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評價和關係

正午的聚餐在聲聲慵懶的蟬鳴中悠然結束,餘味悠長。足夠幾個丫鬟們回味、高興好幾天。

第二天便是七夕乞巧節。大姑娘、小媳婦都要拜織女星,穿針乞巧。牽牛織女的傳說廣爲流傳、婦孺皆知。賈環屋裡的晴雯、如意都是在這夜裡祭拜織女。晴雯心靈手巧,她的針線活水平很高。

再往後的日子就是7月半的鬼節。賈府在寧國府祭祖。賈環像小透明一樣,和賈蘭、賈琮在這樣的場合一閃即過。倒是寧國府的嫡孫賈薔和賈環在祖祠外隨意的聊了幾句。

賈蘭作爲榮國府的嫡支玄孫對賈薔的身份沒什麼感覺。而賈琮作爲賈赦的庶子倒是有些羨慕賈環。賈薔在東府裡上有賈珍寵愛,下有賈蓉幫襯,在東府十分得寵。不曾想三哥已經可以和府內這樣有權勢的少爺結交。

賈環對此並不怎麼奇怪,笑了笑。

任何一個能在王熙鳳的陰謀下“全身而退”的賈府中人都應該享受這樣的待遇。秦可卿那天可是全程在場,而賈薔和她的丈夫賈蓉是至交好友,知道詳情並不奇怪。

想起秦可卿…

六月上旬賈環和賈政、王熙鳳、鴛鴦激烈交鋒的情形,榮寧二府矚目,府外的六房都有得知,連賈環的業師林舉人都曾聽到隻言片語。

而相比於這些能驚動兩府的事情,賈環近日裡在賈府僕人界刷聲望破開王熙鳳“圍困”他的局面只能算是日常小事。泛起的漣漪如同水波隨着時間慢慢的盪漾開。

但這樣的小事,對相關的人而言卻是大事。比如賈環,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又比如襲人。在闔府裡都誇賈環明事理、寬宏大量時,襲人忠心的名聲也是混雜的傳開。

這讓之前想要“推動”事情傳播的鴛鴦、襲人等人頗有些無奈。她們的設想是以傳揚襲人的忠心爲主。但顯然,環三爺在賈府內的名號比襲人要響得多。這也正常。敢倒捋璉二奶奶虎鬚的人,總是有本事的。奇人應該有逸事來配。

然而,這到底算是誰沾誰的光呢?

靜夜時分,庭院裡的花香嫋嫋的傳進屋子裡來,月華如水一般溫柔的傾瀉在帶着女兒香氣的房間中。

“鴛鴦,你睡着了嗎?”蚊帳裡響起襲人的聲音。她被攆回到老太太這裡,就跟着鴛鴦住在一起。誰都知道她是要回寶玉房裡的,但事情偏偏就這樣耽擱下來。

鴛鴦在牀榻上翻個身,看着對面牀榻蚊帳中朦朧的人影,說道:“還沒有。怎麼了?”

“我在想,我是不是要給環三爺道個謝?”

“咯咯,你傻了吧?他只是說句公道話而已,多半還是爲他自己。你真當他心裡對你沒意見啊?”鴛鴦見事分明,取笑道:“你心裡是寶玉有怨氣吧?”

人和人就怕對比。對比之下,寶二爺和環三爺做人的差距實在太大。而寶二爺還要大一歲多。

襲人不肯承認,柔聲辯解道:“我哪有?”

鴛鴦就笑,“你就安心的在我這兒住下吧,我也有個好幫手。總有教你回去的時候。寶二爺現在到底是年紀小。環三爺那裡,我們倆個笨丫頭,還是退避三舍爲好,讓他和姑娘們玩去。不然,人家又要來做籠子打臉,叫屈都沒地方叫。”

襲人無奈的道:“鴛鴦,你這張嘴喲…,我算是怕了你。”

她那天簡直快要燥死。但賈環來誇她,順帶着還要傳她“忠心”的名聲,她能怎麼着?只能心服口服。不然,再這麼來一回,她都沒臉做人了。

鴛鴦輕笑,說道:“我給你說個事兒。前些日子姑娘們一起玩,我聽寶姑娘說:環三爺骨子裡是很個驕傲的人。不是說他傲氣,而是說他似乎很自信他可以處理面臨的一切問題。”

說着,鴛鴦又將史湘雲派翠縷送酒菜賈環反給了二兩銀子的事情說了一遍,“我現在倒是有幾分相信他是沒有取代寶二爺地位的心思。他有這樣的傲氣,老爺、太太的那些家產,他惦記什麼?”

