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邊是疲兵敗將,一邊是得勝蓄銳之師,這場小小戰鬥念,城頭一聲鼓響,兩廂背嵬軍將士殺出,十幾把撓鉤將耶律大石拖下馬來,捆了個結實,餘衆見主將遭擒,亦只得棄械就擒,俱都被繩捆索綁,拴成了長長一溜。

韓世忠下了通天門城樓,亦不與耶律大石答話,徑自引軍投城中大內來。到得皇城外,見宋兵已然佔據了此間,正在那裡打掃戰場,韓世忠問了一員使臣,得知高強業已進了燕京,卻未入皇城和府衙,只在城東頭憫忠寺歇馬,便將餘衆交託部下押往城外,自己押着耶律大石往憫忠寺來。

來到憫忠寺外時,韓世忠把眼向上看,但見好大一座叢林,寺中有一座高閣,巍峨壯麗,端的平生僅見,不由得大爲好奇,多看了幾眼。一旁轉過劉琦,二將依軍禮廝見了,韓世忠便問劉琦:“相公好端端地,爲何選了這座叢林歇馬?”

劉琦撓了撓頭,他和韓世忠一樣起於行伍,雖然多讀了些書,不過認識幾籮筐字而已,哪裡曉得這些典籍掌故?二將正在那裡講論,一旁有人答道:“二位統制有所不知,這座蘭若乃是唐時太宗徵東,回師到此,痛憫爲國盡忠將士英靈,故而發下宏願,要建一座大寺以供奉將士英靈。至則天年間,此寺方始落成,後來遼國得了燕雲,此城中間亦曾毀於地動,後來又再重修。二位統制請看。那寺中高聳樓閣,便是供奉將士英靈的憫忠閣,有這般好景緻!”二將目之,但見那人穿着紅袍,卻看不出官階,瞠目不識。

耶律大石見了此人,卻是怒目而視,原來正是李處溫。

劉琦見說。便點頭嘆道:“相公自來愛惜兵將。此次出兵以來。我軍雖然戰勝攻取,臨陣死難將士亦有不少,藉此處歇馬想來便是要將此役陣亡將士靈位供奉。”

韓世忠聞言,心頭也是一陣暖意,想起高強父子將他從行伍小校直擡舉到大軍統制,麾下數萬精兵,這等恩德如何報答地了?劉琦亦是來見高強。二將便押着耶律大石並其餘幾名被俘將校官吏,進得寺來。

卻見這憫忠寺果然甚大,大雄寶殿前好大一片空場,高強在臺階頂上設了座椅,端坐當中,以下諸將和大小官員雁別翅排開,正在那裡和一個宮裝的女子說話。二將不敢攪擾,便即在下面等候。

那女子正是契丹秦晉國王耶律淳的妃子。號爲德妃。高強見她也不爲別事。歷史上當宋軍攻入燕京的時候,這蕭德妃下令閉門死戰,並且親自登上城頭向宋軍放箭。其英武氣概大有契丹歷代后妃之風,如今落在自己手上,總要見一見這位奇女子。

蕭德妃年紀已然不小,總得四十上下,見了高強嚴辭相向,稱說兩國盟好百年,誓書便在燕京大內中供奉着,並有設誓時兩國皇帝宋真宗與遼聖宗御容在彼,南朝寧不有感於心?說到後來聲色俱厲,只差破口大罵了。

高強卻權當沒有聽見一般,笑嘻嘻地也不答話,瞥見韓世忠和劉琦站在下面,旁邊押着耶律大石,他眼睛一亮,忙點手叫二將上前來,先行錄過了韓世忠擒獲敵軍大將的功勞,而後吩咐給耶律大石松了綁,笑道:“大石林牙,別來無恙?戰陣之上刀槍無眼,可喜林牙雖有小恙,並無大礙,本相心中甚慰。”

耶律大石卻不來理他,原本高強就早已說過對於燕雲志在必得,兩軍陣前鬥智鬥力,那是沒有話說,如今輸便輸了,也無謂在口頭上爭競許多。只是他目光晃來晃去,看高強左右數人卻極爲憤恨,當即冷冷道:“高相公一舉而下燕京,成就南朝二百年君臣之宿願,想來是多得左右股胘之力了,這幾位樣貌不凡,卻着實眼生,相煩引薦引薦。”

高強順着他視線向左右一看,已知就裡,他卻有心看好戲,當下就順着耶律大石的話頭道:“說的是,此番入燕,多得這幾位大賢之力,你等多多親近。”

那幾人是誰?正是左企弓、李處溫、虞仲文等原任燕京官吏。左企弓老成,見耶律大石目光怨毒,幾欲噴出火來,忽地一嘆,走下臺階來向耶律大石深深一揖道:“林牙請了,老夫家世居燕,方今遼政已衰,燕地歸宋已成定局,老夫爲子孫計,故而寧願捐棄此一身一名。對林牙欺之以方,實屬無奈。”

耶律大石將身子一閃,不受他這一禮,冷笑道:“左大夫說得倒似有理,只是既然見得燕地歸宋已成定局,何不早思南歸之計,爲何又要相助我邀擊南師?那乘風借河突襲之計,若非左大夫指點,某家哪裡想得出來!左大夫這般作爲,如何可向高相公交代?”

