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遲來的科舉

【悲了個催,一直都只能趴在潛力酬勤榜,都挪不了窩……】

皇帝大婚之後,讓天下學子翹首以盼的科舉終於來到了。

趙禎匆匆跟老婆在皇家園林度完蜜周,便趕回來主持此次掄才大典。

因爲趙禎之前曾下令放寬參加科考的限制,使得此次參考人數暴漲近三倍。此次參考人數將近四千人,是有史以來科舉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當然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次。

鑑於此次人數衆多,原本的用來考試的貢院是萬萬裝不下的,於是便徵用了皇家學院作爲考場,故而,纔有之前皇家學院提前放假的安排。京城僅剩的兩支禁軍中的一支,也成了此次監考乃至維護秩序的主要力量,天武軍指揮使楊知信接到聖旨便早早地封鎖了皇家學院,並徹底搜查了皇家學院各個角落,佈置好一切人手,等待科舉開場。

科舉,說起來就兩字,但宋朝的科舉其實並不簡單,考試科目也繁多。北宋前期,在趙禎到來一前,科科舉基本上承襲唐和五代,依舊是常科和制科兩大系統。“常科”,跟現在靠公務員一樣,朝廷要提前公佈大綱、內容、時間和具體程式。但是因爲趙禎這一攪合,此次科舉只公佈了具體時間,而其他大綱、內容啥,根本沒有詳細規定,這就讓很多參考學子惶惶不可終日。

按照之前的慣例,除進士科之外,還有諸科,包括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明經、明法、明字等科。所謂“九經”,即唐朝定下的九部儒家經典;“五經”則是西漢時確定的五部儒家經典;“三史”指《史記》、兩《漢書》和《三國志》;“三禮”指十三經當中的《周禮》、《儀禮》和《禮記》;“三傳”指《左傳》、《公羊傳》和《榖樑傳》;“明經”指全部經書的統考;“明法”是法學考試;“明字”是字學考試。

由此可見,宋朝的科舉考試涉及範圍還是很廣泛的。能夠在這樣的考試中出類拔萃的人才也確實都很了不起,歷史也證明這些人都大有作爲。可是,科舉也有它最大一個缺陷。這也是由於其歷史背景所限制的,在文化不夠發達。大體上還處於愚昧無知的時代,世人只能依靠和借鑑前人的經驗,卻很難創新。故而,科舉考試的主體部分,基本上都是歷史以來前人先賢的著作集合。

不過,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在科舉考試的所有類別中,只有進士科的影響最大。因爲。這些考中進士的人,基本上都做了大官,給後人留下了很深的映像。而其他小科則慘得多,即便考上了,到頭來也不過是個小官。這是如此,在後人的映像中,科舉幾乎等同於進士科。

趙禎穿到北宋後,對這個科舉制度規則,進行了簡單的瞭解,他也是才知道科舉原來還有這麼多道道。並不想自己以往想的那麼容易。

其實,他之所以想把自己的新學納入科舉,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歸根結底也是想借用科舉的影響力。

否則,趙禎完全可以利用科舉制度的“漏洞”來挑選自己需要的人才。前面說了,科舉其實還包含“制科”,“制科”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小範圍考試。制科考試的範圍雖然不大,應試者的資格卻放得很寬,不論是在任官員,還是山野小民,都可由朝中重臣舉薦參加考試。已經中過進士的人也可以參加制科考試。

由此可見,趙禎如果想自己一個人玩。而不帶那些朝中的老頑固一起玩的話,那些個人除了整天干吼。完全影響不到趙禎玩耍的節奏。

一個完整的科舉,大體上可以分爲兩個步驟。先是有皇帝任命主考官負責海選,排出大體排名順序。其後,皇帝再根據自己的想法,問些個問題,順便定下最後的排名。還得提一點,在此前的科舉考試中,所有試卷審覈的時候是不糊名字的,這就意味着,如果你娃運氣不好,或者名聲不好,甚至是長得不好,那都有可能被主考官知道了,進而不讓你錄取。所以,哪怕是在宋朝,也都是一個靠臉吃飯的時代呀!

科舉眼見就要開始了,趙禎一直雪藏的考官名單也終於被公佈出來了,這本該是在一年前都該乾的事,趙禎則故意一直懸而未決。無他,只是他當時還有些問題沒有考慮清楚罷了。別看就一個考官任命的小事,卻有重大的影響。因爲考官不僅負責出題,還負責改題,權利重大,以至於考官的任命就意味着皇帝的一種政策導向。甚至在某些時候,所有的學子都會提前拜訪考官,這也就是刷臉的過程,說得不好聽一點,或許考官在這個時候就把某些個看不順眼的從名單上劃去了。

大家好不容易等到皇上公佈考官名單,都興沖沖地準備去拜訪一番,以便留下個好印象。可惜,他們都撲了個空,這些個考官都被皇上請到了皇家學院,正在埋頭出題,直到考試結束也離不開考場。

