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代郡風雲動

河一仗,兩軍可謂平分秋色。閻柔本有三萬人,現三千漢軍和不到六千的鮮卑士兵,合計也就不到一萬人,其餘的並不是全數陣亡,而是被鄒丹截了下來,或者偷偷地逃亡。當然,公孫瓚也沒撈到好,他手下的鄒丹軍基本上被打殘了,只剩下不到幾百人,就連鄒丹也負了重傷;而且還被閻柔放水衝跑了五千,一個也沒救上來。但是從總體上說,還是公孫瓚佔據了優勢。

閻柔戰前爲了打消烏丸人對公孫瓚的恐懼,反覆強調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絕對不可能參戰,這樣一來,大家更覺得公孫瓚的軍隊是神兵天降,心裡於是更加害怕。所以還沒來得及交戰,烏丸人已經全跑光了。公孫瓚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下令:對烏丸人既往不咎,殺盡附逆的鮮卑人。

烏丸人聽到公孫瓚的號令後也分爲兩派,處於內地的烏丸人立即派人向公孫瓚宣誓效忠,並集結了五千人兵馬,供公孫瓚驅使;居於塞外的烏丸人長期受鮮卑人的統治,對鮮卑人自然唯馬首是瞻,峭王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入關,在獷平接應到閻柔的殘部,然後退入了上谷郡和代郡兩地,與公孫瓚打起了遊擊。不僅如此,他們還在上谷郡的潘縣迎接到了劉虞之子劉和,尊其爲主。

劉和立即向袁紹派出信使求救,另外還派人向顏良求救。顏良得知情況後,馬上派出一萬人趕赴冀州最北角的靈丘,向劉和部運送了大量的武器輜重。靈丘地處冀州的最北角,它的北面就是代郡,東北面就是上谷郡,東面是幽州,地理條件十分優越,目前也是顏良防線的最北端。

有了顏良的支持,本來狼狽逃竄的劉和、閻柔等人頓時有了底氣,再加上補充了軍械糧食,戰鬥力迅速恢復。反觀公孫瓚一方,連續奔襲,士兵們疲憊不堪,終於在下洛一地,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敗仗,追擊的先鋒官單經連同兩千名士兵戰死。

這一仗反而打醒了公孫瓚,他不再急於求成,而是帶領兩千白馬義從、八千烏丸騎兵(五千爲自願參戰的,另有三千是投降的戰俘)進駐上谷郡的治所——居庸,威懾劉和。然後派田楷、範方、鄒丹各帥五千名士兵掃蕩漁陽、燕國、右北平三郡,將忠於劉虞的勢力全部剷除,營造一個穩固的戰略後方。另外,公孫瓚還傳令給自己的兒子公孫續,退守冀州與幽州的交界處,以易京爲中心,建立一條牢不可破的防線來。

公孫續收到命令後並沒有立即撤兵,而是和關靖反覆推敲,接着向顏良發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攻擊。等到顏良焦頭爛額、手忙腳亂的時候,他才帶着衆將優哉遊哉地退回了易京。顏良得知詳情後大怒,但是以他手頭的兵力,根本就無法再做出有效的行動來,只好將防線穩步前移,同時向袁紹緊急求援。

易京是個好地方,公孫續下令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派遣精銳士兵駐守。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續帶着一萬人的精銳部隊(既是守軍也是戰略預備隊)及關靖、田豫兩人駐守在此,另外派遣孫伉、李邵兩將各帥五千精銳士兵爲左右兩翼,駐防營壘。這樣一來,藉助工事,公孫續只需要五萬人就可以抵擋袁紹即將到來的十五萬大軍,他將節約出來的三萬人交託給季雍,命令他率軍前去支援自己的父親。

公孫瓚得到這三萬大軍的支援,立即向劉和發動了猛烈的攻勢,但是劉和的部隊在閻柔、鮮于輔、鮮于銀兄弟的指揮下卻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戰力,況且上谷郡的軍民多受到劉虞的優待,現在是他們報恩的時候了。一直到建安四年春,公孫瓚才勉強佔據了上谷郡,將劉和所部趕到了代郡一帶,可是他也再沒有能力進攻了,只好將戰線穩定在代郡的邊境上。

