎮的設立,又一次展示了東非殖民地最拿手的擴張手段。

奧莫拉特鎮從建立起那一刻,就徹底將埃塞俄比亞的諸方勢力(包括阿比西尼亞帝國)和奧莫拉特以南的土地徹底分割開來。

等奧莫拉特下屬的村子據點建立和完成,這些勢力,聯繫和進入肯尼亞北部的道路就被東非殖民地阻斷了。

圖爾卡納湖沿岸廣大的土地(大約五十萬平方公里),就成了東非殖民地的囊中之物,東非殖民地可以從南(內羅畢)北(奧莫拉特)兩個方向慢慢消化中間的地區。

而圖爾卡納作爲鹹水湖,周圍的部落和土著數量並不多,孤立無援後,只能成爲待宰羔羊。

奧莫河流域的降水量在1500mm到2000mm之間,所以處在下游的奧莫拉特根本不缺水源,在這個地區,可以大規模種植水稻用來養活移民。

奧莫拉特鎮以南的圖爾卡納湖,和圖爾卡納湖以東的肯尼亞地區,並不適合大規模糧食種植。

沙漠,草原交織分佈,所以被規劃爲牧場,牧場在東非牧場是經濟價值最低的土地利用方式。

整個東非高原,都是熱帶草原氣候,根本不缺這點草場,而且南部的降水還多,水草也更加豐茂。

加上,東非當前,有大量土地沒有開發,哪怕是人口最密集的上濱海區,也有大量的草原和森林。

所以肯尼亞北部的自然條件,根本就不夠看,也就是爲了移民實邊,纔會在牧場選擇上對肯尼亞北部傾斜。

而放牧也不是那麼好放的,在東非實行的是“武裝”放牧。

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外,幾乎所有區域都遍佈着野獸,哪怕南邊的卡拉哈迪沙漠,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肯尼亞北部條件再差,動物數量也少不了,獅子,豹子,鬣狗等動物那是相當的多。

而作爲東非規劃的大牧場,肯尼亞北部人口註定不會太多,數量上肯定不能和野生動物抗衡。

而野獸肯定會威脅到殖民地畜養動物的安全,這個時代可沒有鐵絲網和電網將兩者隔離開。

就算有,以當前東非的經濟條件也用不起,那什麼東西東非用的起?那就是手裡的槍。

東非殖民地手中的槍支保有量,在十幾萬支左右,幾乎每五人就有一把。

扛着槍去放牧絕對省錢又安全,這玩意東非自己就可以小規模生產。

東非殖民地的打算是,先選擇好牧場,然後組織人員對牧場範圍內的野獸和野生動物物理消滅。

然後有移民組建放牧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自己的區域。

牧民和農民不同,武器是人手一把,用來巡視牧場,防止野獸和野人對牧場的騷擾。

說到野人,牧民還有義務將闖入牧區的野人抓獲,然後由上級部門統一押送到南方去。

這樣,肯尼亞北部被大大小小的牧區覆蓋,土著的生存空間自然就越來越小,而他們若是反抗和闖入牧區,又會被東非殖民地抓捕。

等肯尼亞被牧場和種植園等鋪滿的那一天,也是土著被徹底清理乾淨的時候。

這是東非殖民地對肯尼亞北部開發的粗糙計劃,簡單但有效。

和肯尼亞北部的廣大區域不同,奧莫拉特鎮有他自己獨特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這裡是農業種植區域,而且和埃塞俄比亞接壤,向西北直通蘇丹,戰略和經濟價值都非常高。

同時佔領該地區,也有對未來的考慮,就和前世美國普通人對南美偷渡的移民頭疼一樣。

東非肯定也會面臨這種情況,埃塞俄比亞北部人種還好,有許多是阿拉伯人,或者北非白人,膚色淺。

而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南部分佈在大量純黑色的人種,這對於致力於清理黑人人口的恩斯特來說不得不防。

而以恩斯特前世的經驗來說,黑人的膚色,放在哪裡都十分顯眼(除了黑夜),想要杜絕未來東非殖民地出現黑人,光清理自己境內的黑人是辦不到的。

還要對殖民地附近區域的黑人進行清理,不然,未來這些落後地區的土著肯定會往東非境內跑,而以恩斯特對官僚和資本家們的瞭解,他們什麼時都有可能幹的出來。

就比如當年美國政客給予拉美非法移民合法身份一樣,最後遭殃的還是美國底層人民(美國政府也想讓普通人卷,而且拉美移民聽話,還可以分裂底層團結……反正對上層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對美國本土底層民衆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反正,美國人民吃不吃虧,上層的蛀蟲,永遠不會吃虧,他們只會多賺和少賺,就算美國被他們瞎搞完蛋了,憑藉手裡的資本和武力,他們也可以開闢新的戰場(潤全球)。

(本章完)

第647章 準備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368章 插曲第615章 交流電第499章 建交熱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76章 “老朋友”第49章 疾病防控第327章 南下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726章 深入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58章 方針第609章 提升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469章 鯨灣港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430章 客人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387章 初交手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28章 談論第318章 朱壩鎮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61章 k001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695章 納塔爾第463章 站隊第220章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304章 調停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73章 消化第494章 假情報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24章 奔逃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99章 建交熱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460章 衝突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545章 孤兒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36章 第九旅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31章 居所第658章 方針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40章 工地第243章 70式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87章 初交手第438章 倒計時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356章 鐵路第402章 妥協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360章 安排第505章 提速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526章 文明燈塔
第647章 準備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368章 插曲第615章 交流電第499章 建交熱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76章 “老朋友”第49章 疾病防控第327章 南下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726章 深入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58章 方針第609章 提升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469章 鯨灣港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430章 客人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387章 初交手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28章 談論第318章 朱壩鎮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61章 k001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695章 納塔爾第463章 站隊第220章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304章 調停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73章 消化第494章 假情報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24章 奔逃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99章 建交熱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460章 衝突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545章 孤兒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36章 第九旅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31章 居所第658章 方針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40章 工地第243章 70式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87章 初交手第438章 倒計時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356章 鐵路第402章 妥協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360章 安排第505章 提速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526章 文明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