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史臺之設自秦漢時便有,其後沿革不常,大宋建立以始而虛設,後來到仁宗時將臺諫分開,且任官者爲天子親擢,宰相不能參與其中,遂成爲天子制約百官臣僚的耳目,對於上下大小事端皆有監察權,甚至許以風聞言事,也就是沒有憑據也可以參劾。故而有“宋之立國,元氣實在於臺諫”的說法。

然而既然身爲臣僚中的一個部分,御史臺的官員不可避免地也漸漸與整個大宋文官系統合而爲一,更因爲其參劾言事的特殊權利,成爲黨爭的重要戰場,自熙豐以來歷次官場爭鬥,御史臺鮮有不參與其中者。且當熙豐之時,大臣蔡確自言官起家,屢興大獄奪人之位,竟從監察御史裡行直躥升到宰相高位,無疑又給諸位求進的官僚們樹立了一個極好的典範。

等到蔡京上臺之後,黨爭愈演愈烈,御史臺遂成爲蔡京必得之地,仗着他宦海沉浮多年,門生故舊甚多,於是汲引黨羽分佈要津,這御史臺也成爲了蔡京手中的工具,用來對付政敵是得心應手。當然這塊地方是要害,蔡京雖然厲害也不能一手遮天,況且他所提拔起來的人反過來對付他的也不止趙挺之、張康國這麼幾個人,於是蔡京自己也兩次被御史臺的官員彈劾下臺,其間彈劾蔡京最力的張克公,便以此躋身宰執班中。

然而自此以後,在高強的暗中糾合之下,左相何執中、右相樑士傑、尚書左丞鄭居中外加樞密院的高強,這幾個大臣聯成一氣,又有宦官中的強者童貫和樑師成參與其中,這個集團的實力強大無比,什麼御史臺都要靠邊站,政和年間的朝廷局勢穩如泰山,高強和童貫之所以能順利收復燕雲,這種內部安定的局面其實也幫了很大的忙。政治平衡一旦形成,哪怕是當事人自己想要打破。也非輕易能夠辦到。然而隨着平燕戰事的成功結束,童貫以宦官封王,淡出了外朝政壇,只剩下些宮中的影響力。高強地地位則再次躍升,其權位直逼當朝宰相。再加上左相何執中病逝,一張桌子地四隻腳中三隻不平,朝堂上的這種均衡便無可避免地被打破了。

亂世見英雄。其實做官也是一樣,上面的人要是鐵板一塊,下面的人如何上位?因此自打高強平燕回京以後,大宋朝野不安分地氣息就越來越濃厚,只是其間諸事紛出。首先是何執中老而不死。而後燕青異軍突起,又有元圭出土,大大分散了朝野的注意力,是以種種明槍暗箭還只是引而不發。直到何執中病逝以後,遼東納土稱臣,遂成爲一個有力地導火索。

“衙內,今番臺端有意彈劾宗宣撫,其實意在衙內。而意在衙內。又勢必將引起朝堂的又一番升黜。以小乙之見,政和年間的政局至此已是不得不變。”既知被參在即,高強自然要有個應變地策略。故而連夜召集燕青、許貫忠、石秀三個心腹之人商議。

高強嘆道:“我豈不知?只是我年未滿三旬,已然身居樞府,權宰相。外有平燕之功,內有理財之名,你說我還圖什麼?什麼人想要上位。自去上便是,本衙內只待收了遼東,給花榮、史文恭他們一個正果。那便可以放心歸隱,誰想如今事故頻發,欲退不能?”

對於高強來說。如今的局面確實有些被動。他並不是沒有預料到自己將要遭到彈劾,成爲朝堂重建平衡過程中的犧牲品。不過他原本就不是想要在官場中混跡一輩子的人,眼見燕雲已經恢復,早就想見好就收,故而之前請安道全爲何執中延壽,又一手捧上燕青來,無非是想要把水攪渾,自己好趁機在樞密使這個位子上多待些時候,把遼東衆人安置妥帖了,那就了無牽掛,可以揮一揮袖子,不帶走一片雲彩了。

原本他的時間計算地也還恰當,原本有可能在平燕凱旋以後就爆發出來地朝堂動盪,卻直拖到此時纔開始,給了他充分的時間來規復遼東,是以對於預計將要來臨的針對自己的彈劾,高強其實一點都沒放在心上,左右憑他的功勞,以及趙對他的聖眷,就算去位也不會落什麼罪。這當然還是託了大宋朝不殺士大夫國策的功勞,若是在明朝這種專門會虐殺功臣的破朝代,高強恐怕寧可造反也不會自廢武功,熊廷弼、于謙,那是活生生地例子!

