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連環馬(上)

兩天之後,呼延灼前來稟報,連環馬軍已經整備完畢,聽候知州大人校閱。

高強自然欣然前往,恰好之前一天那位東京炮手凌振也到府衙報道,此人當真是兩袖清風,背了一個小包袱就到了青州,不但一個人都沒帶,連盤纏都沒幾文。高強見了此人時,其形象倒頗爲符合心中一貫對於技術人員的印象:其貌不揚,時常心不在焉,待人接物木訥,對上司也不會拍什麼馬屁,見了高強只報了姓名官階,便直挺挺的杵在那,聽候差遣了。

好在有了心理準備,這樣的人管理起來卻也簡單,青州軍隊中並沒有成軍的炮兵部隊,凌振權且就在府衙住下,今日高強校閱連環馬軍,這炮手凌振也跟了來。

一行人馳出郊外數裡,眼前一片廣大的空地,其間有若干起伏,當然那點高度連丘陵都算不上,東南一角有高地隆起,呼延灼就領着高強來到此地觀看演武。

“青州大人,末將麾下三千馬軍,城中校場無法容納,特意找了這一片空曠的所在,請青州大人指正一二。”

場面話交代過了,呼延灼從一旁的從騎那裡取出一支紅色令旗,望空一招,另一個掌旗的軍士便將一面大紅旗在空中揮舞,只聽東方忽地響起人馬吶喊聲,俄爾大隊騎兵奔涌而出,整齊的馬蹄聲震得大地也在顫抖,再配合上連環馬的隊列,一行行一列列如牆而至。氣勢煞是驚人。

高強看得大開眼界,他雖然在塞北經歷了成千上萬騎兵的陣仗,更見識過遼國皇帝行獵那十幾萬人縱橫馳騁地大場面。不過這連環馬着實有些不同,採取的是五匹一組,人披鐵甲馬掛皮甲,每騎兩側都有長矛配置,五騎一列地衝撞過來,其聲勢比分散的五騎戰士要強勝數倍,更不要說幾十組這樣的馬軍的威武。

見高強看得眉飛色舞,呼延灼面露得意之色,又拿了一面青旗一展。北方一隊騎兵也現身衝殺過來,如此這般,令旗五揮,便有五隊連環馬軍出現,到最後三千馬軍整列成一個大陣,呼延灼這裡一聲號炮響,三軍一同止步。五個方陣合成一個大陣,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高強面前。

呼延灼放下令旗,向高強故作謙虛:“末將這馬軍訓練已久,無奈我大宋馬戰素不稱強,多有紕漏之處。青州大人將門之後,想必有以教我。”

“不敢不敢。呼延將軍這馬軍練的好,果然了得……”高強知道這位是等着自己誇獎幾句,不過他看了半天,就知道這馬軍練的好看,實戰效果如何。他這軍盲是不敢說的,因此也誇不出個所以然來。

旁邊韓世忠忽道:“呼延將軍。這連環馬軍,敢是仿着夏賊的平夏鐵鷂子軍麼?只是我在西邊時,見那鐵鷂子軍皆以鐵索串連,人雖死猶在馬上,是以衝鋒之時不避矢石,最是勇猛。將軍這馬軍用的卻是皮索,將衆馬嚼口串在一處,二者有何不同?”

呼延灼神情一動,與韓世忠寒暄了兩句,方知他是延安府人,從軍就是在西北戰場,因此對西夏人的鐵鷂子有所認識,便道:“韓都監確是知兵,這連環馬軍便是受了夏軍鐵鷂子地啓發而設,只是我大宋練兵之時,發覺這馬軍若用鐵索串連,聲勢雖然較勝,難防鉤鐮槍法,若是一騎被鉤鐮槍拉倒時,不免五匹皆倒,人馬相互蹂踐之下,傷亡必定慘重,因此變通一下,以皮索代替鐵鏈串連,若有戰馬負傷不能馳騁,則斬斷皮索,餘騎仍可戰鬥。”

“有理有理!”聽見提到鉤鐮槍,高強來了興致,忙問呼延灼道:“呼延將軍,這連環馬軍日常操練之時,可曾演練過與鉤鐮槍兵對陣之法?”

“自然是有,不過本朝步軍多以弓箭爲先,凡百人一都,刀槍兵才二十四人,餘皆爲弓箭手,而我之連環馬軍,人馬皆披甲,弓箭難入,是以步軍多難抵敵,當初西邊夏賊的鐵鷂子軍對上我宋軍,亦是連戰連捷,即出於此。”

“原來如此。”高強這才瞭然,不過隨即更大的問題就出現了:“既然這連環馬軍威力無儔,我軍單憑弓箭無法抵禦,何不專練一隊鉤鐮槍兵,以試驗對陣連環馬之法?”

