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車展

新經濟政策下,東非國有企業的地位受到極大衝擊,尤其是地方性國有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所以很多地方性國有企業被迫走上改革之路。

對於經營不善的企業,要麼改革成功,要麼被時代淘汰,而佳廚就是這些企業中的成功者,不僅沒有被擊垮,反而更進一步,迅速成爲行業內有名的企業,並且從新法蘭克福市突圍,成爲一家全國性廚具生產企業。

而目前,佳廚正在謀求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市場版圖,而恰好此時東非世博會的舉辦,給他們提供了這個平臺,可以省去不少功夫。

當然,像佳廚這樣的成功者終究是少數,很多規模不大,且技術積累不足,管理不善的地方性國有企業大多破產重組,或者直接被東非政府變現。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東非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畢竟基本盤穩定,看起來來勢洶洶的新經濟政策反而進一步優化了如今東非國有經濟的健康發展,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一部分國有“資產”也意味着負擔。

相較於私有企業,本次東非世博會的主力軍毫無疑問是東非那些國有企業巨頭們,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產品。

在斯威特宮前的市中心廣場上,東非車企的展區,就給了廣大亞非拉地區和國家的參展人員帶來了極大震撼,各種花裡胡哨的車型,擺滿了廣場。

卡爾斯皇子也在車展區瀏覽,而東非第二汽車廠的銷售部門經理卡爾正在陪在皇子身邊作爲解說。

“聽說美國人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福特汽車公司直接將整套的汽車生產線佈置出來,做了展示,我們的車企爲什麼沒有這麼做?”卡爾斯皇子作爲這次東非世博會的主持者,對於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情報是瞭然於胸的。

東非世博會在這個時間段故意和美國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撞車,反映了兩國在世界市場上的激烈競爭,所以東非世博會可以看做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競爭對手。

卡爾說道:“皇子殿下,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們沒有必要這麼做,福特汽車將自己的生產線拉出來,主要是爲了向投資者展示其產能上的優勢,其是美國第一家採用流水線生產的汽車企業,靠着這種優勢迅速成爲美國最大的汽車企業。”

“但是,我們東非則完全不同,畢竟世界巨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東非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尤其是這次前來參加世博會的參展人員和遊客,他們踏入達累斯薩拉姆市一瞬間,就能感覺到我們東非強大的汽車產能,城市和道路上飛馳的汽車,就是最好的廣告。”

正如卡爾所說,只要踏入東非的土地,那基本就能見識到東非道路上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根本不需要展示生產線,其他國家人也能感受到東非汽車工業的強大。

隨着時代的發展,汽車產量已經不是東非汽車企業的唯一追求,反而更關心差異化和個性化,從而帶來更好的銷路,所以這次東非世博會上很多車型都被東非各大車企拉過來。

卡爾斯點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我們東非的汽車產能確實不需要這麼做,就能體現出來,畢竟任何人到了東非,只要眼不瞎,耳不聾,都能感受到汽車在東非的龐大規模。”

隨着東非汽車數量的增加,汽車造成的一些噪音問題也開始呈現出來,就算蒙着眼,也能在東非城市聽到不絕於耳的各種車輛鳴笛聲和飛馳的聲音,這也是卡爾斯如此說的原因。

在卡爾斯和卡爾說話的時候,車展上的外國人,乃至東非本國不少人都發出各種驚歎聲。

雖然在東非,汽車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物,但是像世博會這樣各種頂級豪車齊聚一堂的的場景,一般人也很難見到。

很多第一鎮,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亦或者東非其他地區的國民也不辭辛苦的前來參與這場盛會。

“爸爸,這輛車汽車太帥了,我們家也買一輛好不好!”一個只有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在一個成年男子的肩膀上指着一輛斑馬汽車說道。