襲人鬱郁的道:“總歸是和我沒什麼關係。”又好奇的問道:“那他怎麼應付二奶奶的報復?我聽琥珀說,來旺媳婦天天在廚房裡盯着晴雯。”

鴛鴦道:“來旺媳婦和二奶奶都被他耍了。小廚房裡的嫂子早被他買通。晴雯只是個幌子,真正去拿飯菜的是如意。”

“那要是給二奶奶知道了怕還是落不了好吧!”襲人沉默了一會,道:“我這麼說可能不大好。只是,平兒哪裡你不說一聲,總不能叫府裡上下看她和她主子的笑話。”

刷名聲是互惠互利的雙贏。襲人和鴛鴦心裡都是有數的。襲人說是心服口服,那是指她自己不再去惹賈環。不敢惹他。但這個“服”和敬佩、尊敬沒什麼關係。

說到底,還是平兒、二奶奶和她們的關係近一些。有這樣的事情,她們倒不至於要去“破壞”賈環的事,但要讓平兒知道有這麼回事。怎麼巧妙的處理,由平兒去斟酌、頭疼。

鴛鴦輕輕的點頭,輕嘆道:“都是不肯服輸的人。日子還長着呢!”

她們倆是路人黨,只關注不攙和。也不敢攙和。她們倆對賈環是甘拜下風。

夜漸漸的深了。

言語中,兩個大丫鬟都沒有覺察到,在不知不覺中,她們已經將賈環放到寶二爺、釵、黛、史、探等姑娘們這一個級別:是賈府裡不能怠慢的半個主子。而不是地位低下的庶子。

同時,認可賈環作爲王熙鳳的對手的強勁實力。

賈環並不知道鴛鴦和襲人對他的評價、看法。對王熙鳳如果知道了她被廚房裡糊弄之後該怎麼辦,賈環自有幾套預案,並沒過多關注。

不過,他首先面對的問題是:趙國基在7月17日被蜂窩煤作坊辭退的事情。賈環自掏腰包開了一串錢的月錢讓趙國基繼續跟着他當長隨。

趙國基這件事他要等賈璉從金陵回來之後再和賈璉談談。

平靜的日子往前走去。六月上旬那一場激烈的風波正在時間的流逝中消弭着它的影響。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賈環每天忙着他的學業。七月三十日,盛夏還有餘威,午後之時依舊悶熱的讓人昏昏欲睡。

賈環正在屋裡看《孟子》,做筆記。時而抿一口冰鎮過的糖水,舒服而愜意。

這時,晴雯和翠縷從門外說笑着進來。晴雯將手裡的東西給賈環看,笑着道:“三爺,史姑娘讓翠縷送她給你打的絡子。”

絡子,就是中國結。用途廣泛、花樣繁多、色彩可選。有的是裝東西用,有的是當繩結用,還有當裝飾。紅樓第三十五回中,對此有十分精彩的描寫。

寶玉央求薛寶釵的丫鬟鶯兒幫忙打絡子。鶯兒說:“什麼要緊,不過是扇子、香墜兒、汗巾子。”

又說起顏色的搭配。鶯兒說:“大紅的汗巾子要黑絡子纔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壓的住顏色。松花色的配桃紅。蔥綠柳黃是我最愛的。”

又說有幾種花樣。鶯兒說:“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塊、方勝、連環、梅花、柳葉。攢心梅花。”

史湘雲給賈環打的絡子就是汗巾子(腰帶)、扇子的絡子。三五個絡子款式、色彩不一,很漂亮。

賈環放下書,起身道謝:“翠縷,謝謝你家姑娘。她費心了。”

到底是小女孩。要是讓他來處理道歉、愧疚這種事情,肯定是一次性處理到位,不會像史湘雲這樣反覆的來忙。當然,他心裡承史湘雲的人情。

翠縷笑着道:“三爺,姑娘明日就要離開府裡回家。姑娘們今日在姑娘屋裡頑。來的時候,林姑娘還問你近日可有新話本。寶姑娘問你可有新詩。三姑娘說你只帶個口信就好,不要寫字。”

