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

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

夜色悠遠。

大概是隻露了半張臉的緣故,月亮帶來的光線並不是很足,這讓人說不清這夜色到底算是清亮還是昏暗。

襄國境內的某處官道上,數騎自北面飛馳往南,旋即便隨着馬蹄聲遠去了。而許久之後,一輛雙輪的大板車方纔吱喲喲的從道旁樹林中被人推了出來, 然後沿着官道一路繼續往北面而走。

話說,那推車之人身材格外高大,細細打量起來,居然有將近九尺,似乎比呂布還要高上幾分,而大板車上明明堆了不少物件,他也是隻如閒庭信步一般, 可見也不是虛高……沒錯, 此人正是河東解縣人,如今正在做逃犯的關羽關長生。至於說之前在河堤上出手,順手一棍子將那名刺客給當場打死之人,其實也正是他了。

沒辦法,關長生身爲殺人逃犯,卻是個有氣節之人,死活不願意做盜竊、搶劫之類的事情,也不願意給那些權貴做什麼徒附、賓客,偶爾有些遊俠頭子看重他的勇力招攬他,他卻看不上對方……所以,從今年春日在河東犯了事以後,一路流亡到此處,他便只能靠賣力氣、做小販過活。

所謂碼頭上給人扛過包,黃河上給人撐過船,山窩子裡獵過熊, 秋日間還販過棗……如今到了冬日,實在是沒什麼出路, 恰好路過北面柏人的時候又聽說這邊在修渠, 便乾脆買了一輛大車,隨着本地人一起運送石材,準備以此賺些錢財來熬過冬日。

然而,他卻萬萬沒有想到,運一趟石頭而已,居然會遇到一州刺史被謀刺的事情?還順手救下了對方!

這對於普通人而言,當然是很大的功勞。

但是怎麼說呢?關長生偏偏不是個普通人,他是個犯了大罪之人,拋家棄業、亡命江湖可不是白說的,而且他本人的身材、形象格外突出。那到時候,那些權貴當衆把他叫來,問一句來歷,他關羽又該怎麼說呢?真報出了姓名來歷,衆目睽睽之下即便是有此功勞,那刺史也未必就能如何如何吧?

當然了,如果關羽是個所謂知機之人,報個假名字假來歷,就此糊弄過去,那即便是大家心裡明白,也一定會假裝不知道。他關長生也自然可以就勢停了這亡命天涯的腳步,在趙國安頓下來,說不定還能享用一番富貴!

然而,關鍵就在於……他是那種假託姓名以求平安之人嗎!若是如此,當日又怎麼會在加冠之日一怒殺人呢?

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假若之前真沒來得及走脫,刺史又當衆詢問,他關羽一定昂首作答:

“河東解縣關羽,現爲殺人逃犯!”

最後,重耳懊悔之餘也只能伐木爲屐,穿在腳下,並日夜以‘足下’之物提醒自己曾經負過這麼一個人。

對方能視自己爲英雄,這便是好事了,想劉備那小子以一個遊俠之身都能招攬到此人,自己此時又有什麼可擔憂的?

關羽再度沉默,他盯着公孫珣許久方纔繼續問道:“但是以君候如今的地位、羽翼,何須以國士待我一勇之夫?”

“君侯這是要拿我歸案嗎?”關羽依舊肅立車後不動,眼睛卻是再度眯了起來。

“正是因爲足下是逃犯,我才一定要來見一見的。”公孫珣負手緩步上前,來到板車跟前言道。

介子推,乃是重耳出奔時的功臣,但重耳回國後大肆封賞時卻忘了他,於是乎介子推心灰意冷之下直接上山隱居……重耳想起他以後屢召不至,便一氣之下放火燒山想把對方逼出來。誰想到介子推性格執拗,寧可負着老母抱着一棵樹活活被燒死也不跟重耳低頭。

公孫珣一時愕然,但旋即失笑……畢竟,雲長也好,長生也罷,終究還是對上了。再說了,相較於雲長而言,長生未免多了一些鄉土氣,後來改字也應該是學問長進後的尋常之事。

關羽個頭極高,也是低頭直視對方,良久方纔緩緩言道:“羽終究是一介逃犯……”

所以,以一個將軍的身份而言,此人絕對是一時名將!甚至於公孫珣之前總高看劉備一眼,甚至隱約覺得這廝確實有些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一個遊俠頭子一般的人,甫一決定去建功立業,就居然就能招攬到兩個如此層次的人物跟隨。

首先一個,忠心不二總是跑不掉的吧?曹操對他那麼好,最後一聽到劉備的消息還是棄了高官厚祿,去隨後者流浪四方,這一點有的說?

