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既見衆軍士都已敬服,便輪到高強說話了。他來到臺前,掃視臺下羅拜衆軍士,大聲道:“爾自雲願受軍法處置,可知干犯了那條那項,當杖當斬?”

那劉和幾人不意高強有此一問,彼此看了看,都有些傻眼。宋時軍士大多不識文字,軍規亦背不全,加上宋朝文人治軍,軍規弄的複雜無比,最簡約的版本也有十七條五十四斬,他們哪裡記的全?再者,今日這件事又較爲特殊,是高強在原有的宋軍校閱式格上加碼,軍法自然不載,是以又哪來的處置?

劉和見無人接口,他橫豎已經到了這地步了,只得硬着頭皮道:“小人冒犯相公和統制虎威,不服階級之法,自當受罰。至於其餘,當問軍吏。”

高強心中暗暗點頭,這劉和自身射術甚佳,本來衆軍士縱使鬧事也與他無關,卻被推選出來說話,爲人甚有擔當,此時又甘願受罰,那是將鬧事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了,區區一個軍士,願意爲了袍澤這般委屈自己,煞是難得。

便將手一指臺下諸軍,喝道:“爾等聽真!式格不同,自是本相主張,爾等不知,何過之有?至於校場喧譁,乃軍法之禁,奈何法不責衆,今將爾等原屬各軍應得恩賞減去一等,以爲懲戒,爾等可心服了?”

衆軍士見既不殺也不打,只是扣了各人軍將所應得的賞賜,自然個個服膺,大叫得令。只是這下卻惱了領隊的軍將,當即有一個將官跳出來,向上道:“相公如此處置,小將不服!既是軍士犯事,爲何降責各軍?此地須是校閱兵士,不是各軍受命之戰場!”

高強看他服色,卻是一員指揮使。一問之下卻巧了,正是劉和那一隊的領隊將官,看來是劉和等人射術出衆,他本該受上賞,如今卻見財化水,利益交關,便即跳了出來。心中不免暗喜,本衙內正要尋你的岔子。這般跳出來豈不正中我下懷?

當即提氣喝道:“軍士校閱,皆有式格可依,本相自行升降式格,兵士不解亦是人之常情,既然韓統制獻技,諸軍皆服,此事便已無礙,何須處置?所以降責各軍者,乃是因爾等軍將不守本分之故!”

那軍官一愕,還沒反應過來。卻聽高強喝道:“爾等軍將。職責統率兵士,當上下一心,爲何方纔衆軍士不服式格。爾等不出,直到此時黜減各軍恩賞方出?分明是但惜己身,不顧軍士死活安危!于軍法,則下情上達自有階級,爾等不爲軍士伸張,上官有恩則歸於己身,下軍有怨則諉過於上,如此緣奸犯事,如何做得軍將?若論軍情,則爾等平日不恤士卒。一旦臨陣,白刃相交,敢望軍士捨身向前,與爾等共生死休慼乎?”

一頓痛罵,那些軍將個個低頭不敢言語,只覺得周圍兵士們投來的目光中充滿鄙夷不屑,有的軍將把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剛剛出頭來說一句話也好,何至於現在這樣被罵的頭也擡不起來?這往後還怎麼統領這些兵士?

高強罵了一陣。算是過了癮了,又指着劉和等幾名出頭的軍士道:“數千人不服,只得你幾個出頭,卻又都是本不關己事的,足見爾等都是有肝膽的好漢子,今本相不但不怪罪爾等,並進爾等官各一階,加賞錢每人十貫!”劉和幾人喜出望外,臺下磕頭道謝不已,當有參議司的軍吏上前記下姓名等項,現場便發下賞錢去。

到此人人都以爲這事就算完了,哪知高強卻意猶未盡,命人下臺去傳令,不一會只見李逵和幾個大力士舉着那面白布大旗上臺來,照着高強的吩咐,將大旗插在臺前。高強指着旗上那“公開公正公平”幾個大字道:“諸軍看了!本相閱兵,便以這六字爲重,校閱高下悉依式格,無人例外,諸軍但有疑意,許向各處參議司軍吏告訴,只須不是栽贓誣告,便言者無罪!”那李逵也不曉得高強說些什麼,只覺得上萬官兵的眼光都在看向自己這裡,當即挺胸凸肚,越發顯得李鐵牛煞是威風。