在京城的學子們,不管是有信心還是沒信心,都在調整自己的狀態,以圖以最佳的狀態迎接人生的挑戰。唯獨,有三個傢伙湊在一起垂頭喪氣,哀嘆不已。這三人,正是富弼、文彥博和韓琦。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這個考官鬧得,因爲這次科舉主考官不是別人,正是富弼的岳父大人——當朝宰相晏殊。按照慣例,爲了避嫌,富弼是不能參與此次科舉的,所以他才很鬱悶,他的兩個兄弟夥正是在安慰他。

說到這個考官,趙禎此次一共任命了四名考官,除了晏殊作爲主考官外,還有李迪、孔道輔和范仲淹作爲副考官。旁的不說,就這考官的配置,大多數人就鬧不懂了。讓晏殊當主考官,大家覺得沒啥。宰相干這活也很合適,可這三個副考官那就值得推敲推敲了。

李迪,字復古。先祖爲趙郡人,後遷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舉進士第一,歷通判。如果沒有趙禎的到來,他還將兩度爲相,名副其實的老資格,關鍵是前些年也曾上書反對過皇上“亂搞”。再說這個孔道輔,讀聖賢書的應該就沒有不知道他的,作爲儒家學說師祖孔聖人的後代,也是當年跟皇上唱反調的核心力量。只不過後來被皇上招到京城就沒怎麼鬧騰了,沒想到現在居然混到了副考官的位置。

那麼,衆多學子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解讀:皇上被這些個能人馴服了,重新開始遵從聖人聖學了,不再鬧騰啥新學了呢?

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沒看到還有副考官叫范仲淹麼!

范仲淹是誰?如果宋朝也言論自由的話,想必有不少人會說他是當今聖上的頭號狗腿子,也是新學的主要帶頭者。

這麼看來,學子們的內心是必須要忐忑一下了!

而處於輿論風暴之中的四位考官。此刻卻沒有經歷去關注外面的議論,一個個正在苦思冥想如何出一份讓皇帝滿意的考卷。他們一邊想,一邊寫。時不時翻翻眼前堆積如山的書,趙禎卻很悠閒地端着杯茶,優哉遊哉地在他們身旁晃悠,東瞅瞅西看看,時不時還發出點聲音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趙禎借鑑自己那時候高考的玩法,讓四位考官各出一套題,自己在從中隨機選擇題目組成最終的考卷。四位考官終於在即將崩潰的情況下,完成了聖上交代的命令,一個個捧着自己沉甸甸的的試卷放在趙禎面前。

趙禎笑呵呵地看着四人:“諸位愛卿辛啦!來。都來嚐嚐朕親自泡的好茶!”

小順子聞言,立馬給四位考官沒人到了一杯。送到他們面前。

“謝皇上恩賜!”四位考官也不客氣,道了聲謝。便接過茶杯細細品嚐。

趙禎把四分試卷都仔細看了一遍,滿意地點了點頭,果然不愧是在書海中遨遊出來的人,好多東西朕都沒看明白。管他的,反正又不是朕來考試,也用不着朕來改卷,看不懂就看不懂唄!

“朕也知道,幾位愛卿這幾天都很操勞,但科舉掄纔對我朝江山十分重要,不可懈怠!後面幾日還得勞煩諸位愛卿多多操心,今日大家就好好休息吧!”

“謝皇上!承蒙皇上信任,臣等自當盡力而爲,爲我朝挑選棟樑之才!”晏殊帶頭表態道。

“晏相精神可嘉!朕深感欣慰!對了,朕記得愛卿有個好女婿,好像是叫富弼吧!朕聽說他才高八斗,這次是否也來參加科舉呢?”

晏殊還以爲皇上是在試探自己,趕忙否認道:“回皇上!臣胥雖然可以參加科舉,但因臣爲主考官,按照歷代規矩,爲了避嫌,他沒有參加科舉。”

“喔……還有這事?”趙禎又看了看另外幾個人,見他們都朝自己點了點頭,這讓他不得不皺了皺眉頭,自己都還不知道下次科舉啥時候在開一把,不能因爲這耽誤了人才嘛!

趙禎又跟他們簡單瞭解了一下這個規矩的緣由,稍加思索便計上心來:“朕想到了一個辦法,朕決定今年乃至以後的科舉都採用糊名制度,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科舉更加公平,也能夠讓諸位愛卿拜託避嫌的困擾,諸位愛卿如果有合適的親人,大可以一樣來參加科舉。”

“皇上,何爲糊名制度呢?”晏殊問道。

“糊名制度,顧名思義,就是所有考生的名字都得糊上,即便是你們閱卷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手上的試卷是何人所做。這樣,不就沒人說你們徇私舞弊了麼!待朕回去便發佈聖旨,公告天下!”

“等一等……”范仲淹急忙叫住趙禎,說道:“皇上,您說把名字糊上,可還有筆跡啊!”

