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上(下)

聽宋江仍舊沒鬆口,只是不肯入夥,山寨衆頭領都有些詫異,一起眼望晁蓋,聽他示下。

晁蓋這時心中暗喜,看你宋江卻是個知情識趣的人,果然不來與我爭這山寨大權時,倒要好好待你!他一面故作沉吟,一面拿眼睛去望吳用,意思叫他出來轉圈。

吳用號稱智多星,這點眼力自然不缺,加上和晁蓋又是老搭檔,怎麼會不懂他的意思?他自己本是個鄉村落第秀才,一向自命不凡,卻苦於讀書不成,總是找不到向上爬的路徑,不免鬱郁。這人啊,但凡有些本事,便會有相應的抱負,既然入仕無門,吳用便與草莽英傑結交起來,晁蓋宋江都算是他的朋友,由於東溪村小同鄉的緣故,心中自然要偏向晁蓋一些。

不過對於宋江,念着當日宋江冒着掉腦袋的風險來給自己報信,吳用着實感激,要設法報答於他,眼前便是個機會了。逢到了自己說話的時節,吳用趕忙出來打圓場,滿口答應宋江的要求:“這個自然,我等與宋江哥哥義氣深重,哥哥的高堂便是我等小兄弟的老父,又怎能連累哥哥,擔那忤逆不孝的罪名?哥哥眼前走不得,權且住在山寨,兄弟夥早晚歡聚,多麼暢快,待慢慢尋個法子,將哥哥的高堂接上山來,一同逍遙自在,強勝在山下受那官府的閒氣。”

這話看似平凡,實則非深明草莽遊戲規則者莫辦。這草莽之中,所謂無法無天,一是不尊天地鬼神,二是不受官府拘束,只是盜賊們心中亦有敬畏。便是孝義二字,孝者人之所出,不能忘本,義字則是維繫盜匪組織的紐帶,也是盜賊世界中的秩序原則。——可見宋江這“孝義黑三郎”的名字,起的多麼恰到好處,正是在綠林中收買人心的不二法門。

閒話少說,當下衆頭領聽了吳用的話。個個點頭稱善,踊躍說好,宋江也點頭應允了。聚義廳上一團和氣,梁山寨前滿地歡喜。梁山之主晁蓋吩咐下去,大排酒席慶賀宋江上山,今天乃是正式迎接宋江上山寨,與昨日的接風氣派又有所不同。小嘍囉們殺牛宰羊兌酒,忙得不亦樂乎。

自今日起,這宋江便算是上了梁山。只是他初上梁山,一來人生地疏,沒有什麼心腹體己的人,二來晁蓋對他心有提防,不叫他掌了實權。因此宋江一時間只得在梁山上投閒置散,無事可做起來。好在吳用等人與他都是素識,今天你做東明天我請客,每日裡拉着宋江各家去吃喝,也算是花天酒地,日腳倒還好過。

這便是宋江一上梁山了。

按下宋江這裡不說,那邊石秀殺了兩個官差,棄屍在通衢大道上,叫幾個心腹機靈的在一邊盯着。自己便去東昌府府尹張叔夜那裡等消息←到了府衙,報上是張叔夜的衙內張隨雲的知交好友,因公幹到此〕便拜上張翁。張叔夜原知道自己兒子跟着太尉府的高衙內去東南爲官,上任一年多已經升了三級。眼看今秋磨勘之後便可提升兩浙路提刑官,可謂春分得意,家書中已經將高衙內捧得天上地下少有的良師益友,做父親的心中也替他歡喜。

這時聽說兒子的朋友來拜見,又說是太尉府地當差,張叔夜雖然爲官清正,卻不是什麼古板的夫子,又見遞進來的帖子寫的恭敬,程儀也頗豐厚,暗自點頭,用一個請字,在後堂書房見了石秀。

石秀進來,先跪下施禮。這是論地私交,他跟着高強,和張隨雲是平輩論交,見着張隨雲的父親,自然要以晚輩自居:若要從官職上論起的話,石秀是禁軍統制,校尉,將將從九品的小小武官,和張叔夜這樣的一州知府,五品大員,那是差天離地的了。

張叔夜見了石秀,儀表堂堂,英氣勃勃,先就歡喜,大宋軍隊久不整飭,似這樣有型的軍官是很少見地了,偏偏這張叔夜知府又是西邊將門出身,轉了作文官的,平日多留心武事,因此見了石秀這樣年輕有爲的軍官,格外的歡喜,便叫不用行禮,坐下說話。

石秀告謝,打斜坐了,和張叔夜說些與張隨雲在東南查辦摩尼教和朱緬父子案子的經過,他口才本好,這中間又頗多驚險曲折之處,張叔夜聽的入神。末了聽得高強上下其手,將摩尼教衆退去,又將朱緬一族的勢力連根拔起,連連點頭叫好:“這位高衙內年紀雖輕,手段高明的很,了不得,隨雲倒也交結的好。”

石秀來之前,也得了高強地主意,這濟州府張叔夜是梁山泊的該管大上司,日後要在這片地面行事,少不得要他照顧,因此着意渲染,要在他心中給高強留下一個好印象,以爲鋪墊,這時見說的入港,那還不趁熱打鐵:“尊翁,不是我作下屬地自誇自贊,我家衙內的識見可還更在這手段之上←鑑於應奉局乃是奉皇命而設,地方官無力管轄,倘若落入地方大戶如朱氏手中,初時恐不覺得,次後時日久了,這應奉局的手下狐假虎威起來,地方恐怕要受其荼毒。無奈礙於皇命,這局子一時撤銷不得,我家衙內便索性仗着頗受官家恩寵,討了這個差事來作,有他在這裡嚴加管束,這應奉局擾民之禍庶幾可免了。”