“克萊森,這輛汽車的顏值確實比較出挑,不過價格太昂貴了,把爸爸賣了恐怕都買不起,所以只能以後你自己努力,說不定爸爸還能沾你的光。”男子對着兒子開玩笑的說道。

“啊!爸爸,你那麼重,難道還賣不了一個好價格麼!”克萊森小朋友童言無忌的說道。

男人將克萊森從肩膀上卸下來,換成抱在懷裡,拿他那扎人的鬍子,對着自己兒子的臉蛋就揉了上去。

一邊揉一邊說道:“好啊!你這沒良心的不孝子,還真打算把爸爸賣了?把爸爸賣了以後誰給你買糖果吃,誰把你舉高高……”

克萊森只感覺老父親的胡茬格外扎人,只好求饒道:“爸爸,我錯了,你的鬍子太扎人了,我的臉都在被弄壞了!”

父子兩人的對話引得周圍的人一陣哈哈大笑,世博會上有不少人都只是東非普通民衆,而克萊森父子就是第一鎮市本地居民。

爲了舉辦好這次東非世博會,第一鎮市專門放了兩天假,所以有不少普通市民也有空閒時間閒逛。

而這次世博會車展是相當成功的,很多新車型剛剛一亮相就被財大氣粗的外國人搶購一空。

東非汽車的體驗度和舒適度這些年都取得了很大進步,設計上也更加人性化,所以除了極個別車型,大部分車型都很受歡迎。

在會展的第一天,當天汽車成交量就高達四百多輛,這也是顯示出了亞非拉地區強大的消費能力,當然,這種消費能力顯然和普通人無關。

畢竟能萬里迢迢趕到達累斯薩拉姆市參加世博會的人,顯然都是其所在國家,地區或者殖民地的權貴和富人,一輛汽車在他們看來或許只是一輛普通的新玩具罷了。

在這些國家各地區裡,最出人意料的是,印度商人購買的最多,雖然參展的南美國家和地區最多,但是他們的消費能力加起來都不如印度商人。

由此可見,印度強大的消費能力,不過這也很容易理解,印度三億人口,養肥了一大批英國殖民地官員,王公貴族以及一些印度本土的資本家,就算處在金字塔頂尖的階層,人數也不會太少,畢竟其人口基數大,底座也就越大,即便是金字塔尖的人口,單獨劃分出來也足夠和歐洲一些小國人口相提並論了。

就像前世,印度十幾億人口時,印度媒體鼓吹本國中產階層高達六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恩斯特相信幾千萬應該是有的,而幾千萬人口都抵得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了。

當然,印度商人消費多,可能也和其位置有關,這次世博會地點在東非東海岸舉辦,印度商人羣體到來容易的多,與之相比,南美一些國家可能就不太方便。

不過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印度的消費能力確實出乎了東非政府的預料,也難怪印度能成爲大英帝國霸權體系的中流砥柱,如果英國能一直維持印度的殖民統治,怎麼也不可能跌出世界大國行列。

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02章 爭論第967章 奧拓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53章 送酒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03章 威脅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958章 巴拉圭第463章 站隊第1325章 卡塔爾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94章 假情報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2章 卡賓達第57章 探險隊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10章 小丑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250章 謠言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782章 近衛師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76章 “老朋友”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387章 初交手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193章 “理想國”第732章 雙輸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49章 熱度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30章 蓄水池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5章 牛馬第581章 “火車頭”第998章 貝拉市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792章 條件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51章 在法國第404章 暴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820章 購艦第598章 新年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24章 水井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53章 下一站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89章 學術交流
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02章 爭論第967章 奧拓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53章 送酒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03章 威脅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958章 巴拉圭第463章 站隊第1325章 卡塔爾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94章 假情報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2章 卡賓達第57章 探險隊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10章 小丑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250章 謠言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782章 近衛師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76章 “老朋友”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387章 初交手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193章 “理想國”第732章 雙輸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49章 熱度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30章 蓄水池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5章 牛馬第581章 “火車頭”第998章 貝拉市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792章 條件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51章 在法國第404章 暴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820章 購艦第598章 新年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24章 水井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53章 下一站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89章 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