“皇上,範大人說得對,就算臣的女婿把名字糊上,臣還是能認出來他的筆跡,臣懇請皇上收回成命!”晏殊也趕忙勸道,他可不想因爲這事被全天下學子取笑,那就沒得混了。

趙禎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輕鬆地對幾位考官說道:“這都不是個事!朕自有妙計,諸位愛卿就安心主持考試就行了,其他的交給朕來辦!”

щшш.ttκΛ n.¢o

趙禎回宮沒多久,一份緊急公告便貼到了學子們聚集的幾個地方,同時還有許多開封府的衙役敲着鑼在大街上大聲宣讀,他們身前身後都圍滿了不少趕考的考生……

第106章 遭遇戰第7章 三關戰役3第33章 戰後事宜第13章 三關戰役9第66章 重金懸賞第5章 幼兒園開學典禮第66章 重金懸賞第27章 驚現超市第79章 山那邊的國家第48章 猥瑣的風箏戰術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64章 科舉前奏第100章 北伐伊始第77章 聖僧駕臨第59章 水晶頭骨之秘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12章 送錢上門第33章 延州大捷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79章 保安局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99章 邊疆挑釁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97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37章 登基大典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74章 意外發現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32章 延州會戰第8章 有錢就是任性第80章 開外掛的兄妹倆第46章 宋脫協議第53章 夢想地產第7章 三關戰役3第31章 延州特戰第67章 多體船第16章 起重器上第14章 落鷹坡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29章 三關戰役25第7章 師生對第32章 裁軍伊始第8章 論國策第91章 龍龜戰船第53章 夢想地產第21章 思奇集團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96章 瘟神走了第68章 龍鳳獎第55章 萬家生佛第58章 海洋學院第33章 延州大捷第89章 天聖一號第16章 三個臭皮匠下第28章 三關戰役24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111章 採訪第86章 海南種樹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84章 歪打正着第16章 起重器上第87章 海運籌備第116章 雷霆之怒第35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23章 視察工作第16章 三關戰役12第75章 空中運輸隊第98章 興華兩案第35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50章 驚現神棍第54章 購房風波第34章 班師回朝第53章 夢想地產第14章 大牛來襲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10章 京城改造計劃下第89章 初涉海洋第15章 三個臭皮匠上第68章 龍鳳獎第45章 滿載而歸第32章 延州會戰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13章 開學在即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78章 嘲諷臉拉仇恨第77章 賈憲進張府第65章 徐慶拜翁第34章 班師回朝第13章 三關戰役9第48章 道路與海鹽第17章 起重器下第54章 鐵路佈局第40章 獻俘開始第3章 趙禎封妃第40章 獻俘開始第83章 橫空出世
第106章 遭遇戰第7章 三關戰役3第33章 戰後事宜第13章 三關戰役9第66章 重金懸賞第5章 幼兒園開學典禮第66章 重金懸賞第27章 驚現超市第79章 山那邊的國家第48章 猥瑣的風箏戰術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64章 科舉前奏第100章 北伐伊始第77章 聖僧駕臨第59章 水晶頭骨之秘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12章 送錢上門第33章 延州大捷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79章 保安局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99章 邊疆挑釁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97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37章 登基大典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74章 意外發現第39章 李元昊的野望第32章 延州會戰第8章 有錢就是任性第80章 開外掛的兄妹倆第46章 宋脫協議第53章 夢想地產第7章 三關戰役3第31章 延州特戰第67章 多體船第16章 起重器上第14章 落鷹坡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29章 三關戰役25第7章 師生對第32章 裁軍伊始第8章 論國策第91章 龍龜戰船第53章 夢想地產第21章 思奇集團第40章 天聖軍演上第96章 瘟神走了第68章 龍鳳獎第55章 萬家生佛第58章 海洋學院第33章 延州大捷第89章 天聖一號第16章 三個臭皮匠下第28章 三關戰役24第7章 皇后找着了第111章 採訪第86章 海南種樹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84章 歪打正着第16章 起重器上第87章 海運籌備第116章 雷霆之怒第35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23章 視察工作第16章 三關戰役12第75章 空中運輸隊第98章 興華兩案第35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50章 驚現神棍第54章 購房風波第34章 班師回朝第53章 夢想地產第14章 大牛來襲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10章 京城改造計劃下第89章 初涉海洋第15章 三個臭皮匠上第68章 龍鳳獎第45章 滿載而歸第32章 延州會戰第11章 大宋皇家學院上第10章 三關戰役6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13章 開學在即第22章 三關戰役18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78章 嘲諷臉拉仇恨第77章 賈憲進張府第65章 徐慶拜翁第34章 班師回朝第13章 三關戰役9第48章 道路與海鹽第17章 起重器下第54章 鐵路佈局第40章 獻俘開始第3章 趙禎封妃第40章 獻俘開始第83章 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