這一道令倒是新鮮,須知宋時軍中最重階級法,上官對下級直可予取予求,下級若是上告時,即便告的有理也要受罰。到了和平時期軍紀廢弛,這形勢卻又有所變化,上官因爲指望着下級爲他賺錢,又要上下串通佔缺吃餉,以至於有些上官反而不敢得罪下官。

凡此種種,都不是一支健康的軍隊所應有的。是以高強在練常勝軍時,第一要點就是重申階級法,建立上級對於下級的權威,使得令行禁止,號令專一。原先常勝軍領兵大將都是高強的親信,後來收編梁山後,這些招安的頭領與其部屬又都是多年相處的,因此更加強調階級法,俾以軍紀洗去其江湖氣。

但今次校閱之後,常勝軍勢必大舉擴編,新補充進來的兵士要重新適應新的部隊和軍規戰法,自然有許多衝突齟齬之處。這時候倘若一味用階級法的權威壓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高強便擬將參議司的軍吏派到營一級去,以此作爲下情上達的管道。不過現在還處在校閱期間,因此也不即明言,只當是參議司軍官主持校閱,順便爲之。

今日校場之事,當天便轟傳全軍,參加校閱的軍士人人振奮,都道高使相責軍雖嚴,然信賞必罰,且能體恤下情,劉和幾人雖然出頭冒犯,卻不罰反賞,便是明證。衆領隊軍將倒有些犯愁,原本以爲此次校閱恩賞從優,可以從中撈一筆,哪曉得式格升高,這恩賞不是那麼好拿的,而且高使相脾氣不好伺候,根本不把軍將放在眼裡,叫人如何不愁?

高強回到自己帳中,便有牛皋領着自己同行地百餘人前來參見,那呼延通已知高強看破他地貓膩,因此索性也跟着來。待問牛皋前後情由,果然不出所料,當初這連環馬軍便是駐紮在汝州,牛皋因事結識了呼延通,彼此交情甚好。呼延通本有意引進他爲官軍,不過牛皋家中頗有幾畝良田,捨不得離開,因此未能成行。

後來經過這括田所一事,牛皋卻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想說人生在世,單求填飽肚皮是不成的,人若不上進。天就來欺你了。因之便想起呼延通來,便將家中事交託給兄弟,自己招集了一些平日交好地土兵弓手,大家前來尋呼延通投軍。這一尋,先找到青州,又從青州找到大名府,委實吃了不少苦頭,弄的衣衫襤褸,乞丐一樣。到了這裡,好容易找到呼延通。卻得知連環馬軍難得進人。這高強校閱又閱的是河北諸軍,牛皋等人大爲失望,回首來時之路。幾乎沒有勇氣再走上一回。

呼延通見他們來的不易,便想要相幫,只是他上陣衝鋒是一員猛將,心思卻不如何靈動,想了半天也只想出來一個主意,叫他們到校場去鬧,見着高強便苦苦哀求,以他在青州與高強相處的經驗來看,這高使相年紀輕輕,懂得體恤下層的士卒百姓。必定心中不忍,料來會收留牛皋等人了。

高強聽罷,瞪了呼延通一眼,心裡卻覺得說的不錯,若和這時代的士大夫們比起來,高衙內確實當得起體恤下情這幾個字。便向牛皋道:“爾等既然遠道來了,足見心意甚誠,我若以軍法之故拒之千里,未免冷了爾等報國之心。只是今次閱兵。委實不及汝州,自不可叫爾等入常勝軍,究竟如何安置,容我細細思之。”

牛皋本以爲校場一鬧,高強不加怪罪,這從軍之事已然是板上釘釘了,哪知又起波瀾,情急之下便道:“相公,小人亦知軍法嚴謹,亦有募兵之格,只是小人身受相公大恩,無以相報。倘若相公不收,小人亦只得跟隨相公左右,只待相公再募兵士之時,便即相投便了。”

高強哭笑不得,這不成了死纏爛打了?只聽說過對於自己有好處的事死纏爛打的,卻沒聽說過這等爲了給人當兵而死纏爛打地,須知牛皋這等身家清白的良家子最是宋朝軍隊喜歡招募之人,往往在軍中升官升地最快的都是這類人,他會如此懇切地要拜在自己帳下,足見這罷去括田所之事對他影響如何巨大,而反之亦可證明,括田一事對於百姓的傷害之深了。

見牛皋其意殷殷,高強亦是無可奈何,再問牛皋同行衆人,遭際亦是相等,都是曾經深受括田所之害的人,便道:“既是如此,我便收下了爾等,有武藝者便在我帳前作個牙兵,餘者亦只在我府中行走,如何?”