晴雯就聽得笑起來。一連串的話,難爲翠縷一口氣說完。看起來姑娘們意見好像不一致呢。

賈環一聽就明白:探春是擔心他,維護他。薛寶釵實際上是問他最近有什麼想法?而林黛玉則是展示着她叛逆的一面,她還想看故事書。

賈環禁不住心裡有些感慨。

當時,他聽聞薛寶釵來賈府,他在想,他如何去見識紅樓十二釵小聚。雖然,除了少數幾位,她們如今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現在他見識過,甚至可以通過她們的丫鬟和她們交流,來往,卻忽而有些感嘆。

因爲,距離她們越近,能感受到她們各具特色的美麗、性格。但隨之,又有一種感受到真實後的平常感。這是視覺和感覺在熟悉後的錯覺。然而,她們(除了探春)終究是他有些遠的。

賈環從不會認爲:美女和他說兩句話就是對他有意思。這太幼稚!

梳理他目前和紅樓十二釵的關係:和探春,姐弟關係親密;迎春、惜春,關係一般;史湘雲將他當朋友,她是個好性情的女孩;寶釵最多是對他有些好奇;和林黛玉交情淡淡,林黛玉是個孤芳自賞的性格;和秦可卿、王熙鳳是敵對狀態;和李紈沒什麼關係;元春、妙玉都不在賈府;

其實,賈環心裡並不是怎麼在意。人和人的關係就是這麼奇妙。並非說,是美女,就一定得和她做朋友,能做朋友。要看緣分、立場、身份…等等。

賈環將腦海中的思緒壓住,對翠縷道:“暫時沒有新作。讓寶姑娘和林姑娘失望了。”

他不介意抄詩。有資源爲什麼不用呢?但沒興趣無緣無故的去抄詩。性價比太低!