然而事與願違,遼東甫一內附,立時帶來了新地問題,一個處理不好的話,大宋極有可能陷入和歷史上的大明朝相似地境地,要知道現今的女真國,那可是完全不遜色於歷史上的後金。單單是外事地話,那還罷了,好歹這大宋朝的天也不是他高強一個人頂着――但若是象這樣被彈劾下來,宗澤、花榮等現今的遼東上下將帥勢必要來一個大換班,放在現今女真虎視眈眈地時候

等於是授人以柄麼?

燕青亦苦笑道:“朝臣但知己事,鮮有能胸懷天下者,這也是無可如何。爲今之計,須得先定進退之策纔好。”

許貫忠接口道:“不錯,衙內雖早有退意,我等數人志亦不在朝堂,故而均樂於贊成,橫豎這博覽會、錢莊、應奉局並秀字堂幾處,皆已養成氣候,縱使衙內離開樞府,亦無損分毫。然而誠如衙內所言,退是退得,卻不能如此退法,若是要惹得遼東大亂,他日若要再行安定,非數十萬衆不可,甚或衙內十年之功,亦將毀於一旦,此誠可懼也!”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高強倒吸一口涼氣,看許貫忠的眼神都有點變,這是什麼話?這是當年岳飛北伐,被十二道金字牌招還時的憤然之語!要真是落到這樣下場地話,高強真不曉得自己會作出什麼樣的事來。

石秀縱橫江湖,現今其地盤又延伸到了燕京,歷來是殺伐決斷,從不遲疑。眼見高強色變,他雖說對於這等文官政爭不大了了。但是大關節的輕重也不含糊,當即將劍眉一挑。冷笑道:“區區腐儒,弄權敗事!衙內,他們既以遼東爲詞,小人之意。何妨便挾遼東以自重,先令宗宣撫那裡與女真開起兵來,只須將罪由歸在女真那方,朝廷縱然有意裁製,卻也不能陣前換將。那時節自然亦要衙內坐鎮中樞策應遼東戰事,不妨便尋個岔子。將這些腐儒統統趕到遼東去從軍,一發都用軍法砍了。自然天下太平。”

高強每次找石秀來議事,其實未必指望他能出什麼巧主意,這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和最老資格的黑幫頭子,其思路完全是黑社會做派。動不動就玩肉體毀滅地。不過他自身不在朝廷,又不是士大夫出身。許多時候其思路能及高強等人所不能。有他在旁,可收他山之石的功效。

|...眼下這辦法還真是可行,反正遼東有兵有糧,和女真的關係也緊張起來,要打也是一句話的事。然而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是可以瞞過所有人地,高強如果真這麼幹的話,一個擁兵自重挾制朝廷的罪名是脫不掉的。哪怕他現今確實能讓朝廷投鼠忌器,然而一旦事態緩和下來,朝廷秋後算帳的話。高強的日子也好過不了。

許貫忠便皺眉道:“石三郎所言,亦不爲無理,然而似此擁兵自重,一旦開了頭,便無有了局。其勢勢必如唐季藩鎮一般,漸成割據之勢,此豈衙內之所爲哉?況且遼東孤懸海外。兩百年來不通中國,一旦就此割據,則二十年後必非中國所有,其不淪於夷狄者幾希!且論今日之局面,尚未至此不可收拾之境地,故而愚意三郎此策不妨姑且存之。”

高強連連點頭,他也是這般想法,縱然他能跑到遼東去自立,然而大宋朝是絕對不能容許這種割據勢力存在地,倘若發現制不了他的話,恐怕象元符年間棄河湟之地地事,朝廷也未必不會再幹一次,到那時難道要他高衙內在遼東去和女真打生打死,作東北王去?夭壽,這樣寫法,讀者都不會答應的!

石秀其實是頗有自知之明,他並不是頭腦上比燕青、許貫忠等人笨,然而思維方式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決定了他一輩子都想不出這等朝廷官員的彎彎繞來。因此憑着自己地路數獻上一計之後,聽得許貫忠對他加以駁斥,他也不以爲意,嘻嘻笑道:“衙內喚小人來此商議,想聽的也便是此等計策,倘若小人把話盡皆說了,許先生與小乙如何處?罷了,且聽許先生妙計。”說着把手一攤,竟是一副憊懶相。

高強不禁失笑,想想石秀叱吒江湖,羣小辟易,他能象這樣耍賴地機會大約一年中也難得一次,十年之間,仍稱衙內不改,相互間亦是如此坦蕩,若非這幾個都是人中之龍鳳,焉能做到?忽然之間覺得,能夠在身邊聚攏這樣地一羣人,幹成了這許多大事,自己何其幸運!

