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

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

夏日浮華,諸事繁雜。

公孫珣是那種說幹就幹的人,宴席之後,他先是專門約見了魏氏、邯鄲氏、李氏三家,說是要爲三家子弟寫介紹信去洛中尋名師……也算是勉強做了個姿態,其實人家哪裡需要他來寫什麼介紹信?

然後, 他就在這莊園中重新召集了那些本地大族的頭頭腦腦,相比較於昨日而言,這一次他以非常嚴肅的口吻,正式要求這些人發揮他們本地人的特長和國中大戶的能量……也就是所謂地頭蛇的優勢了……以糧食開道,先行去太行山中招撫並查探消息。

最後,他和王修等人甫一回歸邯鄲城內, 就各自行動,後者繼續署理縣中庶務,前者則開始安排起國中、縣中的那些要緊職位。

然而有意思的是, 當事情展開以後,公孫珣面對的第一個困境並不是來自於山中……讓這些地頭蛇拿着糧食去誘導山中流民確實是最正確的選擇,畢竟本鄉本土的,還有糧食……問題來自於一個讓他之前一度忽視掉的人。

直接說好了,公孫珣分排好了職務,整理好了文書,但向栩卻不願意用印。

“爲何不願意用印?”縣寺內,公孫珣對着前來報信的佐車副史李明質問道。“這些職務都已經空出來了,報上去的人選也是郡中上下公推出來的,他憑什麼不用印,難道要一直空着?”

來報信的佐車副史也是一臉無奈,但也只能低頭重複了一遍之前所言:“國相說君候是個昏悖無能之人,不懂得無爲而治的精妙,所以, 既然是君候推薦,他自然是萬萬不能應的,否則便是助紂爲虐, 有違聖人之德……”

聲音越來越小, 到最後已然是不敢再說下去了。

“君侯!”

“那公祧以爲如何?”

但是,這個喜氣半刻鐘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哈!”就在這時,那旁聽的沮宗卻忽然忍不住嗤笑一聲,直接打斷了審配。“正南兄離家日久,卻不知道,這些都是向甫興以前的故事了,他來到趙國以後早已經本性畢露,哪裡有什麼難測不難測的?”

不過從公孫珣眼前的局面來看,說到底,天下不亂起來,秩序也未曾崩塌,那官職在身也好,名聲在外也罷,這些早早進入秩序軌道的大才,尤其是智略之士,是沒有什麼心理準備給什麼人當什麼謀士的!大漢朝煌煌而立,好端端,憑什麼要給劉家以外的人當私屬?!

真以爲人人都像婁圭那樣嗎,沒爹沒媽的,打小就覺得大漢要完?!便是大漢要完,憑什麼要給你幹活?

“正是,”與審配一起到來之人也是乾脆直言道。“但君侯尚未到任便遣正南兄厚禮來請見家兄,堪稱禮儀備至,我們沮氏不可失禮,因此家父便遣我登門回覆,致意於君侯,以示感激。”

當然,他也不是沒法子,比如說可以去找魏鬆那老頭,此人說不定能跟向栩這個經學瘋子有所交流。但是,公孫珣卻不願意輕易在任何人面前露怯,尤其是在趙國人面前……他想維繫住那種威不可測的形象。

這話說的,公孫珣和審配當即好奇了起來,尤其是兩番見識了那向栩風采的公孫珣,更是尤爲驚愕……感情這向栩居然是裝的不成?

看到眼前二人如此反應,那沮宗也沒有賣關子,便當即說出了向栩的另一件事情:“君侯與正南兄不知道,當日向甫興被徵召入朝後,依舊是裝瘋賣傻,但一朝被任爲趙相,身居兩千石,便在過了黃河的上任途中,直接購置華車駿馬,換上綢緞錦衣,然後昂然直入邯鄲!此事,河內、魏郡、趙國,人盡皆知。那個時候,周圍人就都議論,說這向甫興之前所謂種種,其實都是裝瘋賣傻,邀名之舉而已……”

話說,漢代是察舉制度,長久以來,便是世家子弟也要先揚名再出仕,所以經常有人爲了揚名而作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多時候,這些人爲了揚名,那簡直是沒有困難也要人爲製造困難,然後迎難而上。但到了如今這個年頭,大部分手段都已經玩的讓人審美疲勞了,那自然就要另闢蹊徑。

