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練兵

隨着燕青的這句話,高強腦子裡就像忽然打開了一扇窗一樣,一道光芒照亮了迷茫的黑夜,廓清了原來在他心中縈繞的密雲。

“正是如此,官軍既然沒用,咱們就用山賊!”高強又驚又喜,從椅子上一躍而起,在屋中來回踱步,大腦就像打了一針興奮劑一樣,開足馬力運轉起來:“該死,該死!我怎麼這麼笨?連人家施耐庵大叔都知道用宋江徵遼,雖然那只是小說作者的則,不過如果條件具備,我又何妨用之?反正將小說情節用在真實的國家大事中,滿清皇帝們已經有了先例,如今本衙內能夠穿越時空而來,又何必拘泥若干框框道道?”

燕青見他興奮異常,口中喃喃自語,不禁好笑:“衙內,山賊戰力縱是可用,也不需如此高興吧?”

高強連連搖手,興高采烈道:“小乙,你這可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吶!你可知道,我大宋官軍孱弱無力的現狀,自本衙內甫到東南任職的時候就深切感受了,否則若手頭有一支勁兵強將可用,我對付東南摩尼教之亂又何必花上偌大心力,弄了許多玄虛?”

“其後我便一直以此爲憂,及至到了塞外出使,見識了北方異族的驍勇善戰,越發擔憂我大宋武備。無奈本朝自太祖時就重文偃武,又兼承平日久,武備廢弛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這麼二百年下來,積重難返之下。神仙也沒辦法。因此我日思夜想,總也沒個好法子去改變這一切。”

燕青點頭道:“正是,因此小乙見了那山賊也能大敗官軍,便發此奇想,若能化山賊爲官軍,則無形中這官軍的戰力便又上層樓了。”

高強始則點頭,繼而又大搖其頭:“不然,不然!山賊能敗官軍,不是仗着勇武,多半還是憑着熟悉地形等優勢。真要兩軍對陣,那些烏合之衆地山賊仍舊不是官軍的對手。”

見燕青聽了這話,皺起劍眉若有所思,高強索性將自己想到的全部都倒了出來:“不過這山賊相比官軍,卻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咱們對山賊可以改造。可以按照咱們的想法練兵強兵,而對於官軍,咱們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燕青眼睛一亮,也捕捉到了高強的心意:“衙內,你的意思是……梁山?”

“正是!”高強一拍大腿,語速都快了許多:“別的山賊我管不着,這梁山遲早在本衙內手中,日後必定是要招安的。倘若在梁山上練出一支精兵來,一旦招安,這支精兵立刻就可以派上用場。豈不比咱們在現有那些顢頇臃腫的國家軍隊機構中間混來混去,連個方向都找不到?”

他這麼信心滿滿,其實還有個不足爲外人道地原因:凡是穿越過去的主角。哪個不練自己的兵啊?雖然要在這古代搞什麼三灣改編,政委制度,黨指揮槍等等都是純屬扯淡,但是將歷代一些行之有效的練兵經驗,例如岳飛和戚繼光等人的治軍方法借鑑一二,要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來,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吧?

“如今本衙內手中一有錢(大通錢莊地財源),二有人(梁山的日益壯大)。三有地盤(八百里水泊),正是練兵之時啊!哈哈~”高強想到得意處,不禁仰天大笑,就差拍着大腿狂叫“我是天才”了。

不過旁邊還有個不是穿越過來的燕青。他的頭腦卻比較冷靜:“衙內,借梁山練兵雖說可取。不過其中卻還有好多難處啊,咱們須得深思熟慮方可。”

“嗯?你說,你說。”對於燕青的才華,高強是有些近乎盲目的信任,兩人接觸到現在,他就沒看見燕青犯過任何一個錯誤,這樣的人完美的近乎可怕。

“其一,梁山泊彈丸之地,若要整備大軍,則糧草軍械悉仰外給,衙內計算自己的財力,能供應多少大軍?”