翠縷笑了笑,就去給聚在史湘雲屋裡的姑娘們回話。

賈環思緒飄飛,在屋裡整理着他的思路。他現在的處境,和剛來賈府裡不一樣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賈府衆生相(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出手必中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劍西來第九百五十章 長夜逝去,雄雞高唱第四十一章 退避三舍第八百五十九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七)第八百九十八章 問君何時歸(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手尾(完)第五百三十八章 氣勢如龍第九百四十六章 楊皇后(完)第八百七十八章 北庭終戰(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有些話第十四章 餘波和效果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千人中第一仙第三百四十章 誰爲難誰?第一百三十章 春節前(六)-太年輕第七十章 書院、小鎮第七章 晴雯第兩百二十一章 反擊!反擊!(三)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九百章 問君何時歸(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重回賈府(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餘波(二)--補昨天的一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調整、從容、通透第三百二十章 觀音殿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閒居賈府二三事(上)第六百四十章 白玉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可能成功第六百一十九章 鹿死誰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再現賈府衆生相第三百五十八章 東方不敗第六百二十二章 落幕、效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出發,出發第四百五十九章 被鄙視了。第兩百三十五章 釣魚貼(上)第八百九十章 碎葉刺殺(中)-各種意外第三百零二章 黛玉至金陵第六百六十一章 朝爭你不行第兩百五十九章 向南第四百六十章 整風運動(上)第三十章 聖人門徒第兩百八十七章 拜訪(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極具大周朝特色的戰鬥第七百八十二章 胡焰囂張第六百二十五章 決裂、齊家第七百九十章 法令:漢兒不爲奴!第兩百九十九章 誰主揚州(上)第三百零四章 條件(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離京前的瑣事(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韓小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餘波(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不是很痛快啊第一百一十章 恰同學少年(四)第七百零九章 給賈府的聖旨第七百九十章 法令:漢兒不爲奴!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三百四十章 誰爲難誰?第六十二章 出府(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桂榜(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五百二十章 君不見,秋盡百花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烏尼日之死(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謝、何交替第六百八十九章 銀幣(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江南閒居(二)第兩百四十五章 笑得太早!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四十章 待時而動第六百零九章 難眠的一夜第一百九十七章 招生簡章解讀第五百零二章 甄家來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屠龍之術 章、李之爭第七百九十七章 京營抵達,殺胡第兩百七十四章 推不掉的花酒第八百六十四章 破敵金城雷過耳開個單章說明一下。第三十九章 師道三種第八十七章 文戰三場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炮而紅(上)第九百零二章 歸來--補一更,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五章 楊皇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一)第七十四章 一月文會(上)-七子爭鋒第三百零二章 黛玉至金陵第一百四十八章 真正的底牌第八百三十一章 召集、出發第六百七十六章 賈貴妃的選擇第兩百一十一章 王府(完)第一百零一章 人或爲魚鱉(四)第八百六十五章 賈使君如是!——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七章 拔野古孝德第七百八十三章 需要證據嗎?第七百九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從頭越(二)第九百六十四章 重建書院(上)第八百一十八章 士不敢彎弓而抱怨第七十章 書院、小鎮紅樓夢人物年齡的一些個觀點。第七十六章 一月文會(下)-人傑事功第三百五十五章 盈利與模仿
第一百六十九章 賈府衆生相(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出手必中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劍西來第九百五十章 長夜逝去,雄雞高唱第四十一章 退避三舍第八百五十九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七)第八百九十八章 問君何時歸(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手尾(完)第五百三十八章 氣勢如龍第九百四十六章 楊皇后(完)第八百七十八章 北庭終戰(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有些話第十四章 餘波和效果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千人中第一仙第三百四十章 誰爲難誰?第一百三十章 春節前(六)-太年輕第七十章 書院、小鎮第七章 晴雯第兩百二十一章 反擊!反擊!(三)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九百章 問君何時歸(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重回賈府(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餘波(二)--補昨天的一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調整、從容、通透第三百二十章 觀音殿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閒居賈府二三事(上)第六百四十章 白玉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可能成功第六百一十九章 鹿死誰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再現賈府衆生相第三百五十八章 東方不敗第六百二十二章 落幕、效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出發,出發第四百五十九章 被鄙視了。第兩百三十五章 釣魚貼(上)第八百九十章 碎葉刺殺(中)-各種意外第三百零二章 黛玉至金陵第六百六十一章 朝爭你不行第兩百五十九章 向南第四百六十章 整風運動(上)第三十章 聖人門徒第兩百八十七章 拜訪(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極具大周朝特色的戰鬥第七百八十二章 胡焰囂張第六百二十五章 決裂、齊家第七百九十章 法令:漢兒不爲奴!第兩百九十九章 誰主揚州(上)第三百零四章 條件(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離京前的瑣事(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韓小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餘波(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不是很痛快啊第一百一十章 恰同學少年(四)第七百零九章 給賈府的聖旨第七百九十章 法令:漢兒不爲奴!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三百四十章 誰爲難誰?第六十二章 出府(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桂榜(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五百二十章 君不見,秋盡百花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烏尼日之死(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謝、何交替第六百八十九章 銀幣(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江南閒居(二)第兩百四十五章 笑得太早!第兩百一十三章 寧國府家宴(中)第四十章 待時而動第六百零九章 難眠的一夜第一百九十七章 招生簡章解讀第五百零二章 甄家來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屠龍之術 章、李之爭第七百九十七章 京營抵達,殺胡第兩百七十四章 推不掉的花酒第八百六十四章 破敵金城雷過耳開個單章說明一下。第三十九章 師道三種第八十七章 文戰三場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炮而紅(上)第九百零二章 歸來--補一更,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五章 楊皇后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有猛虎 血淚無聲(一)第七十四章 一月文會(上)-七子爭鋒第三百零二章 黛玉至金陵第一百四十八章 真正的底牌第八百三十一章 召集、出發第六百七十六章 賈貴妃的選擇第兩百一十一章 王府(完)第一百零一章 人或爲魚鱉(四)第八百六十五章 賈使君如是!——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七章 拔野古孝德第七百八十三章 需要證據嗎?第七百九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從頭越(二)第九百六十四章 重建書院(上)第八百一十八章 士不敢彎弓而抱怨第七十章 書院、小鎮紅樓夢人物年齡的一些個觀點。第七十六章 一月文會(下)-人傑事功第三百五十五章 盈利與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