眼睛一瞪,心說還有這事?我說這老匹夫爲何能深得信任,顛倒是爲此!好你個左老兒,這可有點說不過去吧,既然要投順我朝,爲何又要爲耶律大石出謀劃策?

左企弓情知此乃耶律大石不懷好意,給自己下地一個套兒,臉上卻是一派寧定,驀地嘆道:“此一時,彼一時,老夫世受契丹厚恩,衷心豈不思報?前日盡心相助林業軍事,便是出於此心。及至北師敗績,南朝大軍兵臨城下,其勢已無可挽回,而林牙有意以城相殉,卻是無視這一方父老之命,老夫出於無奈,方纔獻了城池。惟一身不可仕兩朝,老夫獻城卻絕非爲了一己富貴,伏請高相公恩許老夫從此致仕,不任官職。”說罷翻身拜倒在地,肩頭瑟瑟抖動,眼淚水直滴到地上,不一會功夫就汪出一個小小水潭來。

高強看地目瞪口呆,心說這老兒當真了得。一番話說得天衣無縫,倘若作婊子地都能有這樣好口才,想必身後立她百八十座牌坊也不成問題了!只看這幾下造作,把他自己的身前身後盡數撇清,就算從此不得官作,其大名也必定傳揚天下,子孫富貴還用說麼?賣國賣到這份上,那才叫道行高深了。了不起啊!

想到這裡。忽然想起自己身邊亦有一個善於賣國求榮的。把眼睛掃一掃秦檜,心說你比人家可差的遠了,別說現下沒得比,就算是以你歷史上的作爲,那也是差了幾條街去,你看人家左企弓賣國歸賣國,手上可沒沾了自家力戰將士的鮮血吶。

秦檜心中亦是佩服之極。自思若與左企弓易地相處,決計作不到這樣八面玲瓏。忽然覺察到高強目光掃來,他卻會錯了意,還道高強是要他出去作人情,忙即搶步拾階而下,將左企弓扶起道:“左公審時度勢,順天應人,何錯之有?以左公大才。朝廷自有重用。爲燕地父老營生計,左公還需依舊視事纔是。”

左企弓淚下沾襟,只是搖頭不語。高強懶得看他做作,隨手着秦檜拉他到了旁邊,方向耶律大石道:“林牙爲遼盡忠死戰,以孤軍敵我大軍,身中數創,亦不可謂戰不盡力矣。如今燕京已屬我有,林牙何去何從?”

耶律大石哼了一聲,並不答話,一旁蕭德妃忽然插口道:“高相公,你適才曾說,乃是因兩國有約交割燕雲,不逾盟好,是以才收取燕地,是也不是?”

高強一怔,心說這話只好騙鬼,我自己都不信的,你拿來說事是何道理?不過面上總得應付,當即點頭。那蕭德妃見高強點頭,復又微微冷笑道:“南朝既已得燕,我等不識時務,執意抗拒,倒是我等地不是地。如今兩國既然盟好如故,我等契丹人願回上京故地,不知相公可願差人相送?”

原來如此……高強暗地一翹大拇指,心說罷了!這女人果然有些頭腦,將這番言語擡了出來,我若要留難她們,倒成了表裡不一地小人了。好在聯結遼國原本就是他地既定方針,現在難得蕭德妃給了他一個臺階下,豈有不大下而特下之理?

當即笑道:“這個自然,只是燕地新附,道路不靖,況且蕭妃一行多有損傷,亦須將養痊可後方得登程。以本相之見,一應願返塞外之契丹兵民,悉數教在燕京城外住定,待我家清點過後即行發付上路,蕭妃與大石林牙等契丹貴人可暫且居於此間大內皇城中,待我家收取燕地全境,地方安靖之後,便遣使告知貴國主前來迎接,那時自當依禮相送,如何?”