“其二,凡一支鐵軍,不聞能從校場中練出,必須經實戰方可。而梁山乃是我大宋疆土之中,衙內去哪裡找許多對手來給他們磨刀?”

“其三,一旦梁山聲勢鬧大了,朝廷必定不能坐視,衙內身在東京,未必能嚴密控制其一切所爲,萬一有個閃失,朝廷以大軍進剿,那時衙內可能袖手旁觀麼?”

燕青一連提出三個問題,卻好似三盆冷水,兜頭將高強澆了透心涼,一腔沸騰的熱血一下子冷卻了不少。他在屋子裡又轉了幾個圈,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抱着腦袋冥思苦想起來。

隔了半晌,他緩緩擡起頭來,眼光中少了許多浮躁和狂熱,取而代之地是一種思考中的深邃和沉穩:“小乙,我大宋數年之間便有外憂,要想爲國禦侮,必須要強兵,這一節咱們可以當作最大的前提來定吧?”

燕青搖頭道:“強兵乃是爲了保國安民,大宋社稷與百姓地安危纔是最大的前提,強兵不過是咱們所選地道路而已。”

高強欣然點頭:“小乙,你說的精到,就是如此。既然這一條定了,你說的那些就是細節的問題。這第一,養兵所需財帛,我高強雖說沒什麼本事,好在生於太尉府,縱然不勞不作,仍舊是衣食無憂,那東南大通錢莊的收益,石三郎所掌握的江湖勢力所產生地收益,還有方天定他們在東瀛所開採的金銀,如此巨大的金錢,不用來爲國養兵,莫非留着叫我高強作一個守財奴,坐看大宋國家危亡?”大宋近年來雖然粉飾太平,然而像燕青這樣懂得民間疾苦的有識之士,自然能夠看清楚其中所包含地種種危機,若是有強大地外力當頭。國家危亡真不是聳人聽聞。

聽見高強語氣雖然平靜,話語中包含地巨大決心和勇氣,令燕青也爲之動容,他俊面上隱隱現出激賞之色,仍舊不發一言,聽着高強又道:

“要尋練兵對手,也不是什麼難事。幾年之間,北方便有大戰,我可經由渤海國郭藥師等人,將練就的精兵送往遼東經歷戰事。又或者用來攻打大宋境內其餘各股山賊海盜,作那些官軍做不來的事。此等亡命之徒,原本是攪亂大宋的囊蟲,我用其爲兵,反過來去爲大宋清除禍患,這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好計!衙內真神人也!”這下燕青也按捺不住。直跳了起來,一把攥住高強的手道:“衙內這麼辦法,行見山海間亡命之徒有難,而黎民百姓得全矣!”

高強拍了拍燕青的肩膀,此時他已經完全下定了決心,語氣中盡顯強大的信心和意志:“我大宋對待內患,小則剿,大則撫,只需梁山勢大難至,而本衙內能辦得到招安之事。朝廷絕對不可能棄撫就剿;更何況,只需把握好時機,等到國家用兵之時。將這一支精兵招安之後,隨即便可化爲國之利刃,朝廷又怎能抗拒?”

燕青聽了,倏地跪倒,向高強道:“衙內,燕青已知衙內心意了!當盡綿薄之力,助衙內傳千古之名!”他原本已經視高強爲主,只是當他是個有些特別的紈絝子弟而已。這時卻全是被高強心中對大宋國運地關懷而感動了。

哪知高強卻搖了搖頭,一手將燕青拉了起來道:“小乙,你我兄弟肝膽相照,這些話本是不用說的。只是我現在想到一件事。怕是將來你要看不慣的,莫謂言之不預。”

燕青一愣。只聽高強慢慢背過身去,語聲低沉下去:“梁山之興,畢竟是背了個賊名,其間與各地官軍和百姓之衝突,必定無法避免,殺傷人命,大宋子民自相殘殺之事,往後不會少了。這一節,你可能忍見?”