卻見許貫忠亦是莞爾道:“三郎亦戲我乎?即今事在眉睫,若要從容化解,了於無形,縱然智者亦爲之束手。然而適才衙內之言,小人卻有所得,敢問衙內,此番可是以遼東爲先,己身爲後?”

高強點頭:“正是如此,遼東若安,女真與遼國便不得安,我大宋便安,我便可了無牽掛,回家教孩子去,今番可莫要象長恭那般,自家忙着國事,卻把孩兒的教養也拋在腦後了。”

三人聞言俱是好笑,高強拜託魯智深爲他教訓長子長恭之事,這幾人當然都是知道的,想想一個小小花花太歲落到魯智深手裡,卻是想不學好也難!

許貫忠便道:“既是如此,則今番卻也不難應付,前有何正獻公爲相公上書,官家想必也有

今次不若便在朝廷上面折諸位臺端,拼個魚死網破,宗宣撫不成,勢必要紛紛去職。而衙內鬧出這等大事來,依例也要避位,何不乘勢便求外任,官家必定許之,且聖眷不衰,待得外任一了。便可求還。”

高強聽得暈暈乎乎,沒明白什麼意思。燕青卻笑道:“貫忠此言正與吾同。衙內,實則今番御史臺參劾宗宣撫,其意蓋在於衙內,必是料想衙內沖年而登樞府。復有大功。官家亦當有去意,如今奏本一上,衙內依例須得自引去,則聖意諒亦當撫而從之,將衙內徑放外任。數年後方得大用。而如石中丞等臺諫,一旦彈去衙內這等倖臣。勢必聲望大漲,縱使不得左相。然而宰執必定有望,其如意算盤也如此。”

高強想了想。好似捉到了幾分頭緒:“小乙,你言下之意。今日衆位臺端地奏本。其實未必有多少真憑實據,乃是順勢而爲?”

燕青笑道:“正是!衙內自己亦知難逃糾彈,早料得有今日之事。諸位臺端焉有不知之理?再看這幾樁罪狀。皆是言宗宣撫遼東事,那宗宣撫到遼東不過數月,莫說許多事端皆其來有自,須安不到他頭上,縱使宗宣撫己身確有所爲。以宗宣撫在參議司這許多時,自也曉得隱匿行事,哪裡會落下許多把柄在人手中!”

高強聽着。卻搖了搖頭:“深文周納,乃是酷吏慣用手段。雖說今日之臺端未必出此,然而亦不可不防。”什麼意思?自來中國人治事都是人治,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羅織罪狀這種事,是個人都能幹。高低不同而已。大宋的御史臺是參與斷案地,可以說個個都是此中好手,雖然其中有很多人也相當有氣節,能夠秉公處斷。但是事關重大,高強實在不敢有僥倖心理。

燕青卻道:“卻又不然,那遼東內附未久。至今大宋派去的官屬都無有許多,臺端縱然要羅織,也須有所依憑,而今圖冊簿籍一概皆無,人證物證也無從招納,遼東軍中皆我之人,他倉促之間,要從何羅織起?”

見高強還是猶豫,許貫忠又道:“小乙這等說法,皆是以情理推斷,然無憑據,料想衙內難以定計。卻纔小人得了一封密函,亦是說及此事,要衙內早作打算,其書在此,說及御史臺之事,正與小乙所論略同。”說着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來。

高強大出意外,怎麼御史臺這些人做事如此不密,到處漏風?拿過來看時,見並無署名,字跡卻看着有幾分眼熟,一看擡頭稱自己爲妙長兄,猛可裡想起一個人來:“遮莫是張隨雲所書?”

許貫忠笑道:“正是!他現今官居監察御史,又是當今門下侍郎張相公從侄,得能預知這份奏章內容,諒來亦是不難。”

高強這才瞭然,那張隨雲本是他好友,兩人一同破了朱緬案的,只是後來他作了京東西路提刑,其升官亦不可謂不快,但高強一路蹦到中樞,張隨雲委實只能瞠乎其後,直到最近才從提刑官任上調到京城,在察院裡作監察御史。他父親張叔夜與當今地門下侍郎張克公是從兄弟,現今張叔夜在燕京作留守,張隨雲在京中便借住在張克公家中,而張克公是從御史中丞位子上提起來的,勢必與現今地臺諫官亦有聯絡,故而張隨雲能在御史臺未發之時得悉其事,也有所憑恃。

待細看那封書信時,見上面地內容比劉正夫那張條子要詳細許多,更羅列了證據若干,中間多有牽強之語,高強越看越惱,咬牙道:“竟是如此草率!要參倒本衙內,只憑這點材料,濟得甚事!”