“這個……”呼延灼欲言又止,韓世忠卻插言道:“大人,本朝軍事,向來是文官爲主,武將爲輔,這軍隊編制軍器訓練等等,都是太祖遺制,或者朝中大臣們擬製,軍中將佐的說話沒半點分量,要編練鉤鐮槍兵,談何容易?”言下頗有不平之色,一旁的將佐們聽了,大有共鳴。

這話說起來叫人有些喪氣,卻觸及到了大宋軍制中一個很要害的軟肋。在軍事技術方面,當然是經歷實戰洗禮的軍中將佐們最有發言權,然而軍隊地建立,軍器的研發,訓練的改進,卻全部都掌握在文官手中。這一部分是由於大宋重文輕武,壓制武官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軍中將佐,尤其是戰鬥在第一線的那些官兵,大多是目不識丁,文化程度極低,既缺乏將軍事經驗總結歸納,上升到一般規律地高度的能力,又無法與日常說話都是子曰詩云地文官大臣們良好溝通,長此以往,就造成了這實戰與平時訓練脫節的情況,以至於朝廷用了許多糧秣軍餉,養的卻是一幫不能打仗的兵。

“紙上談兵,誤國誤軍吶!”高強把手一拍,笑道:“這有何難,本州在東京汴梁時,也曾與金槍班班直徐寧講武,他對這鉤鐮槍法頗有心得,來日我請父親將他調到青州來與呼延將軍共事,請他練一隊鉤鐮槍兵出來,與呼延將軍切磋切磋,如何?”

呼延灼乃是本朝名將之後,進取心是有的,聽說高強對他的部隊建設大力支持,如何不喜?當即稱謝不迭,隨後道:“青州大人,還有何高見,可一同賜教。”說話的時候眼睛卻望着韓世忠,這位西北出身地年輕都監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

韓世忠卻道:“呼延將軍,小將在延安從軍之時,多次與夏軍戰來,這連環馬軍衝突之時,果然威烈勇猛,平野之上人力難以抵禦,然其轉動不靈,若失了衝擊的勢頭,被步軍近身,混戰之中傷損便重;其二,五匹連環,馬速便慢,受箭必多,尋常弓箭雖然不懼,強弓硬弩如神臂弓,可透重甲,對這馬軍有大殺傷;其三,此軍重甲連環,戰備時間太長,倘有緩急難以應敵,必須輔以大量輕軍方可。”

第二十章第9章 浪子第42章 虛位第12章 夜話第13章 街鬥(下)第2章 上第30章 內事第21章 驚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二十一章第13章 一上(上)第14章 結黨(下)第七章 上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三十三章第31章 天書(上)第21章 招降(上)第三十七章第49章 沒羽箭第47章 強攻第10章 亂夜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5章 金芝第3章 河上第四十九章第24章 鹽務(上)第30章 練兵第五十三章第四十五章第32章 戰情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三章第四十六章第26章 私鹽(下)第2章 時勢第10章 捉姦第三十八章第五十四章第24章 理財(上)第4章 易相第19章 藥師第18章 佳期第四十八章第35章 上第八章 上第四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63章 參議第38章 夜襲(下)第四十章第24章 決然第9章 到任(上)第24章 婚俗第6章 面斥第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5章 太學(二)第37章 圍攻第二十八章第23章 翻覆第二十六章第12章 燕京(下)第12章 審李(下)第二十章第六十六章第64章 張叔夜第53章 偷襲第六十七章第二章第六十四章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下)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13章 黑殺第四十七章第五章 下第十四章第35章 受降(下)第2章 風起第23章 花榮(上)第27章 欲見序章第44章 暗戰第十二章第八十二章第十章第二章第3章 籠絡(下)第8章 收服(下)第29章 洞房第21章 博覽會(下)第五十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17章 難爲(上)第六十五章第八章 上第19章 獻甲第八十九章第13章 機密
第二十章第9章 浪子第42章 虛位第12章 夜話第13章 街鬥(下)第2章 上第30章 內事第21章 驚變第11章 連環馬(下)第二十一章第13章 一上(上)第14章 結黨(下)第七章 上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勔(上)第三十三章第31章 天書(上)第21章 招降(上)第三十七章第49章 沒羽箭第47章 強攻第10章 亂夜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5章 金芝第3章 河上第四十九章第24章 鹽務(上)第30章 練兵第五十三章第四十五章第32章 戰情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三章第四十六章第26章 私鹽(下)第2章 時勢第10章 捉姦第三十八章第五十四章第24章 理財(上)第4章 易相第19章 藥師第18章 佳期第四十八章第35章 上第八章 上第四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63章 參議第38章 夜襲(下)第四十章第24章 決然第9章 到任(上)第24章 婚俗第6章 面斥第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5章 太學(二)第37章 圍攻第二十八章第23章 翻覆第二十六章第12章 燕京(下)第12章 審李(下)第二十章第六十六章第64章 張叔夜第53章 偷襲第六十七章第二章第六十四章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下)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下)第13章 黑殺第四十七章第五章 下第十四章第35章 受降(下)第2章 風起第23章 花榮(上)第27章 欲見序章第44章 暗戰第十二章第八十二章第十章第二章第3章 籠絡(下)第8章 收服(下)第29章 洞房第21章 博覽會(下)第五十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17章 難爲(上)第六十五章第八章 上第19章 獻甲第八十九章第13章 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