蕭德妃見高強說的客氣,卻尋不着話語來反駁於他,只得權且應允了,另外提了若干生活瑣細,高強索性大方到底,一概答允,那大內皇城除了城門和四壁由宋軍把守之外,內裡便成了契丹人的獨立小王國,耶律大石亦許可住在此中養傷。

當下處置了契丹俘虜,高強便命人將蕭妃和耶律大石等人都送往大內中安置。這邊問起左企弓以下諸燕京降臣是否願爲南朝官職,除了李處溫點頭點的快極之外,餘衆多半都惟左企弓馬首是瞻,盡推說一身不可仕二主,請求退隱林泉,不再爲官。

高強眉頭一皺,心說這倒麻煩了,李處溫這廝是靠馬屁和裙帶關係升上來的,對於燕京地行政事務基本上屬於睜眼瞎,我要他何用?倒是左企弓這一幫子,政務熟習不說,難得是幾代家小都在這燕京治下開枝散葉,一旦此地歸我大宋所有,卻不必擔心他們地忠誠與否。要想盡快讓燕地恢復正常運轉,與大宋地各種體系對接,最好是將這批人收爲己用。

當下起身下了臺階,向左企弓笑道:“左公說道一身不仕二主,乃是烈士風範,本相佩

,原本不應相強。然左公既然有意爲主盡忠,現今地交還於本朝,左公爲遼主守牧一方,自當與燕地同歸,依舊守牧燕民,此乃上報遼主,下安燕地黎庶之義舉,天下人聞之,誰不讚左公能識大體?若知左公徒以潔身自好,歸隱林泉之下,棄燕地百姓於不顧,恐有人不解左公之本心。倒要說一句只顧小我,不顧大我了,竊爲左公惜之!”

他這般鬼話連篇,扣住了先前的大謊話,即燕雲之地本是兩國商議好了交割地,因此左企弓雖然是獻城歸宋,亦算不得叛遼。這一關倘若過了,那就百無禁忌。

左企弓聞言果然沉吟。高強一臉殷切地看着他。肚裡卻不愁這老兒不答應。非要跟我搞非暴力不合作,你就不怕我給你家的那許多子孫穿小鞋?卻見左企弓忽然擡起頭來,拱手道:“若誠如相公所言,倒是老夫識見不明瞭,多得相公指點,甚是慚愧。”

高強聞言大喜,心說你到底是低頭了吧?正要客套幾句。左企弓又道:“只是老朽有一事不明,相公所云兩國有約交割燕地,卻無國書爲憑,教老夫何以取信?”

高強一怔,臉色就有些難看,這不是明擺着爲難我麼?正不知如何應對,卻聽身後有人嘆了一聲:“左公,此事皆是某家主張。我主原已應許。故而南朝前來收取燕地。叵耐蕭奉先讒言惑主,竟將兩國百年盟好與金石之約棄於不顧,亦令某家無可容身。只得權且寄身南朝。左公要問兩國盟誓,便問某家可也。”衆人視之,正是原遼國御營都統耶律餘睹。

左企弓遽然而起,先向耶律餘睹行了一禮,後又向高強行了大禮,慨然道:“耶律都統數度奉使南北之間,之前交割四州入南朝,亦是耶律都統主張,今既然如此說,必是良以有自,老夫適才生疑,委實不堪,還請相公恕罪!自今當全心輔佐南朝治理燕地,令燕地安定,君臣豐樂,方是老夫的本分。”說罷納頭便拜。

高強肚裡大罵老狐狸實在狡猾,這婊子牌坊立的着實漂亮,羞煞後世多少漢奸!居然到這份上還要拉一個耶律餘睹作墊背,這老狐狸委實是處處預留地步,怎一個圓滑了得。

當面自然要扮作欣喜不勝狀,拉起左企弓來執手說話,殷殷以燕地政事相托付,又說既然同心歸宋,這南朝的稱呼卻不可再提,左企弓從善如流,當即改口稱作國朝大宋。虞仲文、曹勇義等燕京官吏素來惟左企弓馬首是瞻,見狀又紛紛表示願爲大宋出力,高強自是來者不拒,當即承製授官大小有差。

左企弓等人得了官職,當即向高強獻計,如今燕京一鼓而下,遼將耶律大石束手就擒,燕地遼兵盡皆膽落,當乘此機會傳檄燕地州縣,曉以大義,開示利害,若再以兵威臨之,則各處州縣勢必望風而降,大宋可兵不血刃而定燕地。高強聞言大喜,原本在這幫遼奸身上下這許多功夫,就是爲了這樁好處,難得衆位遼奸識趣,怎可不湊趣?當即命參議司宗澤等人與左企弓等會商,權且就此地燕京府衙發號施令,以圖儘快安定燕地。

一行去後,李處溫見高強語不及自己,座中又不見故人趙良嗣,心中甚是彷徨,猶豫再三,只得厚着臉皮上前道:“相公,小人擒得蕭妃等來歸,雖不敢竊據大功,亦足見一顆赤心向南。相公但有甚差遣,小人無不效命。”

