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

第373章 禾生隴畝無東西

公孫珣親自動身去叩潼關,從軍事角度來說無疑是個絕對愚蠢的做法。這是因爲在這個時代之前,中國軍事史上還從來沒有任何一次陷入兩面夾擊狀態卻能取勝的明文戰例,更不要說是主動進入了。

當然了,第一次明文戰例倒也不是很遠,歷史上就是在漢末三國時期, 諸葛亮在滷城面對着司馬懿、張頜、郭淮等人的時候以絕對劣勢兵力做出了這樣的操作,從此徹底奠定了他本人的軍事地位,並將後三者的軍事格局永遠置於自己身下。

不過,這個時候的公孫珣和其麾下所有謀臣武將都不知道有這個戰例,公孫大娘也不知道……但是公孫珣卻依舊選擇了渡河去叩潼關,而他的屬下也無一人反對。

爲什麼?

因爲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

一個潼關,一個蒲津,就是這兩個去處,想入關中,想破董卓,想奪回天子和中樞,你只能選擇去嘗試攻擊這兩個點。

而以公孫珣如今的政治處境來看,他不取關中,不破董,不控制天子,可以嗎?

理論上當然可以,他畢竟有地盤、有兵馬,有一個通曉歷史前進方向的母親從制度建設上、科技發展、經濟民生等等各處引導他,時間久了、地盤大了,量變引起質變,或許並不耽誤他鞭撻天下,稱孤道寡。

但是問題在於,就這麼轉身離開的代價是什麼?

是關中朝廷手裡大量還在茫然且無所依靠的人才;是關中沃野千里的形勝之地;是剛剛投效他公孫珣的山西四郡上下的失望, 甚至於離心離德;更是回身之後,面對必然要面對的袁紹時,可能存在的長久對峙的風險!

袁本初姓袁,是天下仲姓, 他不需要這個朝廷大義,其人醒悟過來以後登高一呼,關東的地盤他隨便佔;董卓姓董,是個西涼邊鄙,沒有中樞在手他什麼都不是,什麼都做不了,甚至有了中樞在手也註定要失敗;公孫珣複姓公孫,也養了不少望,所謂不上不下,他可以接受沒有中樞在手的局面,卻要擔憂天子與中樞落於他人手後自己的政治失分!

有些東西,不是你想不爭就可以不爭的,別人就會拿走……歷史上袁紹犯的錯誤正在於此,公孫珣不可能於這種戰略級別的問題上重蹈覆轍。

“輔佐我又如何?”牛輔絲毫不懼。“你之前所言的大致軍略我莫非沒有聽用?區區哨騎之事你便要招惹於我,莫非你以爲你搬出岳父大人來我就懼你?

前後數日,騎兵一萬,步卒五千,外加萬餘輔兵,全數渡過了黃河,等到四月十五,公孫珣本人的白馬旗也進入了河對岸弘農郡所屬的湖縣縣城,就此駐紮。

“你以爲我不想安生讀經嗎?”李儒也是一時氣結,鬍子都翹起來了。“是岳父大人讓我來輔佐於你!”

“回稟君候。”戲忠當仁不讓,只是微微一拱手,便坦誠相告。“並無。”

不過,成廉倒是已經大喜:“如此想來已經足夠了……我這就入關!”

“如何,諸君可有破關之法?”遠遠見到一衆將領歸來,公孫珣卻是率先失笑開口,原來,讓將領們去前面觀察地形正是出自他的軍令。

而李儒到底是個才智之士,其人茫然半晌,枯坐半日,臨到天黑時忽然想起一件舊事,然後趕緊讓手下軍吏去打聽……果然,正如他所料,牛輔是聽了他手下巫師之言!

“賈校尉。”呂布復又回身看向身側之人。“你以爲如何?”

“這便是潼關嗎?”有如田豫這種年輕人忍不住好奇發問。“確實雄壯,而且地勢極佳,可爲何不見潼關字樣,且似乎有些陳舊?”

言罷,其人轉身而去,卻是離了前線,往公孫珣所在的傘蓋之下而走,引得一衆將領紛紛搖頭,卻也紛紛跟上。

而正在塬上衆將閒談之際,忽然間,有軍吏來報,說是城外有使者自稱是呂布鄉人故交,特來求見。呂布等人不用想都知道,不是成廉便是魏越……一問也果然如此……但是這位世之虓虎的反應卻是出乎所有人預料!