牛皋等見高強鬆口,如何不喜?吩咐磕頭稱謝不已,高強叫曹正進來,安排這些汝州人且去歇息,待明日與石秀一同看過各人心性本領,再各自定用。牛皋便被留了下來,高強對他的武藝有些好奇,找了幾個牙兵和牛皋一過招,發覺此人武藝粗糙,但力大過人,一根杆棒隨意揮舞,便叫人難以招架,至於槍法則委實差強人意,在高強看來,大概也就和他自己屬於一個檔次的。

便命人取了幾件兵器來,都是力大之人所合用的,什麼大斧、狼牙棒、鐵鞭鐵鐗,雙錘,一件比一件重。牛皋一一舞過了,卻道那雙鐵鐗甚是合手,亦愛大斧,不知如何取捨。高強便都送了給他,又命曹正尋一件盔甲來給他穿上,再將雙鐵鐗佩帶背後,單手拉着大斧,衆人看了盡皆喝彩,都道好一員虎將!

牛皋咧着嘴笑,亦不知言語遜謝,高強反喜他質樸,到底是莊戶人家的出身,這要不是被官府逼急了,恐怕還不曉得出來搏條出路。索性命人去請了索超了,請他作牛皋的師父,教習大斧和鐵鐗的使用之法,索超自無不從。

轉天校場又開閱兵,這一次衆軍士都知道了式格提升之事,亦無可怨尤,只得盡力作去,心平氣和之下,中式者反較昨日爲多。如此一連十日,諸官軍次第閱罷。

到得最後兩日,閱地乃是沿邊各地的民兵弓箭手,這幫人卻叫高強開了眼界。只見一個個鎧甲不完,衣服不齊,旗號散亂更不待言,但各項成績卻比官兵絲毫不差,馬上成績更是普遍好於官兵,想是邊地百姓民間多馬,接觸的機會多了之故。

全數閱畢,最後則是常勝軍的表演,由韓世忠背嵬軍作馬戰示範,武松黑風營作步戰示範,而後由這兩軍列成陣勢,楊志、李孝忠、史進等五將作爲對手,雙方來了一場實戰演習,但見羽箭飛空,殺聲震地,儘管箭是無頭箭,兵器都是木棍,然而一場打下來亦是數百人帶傷,有十餘人傷勢甚重,好在無人陣亡,自有安道全地醫護兵擡去救治了。

諸軍演罷,重行列成陣勢,接下來就是進行頒賞,點將臺前堆垛起錢絹金銀等物,高強坐在臺上,一面聽陳規在那裡大聲宣讀校閱成績,各有賞賜,一面心裡盤算說辭。

好半天功夫,這賞賜才頒完,陳規請高強說話。高強來到陣前,望望下面幾萬人,偌大的校場擠的滿滿當當,心說我這麼說話,前面的人還好,後面的人聽得見麼?萬一再有人講點悄悄話什麼的,隊列中的人大概也就能聽到嗡嗡嗡的聲音了罷?還是常勝軍軍紀較嚴,隊伍齊整不說,隊列裡也聽不見悄悄話。

當下亦不多說,把手一揮,牛皋和李逵合力,又打出那面“公開公正公平”的大旗來,高強大聲道:“列位將士,若有願入我常勝軍者,便向前三步!”反正常勝軍的實力已經顯示了,待遇麼,這幾天校閱地同時,各位參議司的軍官也沒少宣傳,高強落得省些口水。

幾萬人的軍陣,一時鴉雀無聲,衆軍士愣愣地看着高強,有的看看那面大旗,又張望着常勝軍的整齊軍陣,心裡亦不曉得想些什麼。

高強微微皺眉,這些軍士都是各軍的精銳,他就算可以用軍令強行調入,卻也難免衆心不平,須知這可是關係到河北和京東的幾十萬禁兵,豈同等閒?

忽見那軍陣中一陣小小的亂,幾個人排衆而出,走到臺下,向高強施禮,而後站在當地,亦不言語。高強看時,認得是劉和等數人,都是那日出來爲衆軍士出頭,反受了恩賞之人。當時心中甚喜,只要有了起頭的,那就好辦,剩下地便是衆軍士各自的心意如何了,自信經過自己這幾日的作爲,那些真正願意爲國殺敵的精銳軍士,亦當心有所動吧?

