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

雖然站在政見不同的立場,張康國與蔡京黨之間爭鬥激烈,但高強面子上依然恭恭敬敬,先深施一禮,再從容道:“張相公所言甚是,然下官有一事不明,錢引之發行,在乎西北兵事乎?抑或在乎天下財賦乎?”

張康國腦子不笨,立刻就發現高強給自己下了個套,這個問題可謂是兩面刀鋒,答哪個都不大對頭的,於是哼了一哼,一腳把皮球踢回去:“高應奉以爲呢?”

“呸,你踢皮球的本事再高,能高過我老爹高俅?”高強給自己壯了壯膽,大殿上侃侃而談道:“錢之爲錢,天下不當有異,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亦當皆用我大宋之錢,方是理財正道,這錢引若行,仍舊是大宋制錢,不過是換了種表徵而已,此乃萬世之基,正該縝密籌劃,不可急於一時。至於西北兵事所需,我大宋地廣糧多,西北童節帥麾下三軍用命,勝敗豈在乎數百萬貫錢引乎?”

這話其實有些強詞奪理,新的錢引發行,正是因爲財政上捉襟見肘,而最大的用錢處,非西北莫屬。然而高強的優勢,卻在於童貫現在站在他這邊,還沒等張康國想好如何反駁,童貫已經跳出來道:“啓奏陛下,高應奉所言極是,錢引之行功在社稷,遠惠子孫,不當受制於西北一時之用兵,而壞萬世基業。臣不才,願獻一策,可保西北軍資豐足,不用國家一文,俾公相可以放手發行錢引。徐徐梳理我大宋幣制。”大宋官場中,稱宰相爲相公。而蔡京今年年初進位太師,相公一詞不足以形其尊榮,朝野都稱爲公相了。

趙佶聽了這會,已然明白了一些,大宋歷來財政緊張,許多理財措施都是因應臨時的狀況而設,結果近似於飲鴆止渴,漸成積重難返之勢。現在童貫有辦法西北軍資不用國家財賦,倒叫他聽的新鮮,精神爲之大振:“童卿家。速速奏來。”

“陛下,我大宋西北軍糧,多與塞下和買,庶民黔首將糧草販運至塞下,國家再行購進,其間便有許多奸商趁時哄擡物價。比如夏秋收穫時,便合力壓價收購,後再高價賣於國家,從中牟利,是以西北歷年糧草難積,軍資之半皆用於此。”

“下臣思量來。若這軍糧能悉數交於大商家,國家定個大致的數目,令商家自籌自運,塞下只管收付錢糧。則國家亦必儉省多多,更有甚者,可與商家商借數目。待用兵獲利之後,令其再取其利。其間無需國家財賦進出,更加輕省了。”

此言一出,大殿上又是嗡的一聲,比剛纔更加吵鬧,新擔任同知樞密院事不久地鄭居中笑道:“童節帥所言倒也新奇,但不知怎麼個借貸法呢?又用什麼用兵之利讓商家取利,難不成我大宋天兵所到之處,要進行擄掠以充軍資不成?”

童貫搖頭道:“鄭樞密,何必出此?便以西北爲例,我大宋開邊之後,西域寶貨得以經陸路而行至中原,舉凡香料玳瑁良馬黃金等等都可在邊市上交易,今已開市數次,每次可收數萬貫,倘西北平定,西域暢通,想必邊貿之盛不下與遼邊五市。設使我與彼豪商約定,由其提供軍糧物資,許以邊市數年專營之惠,則國家得軍資之饒,而彼商賈得邊市之利,豈非兩利?彼商人出身,經營邊市比我朝廷更精錙銖,想見邊市當日益興旺,日後期限一到,國家或可收回,或預收稅賦,繼續任其自營,乃至更招豪商,承包稅賦,價優者營,豈非皆在國家?”這個承包的概念,乃是回京途中高強灌輸給他的,關於西北軍糧的供應,高強已經想的越來越深入了。

趙佶聽罷大喜,能開邊用兵又不用掏錢,這是天大的好事:“童卿家,但不知何等樣的豪商能行此事?”

到了自己表現的時候了,高強不敢怠慢,趕緊行禮道:“啓奏陛下,下臣在東南辦那大通錢莊,得東南各路商旅信任,存銀日增,積少成多,可堪一用。今願自請承擔西北軍糧百萬石,兩月內運至塞下交付大軍,借貸與大軍使用,只需朝廷以西北邊市五年稅賦作擔保,五年償還即可,以助我大宋天兵蕩平夏賊,犁庭掃穴!”

還沒等趙佶發應過來,蔡京立刻發言:“有這等好事?高應奉爲國籌謀,一片苦心,令人欽佩,自今起,我大宋西北兵事可望不再虛耗朝廷錢糧,反成利國利民,此實乃萬世之業也,願陛下明察!”