沮宗倒是謙虛:“不過是本地人,知道的事情多了些而已。”

就在公孫珣胡思亂想,心情不渝之際,卻猛地聽到耳畔一聲乾咳,擡起頭來一看,正瞥見審配在朝自己打眼色。

“君侯有此言也是正常。”沮宗輕笑解釋道。“那向栩當日駿馬香車,直入邯鄲,不過四五日便不知所措起來,最後居然高臥於官寺後院不再理事,方伯王公遣人來問,他就反說自己是效黃老之道,無爲而治,反罵王公無知……當時家兄尚在家中,便曾與我言,說這人大概心裡還是明白的,只是他裝狂賣傻了半輩子方得高位,等到想享受一下人生風華時卻除了裝瘋賣傻已經不會別的東西了!”

年輕的沮宗趕緊低頭一笑,便要說幾句場面話。

那麼意識到這一點以後,公孫珣對在家閒居的田豐也是熄了幾分期待,甚至有幾分後悔……即便是田豐對朝廷官職有了厭棄,即便是你誅了王甫,人家也沒有理由投奔你公孫珣吧?畢竟,人家田豐之前可是跟你公孫珣並列的侍御史,憑什麼就要居於你之下?

這繞口令一般的話語,弄的公孫珣愈發無語。

公孫珣再度苦笑,其實這纔是問題真正所在,他無奈的不僅僅是沮授離家出仕難得再見,而是對方直接點了縣令。

“君侯過慮了。”沮宗,字公祧,也就是沮授的胞弟了,聞言趕緊寬慰。“君侯拜託正南兄的時候,尚不知家兄已經接受任命,怎麼算是失禮呢?”

這首童謠,真以爲是無源之風嗎?

公孫珣心下一轉,便當即理解了對方的意思……可能是因爲自恃身份,這沮宗並不願意出仕爲縣吏。不過,可能是礙於審配的面子,也可能是因爲沮授不在,那若是再拒絕的話就顯得有些輕視公孫珣的意思了,所以着沮宗就選擇留下來做一個賓客。

公孫珣緩緩頷首,也是長出了一口氣:“若非公祧,此番居然要鬧笑話。”

人家向栩不願意用印,他公孫珣還能用強不成?而如果沒有國相用印,那這些吏職又有誰認呢?到時候豈不是失信於人?尤其是此時,那些大戶爲了有所表現,都已經熱情滿滿的拿出了糧食,然後往太行山窩子里拉人去了……這種時候失信,簡直是致命的好不好?

什麼意思?因爲公孫珣自己混到現在,便是有爵位在身,也不過就是個縣令……同爲縣令,他是沒有資格去招攬沮授這般人物的。

他將合適二字咬的極重,儼然是不想再自取其辱。

而且,隨着公孫珣眼界漸漸開闊,他也漸漸明白,這種情況並不是特例。

但不管如何了,畢竟是一言就定了主賓的身份,於是公孫珣也就起身坦然受了對方一拜,算是各自行了半個主賓之禮,這才重新各自坐下。

然而,此人一走,空蕩蕩的縣寺大堂內,公孫珣卻是不由頹然起來……畢竟,拋開火氣不說,他哪裡不明白,這件事情好像還真的挺難辦!

說白了,還是公孫珣之前封侯之後太飄了,能得到審配已經屬於特例了,他居然還人心不足蛇吞象,想着沮授、田豐這樣的人物,簡直是自取其辱。

當然了,這就有點扯遠了。

接下來,公孫珣便直接說起了向栩之事,這件事他着實頭疼,而且身邊實在是乏人……當然了,此番主要還是說給審配聽的。

此言一出,審配面露恍然,而公孫珣卻是目瞪口呆。

這個李易之當即俯身告退。

河北兩個頂尖的智略人士,田豐是茂才,然後一出來點了侍御史;沮授也是茂才,然後直接上任縣令……那這兩個人面對你公孫珣的心態,恐怕是平等的吧?