這話倘若對別人說了,一來對當今天子趙佶隱隱有些誹謗之意,二來應奉局目下大害未顯,聽者未免有危言聳聽之感。只是對張叔夜來說,卻是正投其所好。這位知府秉性剛直,不阿附權貴,因此升官甚慢,好在提拔他起來的蔣之奇沒有被蔡京劃入奸黨之中,他沒有受什麼政治迫害,這才一步步積年升到了知府。因此對於當今趙佶的秉性,張知府是不憚腹誹一下的,不有那麼句話麼“文死諫,武死戰”,這時代的文官對於冒犯天顏一事,是頗有些興趣去作的。

至於應奉局這樣法外權力機構的存在,其禍害程度之大,宦海沉浮多年的張叔夜豈有不明之理?在宋朝這個時代,雖然文明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信息和交通手段依舊落後,由此帶來的行政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難免了,正常的政府對於許多民間的不公尚且無法救濟,更何況多出這麼一個無法約束的應奉局來?

шωш •тtkan •c o

待石秀將高強所說的,應奉局所能造成的禍患描述一遍,張叔夜拊掌太息,亦驚亦喜,驚者,官家只爲一己私慾,隨意設立此類機構,全不把政治後果放在心上,輕佻之極,不似人君:喜者,逢着朝廷中有高衙內這樣的有識之士,能預先防範,將這應奉局的禍害扼殺於萌芽中,誠黎民之福也!

他這裡連連讚歎,對兒子的好友高衙內頗有些神往起來,石秀見火候差不多了,便不再加油添醋,反說些高強的冒失糗事來與張叔夜聽,有了前面的打底,聽者此刻不覺其鄙陋,倒顯得天真可愛了。

兩人在這裡說的高興,石秀卻一面豎着耳朵聽外面的動靜,等了好久,終於有個衙役急匆匆趕進來,叫道:“知府大人,不好了,董超薛霸叫賊人害了!”

第七章 下第二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32章 奔襲(下)第13章 夜話(二)第71章 託夢第二十八章第1章 放榜(上)第十章第79章 鴻門序章第3章 佈局第24章 傳訊(下)第二十八章第40章 結局(下)第13章 右京(上)第31章 故人來(上)第25章 贈糧(下)第25章 指點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37章 擒王第三十三章第18章 抽薪(下)第17章 三問(上)第四章 下第27章 淵源(下)第20章 危機(下)第五十六章第29章 洞房第十三章第28章 鬼臉(下)第11章 出使(上)第39章 嫁禍(上)第61章 死戰第25章 開戶(上)第15章 轉仕第62章 生死第六十三章第5章 見童(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3章 黑殺第四十六章第26章 思見第九章 下第79章 鴻門第1章 燕青(下)第13章 錢莊第20章 歸去第29章 劉琦(上)第四十四章第11章 浴火第59章 吳用第14章 狹路(上)第三章第18章 抽薪(上)第30章 思變(下)第四章 上第二十章第六十六章第62章 生死第13章 一上(上)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十章 下第六十章第六章第23章 混沌第23章 無聲(下)第34章 戰敗第8章 東瀛(下)第7章 變起第9章 索索(下)第23章 錢荒(下)第22章 出奔第20章 危機(上)第十一章第5章 心戰(上)第十九章第15章 拒戰(下)第五十二章第十一章 上第16章 要務第六十八章第四十五章第36章 張榮第二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九十七章第30章 議定(下)第10章 赤佬第八章第52章 審死官第23章 無聲(下)第十一章 下第23章 花榮(下)第十二章 上第16章 奇案第三十章第十六章第29章 佈局(上)
第七章 下第二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32章 奔襲(下)第13章 夜話(二)第71章 託夢第二十八章第1章 放榜(上)第十章第79章 鴻門序章第3章 佈局第24章 傳訊(下)第二十八章第40章 結局(下)第13章 右京(上)第31章 故人來(上)第25章 贈糧(下)第25章 指點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37章 擒王第三十三章第18章 抽薪(下)第17章 三問(上)第四章 下第27章 淵源(下)第20章 危機(下)第五十六章第29章 洞房第十三章第28章 鬼臉(下)第11章 出使(上)第39章 嫁禍(上)第61章 死戰第25章 開戶(上)第15章 轉仕第62章 生死第六十三章第5章 見童(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13章 黑殺第四十六章第26章 思見第九章 下第79章 鴻門第1章 燕青(下)第13章 錢莊第20章 歸去第29章 劉琦(上)第四十四章第11章 浴火第59章 吳用第14章 狹路(上)第三章第18章 抽薪(上)第30章 思變(下)第四章 上第二十章第六十六章第62章 生死第13章 一上(上)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十章 下第六十章第六章第23章 混沌第23章 無聲(下)第34章 戰敗第8章 東瀛(下)第7章 變起第9章 索索(下)第23章 錢荒(下)第22章 出奔第20章 危機(上)第十一章第5章 心戰(上)第十九章第15章 拒戰(下)第五十二章第十一章 上第16章 要務第六十八章第四十五章第36章 張榮第二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九十七章第30章 議定(下)第10章 赤佬第八章第52章 審死官第23章 無聲(下)第十一章 下第23章 花榮(下)第十二章 上第16章 奇案第三十章第十六章第29章 佈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