“閣下不畏權貴!”公孫珣正色言道。“刺史爲一州方伯,貴不可言,長生卻棄之如敝帚……我身邊的人,或許也會抑強扶弱,但多是奉命而爲,主動有心之人,只有一個王叔治,乃是我手下邯鄲縣丞,卻又是一個文弱之士……”

“不管如何!”公孫珣失笑道。“且歸河堤大營,咱們自有分說。”

關羽停下手中板車,第一反應便是往自己身後來路上望去,然後瞬間醒悟——對方居然是讓侍從騎馬折返,佯做放棄,將自己騙到路上,然後在此守株待兔!

“足下也是用心良苦!”關羽回過神來,也是無奈搖頭。“出手救了你家刺史一次,也領了足額的賞金,本可就此相別,爲何一定要苦苦相逼呢?莫非是足下受了你家刺史的嚴令,我若不回便要治罪於你?”

“鄉中有豪強無度,逼掠貧民……”

“那我便乾脆一些好了。”枯木之下的那個人,也就是公孫珣了,也是恍然醒悟到自己的言語未免有些莫名其妙。“足下可是河東關雲長?!”

那人立在枯木下,一時看不清容貌,但聞言所作回覆卻是分外有意思:“‘足下’一詞語出不詳,但自古流傳乃是依寒食節典故……昔日晉文公重耳憐惜介子推,伐木爲屐,固稱足下,以示禮敬……如何,莫非足下是晉人嗎?也曾讀過書?”

譬如審配,論才能,此人可能是公孫珣麾下文士最出色的那個,之前的表現也極佳。然而到了趙國,本該佔據地利,然後發揮更出色的他卻被王修輕鬆比了下去。這不僅僅是王修有所磨鍊的結果,其實也有審配礙於此處是他家鄉左近,不能爲的緣故!

審配出身魏郡大族,河北聞名,怎麼可能跟趙國這些豪族沒有牽扯……也正是因爲如此,在趙國時他便不自覺的收起鋒刃,只是安心做一些邊角之事,一直到本地豪族被調解的差不多了,這才隱隱露出一些鋒芒,卻又忍不住和沮宗走的太近,隱約有互爲奧援的感覺。

平心而論,若是到此爲止,這對雙方而言都是好事!但不知爲何,明明事情可以就此了結,隨後卻偏偏有人從後面再度追來,也是讓關長生驚疑不定之餘屢屢主動躲避,以防生出多餘事端。

“我犯事時董太守剛剛履任。”關羽倒也恩怨分明。“不關他事……”

“你爲何發笑?”關羽見狀愈發不耐。“此處只有你我,我直言好了……你回去查一查通緝便知,我本是殺人逃犯,在河東殺了不少人命,故亡命在外。今日路過此處,也是恰好遇到你家刺史與此,舉手而爲罷了,並非是貪圖賞賜。若是隨你回去,怕是你家刺史與我都會難辦!且讓開路來,放我離開……”

“足下此言未免小瞧於我。”公孫珣當即駐足。“我的意思是……一介逃犯,救下冀州方伯,本可挾恩圖報,就此改名換姓享一份富貴,卻只是領一份賞錢,便徑直告辭……這難道是一般人能做出的事情嗎?如此行徑,堪稱義士了。更別說,危急之間,一朝制敵,也是勇武過人……”

而二人對視良久,果然是前者首先開口道:“君侯如此人物,爲何要輕騎來見我一逃犯?”

“鄙人遼西公孫珣,小字文琪。”公孫珣昂然負手作答。“乃是昔日熹平中出塞燒彈汗山之人,也是當年洛陽誅王甫之人,還是去年遼東覆滅高句麗之人,更是此間邯鄲令、引趙國萬民修足下身後霞堤之人!足下……居然真不知道我嗎?”