燕青搖頭道:“本朝御史准以風聞言事,譬如前朝哲廟未親政時,御史聞宮中欲擇乳,便上書諫以官家春秋方盛,不宜近女色。時高太后臨朝,辭以未有此事,御史竟對曰無有亦可爲戒,時議尚且稱爲美談,可知其來有自。”原來大宋朝御史言事,也未必就需要鐵證,哪怕你只是捉着點風,捕着點影,也可上書彈劾,哪怕是查無此事,他也不背什麼罪責,乃是仁宗時給御史臺頒下的一道免死金牌。

對於鼓勵臣僚上書言事來說,這是一條好規定,爲彈劾大臣的御史們解除了後顧之憂,免得告人地反被人告了。但是如今高強自己要被彈劾,那感覺就不一樣了,這等於是對方有一件絕對防禦地神器,讓你完全沒有反擊之力!

“既是如此,爲何貫忠還建議我要面折廷爭?”高強一想不對,哪怕對方證據不足,也難成罪名吧?

卻見許貫忠微微一笑:“衙內差矣,豈不見當日以風聞言哲廟事者,後終以除名?”

第十六章第22章 試探第十八章第九十一章第36章 關撲(下)第30章 議定(上)第19章 焚心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五十五章第16章 變數第四十六章第66章 岱嶽第1章 清溪銀(上)第八章 上第29章 佈局(上)第12章 夜話第6章 面斥第23章 災起(上)第16章 密議第5章 菩提第四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八章 下第79章 鴻門第23章 災起(上)第二十四章第四十八章第35章 武松(上)第10章 曾頭市(上)第四十七章第2章 冤案(上)第六十二章第21章 驚變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五十二章第4章 出走(下)第七章 下第28章 解勸(上)第75章 洗錢第六章第18章 抽薪(下)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10章 治軍第20章 歸去第47章 強攻第6章 建策(上)第六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31章 三人行第13章 機密第17章 翠屏第26章 點將第九章 下第73章 暗盤第十二章第3章 羽翼(上)第十章第36章 關撲(下)第18章 召見(下)第2章 黑白第55章 夜行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19章 內審第35章 動員(上)第17章 包裝第17章 難爲(上)第21章 追失(下)第2章 黑白第十四章第9章 浪子第20章 危機(上)第33章 下第24章 理財(下)第九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23章 錢荒(下)第34章 反目(下)第6章 面斥第5章 齟齬(下)第21章 究問(下)第二十二章第42章 虛位第39章 脫困(下)第19章 內審第23章 金蓮第三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17章 夜襲(上)第六十章第四十九章第16章 交易所第5章 刑訊(上)第11章 衆僧第七十一章第三十九章第12章 算計(下)第23章 災起(上)第1章 上
第十六章第22章 試探第十八章第九十一章第36章 關撲(下)第30章 議定(上)第19章 焚心第二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五十五章第16章 變數第四十六章第66章 岱嶽第1章 清溪銀(上)第八章 上第29章 佈局(上)第12章 夜話第6章 面斥第23章 災起(上)第16章 密議第5章 菩提第四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八章 下第79章 鴻門第23章 災起(上)第二十四章第四十八章第35章 武松(上)第10章 曾頭市(上)第四十七章第2章 冤案(上)第六十二章第21章 驚變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五十二章第4章 出走(下)第七章 下第28章 解勸(上)第75章 洗錢第六章第18章 抽薪(下)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10章 治軍第20章 歸去第47章 強攻第6章 建策(上)第六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31章 三人行第13章 機密第17章 翠屏第26章 點將第九章 下第73章 暗盤第十二章第3章 羽翼(上)第十章第36章 關撲(下)第18章 召見(下)第2章 黑白第55章 夜行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下)第19章 內審第35章 動員(上)第17章 包裝第17章 難爲(上)第21章 追失(下)第2章 黑白第十四章第9章 浪子第20章 危機(上)第33章 下第24章 理財(下)第九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23章 錢荒(下)第34章 反目(下)第6章 面斥第5章 齟齬(下)第21章 究問(下)第二十二章第42章 虛位第39章 脫困(下)第19章 內審第23章 金蓮第三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17章 夜襲(上)第六十章第四十九章第16章 交易所第5章 刑訊(上)第11章 衆僧第七十一章第三十九章第12章 算計(下)第23章 災起(上)第1章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