自從鮮卑大帥檀石槐死後,鮮卑日趨分裂,僅在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爲三個勢力集團,其大人一爲步度根,其部衆分佈在幷州的太原、雁門等地;二爲軻比能,其部衆分佈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爲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衆分佈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

軻比能看到了公孫瓚在幽州的強勢,如果讓這個一向仇恨外族的人真正掌控了幽州,那對於他的部族無疑是非常不利的。過去公孫瓚只是在幽州徵收錢糧,地方

被劉虞舊部掌控。此次漁陽動亂後公孫瓚開始對各地T清洗。雖然可能一時降低行政效率。可是如果讓他真地清洗完畢。那麼幽州就成爲了公孫瓚最牢固地後方。將爲公孫瓚不斷地提供錢糧、兵員。

劉和能夠佔據代郡。沒有軻比能地幫助。那是根本不可能地。軻比能派出了兩萬名士兵進駐代郡。幫着劉和打公孫瓚。這樣一來。劉和主掌代郡民政。而一向與鮮卑關係良好地閻柔主掌軍事。鮮于銀、鮮于輔兄弟倆在一旁輔佐。居然讓他們整訓出八千漢兵、三萬鮮卑騎兵地進攻型軍事力量。

這下不但是公孫瓚深感威脅。他親帥三萬步兵、一萬騎兵沿着代郡邊境進行防禦外。就連一直支持劉和地顏良也感到了壓力。減緩了對劉和所部地補給。既讓他們不至於立即崩潰。又不讓他們繼續遊發展壯大地機會。

袁紹得知北方變亂地時候。公孫瓚已經宣揚取得了潞水戰役地勝利。袁紹不敢怠慢。立即徵發冀州青壯二十萬。交與文丑編練。命令他屯兵與黃河北岸。威懾曹操。自己帶着十萬大軍回到了中山國。接替顏良向北緩步推進。直到在易京被公孫續攔了下來。被接替下來地顏良立即帶領四萬大軍來到了靈丘、廣昌一帶。名爲增援。實際上是威懾鮮卑人。令他們不敢繼續南下。

現在代郡內地鮮卑軍隊有兩部。一部分是閻柔手下那些新招募地一萬鮮卑人。他們並不是軻比能派出地。而是流落各地地貧苦牧民、失敗地部落武裝。閻柔以漢人爲軍官。將他們整合成一個整體。發給糧餉。另一部分則是軻比能派來地兩萬鮮卑軍隊。至於這些鮮卑人。閻柔地觀點和顏良相同。既讓他們不至於立即崩潰。又不讓他們繼續遊發展壯大地機會。

這樣一來。留在代郡地鮮卑軍隊就開始犯難了。從塞外調集物資那是絕對不可能地事情。軻比能派他們入塞地時候就講地很清楚了。不但不許從塞外調集物資。還要從塞內搶劫物資。供給塞外部族。這幾年持續乾旱。牲畜渴死了不少。放牧地牧民中有不少人破產。只能淪爲貴族地奴隸。

軻比能要求入塞的鮮卑軍隊搶劫一切能搶劫的物資,囤積一切所能囤積的糧食,全數運回塞外。當然爲了避免劉和的反感,暫時不掠奪漢人成爲奴隸。

可是,從代郡本身搜刮物資也是不可能的。代郡畢竟是個偏遠的小郡,南北只有三百二十里,東西只有二百里地,別說供給鮮卑人,就是養活本土的八千漢兵都實屬不易。何況現在鮮卑人畢竟還在代郡這片土地上,公孫瓚還在邊境虎視眈眈,如果失去了本地人的支持,那麼他們只能是死路一條。再說了,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