“君侯是要招攬我嗎?”關羽恍然反問。“一介逃犯?!”

“如此殺便殺了!”公孫珣咬牙冷笑道。“我用足下,正是要借足下膽氣,鎮壓此輩!回去以後,我便修書於河東太守董卓,質問他爲何任由此輩橫行,反倒要讓長生你出手行此事?”

公孫珣心中如此抓狂,嘴上卻是微微嘆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我見天下強者無所制約,弱者無所依憑,便有意鞭撻天下,斧正世間,又怎麼會覺得身邊義勇之士太多呢?再說了,在我看來,足下身上還有一樣我身邊其他人沒有的東西。”

“我以國士待君,乘夜追索,便是明證!”公孫珣不怒反喜。“又怎麼會讓足下做什麼劍客呢?!”

關羽立在當場,一手扶車,默然不言,公孫珣者依舊昂然負手,靜待對方回覆。

當然了,回到眼前,不管如何了,隨着月上中天,這羣追索之人也是紛紛無奈折返,關羽也可以趁勢連夜趕路,離開此地了……直到他來到一處路口。

關羽思索片刻,卻是後退半步,乾脆躬身一禮,口稱君侯。

公孫珣心中歡喜莫名,只是勉力壓住,然後才認真問道:“你所犯何事?”

“足下問我是何人。”公孫珣愈發搖頭失笑。“你在這霞堤處運石爲生,居然不知道我嗎?”

“長生,過了年我便二十有五,也該履任爲兩千石,主政一方了。”公孫珣往前一步,直接抓住對方手腕。“正要你這樣的人才替我鋤強扶弱!不管如何,且隨我一時,若我有不義之事,便棄我而去又如何?”

更別說,今日那兩個刺客一個爲呂布所殺,一個爲關羽所誅,都是一擊致命!然而,越是如此,越是襯托出了關羽的可貴!呂布,公孫珣都能因爲惜才而不遠不近的牽扯着、觀察着,如關羽這般人才,爲何不用?

看他年紀和字號,應該也是加了冠的,算是成年之人了,武將之輩再是半成品,那八成也是沒得跑了吧?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公孫珣似乎也確實很需要關羽這樣的人才。這不僅僅是說才能,而是說因爲真正做了官、經歷的多了以後,他才漸漸感覺到人才的另一種難得……很多時候,有些人不是沒有才能,卻囿於種種牽扯,而無法使用。

關羽微微頷首,儼然是想起了此人。

在公孫大娘的嘴裡,此人的驕傲簡直是什麼天大的過錯一般。然而,公孫珣卻有些難以理解自己母親的這種態度……因爲在公孫珣看來,即便是此人有些傲慢,可按照此人在那些故事中的表現,也絕對稱得上是那些三國豪傑中的翹楚。

然而不知道爲什麼,如此出色的人物,公孫大娘卻總是不停說此人多麼多麼驕傲,就好像他不是個將軍,而是神仙一般,就不該驕傲似的……便是神仙,就不許人家驕傲了?又不是聖人!公孫珣對此簡直是一萬個不理解。

關羽微微眯眼:“倒也確實有些眼熟,好像今日與那刺史一起領頭的便是你,我原以爲是刺史後輩……閣下到底是何人?”

這是何等逆天的運氣?!

“願聞其詳。”關羽再度眯起了眼睛。

然後逼得那刺史將他當衆拿下,然後又使盡了力氣給他洗脫罪名……搞得他關長生彷彿是要挾恩圖報一般!

實際上,正是爲了避免這種情形,關羽這才匆匆告辭的。而那位發放賞錢的縣丞明顯也是個有眼力之人,一眼看出了他的爲難,也應該大略猜到了他的身份,所以直接了當的給了大筆的現錢,並放他離開。

如你這般一勇之夫天底下有幾個?!

“若是放足下就此離開,豈不是如同重耳忘掉介子推一般……將來後悔終生?”公孫珣凜然相對。“不瞞足下,我確實是想招攬足下爲我所用!”

www⊕ тt kan⊕ ℃ O

最後,以統帥論,後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幾乎一度動搖了魏武的天下……這也是一個方面大將的極致了吧?