果然這幾人走出來,往臺下一站,便是不言之教,隨後便有軍士三三兩兩地出來,自覺地跟在他們身後,排成隊列。人越聚越多,耀眼的紅色軍服漸漸匯聚成燎原的大火一般,直到最後,大部軍士都站到了點將臺前,隊伍列的整整齊齊。這片火焰之後,卻還有一大片雜色,便是沿邊各地的民兵,這些人和尊奉軍令來參加閱兵的軍士們不同,他們既然來到這裡,便是存了從軍之心,是以幾乎所有的民兵都站到了隊伍之後,只是這等人平素不習隊伍,站的亂七八糟,擠成一團,這麼看起來不像是軍士,倒像是一羣災民。

高強心情大暢,便是真的災民也看得順眼了。當即把手向那面大旗比了比,提起丹田氣叫道:“列位將士,我亦無多話,這一面大旗,便是我交於爾等的然諾!”

一語既出,衆軍士轟的一聲,頓時鼓譟起來,自來大宋臣武將,幾時見人這樣對待過軍士的?卻聽韓世忠在常勝軍陣中喝道:“擂鼓,唱滿江紅!”

一通鼓響,三軍皆寂;二通鼓響,一人領起,及至三通,則字字直衝霄漢:“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第12章 算計(下)第15章 頭陀(上)第6章 面斥第二十二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九十七章第13章 一上(下)第三十六章第29章 洞房第7章 蔡京第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五章第24章 婚俗第2章 冤案(下)第七章第五十五章第24章 婚俗第79章 鴻門第五章第十九章第四章第18章 東坡第29章 東溪村第8章 上壽第20章 起航第三十八章第3章 回京(下)第七章 上第7章 授書(下)第33章 董平(上)第1章 孟州第49章 沒羽箭第十一章 上第九章 下第9章 到任(下)第六十八章第25章 女真第六十章第5章 十字第8章 收服(下)第7章 收服(上)第六章第17章 復仇(上)第34章 上第二十七章第16章 要務第二十一章第79章 鴻門第14章 狹路(下)第9章 餘波第三十七章第1章 上第九章 下第五十八章第六十一章第12章 煉兵第16章 奇案第28章 解勸(上)第二十二章第5章 菩提第9章 傑肯(下)第8章 龜頭(上)第52章 審死官第18章 謀定第三十八章第五十七章第79章 鴻門第11章 閱軍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8章 抽薪(上)第2章 叔賊第十三章第16章 入城第1章 燕青(下)第五十六章第37章 圍攻第五十八章第68章 暗議第26章 對箭(下)第5章 刑訊(下)第17章 難爲(上)第四十六章第11章 連環馬(上)第65章 招安第23章 錢荒(上)第14章 算帳(下)第五十五章第38章 遇險(下)第45章 整編第十五章第七十八章第7章 射殺(上)第5章 齟齬(下)第三十三章第九十二章第31章 天書(上)第17章 嚐鮮第四章 下第7章 錢法(下)
第12章 算計(下)第15章 頭陀(上)第6章 面斥第二十二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九十七章第13章 一上(下)第三十六章第29章 洞房第7章 蔡京第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五章第24章 婚俗第2章 冤案(下)第七章第五十五章第24章 婚俗第79章 鴻門第五章第十九章第四章第18章 東坡第29章 東溪村第8章 上壽第20章 起航第三十八章第3章 回京(下)第七章 上第7章 授書(下)第33章 董平(上)第1章 孟州第49章 沒羽箭第十一章 上第九章 下第9章 到任(下)第六十八章第25章 女真第六十章第5章 十字第8章 收服(下)第7章 收服(上)第六章第17章 復仇(上)第34章 上第二十七章第16章 要務第二十一章第79章 鴻門第14章 狹路(下)第9章 餘波第三十七章第1章 上第九章 下第五十八章第六十一章第12章 煉兵第16章 奇案第28章 解勸(上)第二十二章第5章 菩提第9章 傑肯(下)第8章 龜頭(上)第52章 審死官第18章 謀定第三十八章第五十七章第79章 鴻門第11章 閱軍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8章 抽薪(上)第2章 叔賊第十三章第16章 入城第1章 燕青(下)第五十六章第37章 圍攻第五十八章第68章 暗議第26章 對箭(下)第5章 刑訊(下)第17章 難爲(上)第四十六章第11章 連環馬(上)第65章 招安第23章 錢荒(上)第14章 算帳(下)第五十五章第38章 遇險(下)第45章 整編第十五章第七十八章第7章 射殺(上)第5章 齟齬(下)第三十三章第九十二章第31章 天書(上)第17章 嚐鮮第四章 下第7章 錢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