畢竟,本就是在不怎麼正經的渡口處臨時登岸的嘛。

賈詡默然不語。

衆將面面相覷,依舊是已經翻身上馬的戲忠乾脆應聲:“還能如何呢,許他自領本部兵馬?這話君侯說了,呂奉先也不敢信啊!”

“那得到什麼形勢才能逼他們做決斷呢?”戲忠沉默一時。“聽賈文和言語,似乎是能保證他們不出兵騷擾我們後路,讓我們放心東向。可這有什麼用?關中兩點一日不破,我們便一日不能動搖大局,抑或是動搖這關上二人之心……”

“既如此。”眼見着軍吏告辭而走,賈詡卻是乾脆轉身而走。“咱們閉關不出就是……安心靜候相國軍令。”

然而整個渡河過程,幽州軍小心翼翼,前後持續了五日,卻並沒有遭受任何騷擾,更不要說是軍事打擊了。

更不要說,百萬士民遷入關中,此時或許尚能生存,可若他公孫珣轉身而走,天下大局動盪不安,等騰出手再回來的時候,還能剩多少人?

這倒也不是不能夠理解,很顯然,董卓軍明顯是想讓公孫珣在潼關之前撞個頭破血流,或者等到幽州軍全軍疲敝之時再行夾擊,那時候效果更佳。

“你們都是如此言語嗎?”公孫珣不以爲意,只是繼續在馬上微笑相詢。

呂布若有所思,卻是微微瞥了眼賈詡,但後者依舊默然不語,只是看着城外的白馬旗發呆而已。

“雖未親見,但想來潼關應該比其餘兩關更險。”一旁的田疇稍微正色道。“如虎牢關之前被破,便是劉玄德沿着水道跳到關後,而函谷關想來也沒有隔絕水道,唯獨潼關,北面的黃河在此轉向,水流湍急,沿岸陡峭,想要跳到關後……”

“還有一件事情。”賈詡忽然又喊住對方言道。“一件小事,順便也說給衛將軍聽……之前相國曾一度準備燒掉洛陽,以絕關東聯軍之意,但念及百年古都,終究是沒下手,唯獨搬遷實在是太急,我與溫侯最後趕來,卻是將蘭臺的一些書籍沿途扔掉了不少,若他有心不妨往東面收拾一下。”

黃淵與魏續面面相覷無言,而那軍吏得了命令倒是連連頷首。

原來,牛輔這人出身邊地大豪,當地風氣,素來迷信,而牛輔本人尤其迷信,其軍中向來養着一羣巫婆巫師,並對這些人百般信任。今天,就是這些人一大早在縣寺中拿烏龜殼起了一卦,說是今日牛輔運勢分明,不利於向西,而利於向東,然後還只能午後出兵!

於是乎,持節都督河南諸將,兼領陝縣本地萬餘大軍的牛輔牛中郎將真就這麼幹了!

言罷,其人直接當衆拂袖而走,而李儒愈發無言,卻也只能氣悶回舍了。

呂布再度頷首,卻又微微搖頭。

“不如勸降?”就在這時,成廉忽然在衆人稍顯驚愕的目光中開口。“城中守將呂奉先乃是君侯舊將,也是我與魏越幷州舊識,屬下願意入關一問,爲君侯說服呂布獻出關卡。”

“此地官家正名喚做桃林塞,本朝雖有屯兵,卻無專屬都尉。”戲忠在旁抱懷從容講解,倒顯得有些好整以暇。“乃是得名於我們腳下這片喚做桃林的地方,據說是周武王牧牛之地……不過,桃林這個名字早就棄用,而民間反而因爲一旁大河千里衝擊華山不成轉而向東,稱之爲衝關亦或是潼關。”

下午時分,就在公孫珣無奈撤軍同時,陝縣城牆上,李儒正朝着自己的連襟,持有虎符、節杖的此間主將牛輔發問。“便是不出戰,也該時時保證情報吧?”

以他的性格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是有此事。”呂布恍然點頭,心中卻是不以爲意。

“伯正(牛輔字),今日爲何沒派出哨騎去打探情況呢?”