高強好似纔想起他來,愕然道:“不是本相不來發遣李相公,實是據本朝聖旨,燕地官員若願爲官者,聽居原職。旁人倒還罷了,李相公與本相俱是樞密使,若要任用李相公時,除非是本相讓賢,奈何不得聖旨之時,這西府之位亦不得私相授受,本相以此躊躇。”

李處溫鬧了一個大紅臉,手足無措,真不知高強開這麼大的玩笑,所爲何來?卻是高強惱他首鼠兩端,原本早就遣人與他通款,此人卻戀棧遼國高官富貴,遲遲不肯盡心歸附,否則地話,這攻取燕京之事更省卻多少手腳!便是今番,若不是左企弓騙取了耶律大石地信任時,這李處溫恐半點作爲也無,似此十足小人一個,縱然要留他聽用,也不叫他好過了。

正說地僵了,旁邊有人出來轉道:“李兄休要誤會,高相公性喜滑稽,特以此相戲爾。李兄首建南歸義舉,早已爲高相公所賞識,自當有所大用,卻不在這區區燕京一地。”李處溫聽見這人說話,肩頭如釋千斤重擔,幾乎是叫出來地:“馬兄,不不,趙兄,你可來了!”

第六章 下第1章 下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19章 焚心第四章 上第7章 錢法(下)第4章 祭掃(上)第三十三章第5章 菩提第2章 上第2章 上第24章 婚俗第54章 雙面第34章 戰敗第二十九章第31章 天書(上)第二十章第十章 上第13章 一上(上)第22章 括田(下)第36章 關撲(上)第30章 議定(上)第二十七章第20章 究問(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33章 奔襲第四十八章第26章 思見第八十六章第九十三章第20章 危機(下)第15章 頭陀(下)第八十章第3章 上第二章第21章 驚變第25章 掛帥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5章 刑訊(上)第51章 內線第11章 閱軍第二十三章第27章 躍躍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上)第3章 林沖第二十七章第27章 收蓮第四十八章第22章 試探第3章 籠絡(上)第4章 祭掃(下)第1章 下第17章 洞燭第32章 釘子戶(下)第28章 解勸(上)第9章 到任(下)第24章 詢奸第27章 心痛(上)第9章 到任(下)第三十六章第33章 董平(下)第21章 追失(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15章 香香第十二章第17章 復仇(上)第四十七章第1章 燕青(上)第8章 奪權(下)第六十七章第6章 意外(下)第二十四章第11章 出使(上)第14章 二李第十二章第1章 醒覺第4章 易相第六十章第65章 招安第46章 錦囊第13章 夜探(上)第34章 反目(上)第7章 三論第九十五章第五章 上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38章 御筆(下)第七十二章第四十章第16章 交易所第2章 言政第五章 上第九十七章第24章 決然第十八章第十五章第24章 傳訊(下)第29章 談兵(上)第30章 練兵
第六章 下第1章 下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19章 焚心第四章 上第7章 錢法(下)第4章 祭掃(上)第三十三章第5章 菩提第2章 上第2章 上第24章 婚俗第54章 雙面第34章 戰敗第二十九章第31章 天書(上)第二十章第十章 上第13章 一上(上)第22章 括田(下)第36章 關撲(上)第30章 議定(上)第二十七章第20章 究問(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33章 奔襲第四十八章第26章 思見第八十六章第九十三章第20章 危機(下)第15章 頭陀(下)第八十章第3章 上第二章第21章 驚變第25章 掛帥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5章 刑訊(上)第51章 內線第11章 閱軍第二十三章第27章 躍躍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上)第3章 林沖第二十七章第27章 收蓮第四十八章第22章 試探第3章 籠絡(上)第4章 祭掃(下)第1章 下第17章 洞燭第32章 釘子戶(下)第28章 解勸(上)第9章 到任(下)第24章 詢奸第27章 心痛(上)第9章 到任(下)第三十六章第33章 董平(下)第21章 追失(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15章 香香第十二章第17章 復仇(上)第四十七章第1章 燕青(上)第8章 奪權(下)第六十七章第6章 意外(下)第二十四章第11章 出使(上)第14章 二李第十二章第1章 醒覺第4章 易相第六十章第65章 招安第46章 錦囊第13章 夜探(上)第34章 反目(上)第7章 三論第九十五章第五章 上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38章 御筆(下)第七十二章第四十章第16章 交易所第2章 言政第五章 上第九十七章第24章 決然第十八章第十五章第24章 傳訊(下)第29章 談兵(上)第30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