至於沮宗,說實話,無論是接納爲賓客,還是以禮相待,都只是因爲他是沮授的親弟弟而已,公孫珣還真沒有太多期待。

“嗯……”沮宗被陡然一問,也是有些慌亂,但他畢竟是世家子弟,也是迅速恢復了清明,並在稍一權衡後選擇了應許。“宗才能不足家兄十一,不敢輕易出仕,但依賴家名在本地還算多有交往,願以幫君候做個信使,聊表心意。”

公孫珣表情變了又變,卻也是肥了好大勁才忍住笑:“那此事依公祧來看,該當如何呢?”

話到此處,旁邊的審配也是目瞪口呆,而年紀輕輕的沮宗則費了好大勁才憋住笑繼續言道:“最後,假狂變成了真狂,假傻也就變成了真傻……畢竟,只會裝瘋賣傻之人除了整日高臥還能如何呢?當然,這一年多,據說這位向公還學會了罵人,也是大有進步。”

“所以,”沮宗終於是忍不住笑了出來。“君侯不妨尋一個道家名士,與他寫信論戰黃老,等他把心思都放到與此人對罵之後,再隨便遣個郡吏進去求印,他自然就無所謂了。”

公孫珣微微一怔,也是恍然大悟,便當即朝沮宗笑道:“公與兄不在,終究是我緣薄,但也是他天生大才,必有大用。只是可惜,我如今初來邯鄲,施政困難,正要借重本地大才……卻不想四處尋訪皆無所得,也是讓公祧見笑了。”

“原來如此,”外堂中,饒是公孫珣意圖遮蓋,也還是難掩眼中失落之情。“公與兄接受了朝廷任命,上個月點了千石縣令,已經去了青州赴任?”

公孫珣大喜過望,什麼向栩,什麼趙國都不由拋在了腦後。

“此事容易。”沮宗隨口言道。“君候須曉得一個要點,那就是此人此番與君侯爲難,只是爲了爲難而爲難而已,而非是真要與君侯作對,更與事情本身無關……”

“君侯這不是燈下黑嗎?”不待沮宗多言,旁邊的審配倒是忽然開口。“公祧年少俊才,兼出身名族,向來爲鄉中所推崇,如今年紀也已經到了,正該出來鍛鍊一二……”

當然了,這種人來做賓客,肯定如劉德然一般做那種最頂級的來去自由的貴賓,而非是如今豪強地主家中那種宛如佃戶一般的賓客。

“你且回去幫我好生照看於他。”公孫珣思索半天,幾度想直接去找向栩比劃兩下子,但最終還是強行壓住火氣,並勉力裝作無事模樣。“等我忙完這幾日,自然會去尋他了結此事。”

“向栩此人,乃是河內朝歌名士,故道家名士向長之後。”審配聞言也蹙額。“河內與魏郡相鄰,我也聽過他的一些舉止,據說是行事向來難測……”

公孫珣尷尬無言。

或者在田豐看來,呂範的拜訪更像是來自於你公孫珣的嘲諷吧?

實際上,這些人都是大族出身啊!人家憑什麼要投奔你?或者你憑什麼讓人家投奔你?!這並不是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意思,而是說這年頭根本沒有擇或者不擇的必要!

“不過,”公孫珣繼續言道,根本不給對方留說話餘地。“沮氏久居廣平,算是與邯鄲也近,不知道公祧有沒有什麼合適的才俊向我推薦呢?”

比如說,有人親爹死了,在自家父親墳前挖了一個土窩子,光着膀子住在裡面,據說一住好幾年不回家的,簡直是天大的孝子,只是後來朝廷徵辟他的時候才無意間發現,這廝幾年內居然多了一堆兒子!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公孫珣心中一動,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但轉念一想,事已至此,留個牽扯也好,便也不再猶豫:

“這有什麼可致意的?”公孫珣苦笑搖頭。“倒是我冒昧了,之前來的路上模模糊糊聽人說廣平的沮授沮公與少有大志,善於謀劃,而且去年舉了茂才後卻遲遲沒有入洛爲郎,便忍不住動了心思……其實,我雖然因故得了亭侯之位,但卻只是一個縣令,而公與兄初舉茂才,便拜授爲令,同職相請,已經分外失禮了。”

不過,公孫珣卻是依舊不信:“不瞞公祧與正南,我兩次與向甫興當面相對,實在是看不出此人是故作詭譎……”

天下不亂,他們自己纔是主角!

天下亂了,他們的身份比不上刀把子了,他們纔會因時而動,無奈去做個配角,而且還是喜歡跟主角搶戲的配角!