此次率軍前來代郡的是軻比能比較看重的一個將軍,叫做宇文烈,他的副將是鮮卑軍中新秀慕容復。兩個人帶領兩萬大軍作爲劉和的友軍,協助防守。兩個人也不能坐以待斃啊,商量來,商量去,居然真讓他們想出了主意。

逼急了眼的鮮卑軍隊把主意打到了幷州,與他們接壤的正是幷州的雁門郡。當然,明目張膽地搶劫他們也不敢,畢竟幷州軍這幾年把羌胡算是給打慘了,萬一真讓高順他們把大部隊掉過來,自己可就給軻比能大人給捅簍子了。可是如果假託步度根的名義,派出部隊前去雁門郡搶劫,幷州軍隊即使報復,也報復不到他們頭上。而且還牽扯打擊下這步度根的勢力,有利於自己的主公軻比能統一中東部鮮卑。

說幹就幹,趁着幷州軍將主力調往河東的有力時機,慕容復親自帶領五千鮮卑騎兵帶着步度根的旗號連夜出發,先往西行,再南下入塞搶劫。爲了遮人耳目,慕容復也換了一個名字,喚作拓跋服,裝扮成步度根的得力部將。

三天後,:也想到雁門的腹地去搶上一把,但是以他的兵力,連雁門關都破不了,更別說深入腹地了。反正這次只是來搶劫的,防備最薄弱的劇陽便成了首選之地。這裡是步度根與雁門郡交易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在“拓跋服”開來,簡直是肥的流油。