“陛下明察!”蔡京黨羽早已串通,當即一哄而上,給蔡京撐腰助興,這時候便看出蔡京一黨的聲勢來,大殿中七成的官員都跟着起鬨叫好,到最後連鄭居中也跟着喊好:“妙哉,妙哉!商人之有利國家者,乃自我大宋西北始!”

趙佶對於財政是一竅不通的,他關心的只是西北能不能打勝仗,自己能不能再向大前年那樣,以擊破夏賊告慰太廟,天下太平。現在看到朝中重臣都在叫好,又聽說不用國家掏錢,愈發興高采烈,當即准奏,就按童貫和高強的法子辦理,高強的大通錢莊承擔西北的百萬石軍糧供應,而朝廷眼下無需付一文銅錢,以西北邊市的五年收入爲擔保,不足者再以其他方式支付,具體細節由宰執商太尉府共同制定,熙河蘭會宣撫使童貫參贊其事。

趁着皇帝高興,蔡京又奏大通錢莊能爲國家分憂,求官家予以賜店招獎飭。說到寫字,趙佶那是被搔到癢處了,當即命人鋪紙研墨,提起筆來,剛要落筆,忽然向高強道:“高小卿家,你那錢莊招財進寶,店招的書法該當以豐潤爲佳吧?”

高強立刻頭大,什麼書法好壞,他這習慣電腦打字的人哪裡分的出來?趕緊馬屁狂拍道:“陛下書法當今獨步,況且天子洪福到處,沒財也有財了,豐潤瘦挺也不打緊。”

趙佶滿意點頭,使開瘦金體,揮毫寫下“大通錢莊”四個字,興致起來,又賦詞一首,以贊大通錢莊爲君王分憂,蔡京在一旁搖頭晃腦和詞一首,君臣盡歡而散,這朝廷的庭議開的可謂風雅之極。

第16章 試軍(上)第八十七章第14章 二帝(上)第12章 東南第17章 夜襲(上)第13章 街鬥(下)第13章 劫牢(下)第十八章第16章 要務第63章 參議第五十五章第27章 結盟(上)第6章 建策(上)第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29章 劉琦(下)第二十六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4章 決然第22章 房中第19章 料敵(上)第二十六章第九章第六十四章第33章 詭譎(上)第10章 曾頭市(下)第12章 東南第七十一章第15章 奚車(下)第38章 遇險(上)第20章 設伏(上)第12章 審李(下)第二章第八十四章第二章第十九章第一章第7章 授書(下)第13章 機密第37章 包裝(下)第九十七章第十章 下第18章 佳期第36章 張榮第19章 殺巧第18章 盤妻第16章 試軍(上)第17章 難爲(下)第3章 下第21章 追失(下)高俅隨筆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二章第27章 心痛(下)第三章第23章 主客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三章第三章第三十三章第74章 無間第2章 上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九章第57章 陳規第11章 待發第15章 備荒(下)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5章 刑訊(下)第29章 馬車第16章 交易所第22章 括田(上)第12章 審李(上)第14章 倭銀第25章 指點第十六章第16章 密議第58章 退兵第六章第14章 掌錢第7章 盟議第五十七章第14章 行路第九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9章 浪子第23章 錢荒(下)第17章 夜襲(上)第二十八章第16章 遺篇(下)第35章 下第25章 憔悴第67章 相撲第4章 易相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35章 受降(上)第17章 包裝第五十五章
第16章 試軍(上)第八十七章第14章 二帝(上)第12章 東南第17章 夜襲(上)第13章 街鬥(下)第13章 劫牢(下)第十八章第16章 要務第63章 參議第五十五章第27章 結盟(上)第6章 建策(上)第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29章 劉琦(下)第二十六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4章 決然第22章 房中第19章 料敵(上)第二十六章第九章第六十四章第33章 詭譎(上)第10章 曾頭市(下)第12章 東南第七十一章第15章 奚車(下)第38章 遇險(上)第20章 設伏(上)第12章 審李(下)第二章第八十四章第二章第十九章第一章第7章 授書(下)第13章 機密第37章 包裝(下)第九十七章第十章 下第18章 佳期第36章 張榮第19章 殺巧第18章 盤妻第16章 試軍(上)第17章 難爲(下)第3章 下第21章 追失(下)高俅隨筆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二章第27章 心痛(下)第三章第23章 主客第六十七章第七十三章第三章第三十三章第74章 無間第2章 上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九章第57章 陳規第11章 待發第15章 備荒(下)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5章 刑訊(下)第29章 馬車第16章 交易所第22章 括田(上)第12章 審李(上)第14章 倭銀第25章 指點第十六章第16章 密議第58章 退兵第六章第14章 掌錢第7章 盟議第五十七章第14章 行路第九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9章 浪子第23章 錢荒(下)第17章 夜襲(上)第二十八章第16章 遺篇(下)第35章 下第25章 憔悴第67章 相撲第4章 易相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35章 受降(上)第17章 包裝第五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