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

最終法國出於利益考量,還是不得不迫於德國淫威之下,將法屬加蓬送給德國。

這個時候,德國在各個方面,都在法國之上,至少工業數據和軍事實力方面都是如此,所以法國從一開始就處於談判的不利地位,不過這次摩洛哥危機法國也不是沒有收穫。

德國的咄咄逼人,也讓英國人進一步提高了對德國的警惕,對法國態度進一步改善。

……

1911年8月2日。

西海岸省,羅安達市農業研究所。

羅安達市農業研究所在羅安達市東北方向,該研究所擁有大片引入作物實驗田,是東非於1893年建設的西部農業核心研究機構之一。

其重要作用就是引入南大西洋地區的農業品種,通過研究論證來添加東非本國的優質農業品種。

而今天是羅安達市農業研究所的0273號實驗田,水稻收割的日子,研究所的很多成員已經匯聚到0273號實驗田,準備對該實驗田的農業品種進行評估。

安德烈主任和很多研究員親自上陣,拿着鐮刀一點點的收割着,因爲種植面積不大的原因,很快衆人就完成了後續工作。

脫粒完成後,安德烈激動的說道:“上秤!”

不大一會,結果就出來了。

“安德烈教授,最終覈算結果,產量大約是七十五公斤每畝。”

聽到這個結果,安德烈嘆息道:“果然還是沒有達到我們心理預期,不過也算合格了。”

剛進入研究所不久的實習生,凱爾德問道:“何波學長,這片水稻品種和我們平時種植的水稻品種好像有很大區別。”

名叫何波的研究員點點頭道:“是的,你剛來不久,所以不清楚,這種水稻在我們東非目前只有我們研究所進行研究,和目前東非廣泛種植的所有品種水稻都不一樣。”

凱爾德問道:“難道是從遠東新引入的品種?”

“並不是。”何波搖搖頭,隨後嚴肅的說道:“這種水稻可是大有來頭,安德烈教授之所以如此重視,就是因爲這種水稻,我們姑且稱爲西非栽培稻,最大的特點就是西非栽培稻來自於西非地區,而不是亞洲地區。”

衆所周知,東非是一個以水稻種植爲主的國家,水稻種植面積超過諸多農作物,成爲東非當前第一大主糧,而東非現在種植的水稻品種幾乎全部引自亞洲地區。

安德烈聽到兩個學生的交流,這個時候語重心長的科普道:“何波說的沒錯,這些水稻是我們從西非地區的十三個地點採集的,而且打破了以往我們對水稻種類的認知。”

“過去我國的水稻品種全部引自亞洲,尤其是遠東帝國,同時,因爲早期研究和認知上的不足,以及對外交流的匱乏,所以當時我國農業主流上認爲非洲沒有本土型水稻品種。”

“但是在1897年,由農業部組織的國外農業物種採集活動中,我們的研究人員首次在西非尼日爾河流域發現了當地黑人種植的這種非洲本土水稻品種。”

這些採集自西非的稻種,除了野生的短舌野生稻,大部分是的光稃(fū)稻,或者稱爲非洲稻種,相對應的則是起源於遠東帝國的亞洲稻種。

安德烈接着說道:“我們通過研究論證,西非地區的光稃稻可能源自野生的短舌野生稻,兩者有諸多相似點,光稃稻保留了很多短舌野生稻的原始祖徵。”

“但是這種非洲本土水稻品種,因爲種種原因,產量上難以和亞洲水稻相提並論,種類上也遠不如亞洲水稻延伸的多,我們暫時只發現了兩種區別不明顯,未來可能會分化的光稃稻品種。”

所謂種種原因,根本上是黑人農業技術上發展過於落後,就拿光稃稻和亞洲水稻來說,遠東帝國早在萬年前就開始人工種植水稻,而光稃稻的歷史可能只有兩三千年。

而且非洲黑人本身不擅長農耕,這使得光稃稻原產地尼日爾河流域,也只有少量種植,而且手段十分粗糙,在缺乏人工選育的情況下,光稃稻產量自然難以和亞洲水稻競爭。

目前東非種植的亞洲水稻,產量普遍在一百七十公斤以上,在實驗田甚至達到過四百三十二公斤的記錄。

而光稃稻實驗田產量只有區區七十五公斤,兩者差距十分明顯,如果沒有羅安達市農業研究所的各種優質條件和悉心照料,產量只會更低。

於是凱爾德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安德烈教授,既然這種水稻產量遠低於我國當前階段種植的亞洲水稻,那我們研究他的意義在哪裡?”