“衙內,你……”燕青喉頭像是哽住了,要吐出一個字也顯得艱難無比:梁山練兵,爲的是日後保家衛國,可這一支兵成形的過程中,卻勢必要承受國人的誤解,更可能伴隨着無數地無辜鮮血。天平的兩端,孰輕孰重?

一條尋常百姓的性命,和國家將要可能遭受的厄運,百萬生靈塗炭的血色陰影,又孰輕孰重?

生命的價值,原本就是無法量化計算的,而擁有仁心的燕青,又如何能在這中間斷定取捨?

高強轉過頭來,一瞬之間,燕青眼前彷彿出現了幻覺,這個去年纔剛剛加冠的年輕人,忽然間好似長大了,成熟了許多。他一字一頓地道:“小乙,咱們既然認準了這條路,那就不管再大的阻礙,再多地苦難,都要堅持走下去。我現在只央你一件事,你可能應我?”

燕青的雙眼忽地有些模糊,他張開嘴巴,卻發現自己的聲音有些沙啞:“衙內,請講。”

“你要在我的身邊,看着我走這條路,我的眼光短,只能看着自己腳下的這一段,萬一你發覺我走偏了,或者這條路根本是走錯了,請你拉住我。”高強緊緊握住燕青的手,五指用力,手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

沒有什麼話說,燕青只是用力地點了點頭,反手也握住了高強的手。

那一刻,燕青並不知道,高強自己也不知道,他們所選擇的這條道路,所要面對的究竟是什麼。——就算他們知道了,是否會作出不一樣地抉擇呢……

那天之後,高強便足不出戶,整天和燕青悶在房間裡不知做些什麼,有好奇的下人偷偷描過幾眼,卻發覺小衙內一反常態,拿着筆在紙上又寫又畫,寫滿了字的紙張到處都是,到後來連地上都鋪滿了。而衙內的書房,從那一天起就成了禁地,就連高強地飯食都是下人端到門口去,一步也不能進去。

開頭大家還以爲高強爲了應付今秋的大比,正在用功讀書,有小廝飛報高俅時,這踢球地太尉還頗爲安慰了一把,叫人傳話給高強:科考之事自有爲父和蔡公相主持,你讀書是好事,莫要把身體弄壞了。

後來便覺出不對來,怎麼讀書還悶在房裡不出來,這不是小衙內的性子吶?更有問題的是,和一個京城瓦舍勾欄中的第一風流浪子燕小乙一起關在房子裡,連晚上都不出來,倆人同吃同睡,這個,這個……問題不小啊,衙內可還沒生下一子半女,要是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高家的後代子嗣堪憂啊!

接到這樣的線報,高俅也坐不住了,心說這還了得?本來看這小子妻妾俱全,還養着美女若干,碗裡的鍋裡的一個不落,自己還甚爲安慰,只等着含飴弄孫,誰想禍起蕭牆,出了這麼一檔子事!那燕青果然是英俊無匹,風流瀟灑的人物,可畢竟是個男人,我素常教育你要走正道,不能走後門,你怎麼就不聽呢……難道真應了黃巢的菊花詩,我花開時百花殺,萬千美人都不及這一道的滋味麼……

高俅這裡越想越可怕,越想越坐不住,急匆匆地跑到後堂兒子的書房去看時,卻見高強好端端地端坐在書房中,手中捧着一卷論語在讀,不時還拍案叫好:“趙普曰,半部論語治天下,信也哉!”而那燕青老老實實地在一旁理書,充當個書童的角色,看不出半點異狀來。

重要的是,倆人的衣服都穿得很整齊,很嚴實,連褶皺都沒有一條。

以高俅的老到,也看不出什麼問題來,只得囑咐高強讀書注意勞逸結合,又叫下人們多熬些蔘湯給衙內補身。

等到高俅走後,倆人對望一眼,都偷偷笑了笑,從桌子底下拿出自己的勞動成果,又繼續努力起來。高強口中喃喃自語,手中揮毫不停,燕青在一旁磨墨,又提筆幫助記錄,不時插上幾句,兩人埋頭奮筆疾書,只見旁邊一張桌子上的一疊紙漸漸厚了起來。

