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忙碌中的印度炮兵們在緊張的工作着,信號員用手勢不斷引導火炮進入戰位,雖然而FH-77B05L52型牽引式榴彈炮帶有輔助動力裝置,但相比之下,其動作也多少顯得緩慢慢些,剛剛放下自己的駐鋤,慢慢遲緩着擡起自己52倍口徑修長的炮身,炮手門嘈雜着圍繞在各自的炮位周圍,軍官急促的口令聲、牽引車輛的轟鳴聲,還有炮身緩慢僵硬上擡時,所發出的嗚嗚低鳴聲以及射擊諸元的報數聲此起彼伏。

由於第3直接支援炮兵團多少也是屬於印度陸軍野戰炮兵的‘標準作戰炮兵力量’,這是印度陸軍在2010年提出的野戰數字化炮兵該連,也就是仿效美國陸軍的野戰炮兵力量,在的所有火炮上都搭載了可以和炮兵野戰射擊與指揮系統進行數據連接的火控系統。此時忙碌中的印度炮兵們抓緊一切時間,進行數據裝填,以便能夠儘快完成全部射擊諸元裝填,以對那些可惡的中國人進行猛烈的炮擊。

當這些大口徑的重炮紛紛地完成自己的射擊諸元裝填後,按照平時作戰思想,便可以進行炮擊了。當第一發試射的炮彈呼嘯而出的時候,印度人多少有些感到驕傲,這是有效的印度炮兵的驕傲。接下來,只要目標探測連將信息反饋回來,就可以進行第二輪的炮擊了,把灼熱而致命的炮彈成羣的砸向那些該死的中國人的頭上去,去炸碎他們,去消滅他們,用鋼鐵和烈火覆蓋他們。

不過混亂忙碌中的印度人顯然忘記了什麼,不過這件被忘記的事情似乎也沒有什麼,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趕快發射完炮彈,然後便是迅速脫離。第3直接支援炮兵團有這種發射即機動轉移陣地的能力。

忽然伴隨着一陣慌亂的尖叫,印度炮手門紛紛擡頭而看,直接無數閃亮的彈跡劃過陰霾的天空,向着這邊直接墜落下來,轟然地在地面之上綻放開絢麗的死亡之火,巨大的爆炸聲,紅與黑相間的火球翻滾着騰起在天地之間,爆炸的氣浪夾雜着紛飛的破片摧枯拉朽樣的掃蕩着殺傷半徑內的一切有生目標,吞噬一切,這是中國人的猛烈的炮火急襲。可是,可是第3直接支援炮兵團僅僅才發射了一枚炮彈,還沒有能夠進行炮射校正。

當那一道道橙紅色的火光擦着那些灰濛濛的建築廢墟的樓頂,從天而降,在一門門火炮中間猛烈的爆炸而開的時候,所有的印度人都驚呆了。有聰明的傢伙連忙將目光轉向了那輛美國造“火力發現者”AN/TPQ-37炮偵雷達。中國人的炮兵偵察雷達,一定是中國人的炮兵偵察雷達,這種雷達在工作時,先迅速沿水平方向發射90度扇面的×軸掃描電磁波束帶探測目標;當敵軍火炮發射的炮彈進入水平掃描扇面區域時,相控陣平板天線又立即發射一束垂直方向的Y軸跟蹤波束,開始自動跟蹤炮彈的運行軌跡。在短時間內連續測定炮彈運行彈道上幾點的座標參數後,雷達的火控計算機立刻反推出拋物線飛行彈道的起始點座標,即敵軍火炮發射陣地的位置。因此,當對方發射的炮彈尚在空中飛行時,雷達就可以近實時地確定出發射火炮的陣地位置及數量,並迅速將己方火力反擊所需的雷達定位目標信息上報己方炮兵射擊指揮中心。

可是自己也有炮兵偵察雷達啊,裝備有AN/TPQ-37炮偵雷達,雖然數量僅僅只有一輛,可那也是炮兵偵察雷達啊,爲什麼沒有能夠偵測到?印度人忘記了中國陸軍與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之間的那段往事。

2008年1月3號,CCTV的《軍事報道》欄目在出現我軍炮兵某部的新聞時,曾經出現了原裝進口的美國造“火力發現者”AN/TPQ-37炮偵雷達的身影,這是1980年代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那此曝光是AN/TPQ-37炮偵雷達在CCTV和中國公開媒體上首次曝光,1987年,處於準盟友蜜月階段的中國和美國,簽署了“友好軍事援助”協議,內容很複雜,有好多種武器裝備的交易,譬如“和平典範”殲-8Ⅱ戰機的改進。這些協議的其中一個,就是《美國陸軍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售四部AN/TPQ-37雷達裝備以及隨機備件和技術保障》協議書,1988年美國陸軍根據協議向我軍交付兩部該雷達,後來雖然出現了一些變故,但另外兩部雷達也交付了,四臺這種雷達進口後,裝備我軍總參兵種部炮兵局炮兵電子對抗雷達大隊及宣化炮兵學院,由美國陸軍部技術人員負責組裝、調試,並於88年在南京湯山靶場進行了首次實彈射擊試驗。所以我軍對這種武器並不陌生。