對於學生的質疑,安德烈教授沒有不悅,反而頗爲自得的說道:“對於我們農業研究所來說,提高物種產量,選育優良品種確實重要,但什麼是優良品種,這就複雜的多了,就拿光稃稻來說,我在種植前就知道這種水稻品種產量低,所以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那我看中的是什麼?答案是光稃稻的其他特性,光稃稻作爲一種由西非黑人培育出來的本地水稻品種,很大概率是由短舌野生稻演化而來。”

“所以光稃稻天然適合西非地區的氣候特徵,如果你們地理知識過關的話,應該知道西非的氣候和東非很多地區類似,也就是熱帶草原氣候類型。”

“而且作爲一塊大陸,西非在物種演化,多樣性方面和我國基本上是一致的,這就涉及到光稃稻在非洲大陸的長期培育下,發展出對當地原生病蟲害和氣候更強的抗性。”

何波繼續問道:“但是對這種品種的研究應該如何轉化成實際應用成果呢!”

安德烈說道:“你所顧慮的問題確實存在,不過我可以透露一個你們在大學所接觸不到的知識,那就是水稻雜交技術,這種技術就是通過兩種水稻雜交,從而獲得兩種水稻的優點,從而培育出一種更具優勢的水稻品種,目前姆貝亞市水稻研究中心,已經有了初步成果。”

“如果姆貝亞水稻研究中心的雜交水稻技術得到突破,那我們所的光稃稻,就不再是無用之物,日後我們可以利用雜交技術,將光稃稻的優點和其他水稻品種相結合,把光稃稻的優點轉嫁到新水稻品種上。”

“光稃稻耐旱,耐當地病蟲害的一些特徵就可以應用到未來我國水稻生產中去。”

東非其實是當前世界水稻研究領域的中心,在世界強國中,只有東非和日本兩個國家以水稻爲主食。

而日本相對於東非來說,本來就相對落後,且日本近些年瘋狂擴充軍隊力量,從而更無法集中精力於其他領域,所以東非成爲世界上對水稻種植技術研究最發達國家。

而雜交水稻就是東非當前階段重點攻克的農業研究項目之一,但是雜交水稻研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短時間內很難出成果,東非對雜交水稻項目的研究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也才十幾年時間。

這還是恩斯特根據前世高中生物遺留的記憶,對東非科學事業進行了“微不足道”的指導下開展的,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確立了正確研究方向之後,東非姆貝亞水稻研究中心率先取得成功。

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315章 交接第31章 部落衝突第381章 國禮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85章 煽動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200章 分裂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36章 間諜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91章 青檸第862章 後續第475章 出手第673章 象牙第1008章 分析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736章 第九旅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14章 輕工業第56章 平衡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49章 王位第830章 蓄水池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87章 西逃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89章 易手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596章 壓迫感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60章 衝突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99章 建交熱第483章 新民族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487章 太特城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75章 出手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608章 會面第345章 援助團第631章 準備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224章 收網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515章 狗咬狗第967章 奧拓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945章 空軍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9章 聖誕節第183章 到達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041章 新農業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013章 站隊
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315章 交接第31章 部落衝突第381章 國禮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85章 煽動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200章 分裂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36章 間諜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91章 青檸第862章 後續第475章 出手第673章 象牙第1008章 分析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736章 第九旅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14章 輕工業第56章 平衡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49章 王位第830章 蓄水池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87章 西逃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89章 易手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596章 壓迫感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60章 衝突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99章 建交熱第483章 新民族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487章 太特城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75章 出手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608章 會面第345章 援助團第631章 準備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224章 收網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515章 狗咬狗第967章 奧拓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945章 空軍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9章 聖誕節第183章 到達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041章 新農業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013章 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