田疇被嘲諷了一句,卻竟然無法反駁。

此地,距離西面潼關十五里,距離東面弘農郡郡治二十里,距離更東面陝縣與茅津六十里,距離洛陽與弘農分界處的函谷關一百幾十裡……換言之,不止是潼關的呂布、賈詡二人的五千兵馬,包括陝縣的牛輔、李儒一萬餘主力在內,董卓軍是完全可以在一兩日內趕到湖縣,左右夾擊的。甚至只要他們願意,即便是河南方向函谷關東的另外兩三萬董卓軍,也是能在三四日內趕到湖縣的。

“無妨。”公孫珣不以爲意道。“董相國讓呂奉先做了縣侯,當了將軍,我最多與他加一個區區空頭九卿的職務,還有剝奪其人兵權的隱患……他更信重董仲穎也是正常……不過,也在意料之中……在此處留一曲騎兵前哨,其餘全軍迴轉。”

“正是因爲天然成關方纔可怕!”戲忠愈發搖頭嘆氣。“關在塬(高臺地)上,身前有深溝,居高臨下,然後南依華山,北牽黃河。其實,虎牢關、函谷關、潼關三關都是一樣的姿態……如虎牢關,是依着嵩山牽着黃河,外加關前一條汜水;再如函谷關,是依着秦嶺牽着黃河,外加位於山谷之中,自帶一條絕澗;而潼關,便是眼前這個樣子了!”

“不要再說話了!”牛輔忽然厲聲發作,居然便在城樓上大聲呵斥起來。“此地須我纔是持節持符的主將,哪裡輪得到你說話?有這個功夫,進舍中寫幾個字讀幾篇經文不好嗎?!”

“想問便問。”公孫珣不以爲意。

牛輔也是漸漸變了臉色:“你也知道彼輩落入了兩面夾擊之態嗎?既如此,我不派哨騎又如何?此地咱們有一萬多人,又有堅城可守,他便是突襲過來又如何?安坐不動,等他疲敝之後召回河南諸軍全力一戰,將他按死在黃河邊上,這可是數日前你親口說的!”

“請成廉回去吧!”呂布直接在城樓上感慨作答。“告訴他,兩軍交戰,本不該禁止使者,但我與他確實是鄉情濃厚,而且又屢受衛將軍恩德,若真見了,怕是真要忍不住有所遲疑,以至於作出什麼事情來。到時候,我呂奉先被人當做背主之人倒也罷了,唯獨不想連累軍中將佐士卒在關中的家眷!再告訴他,我恩師蔡伯喈一家也在長安,我那小師妹今年尚在幼衝之齡,敢問我於心何忍?”

“換言之,此地並不是常設關卡,只是因爲天然成關,才喚做潼關?”田豫恍然大悟。

然而,等其走入舍中,拿出一篇荀爽所著的《易經註解》來看,尚未看幾頁,卻又聞得舍外一片喧譁,出門來看,只見到數千兵馬慌亂不止,紛紛臨時出城集結……攔住一個人問了一下,竟然是受了牛輔之命,要出城往東面澠池‘偵察’!

說是偵察,明顯是想要去搶劫了……但是搶劫歸搶劫,爲什麼現在纔出去搶劫?而且澠池也是有駐軍的,虎牢關與成皋被破以後,董卓軍收縮,董卓又任命了一位中郎將董越去澠池,專門接收之前的虎牢、成皋敗軍,也是在弘農囤積力量,以隨時支援陝縣的意思。

再說了,公孫珣許諾過賈文和,許諾過鍾元常,許諾過河東、太原的那些人,甚至在孟津許諾過自己、許諾過劉寬,一定是要回來的!

公孫珣不以爲意,只是微微揮手,任其而爲。

“不知道。”公孫珣也嚴肅了起來。“但潼關的地形你也親眼看到了,呂布和賈詡的能耐我想你也知道,只要這二人想守,我們怎麼可能輕易突破?至於東向處置弘農乃至於河南,雖然未必能動搖關中大局,可總這麼枯等着,等到軍心士氣散盡,被人攆回去,或者吃了敗仗回去,難道就好看了嗎?總是要做些事情的!”

“東向也難!”戲忠在後搖頭不止。“此戰還是要攻心爲上!”