第57章 吉本的迷茫第76章 壽春是個草,誰也不想要第59章 大戰之前第6章 亂戰博望坡!第72章 悶酒悲歌第71章 倒黴透頂的張勳第53章 識楊洪 用何祗第3章 拼命三郎第41章 那一劍的風情(完)第16章 潞河狼煙起(下)第88章 決戰紫禁之顛第1章 迎着羌胡前進!第14章 古爾丹大戰凌操(中下)第39章 討伐白波(一)第33章 濮陽淪陷(上)第26章 都是寶甲惹的禍第13章 歷城風雲(一)第42章 決死衝鋒!(下)第74章 搏殺甘露寺!第16章 圍魏救趙第3章 衣帶詔?!(中)第60章 周瑜之死(一)第76章 張頜投降了第32章 邊讓之死第56章 箭毒!?第24章 曹安民那該死的溫柔(下)第72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上)第62章 尹伊:孫觀,我要嫁給你!(下)第42章 關羽的個人秀第29章 激戰三江口第9章 賭鬥馬超(中)第4章 夷陵之戰(下)第79章 連環計(二)第58章 燕縣驚魂夜第19章 青州黃巾作亂忙(上)第12章 多事之秋第30章 壯哉,杜蒦!(續)第15章 黃忠戰嚴顏(上)第74章 掘地取水與望梅止渴第10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中)第35章 轅門射戟第32章 司馬懿的初戰(上)第76章 鏖戰南平(上)第8章 常山趙子龍!(一)第64章 苦惱的曹真第2章 衣帶詔?!(上)第63章 臧霸是個保皇黨第58章 戰後分贓第8章 ,張飛怒打左豐(下)第30章 夜襲周瑜大營!第21章 京師之亂(一)第24章 王懿的報復(上)第33章 濮陽淪陷(上)第61章 先鋒戰,鑠元刀稱雄第81章 大搬家!第32章 司馬懿的初戰(上)第32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9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上)第51章 劉備收趙雲(中)第54章 汜水關下擒華雄(上)第12章 長阪坡之夜第4章 夷陵之戰(下)第57章 箭射周瑜!第32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65章 袁術稱天子第46章 諸葛妙計安營寨第69章 奇襲烏巢(上)第56章 一戰定交趾第64章 建安三年的冬天第48章 關羽再戰顏良(中)第98章 夜襲(下)第64章 迴光返照(下)第20章 宛城之戰(下)第71章 闖轅門第42章 公孫瓚之死(上)第59章 大漢軍政議事會第44章 I Have a Dream第14章 張繡說:俺降了……第45章 荊州風雲動第20章 陸遜出場第3章 衣帶詔?!(中)第25章 兗州二三事第11章 東征西討定東郡(三)第68章 白狼山,一戰滅烏桓!第59章 虎牢關前戰呂布(三)第100章 南平叛亂(下)第49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七)第43章 撈刀河的傳說第70章 精兵簡政與仇國論第27章 屠村!第40章 白衣渡江第34章 馬超戰顏良(下)第73章 危局,前後被夾攻!第68章 許攸醉酒話淳于第56章 劍閣淪陷(中)第10章 章鄉中伏第7章 陳縣大起義(下)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72章 單刀赴會(上)
第57章 吉本的迷茫第76章 壽春是個草,誰也不想要第59章 大戰之前第6章 亂戰博望坡!第72章 悶酒悲歌第71章 倒黴透頂的張勳第53章 識楊洪 用何祗第3章 拼命三郎第41章 那一劍的風情(完)第16章 潞河狼煙起(下)第88章 決戰紫禁之顛第1章 迎着羌胡前進!第14章 古爾丹大戰凌操(中下)第39章 討伐白波(一)第33章 濮陽淪陷(上)第26章 都是寶甲惹的禍第13章 歷城風雲(一)第42章 決死衝鋒!(下)第74章 搏殺甘露寺!第16章 圍魏救趙第3章 衣帶詔?!(中)第60章 周瑜之死(一)第76章 張頜投降了第32章 邊讓之死第56章 箭毒!?第24章 曹安民那該死的溫柔(下)第72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上)第62章 尹伊:孫觀,我要嫁給你!(下)第42章 關羽的個人秀第29章 激戰三江口第9章 賭鬥馬超(中)第4章 夷陵之戰(下)第79章 連環計(二)第58章 燕縣驚魂夜第19章 青州黃巾作亂忙(上)第12章 多事之秋第30章 壯哉,杜蒦!(續)第15章 黃忠戰嚴顏(上)第74章 掘地取水與望梅止渴第10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中)第35章 轅門射戟第32章 司馬懿的初戰(上)第76章 鏖戰南平(上)第8章 常山趙子龍!(一)第64章 苦惱的曹真第2章 衣帶詔?!(上)第63章 臧霸是個保皇黨第58章 戰後分贓第8章 ,張飛怒打左豐(下)第30章 夜襲周瑜大營!第21章 京師之亂(一)第24章 王懿的報復(上)第33章 濮陽淪陷(上)第61章 先鋒戰,鑠元刀稱雄第81章 大搬家!第32章 司馬懿的初戰(上)第32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9章 合肥城下戰孫策(上)第51章 劉備收趙雲(中)第54章 汜水關下擒華雄(上)第12章 長阪坡之夜第4章 夷陵之戰(下)第57章 箭射周瑜!第32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65章 袁術稱天子第46章 諸葛妙計安營寨第69章 奇襲烏巢(上)第56章 一戰定交趾第64章 建安三年的冬天第48章 關羽再戰顏良(中)第98章 夜襲(下)第64章 迴光返照(下)第20章 宛城之戰(下)第71章 闖轅門第42章 公孫瓚之死(上)第59章 大漢軍政議事會第44章 I Have a Dream第14章 張繡說:俺降了……第45章 荊州風雲動第20章 陸遜出場第3章 衣帶詔?!(中)第25章 兗州二三事第11章 東征西討定東郡(三)第68章 白狼山,一戰滅烏桓!第59章 虎牢關前戰呂布(三)第100章 南平叛亂(下)第49章 方天畫戟的末路(七)第43章 撈刀河的傳說第70章 精兵簡政與仇國論第27章 屠村!第40章 白衣渡江第34章 馬超戰顏良(下)第73章 危局,前後被夾攻!第68章 許攸醉酒話淳于第56章 劍閣淪陷(中)第10章 章鄉中伏第7章 陳縣大起義(下)第55章 對峙官渡,東奔西跑忙第72章 單刀赴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