此時高俅若在,便可看到那一卷紙像是一本書的樣子,頭一頁上寫着四個大字:遁甲天書。

第六章第25章 贈糧(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五十六章第12章 審李(下)第六十八章第12章 東南第五十章第20章 至尊第11章 衆僧第2章 冤案(下)第15章 奚車(下)第1章 燕青(上)第23章 錢荒(下)第5章 齟齬(下)第19章 鐵牛(下)第五十章第12章 聖女第19章 鐵牛(下)第四十六章第30章 中計第9章 餘波第25章 贈糧(下)第29章 談兵(下)第27章 心痛(上)第35章 受降(上)第十一章第6章 首告第26章 私鹽(下)第49章 沒羽箭第一章第8章 東瀛(下)第一章第2章 上第13章 一上(下)第1章 下第六章 下第26章 絕情第22章 無聲(上)第五章第2章 父子第四十九章第37章 擒王第五十六章第16章 演武(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高俅隨筆第三十四章第三章第9章 弄權第七十三章第17章 降服第13章 夜探(上)第23章 花榮(上)第73章 暗盤第18章 召見(下)第1章 燕青(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二章第18章 抽薪(下)第八十章第30章 議定(下)第2章 上第15章 梁山第21章 招降(下)第三十章第36章 泯恩仇(上)第15章 轉仕第二十四章第20章 起航第4章 祭掃(上)第7章 授書(下)第2章 下第2章 父子第33章 奔襲第17章 拔刀(下)第13章 夜探(上)第81章 底定第6章 首告第15章 夜探(下)第4章 出走(下)第66章 岱嶽第四章 下第14章 麒麟第17章 嚐鮮第73章 暗盤第28章 鬼臉(上)第七十三章第十三章第15章 香香第36章 關撲(上)第十四章第16章 演武(下)第16章 變數第四十一章第11章 衆僧第5章 太學(二)第30章 結合第14章 狹路(上)第36章 泯恩仇(下)
第六章第25章 贈糧(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一)第五十六章第12章 審李(下)第六十八章第12章 東南第五十章第20章 至尊第11章 衆僧第2章 冤案(下)第15章 奚車(下)第1章 燕青(上)第23章 錢荒(下)第5章 齟齬(下)第19章 鐵牛(下)第五十章第12章 聖女第19章 鐵牛(下)第四十六章第30章 中計第9章 餘波第25章 贈糧(下)第29章 談兵(下)第27章 心痛(上)第35章 受降(上)第十一章第6章 首告第26章 私鹽(下)第49章 沒羽箭第一章第8章 東瀛(下)第一章第2章 上第13章 一上(下)第1章 下第六章 下第26章 絕情第22章 無聲(上)第五章第2章 父子第四十九章第37章 擒王第五十六章第16章 演武(下)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三)高俅隨筆第三十四章第三章第9章 弄權第七十三章第17章 降服第13章 夜探(上)第23章 花榮(上)第73章 暗盤第18章 召見(下)第1章 燕青(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上)第二章第18章 抽薪(下)第八十章第30章 議定(下)第2章 上第15章 梁山第21章 招降(下)第三十章第36章 泯恩仇(上)第15章 轉仕第二十四章第20章 起航第4章 祭掃(上)第7章 授書(下)第2章 下第2章 父子第33章 奔襲第17章 拔刀(下)第13章 夜探(上)第81章 底定第6章 首告第15章 夜探(下)第4章 出走(下)第66章 岱嶽第四章 下第14章 麒麟第17章 嚐鮮第73章 暗盤第28章 鬼臉(上)第七十三章第十三章第15章 香香第36章 關撲(上)第十四章第16章 演武(下)第16章 變數第四十一章第11章 衆僧第5章 太學(二)第30章 結合第14章 狹路(上)第36章 泯恩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