“志才這就落到下乘了。”公孫珣不以爲然。“哪有誰叛離誰,又哪裡有什麼內線外線?之前與他們分開的時候,會想到今天這種局面嗎?關內關外,天下局勢繫於一關得失,兩將的心思便能決定天下走向,他們自己敢輕易下決心嗎?而且,人家現在是溫侯,是虎威將軍,便是賈文和如今也是正經的兩千石,到了他們這一步,就不叫什麼內線、背主了,而是可以理直氣壯去看天下形勢做決斷的……說句不好聽的,他們的苦衷和風險是假的嗎?他們和部屬的家眷在長安難道是假的嗎?董卓對他們的恩義是假的嗎?長安的聖旨是假的嗎?一句話讓人託付生死,我自問沒有那個資格。”

“哦……”正在城頭上遠眺黃河的牛輔回頭正色相對。“不瞞文優,我是想要以此麻痹白馬賊,讓他以爲我在懼怕他,以驕其志氣!”

“是這樣。”成廉早已經面色羞紅難耐。“實在是不想對方連見都不願一見。”

“話雖如此……”李儒還要再言。

言至此處,公孫珣快馬加鞭,竟然直接沿着弘農大道奔馳起來。

呂布連連頷首,那郡吏記住這話之餘也是趕緊轉身,準備去執行命令。

公孫珣也是微微頷首:“其實我也不瞞諸位,對着如此雄關,我同樣沒有絲毫戰意……”

李儒聽完彙報,簡直是心驚肉跳……他終於明白這位連襟如何在河東大敗了,至於今日的事情,他也是心如明鏡了。

“難啊!”成廉也是趕緊一聲感慨,算是岔開了話題。“這種關卡,怕是隻能拿命來堆吧?別的我不知道,可即便是攻下了塬地下方這一小段平原上的城牆,可只要塬地上有三千騎兵,當先衝下,那也能須臾奪回吧?”

言罷,其人直接勒馬迴轉,居然是要轉身撤軍了。

這當然是非常正確的。

討董是大義……這句話一開始是口號,現在則是事實!

四月初十,初夏時分,衛將軍公孫珣留鎮軍中郎將王修駐守安邑,統攬河東全局,以婁圭、田豐、韓當三人率軍進駐蒲津,然後便在風陵渡東十五里處的河東郡河北縣集中船隻,並立即着手渡河。

“是這樣嗎?”關城之外,公孫珣聞得此言倒是不由大笑。

其餘諸將面面想覷,從田疇到魏越,從沉默寡言的趙雲到投降的楊奉,幾乎人人搖頭。

“居正(成廉字)你這是做說客做上癮了嗎?”公孫珣不由失笑。“也罷……若能說降呂布,我必有厚賞,只是他爵位已經到了頭,也只能許他一個事後的九卿之位,外加些許財貨了……也應該只能如此了吧?”

李儒無奈蹙眉:“狹長通道,一側險關一側重兵,如此局面,公孫珣如何纔會志得意滿?反倒是你不派哨騎,萬一被彼輩突襲過來又如何?”

“再加上幾句話吧!”賈詡攏着袖子在旁隨意言道。“請溫侯那位同鄉代爲轉告衛將軍,就說我們雖處兩方,卻是因爲時勢所驅,着實沒有不敬之意……只是相國哪裡恩情更厚重罷了!”

“君侯在關中的內線究竟是誰?”戲忠嚴肅相詢。“難道不是呂布嗎?如今看來他竟是叛離了君侯!”

“是啊。”便是呂布小舅子魏續也嘆了口氣。“衛將軍在幷州多有名望,當日一起從九原出來的兄弟,成廉還有我那偏支族兄魏越,不也都跟了衛將軍嗎?”

其實,就在同一時刻,呂布和賈詡還有魏續、黃淵等將又何嘗不正在關上議論關外的兵馬呢?只是潼關地形實在是太過分了,此時正在塬上城門樓上的他們居高臨下,下面的動靜一清二楚,而關外的幽州軍卻很難看得清他們的身影。

“不然呢?”戲忠嗤笑應道。“諸君,此地便是可以用兩萬抵擋百萬雄兵的百二秦關!按照這個算法,城中五千人,我等需要二十五萬大軍方可破關!”

“那就看看東面的人心如何吧!”公孫珣口中作答,但話音落時卻已經人在數十步外了。

所以,這明顯是越界劫掠!

“照理說,衛將軍本於你我有知遇之恩,不該與之爲敵的。”全服披掛的呂布望着關下遙遙可見的白馬旗,也是不由感慨。“但時事如此,又能如何呢?董公何嘗不是有恩於你我?”