就在公孫珣胡思亂想之際,堂外忽然傳來侍從宛如天籟一般的聲音。“審先生回來了,還帶來了一位沮先生!”

說白了,這裡面的邏輯很清楚,你在邯鄲出任主官,我在廣平,相距不過幾十里,那你遣人送厚禮來找我幫忙,我就去幫一幫。等到有朝一日你離開此處,那咱們自然就好合好散……這就是個短期合同,還是有地域限制的。

甚至極端一點,還有現在正是熊孩子的陳元龍和周公瑾,很早之前公孫珣便將這兩個人物和現實中的兩個世家對照了出來……陳登的親父怕就是陳球的那個侄子陳珪,而陳球正是審配之前效力的那位位列三公的陳公;周瑜也是如此,正如下邳陳氏是徐州第一世族一般,廬江周氏也是大漢朝揚州第一世族,族中領袖人物周景累遷將作大匠、尚書令、司空,最後官拜太尉,甚至於在先帝死後參與到了選定當今天子的事情中,享有擁立之功!

真以爲這些大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

他們的良好教育從何而來?他們的開闊眼界從何而來?他們進行鍛鍊和磨礪的職務從何而來?

也就難怪審配恍然大悟了。

大漢朝的人才,尤其是頂尖的智謀之士,多不多?

其實遍地都是,田豐沮授就在邯鄲兩側,荀氏叔侄就在潁川安坐,蒯氏兄弟就在襄陽讀書……個個看起來觸手可及,可實際上呢?

還有潁川的那對叔侄,荀氏的名頭天下人盡知,而且根本不需要從自家老孃那裡獲取情報,公孫珣僅憑自己的政治經驗都看的出來,只要黨錮一解開,在陳寔已老的情況下,這荀氏作爲潁川世族的龍頭必然會有人登上三公之位!

這種人物,會在董卓入洛前擇主嗎?

還有蒯氏兄弟,人家家裡早四百年前就是著名謀士了,專業的,祖上蒯通就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一個著名謀士,家族綿延四百年……瘋了嗎,跟你走?

當然,也就會有更多奇葩出現了!

而這時,門外侍從忽然再度喊道:“君候,呂佐官、韓統領和婁先生一起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個道士!”

公孫珣先是一喜,但旋即又是一肅。

而審配則是恰恰相反,他先是一肅,但旋即又是一喜。

——————我是整日高窩的分割線——————

“(向栩)後特徵,到,拜趙相。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而栩更乘鮮車,御良馬,世疑其始僞。”——《後漢書》.獨行列傳.范曄

PS:說起來心酸……我今天足足睡了十六個小時……起來還是乏的不行……果然是太疲憊了嗎?

(本章完)

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132章 伺機第368章 王侯螻螘同丘墟(2合1還債)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87章 表文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140章 慷慨(上)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懷霜雪第216章 郭公之願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第171章 長驅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1章 邀請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3章 請戰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41章 邀請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113章 探問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108章 中臺第117章 相邀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175章 國破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101章 大事(中)第150章 明白第217章 范陽之枉第466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爲白銀盟加更)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111章 災異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131章 求見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21章 戲殺(5.5k)第5章 假傳軍令第53章 中流擊水第306章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152章 無力(上)第112章 洶洶第43章 僞書盜印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169章 獻策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49章 不見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36章 潁川論士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45章 莫須有第142章 雷雨第3章 請戰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118章 大事第131章 求見第19章 大案第154章 張儉
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132章 伺機第368章 王侯螻螘同丘墟(2合1還債)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87章 表文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140章 慷慨(上)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懷霜雪第216章 郭公之願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第171章 長驅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1章 邀請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3章 請戰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235章 輕兵取雙城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41章 邀請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113章 探問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108章 中臺第117章 相邀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175章 國破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101章 大事(中)第150章 明白第217章 范陽之枉第466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爲白銀盟加更)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397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111章 災異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131章 求見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21章 戲殺(5.5k)第5章 假傳軍令第53章 中流擊水第306章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152章 無力(上)第112章 洶洶第43章 僞書盜印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169章 獻策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49章 不見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36章 潁川論士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45章 莫須有第142章 雷雨第3章 請戰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118章 大事第131章 求見第19章 大案第154章 張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