甚至可以這樣說,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完全就是中國炮兵走向擁有強大反制力的開始。當時中隊對AN/TPQ-37雷達的新內閣優越性是相當滿意的,因爲1994年總參炮兵局曾在黃羊灘靶場專門試驗,發射30發不同類型和高度的箔條幹擾彈,均未能對該雷達產生干擾效果,未達成掩護彈丸的任務。而90年代初的實彈射擊和演習表明,該雷達對陸軍152毫米加榴炮的偵察距離達27公里以上,捕捉概率95%以上(高於85%的指標要求),定位精度54米(高於94米的指標要求)。對於這樣的一種火炮偵察雷達,中隊當然要有針對性的去發現他的軟肋,因爲於周邊很多國家裝備有AN/TPQ-37雷達,例如幾乎是我軍採購該雷達的同時,在1986年對岸臺軍也從美國引進了兩套AN/TPQ-37雷達,裝備於第6軍團和第8軍團司令部的炮兵指揮部,此外韓國有五部,而印度是在中國獲得這種雷達十八年後的2006年,進口了十二部AN/TPQ-37雷達,而印度人進口這十二部雷達的時候,我軍甚至已經仿製成功AN/TPQ-37雷達好幾年了。

在90年代初,中隊就開始摸索試驗反制這種雷達的方法,在發現使用901型雷達偵察機,測向精度5密位以下,採用多站交叉定位,就可以很容易測定該雷達的陣地位置,而且定位精度能滿足我方火炮射擊摧毀敵此類雷達陣地的要求之後,中隊事實上已經尋找得到了反制這種雷達的戰術戰法,而且這種雷達的最大缺點便是相控陣天線體積較大,機動和僞裝困難。所以,一旦可以發現它的位置,邊可以立即實施摧毀和發現。

中隊的炮兵偵察雷達的起點遠要比印度陸軍高得多,甚至僅次於美國陸軍,除了四部AN/TPQ-37雷達外,還有采用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比AN/TPQ-37雷達還要先進的373型炮兵雷達,也就是SLC-2車載遠程相控陣炮位偵察雷達,此外還有704A型雷達,這種又稱作BL904型中程炮位偵察雷達,也採用相控陣體制,除了外形稍小,基本上可看作是美製AN/TPQ-36雷達的仿製型,這些偵察校射雷達和前沿動目標偵察雷達一切,構成了中國陸軍的遠中近程相結合的炮兵偵察雷達裝備體系,所以,印度陸軍的火炮只要一發射炮彈,便是立即被捕捉到了炮兵的位置。

到處都是噼裡啪啦的爆裂聲,中隊在發現第3直接支援炮兵團的炮兵陣地之後,立即用猛烈的炮火急襲拉開了反擊的序幕。面對中國人突然而來的凌厲的炮火打擊,印度人顯的很不能適應,火炮陣地直接遭到了高強度、大密度的火力覆蓋,各種保障車輛被猛烈的炮火掀飛的七零八落,炮團的士兵和技術裝備遭到了高爆殺傷彈的彈幕覆蓋,損失慘重。在一陣陣的綿密的爆炸聲中,十八門FH-77B05L52榴彈炮連同炮位上的炮手一起在火光中化成了一堆零落破碎的殘骸。如此猛烈、如此迅速的高密度火力襲擊完全是讓印度人吃夠了苦頭,而這也只是印度人因爲自己當年採購軍火時的愚蠢而導致的災禍。

第89章第295章第77章第179章第228章第283章第159章第221章第274章第190章第53章第52章第204章第150章第36章第89章第145章第108章第37章第247章第38章第130章第158章第265章第153章第208章第8章第113章第282章第52章第238章第290章第66章第23章第230章第23章第68章第38章第285章 節第48章第240章第282章第146章第59章第118章第306章第139章第198章第166章第9章第273章第218章第92章第3章第162章第159章第98章第240章第138章第93章第183章第22章第228章第183章第19章第22章第3章第181章第205章第216章第293章第302章第298章第112章第287章第51章第193章第204章第115章第281章第265章第173章第195章第227章第250章第193章第69章第157章第271章第302章第85章第279章第225章第167章第222章第106章第247章第187章第146章第60章
第89章第295章第77章第179章第228章第283章第159章第221章第274章第190章第53章第52章第204章第150章第36章第89章第145章第108章第37章第247章第38章第130章第158章第265章第153章第208章第8章第113章第282章第52章第238章第290章第66章第23章第230章第23章第68章第38章第285章 節第48章第240章第282章第146章第59章第118章第306章第139章第198章第166章第9章第273章第218章第92章第3章第162章第159章第98章第240章第138章第93章第183章第22章第228章第183章第19章第22章第3章第181章第205章第216章第293章第302章第298章第112章第287章第51章第193章第204章第115章第281章第265章第173章第195章第227章第250章第193章第69章第157章第271章第302章第85章第279章第225章第167章第222章第106章第247章第187章第146章第60章