“想要跳到關後不就正是要從蒲津上岸嗎?”魏越在旁嗤笑一聲。“河東兩位軍師引着那麼多人在蒲津是擺設?”

衆將面面相覷,但也只能趕緊去引衆而走,而戲忠更是一馬當先,更是緊追不捨。

“何止是與君侯還有賈校尉有知遇之恩?”旁邊黃淵倒也忍不住插了句嘴。“君侯有所不知,我從幷州來的時候,一夥人便有所議論,說是當時在雁門的高司馬離得最近,也是幷州老鄉,投了他也便是投了衛將軍……未成想後來高司馬忽然隨程都尉去了幽州,我等才下了決心來洛陽尋君侯。”

四月十七日,剛剛到達弘農的第三日,稍作休整,將湖縣交與高順、焦觸防守後,公孫珣便親自引衆出現在了潼關之下,而面對着如此雄關,很多第一次到達此處的人不免失神。

話說,諸位中郎將之中,董越最是看不慣牛輔的那些巫師巫婆,所以但凡遇到,一定要鞭撻幾下出氣才行,而董越雖然不是董卓族人卻也是董相國身邊的親信之人,牛輔平素也不好如何。

而如今,董越來到牛輔手下做事,那這些巫婆巫師此舉明顯是在找董越的茬!至於什麼西向不能,不過是爲了東向出兵‘偵察’找的藉口……以董越的脾氣,大晚上的被人越界劫掠,指不定便要動手教訓,甚至火拼,而如此做的後果到最後只會讓牛輔更加憤怒!

然而,李儒既然清楚了這件事情的來由,卻居然無法……他畢竟只是一個書生,不然何至於讓牛輔這個廢物領兵?

思來想去,李文優也只能親筆寫了封書信,然後喚得一名親信來,讓對方領着數名護衛趕緊出城,從南面桃林饒過公孫珣所駐湖縣,去潼關那裡尋賈詡,讓其人往長安傳遞一二。而等這名軍吏出去以後,稍微一想,李儒忽然再度醒悟,又趕緊寫了第二封告狀信,卻是喚來第二名心腹軍吏,讓其人從東門出城,繞城、繞道而往潼關報信。

——————我是長得像環首刀的分割線——————O

“牛輔、李儒者,俱董卓婿也,初平元年,二者領兵屯陝,共督河南諸將,時輔爲正,持節;儒爲副,佐之,二婿不合,相構不止。一日,儒得輔過,即書上於董卓,輔則持節封鎖西門,得之,即殺。儒聞之大嘆:‘今始知,儒遇兵者,有理而難書也!’”——《世說新語》.忿狷篇

PS:感謝書友20170429221000411的飄紅打賞,這是位轉正的書友啊!

(本章完)

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05章 寒隨霞堤去第64章 臨陣(下)第77章 撤屯(下)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192章 人間多真情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78章 撤屯(終)第115章 夜訪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晚上別等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21章 戲殺(5.5k)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137章 直下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236章 鐵騎橫百里(上)第122章 亂箭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112章 洶洶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261章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22章 借刀第2章 盧龍塞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82章 雞湯(下)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76章 撤屯(中)第4章 相談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94章 放火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94章 放火第51章 當走第159章 定策(下)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27章 膽大包天第421章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31章 洛陽城外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45章 莫須有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54章 見識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30章 花明柳暗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85章 首尾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147章 意外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122章 亂箭第92章 進退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
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05章 寒隨霞堤去第64章 臨陣(下)第77章 撤屯(下)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192章 人間多真情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50章 用武(8k2合1)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終)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78章 撤屯(終)第115章 夜訪第283章 不如持一觴第176章 定奪(還債)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晚上別等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21章 戲殺(5.5k)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137章 直下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311章 衛青不敗由天幸第314章 叛軍崩殂畏的盧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236章 鐵騎橫百里(上)第122章 亂箭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112章 洶洶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261章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22章 借刀第2章 盧龍塞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82章 雞湯(下)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76章 撤屯(中)第4章 相談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94章 放火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94章 放火第51章 當走第159章 定策(下)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27章 膽大包天第421章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31章 洛陽城外第342章 舊將須分左右軍第523章 又聞子規愁空山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45章 莫須有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54章 見識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30章 花明柳暗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252章 辨聲知人心第85章 首尾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147章 意外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122章 亂箭第92章 進退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265章 志氣方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