其次,以戰陣論,誅顏良斬文丑,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便是隻斬了一個,那也是一員戰將能做到的極致吧?

“足下誤會了。”公孫珣搖頭作答。“劉刺史是個什麼東西,哪裡能使的動我?今日在此久候,乃是我本人一意孤行,專門來見足下而已。”

關羽當即將臉拉下:“我爲何要知道你?”

關羽分外無語:“我讀沒讀過書,是否爲晉地之人,與閣下何干?”

公孫珣此言並非是在刻意說好話……他是真心覺得,若今日放掉關羽,那將來必然要後悔終生的!

話說,關於眼前這位關長生,公孫大娘和公孫珣母子之間其實頗有些分歧。

當然,審配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真要細細追究起來……身邊每個人似乎都有要避諱一些方向。

“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關羽蹙眉言道。“我乃河東關羽關長生,何言關雲長?!”

但是關羽,卻是少有的沒有什麼牽扯之人……出身河東,殺人而走,無牽無掛!從公孫珣的角度來說,使用起來未免太過順手吧?

“我關羽不做劍客!”就在公孫珣準備繼續說下去的時候,身材高大關羽卻來了一句讓人頗爲無語之言。“我敬君侯是個英雄人物,而且爲政清明憫農,不願得罪,還請讓開,許我自行離去。”

“壯士爲何不告而別?”一人忽然從路口一處枯木之下走出,也是負手而立,儼然久候在此。“也是讓我一番好找。”

公孫珣見狀終於遮掩不住心中喜悅……不想今日也能有如此運氣,於是便當即大笑,然後又從遠處林中取了系在彼處的兩匹馬,管都不管路上的那輛板車,就徑直帶着年輕的關羽於月下往回而去了。

———————我是終於走運的分割線———————

“珣爲邯鄲令,遇刺於河畔,時關羽爲逃犯,負石於堤上,乃飛石立殺一賊,助珣於危難之中。事畢,遂去。珣待起身,遍尋左右不見,乃乘夜沿途追索,得之於路。固問之,羽乃應曰:‘公英雄也,羽一逃犯,若存之,公必跨州求赦,恐累及聲名。’珣大笑:‘如此,卿亦英雄也!’乃攜手而歸,引爲腹心。”——《漢末英雄志》.王粲

PS:關羽年齡,歷史只有一個比張飛大的說法,本身毫無記錄……但爲了尊重大家的常規認識,以跟劉備差不多來算好了。

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127章 巡遊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第316章 翩翩河邊走(上)第320章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212章 萬衆皆北走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125章 無生第228章 左右爲難對不起,寫了一章又刪除了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91章 疾趨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63章 臨陣(中)第77章 撤屯(下)第41章 邀請第308章 恥令越甲鳴吾軍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45章 盛意(中)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97章 處置(中)第147章 意外第174章 兵臨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63章 臨陣(中)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230章 歃血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97章 處置(中)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119章 崩壞(上)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22章 借刀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178章 定論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第230章 歃血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111章 災異第120章 崩壞(中)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74章 秋風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170章 失控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71章 大饗(下)第363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76章 撤屯(中)第4章 相談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3章 請戰第70章 大饗(中)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121章 崩壞(下)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
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127章 巡遊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第316章 翩翩河邊走(上)第320章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212章 萬衆皆北走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125章 無生第228章 左右爲難對不起,寫了一章又刪除了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91章 疾趨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302章 河內洛中兩相隔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63章 臨陣(中)第77章 撤屯(下)第41章 邀請第308章 恥令越甲鳴吾軍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443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第145章 盛意(中)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97章 處置(中)第147章 意外第174章 兵臨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63章 臨陣(中)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230章 歃血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97章 處置(中)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119章 崩壞(上)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22章 借刀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178章 定論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358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下)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第230章 歃血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111章 災異第120章 崩壞(中)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74章 秋風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170章 失控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226章 不論身後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71章 大饗(下)第363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76章 撤屯(中)第4章 相談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3章 請戰第70章 大饗(中)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121章 崩壞(下)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